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东古村落建筑美学解析
——以高迁古村落为例

2016-09-28夏展台州学院艺术学院浙江临海317000

台州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浙东古村落美学

夏展(台州学院 艺术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浙东古村落建筑美学解析
——以高迁古村落为例

夏展
(台州学院 艺术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高迁古村落是浙东地区独具建筑特色的古村落类型。追求天人合一的古生态之美和空间构建的均衡大度是高迁古村落的建筑理想,村落群组体现出阴阳和谐、自然淡泊的气质和修齐治平的人文情怀。对高迁古村落建筑美学的解析,是浙东古村落建筑研究的重要组成,有助于浙东古村落建筑的修缮保护,并提高对该历史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及影响力。

高迁;古村落;建筑美学;空间构建

高迁古村落位于浙江省仙居县中部,是浙东地区仅有的三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高迁古村落现存明中期至清末各类保护建筑27处,历史建筑100多处,共计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建筑遗存不仅体现了明清建筑的时代特征、浙东建筑的地域特征,又承载着当地世族人文历史、山海精神的台州文化。当前,学界对于高迁古村落的研究尚少,尤其缺乏对美学特征的研究。本文即尝试从高迁古村落的区域文化背景属性入手,对它的美学特征做一探讨。

一、高迁古村落的构建理想

浙东地区古属越地,此地的经济生活主要展开在连绵的山区与开放的海岛之间,不同的地貌条件加上特定的历史环境,形成地域文化的特殊魅力。浙东人兼有山民的纯朴和海客的宽容,从当地的生活习俗、建筑风貌中无不可以看出越人的开拓、进取的本质。而星罗棋布在各山区的古村落,各自保留的文物古迹、人文风貌,都见证着过往的历史传统,并承载着地域淳厚和务实的精神气质。就这一地区的古村落而言,截止至2014年,浙东地区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仅有仙居白塔镇的高迁古村落、宁海县茶院乡许家山村、深镇龙宫村入选。宁海古隶属台州,与仙居共同滋养于山海文化的台州风骨之中,位于宁海东部许家山村,为沿海山地石屋建筑群落的典范,取铜板青石为材,村落整体森然壁立,为厚重沉朴之美;另地处宁海西北部的龙宫村,建构在天台华顶山北麓,为高山盆地苍华古朴的建筑群舍,有山水自然之美。而高迁古村落群组建筑为仙居典型的砖木结构建筑,较完整的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显示了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和谐,在空间构建中呈现出大度理性的特征,细节构建中又注重美感意境,这一建筑特色在浙东古村落中独具价值。

古村落平面图

(一)天人合一的古生态之美。浙东地区的古村落大都是以族群长期发展形成的历史遗迹,以宗祠为中心展开建筑组合。高迁古村落虽为聚族而居的吴氏血缘村落,它作为仙居大族,自古人才辈出,他们的审美理想和人文底蕴,影响着古村落聚落的空间布局,在聚落的构建规划中更考虑到实用生态的空间因素,并付诸以智慧和理想。从整体规划层面上讲,高迁古村落毗邻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神仙居,永安溪畔景致宜人处,村落座南朝北,前山后水。根据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需要,自南向北以保童塔、古樟树、古井、七星塘、月鹿河、古戏台、商业街、宗祠祭祀的空间格局,虽是人工环境,而各座宅院、道路、水系依循“川”字型聚落布局基地布置,使相对复杂的群体结构在多样变化中保持统一的风貌。由此吴氏家族的聚居模式,从院落民居到公共生活空间,呈现出一个有序整体的生活结构和建筑群审美效果。另外村落在布局中重视与自然适宜,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相衬,这种符合传统审美习惯的构建方式,侧重于对中和、平易、含蓄的美学追求。如下屋区的三堂门前以自东西向北的月鹿河为护宅河界,似新月带水,正是“背山面水,负阳抱阴”,又与堂前的“日字井”成日月同辉之像;都注重择形又合乎体宜,不但活化景致,又是对自然的亲和感的讲究[1]。以显荣华富贵的风水理念,无不凝固着世家大族聚居的理想要求,这些约定俗成的思想作为一种抽象的支配力量,成就了这古生态文化的经典遗存。

