传统音乐元素在电视歌唱节目中的传承与发展
2016-09-29薛伟
○薛伟
传统音乐元素在电视歌唱节目中的传承与发展
○薛伟
自上海卫视电视歌唱节目《中国之星》中谭维维的《给你一点颜色》播出之后,很多人为之震撼和感动,为谭维维的唱功称赞,为谭维维将传统民间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做法称赞,更被传统民间音乐华阴老腔的魅力所折服。这首作品的创编颠覆了摇滚乐的固有形式,将中西方具有很大文化差异的两种艺术种类相结合,呈献给观众一种新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享受,同时也将电视歌唱节目中流行音乐对民间传统音乐的吸收、借鉴和引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我国电视歌唱节目的发展历程
电视的出现为音乐的传播提供了载体,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而音乐声音与画面结合、视听一体的效果,对电视传播也有促进作用,使其成为电视传播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电视歌唱选秀类节目自1984年第一届青歌赛的举办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中国歌唱选秀节目的“鼻祖”央视青年歌手大赛在经历了空前的繁荣后,面对各大卫视新型选秀节目的巨大冲击,近几年的发展可谓是跌宕起伏。2012年夏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紧接着2013年湖南卫视的《中国最强音》《快乐男声》、广西卫视的《一声所爱大地飞歌》、山东卫视的《中国星力量》、东方卫视的《中国梦之声》、湖北卫视的《我的中国星》、江西卫视的《中国红歌会》以及后来山西卫视的《歌从黄河来》、黑龙江卫视的《回声嘹亮》……,一时间,电视荧屏成了赛歌的海洋,电视音乐节目成了中国电视荧屏上最热闹的景观。从内容不难看出此类新兴节目主要是流行音乐的舞台,其中也有一些栏目也在做民间民歌内容节目或“民族风”主题,但是这类节目显然在所有电视歌唱节目中的比例微之又微。
从电视歌唱节目发展历程来看,电视歌唱节目经历了“萌芽期(1984-2003)”“兴盛期(2004-2006)”“沉寂期(2006-2012)”和“重生期(2012-至今)”①,也许2012至今为“狂热期”更能说明现状。从这四个时期呈现出来的文化特征来看,萌芽期是精英文化地位稳固,大众文化萌芽;“兴盛期”是草根文化异军突起,精英文化寻求突变;“沉寂期”是多元文化此消彼长的调整时期;而“颠狂期”则是过度依赖海外节目形式,在本土文化寻求创新。②
二、电视歌唱节目中的传统音乐
(一)非传统音乐主题类电视歌唱节目
《我是歌手》《中国之星》等节目其主题内容为流行音乐,参与歌手也大都是流行乐坛的知名乐人、歌星,但节目中流行音乐的创编却大量借鉴和引用传统音乐的元素,或是在伴奏中采用传统民间乐器、或是对民间曲调的改编、或是民间曲调与流行音乐的直接嫁接。
1.传统民歌的旧歌新编。如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几季中不乏流行音乐歌手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借鉴和引用。如谭维维的《康定情歌》,以“对山歌”的演唱模式,将溜溜调和《康定情歌》进行了无缝衔接,既激起人们脑海中对经典民歌的记忆,又有流行新的演绎。
2.传统乐器的使用。《中国之星》节目中,孙楠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姓家族为他伴奏的《大秧歌序曲》,音乐中唢呐阵阵、锣鼓喧天。秧歌是中国北方广泛流传的用锣鼓伴奏、将歌舞融为一体,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为孙楠伴奏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但他们感受到了民族文化发展的紧迫性和危机:“我们的下一代都不用心学了。”《我是歌手》中韩磊在半决赛演唱了《在那遥远的地方》,他改编了原曲,加入了西塔琴、胡笳朝儿、手鼓等民族乐器的运用,许多乐器是观众之前可能从未见过的,看到这些“新鲜”的“玩意儿”,他们会立即在网络上查询了解这些乐器的相关信息。
3.传统与流行“歌中歌”现象。《我是歌手》第三季中孙楠演唱的改编童安格的《梦开始的地方》,这首以环保为主题的歌曲,曲首蒙古族女歌手高亢细腻的长调,瞬间将观众带入美丽的大草原,并且在曲中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作为结尾,两首作品结合并未让观众觉得奇怪,反而展现了还原自然的渴望。近几年的电视歌唱节目中不少这方面的例子,这些貌似有些牵强的嫁接和借鉴,实则不仅是流行音乐本土化的新发展,同时也是传统音乐时代化的新传承。
干椒黄牛肝菌。黄牛肝菌洗净,切成片,将蒜切小片、干辣椒去籽切长段。锅置火上,注入花生油烧至三成熟时将蒜片和干辣椒下锅稍炸一下,旺火热油时放入黄牛肝菌和蒜,辣椒爆炒,放入盐、味精起锅。此菜清香滋润,微辣,菌香醇厚,可作为预防感冒的食补菜肴。
(二)传统音乐主题类的电视歌唱节目
2013年广西卫视推出的《一声所爱大地飞歌》是国内第一档也是当时唯一以民歌为主题的电视音乐节目,之后2014年山西卫视的《歌从黄河来》通过与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联手,以打造中国民歌星版图、挖掘民歌新生代为旨归。并且,如《歌从黄河来》通过形式上主题季播化,一个季度一个单元,摒弃单纯的演唱比拼,比赛时选手展示自己家乡的民俗风情和民俗表演等,让观众不但了解选手所演唱的的民间歌曲,也使地域文化得到传播。节目还线下举办诸如海选、音乐节、社区文化节等活动。不可否认其在传播发展传统音乐文化方面作出的贡献,它不仅使博物馆中封存的声音逐渐被拿出来晾晒,也使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压箱底”的传统音乐被翻出被全民了解和欣赏,让传统民歌也成为流行时尚。
三、电视歌唱节目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一)文化、审美价值方面的导向作用
