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员之路崎岖坎坷裁判员角色收获成功

2016-09-29

校园足球 2016年5期
关键词:裁判员女足教练员

运动员之路崎岖坎坷裁判员角色收获成功

白洋

校园足球女子裁判员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教师国家级裁判员

白洋和谷莹是校园足球女子裁判员队伍中的一员,两人在学生时代都曾是女子足球队员,代表学校参加省市的各级比赛。那么,从初识足球运动,再到运动员、裁判员的转换,她们都经历了什么?既然有无数起起落落,为何多年来仍旧坚持她们梦?

白洋出生在一个篮球世家,从爷爷辈就开始从事篮球运动。受家庭的影响,她从小就进行各种体育运动:武术、游泳、篮球……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足球这项运动。当时白洋在焦作篮球学校练篮球时,足球场离篮球训练场很近,每次她在训练时总有足球滚进来,白洋总是兴致勃勃的第一个冲过去帮队员捡球,一来二去的在足球场呆的时间比篮球场还多,当时正赶上女足缺少守门员,于是她就这样被足球教练员挖走了。

而白洋改项的决定,受到了家人的阻碍。身为篮球三代的家庭的一员,从事篮球运动是家人对她的人生规划,好在白洋的妈妈支持女儿踢足球,于是,白洋每天的训练由篮球场改到足球场。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普通女足队员的射门对白洋来说已经没有难度了,她的成绩获得了全体教练员的认可,为了进一步培养她,教练员就把白洋送到了男队进行守门训练。男足的力量比女足要大很多,出脚力度大,足球的速度极快。“初次训练时,我站在门前听到射来的球在耳边传来嗖嗖的风声,心里有些害怕,手心也直冒汗”,白洋说。尽管她勇敢地奋力扑球,但仍难以抵挡势大力沉的皮球。刚开始,男足队员们对身为女儿身的白洋并不重视,总是嬉笑着打门。可是白洋总是认真对待对每个来球,确保大门不失,再加上她的不断进步,渐渐地,队员们也把她当作“汉子”一样,射门决不松劲。不久后,表现突出的她被选入河南女足青年队,白洋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自己的半职业生涯从此开始。那一年,她才13岁。在训练、吃饭、睡觉三点一线的生活之余,白洋更思念家乡、思念家人。“想想从当初多数家人的不支持,到现在集体观看我的比赛和训练,我觉得他们已经认可了我的选择,享受我的成长。特别是爷爷,他成了我忠实的粉丝,我的足球成长之路离不开他们的陪伴!”在省队训练时期,邓君霞是白洋的守门员教练。白洋回忆起那时的邓君霞:“她是出了名的能吃苦,在业余时间勤背规则、专攻外语,我去她房间找她时,经常看到她在看书。”邓君霞一丝不苟、勤恳认真的态度影响了年少的白洋,白洋在心中暗暗把邓君霞当作榜样,训练也更加刻苦认真。

转眼间5年过去了,白洋代表河南参加了全国大大小小的比赛,获得了国家一级运动员,也积累了很多比赛经验,就在她各项技能达到高峰时,2001年,白洋却遇到了足球道路上的低谷:在全国女足锦标赛中,白洋在比赛中受伤,左膝盖前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损伤。尽管进行了积极的手术治疗,仍无法恢复到原先的机能,这意味着她的职业足球梦想或许无法实现了,让白洋陷入了长时间的悲伤和失落之中。

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在恢复的这段时间里,队里经常有人来打友谊赛,白洋就在场上做起了裁判员。“在鸣哨的一刹那,我突然发现其实裁判员是场上的另一道风景线,于是我就慢慢地跟裁判长学习,在省里做全省的男足比赛,”白洋说。

2003年,白洋正式下队,被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特招入校,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这也是她步入裁判员生涯的起点。白洋并没有因伤下队而迷失方向,虽不能练球,但她依然恋球。她深知只有从事裁判员工作,才能坚守对足球的这份爱。

在校期间,白洋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处找比赛,有时一天要跨越两个城市,忙碌的工作也掩盖了她下队的失落。凭着自己以前的基础,白洋从女足队员到裁判员的转换并不困难,但若要提高专业理论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还是需要很多实践锻炼机会,“2005年,我参加了全国女足的执法工作,庆幸的是赛场上昔日的对手不再是对手,她们在我提供的公平环境下去竞赛。我并没有真正的离开球场,我还在!”