电视的产生,是文化口传时代人类认知交流方式的变化再现。人类生存所需信息的多样性,电视作为大众生活中最为普遍和重要的媒体,肩负着传承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文化的职责月义务。电视作为大众媒介发挥着建构意识形态、传承文化、表达价值的作用。③虽然在节目的选择和编排上要迎合大众审美需求,但同时也要对大众审美起到导向功能。电视音乐节目在其娱乐功能上需要接地气,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欢,要脱离低级趣味,引领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在文化传承方面要反应时代的诉求、反映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因此电视歌唱节目应摆脱商业化操作中的利益第一的现状,担当起传播、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职责。电视作为一种音乐文化传播媒介,不仅让观众愉悦、满足,更应该成为一个大众音乐的风向标。④
(二)视听结合方面的形象直观优势。
以往人们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保存,多以文字和记谱的形式来记录,例如我国七八十年代开始的由文化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收集民间歌曲编撰成《中国民歌集成》的工作,通过图片、文字、曲谱及民间歌手介绍等展示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内容。但这些书面传播媒介无法还原所记录音乐作品的原来面貌。电视比起其他传播媒介,最大长处之一就是视听合一。电视音乐节目的画面感,听视觉结合,使大众并不一定熟知的民间乐器或民间歌唱形式以画面形象、直观的呈现在眼前,让人们在感受某一民间歌唱形式或传统民族民间乐器的的同时,了解它是以何种形式去演奏、表演和表现的,因此,电视音乐节目对于传播、传承民间音乐更为直观和形象。
(三)受众面广、受众范围大的优势
四、对电视歌唱节目传承传统音乐的思考
(一)电视歌唱节目需去同质化
电视歌唱选秀节目始于西方,流行歌曲占据主流,内容多为缠绵悱恻、爱情至上的歌曲为主。现在的观众已被各路媒介各种节目轰炸到审美疲劳,以往那种卿卿我我的流行歌曲都已太过平常,大众更需要的是新鲜的、刺激的音乐来使他们耳目一新。同时,流行音乐的发展也需要改变自我以接合市场需要和观众审美趋势,而传统音乐文化也需要在新的环境中发展自己来挽救自己在时代中的消亡。但是,在音乐发展中,要注重音乐本土性,没有传统就没有创造,就更谈不上发展。中国的电视音乐节目应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发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传统音乐,以此为根基来创作优秀的民族歌曲。
(二)消除媒介对传统音乐的屏蔽
“媒介屏蔽”曾是一个时间段内媒介对待传统音乐传播和传承的一个。在当今媒介化社会,媒介对大众的关注对象和思考方式有很大程度的操控,而媒介又受利益和商业化所趋,对传统音乐文化逐渐屏蔽在公众的信息藩篱之外。崔健早在担任《中国之星》前就曾放言:“大家不喜欢一个节目是因为没有做好,而不是电视的土壤有问题。”因此,电视歌唱节目如若能成为传播传统音乐的渠道,首先要打开屏障,消除对传统音乐的屏蔽。著名艺术家阎肃在山西卫视《歌从黄河来》节目中曾说,目前的中国电视特别需要一些传承中华文化关键记忆、坚守民族精神家园的文化节目。⑦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曾谈到:“媒体有责任告诉公众,中国民歌是丰富多彩的。”⑧
(三)传统音乐的发展需要与新媒体合作
山西卫视总监陶亿笑说:“传统文化只要理解的好,驾驭的好,嫁接的好,就能产生焕发时代感、有影响力的高品质节目,赢得受众,赢取市场。”⑨传统是一条河流,这条河流经历了数千年流到今天,每经历一个时代都融入了新的元素,形成今天的特征,那么今天也势必成为这条河流明天、后天的“传统”。因此,传统音乐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决不能固步自封,仅停留在博物馆式的保存状态。传统音乐当今的发展形势也需要思考:当代大众为什么不喜欢传统、民间的音乐文化?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哪些元素与当下时代、社会背景不相适应?哪些是亟需去保护和传承的?电视作为重要的媒介在传统音乐文化的选择、传播和传承中又该如何抉择?
电视歌唱类节目有义务和责任担负起积极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也有必要对某些传统音乐文化观念进行更新。传统文化是发展的,传统文化若要保持经久不衰的旺盛生命力,其内涵需要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电视歌唱节目也应广纳多样的艺术思维模式,在多文化的交糅杂合之中,形成我们过去与未来相连接的、新的音乐文化传统。谭维维的《给你一点颜色》,给天空一点蓝色、给大地一点绿色,给摇滚一点中国颜色,也给了中国传统音乐一丝彩色!
(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①王佳思《中国电视音乐选秀类节目发展的二十年》[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版。
②范佳《文化生态视野下的中国电视歌唱选秀类节目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版。
③于烜《从颠覆性狂欢到价值建构中的娱乐升级—中国电视音乐选秀十年变迁》[J],《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④⑤杨皓辉,曾遂今《传播生态学与电视音乐文化传播》[J],《求索》,2007年第7期。
⑥刘昕《从传播学角度看电视音乐》[J],《当代电视》,2013年第8期。
⑦⑨陶亿笑《〈歌从黄河来〉:经典永流传》[J],《声屏世界》,2015年第3期。
⑧何晓兵《大陆电视音乐传播的价值调整》[J],《中国音乐》,200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