2006年,白洋被学校推荐参加“亚洲C级足球教练员培训”并通过考核顺利持证;2007年,她本科毕业,同年获得“国家级足球裁判员执法资格”;一次偶然的机会,白洋执裁省内大学生男足比赛,她凭借出色的表现,受到了参赛学校的领导的重视,并主动为她提供就职机会,就这样,白洋成为了一名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单位的领导也非常支持她的“第二职业”。

2010年,白洋完成了心中的最大的目标:获全国最高女子足球级别比赛——全国女子超级联赛的执法工作。2011年,白洋和一名国家级足球裁判组成了幸福的家庭,并在育子三年期间考取硕士研究生,又在2015年重返赛场,再次鸣响哨声。

回想起以往的足球情结,已过而立之年的白洋眼神依然坚定:“我将21年的时间献给了足球,我在享受着足球魅力的期间扮演着各种角色:队员、教练员、裁判员、足球课教师……我想,任何不同的角色只要能认真对待,最终都会迎来相同的掌声。我很享受足球给我搭建的舞台,让我在这个舞台上感受喜怒哀乐,收获亲情、友情、爱情,铸就了我的成长!到了我这个年龄,既是收获、也是无奈地接受失去的年龄。虽然我已经成长了,但是那些给予过我帮助的老一辈恩师、家人、朋友们,也有陆续离开的。有时候,我也怕自己以后会跑不动了、踢不动了……我想,即便到那个时候我也不会离开,因为我热爱足球,它就是我生命的延续!”

您觉得足球能够给大家带来什么?

白洋:足球能让队伍有更多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记得我在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时,成为河南省第一支高校女足队伍中的一员。为迎接2004年4月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的 2003—2004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联赛(南区)比赛,大家都很认真对待训练,彼此间没有隔阂。转眼间比赛将近,但根据竞赛规程只能报18名队员前往赛区,而剩下的4位队员则不能参加比赛。那段时间,我们队里的气氛很凝重,姐妹们好像都有话说,但却不知如何开口。最终,大家把心里话告诉了教练:我们22位姐妹想全部前往赛区,共进退!教练经商议决定一同带上4位队员,并向学校申请了经费。最终,我们成立不到一年的河南大学女队,从南区赛闯进全国总决赛,通过姐妹们的共同努力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在您从运动员到裁判员的道路中,最感谢谁?

白洋:我特别感谢我的启蒙教练员陈玉生老师。记得我刚入焦作市女足时,因为市队条件有限,缺守门员教练,当时焦作市足校校长陈玉生成为了我的启蒙教练,亲自一对一、手把手教我,他在训练中总是想出不同的教法来激发我的潜质,鼓励我任何事物都要大胆尝试。当时能找到平整的场地不容易,就只能在足球场旁边的门球场练习倒地扑球,那可是水泥地扑上一层薄薄的沙子,不管陈校长怎么鼓励,我的动作都因心里恐惧做的不够舒展,陈校长是一名对自己对徒弟都很严格,要求完美的教练,他不容队员的动作有一点瑕疵,当时年近50岁的陈校长挽起袖子就在水泥地上为我做鱼跃倒地扑球的示范动作,我当时震惊了。我想,陈校长都这么大的年龄了,还不顾自己的身体为我做示范动作,我还有什么理由做不到极致!人生的第一步都是关键的,在我足球成长的起步中能有这样一位兢兢业业,为基层足球事业做贡献,不图回报、鞠躬尽瘁的教练员助我成长,为我今后的成长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您觉得做女子足球裁判员,最困难的是什么?

白洋:其实我们女裁判员最难的时候就是生完孩子后对事业的追求,孕期身体机能的变化、体型的变化、长时间的哺乳期、家庭原因、以及对孩子的恋恋不舍,这些都是很多女裁判坚持不下来的主要原因。当时,邓君霞老师在哺乳期自费带保姆下赛区做比赛,让我们很震惊。

在裁判事业上我也经历了困难期。2012我做了妈妈,身体从114斤暴长到166斤,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母乳,我坚持不节食母乳喂养到孩子三岁,当孩子上幼儿园时邓老师启迪我让我重返赛场,当时我心情特别复杂,离开那么久了,我还行吗?通过邓老师的指导和家人的鼓励,我在短短2个月中减了20多斤,从只能跑1圈到能跑15圈,当内心在斗争、身体传来的疼痛在和我抗议时,仿佛总能听到很多声音在呼唤我:白洋,加油、加油!终于,我通过了年度的体测、理论等各项考试,成功复出!2015年,我又重新站在绿茵场上,在校园足球各级女足比赛中享受着驰骋赛场的感觉,为每场比赛营造公平竞赛的环境。

通过努力我获得2015年校园足球女子高中组南区最佳裁判员、2015年校园足球女子大学生决赛优秀裁判员、2015—2016校园足球年度最佳裁判员称号,这些都再次成为我源源不断的动力。

您感觉校园足球的氛围怎么样?

白洋:氛围非常不错,里面很多女裁判员我以前就认识,有的还是同一批踢足球的队员,现在因为转换裁判员的角色又再次相遇了。私下里,我们女裁判员的感情都很好,所以在场上也很有默契。有时候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意会彼此的意思。其他比我们年轻的女裁判员,她们也时常向我们请教,每个人都非常虚心。

其实,我们很期待在业余时间能参加一些校园足球的比赛,虽然有些累,但收获非常大,能在自己喜欢的裁判事业上获得锻炼和提高,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猜你喜欢

裁判员女足教练员
姚春生
致敬女足!致敬为水产事业而奋斗的女神们!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冠军游行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我国高水平女足裁判员培训现状调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
足球总体改革背景下德阳市足球裁判员队伍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