慎德堂平面图

(二)均衡大度的空间构建。传统村落构建的形式美在于它的序列美、群组美,注重布局比例的和谐和的空间组织的简明有序。高迁群组建筑始建于元代,现存铺陈展开的空间格局是主要清乾隆以后所建,经百年变迁而有统一的延续性。开拓兼容的民风使古村落在构建中除了遵循浙东建筑常用的均衡构建,方形天井院落形式外,还吸收兼容了使人望而起敬的官方建筑思维,采取大度理性的空间观。村落内保持完整又具最代表性的如:为清代乾嘉年间所造的慎德堂,在平面布置上采用中轴对称的构图方式,以院落为中心,为三进二门堂的结构格局。前院和后院正堂明间开敞,左右厢房均为面阔三间,高二层,各自独立又廊道互通,围合成约十多米见方的外院和中院天井,即形成独立完整的局部空间,而有居住者私密空间的距离与归宿感,同时又营造了良好流通的间距,无封闭与局促之感,从而促进了家族几代同堂的凝聚力和存在感。如此体现出多层次、复合性的空间形式,围绕生活起居的家族信仰与行为模式,具有主从分明宗族观念和道德规范,达到了以求庇佑子孙并富泽乡里的理想状态[2]。在村落内现存完整的门堂有十一座之多,可见高迁古村落建筑群组曾经的盛大规模。

积善堂

余庆堂

在建筑群组的空间格局上,也借鉴官方建筑的体量和规模的建筑语言,村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建筑群组形态,如日新堂、积善堂、余庆堂三座门堂整合为组,数进并重复合院的组合展开,共三透九门堂,各堂均为二进,各层回形走廊的廊栏,按一定距离排列,形成韵律感,呈相似性又有规律的逐渐延伸,让人在走动观赏的时间流程,以不同的视点获得完整的空间角度,得到完整严谨的建构印象。又如折桂堂与省身堂,这二进宅院相临并相通,形成“跨院”的格局,不但扩大了建筑的实用空间,并且大大地加强了整个建筑群体的稳固性。这种以多重轴线展开横宽的空间序列,一派庄重肃穆、安稳和谐的形态排势。整组门堂建筑体量阔大,各堂外观方正开合自然,尺度合宜,生活起局各得其所,构成的空间序列又有明确的层次节奏,整体基调规整,给人以充实稳定感。与采取无规则、不对称,接近自然的模拟状态布局的园林不同,呈现出有条不紊的人间秩序的环境美感,形成了一个符合人的心理、保持邻里融洽关系的居住环境。而且各宅座落敞阔平缓,并无高墙幽巷之局促,而相对清雅从容的格局,在浙东一带建筑群整体布局审美上独具规模。

日新堂

二、高迁古村落的建筑精神

分析古村落建筑美学价值的层次,讨论地方建筑的美学要素,都离不开考虑地域身份与文化记忆的差别性,传统建筑作为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层累于其间文化资源是地方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的具体呈现。仙居县山川叠翠,史迹层累,它的下汤新石器遗址为台州文明发源地,其地“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高迁古村落便是浙东地区古文化与台州文明长期共同孕育的结晶,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密切融合。古村落适宜于当地环境审美理想,具有人与自然相结合艺术情趣,又有围绕生活起居的家族状态,载负着礼乐意象的文化价值。高迁村的吴氏宗族素来鸿儒辈出,北宋有龙图阁直学士吴芾,南宋有左丞相吴坚,明代有左都御史吴时来等,宋明以来中进士40余人,近有浙东副元帅、怀远将军尹熟公,大多是读书门第出身的历代居住者隐退于此地,追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半耕半读、修齐治平的人文情怀和人格准则,以此为他们的宗族传统,世代相袭,日益孕育着高迁古村落建筑的特有人文内涵。

九狮戏球

(一)阴阳和谐、自然淡泊的“仙乡门第”。在高迁村落建筑细节中,随处可见前人所崇尚的气质品位、书香德馨的传统精神取向,无不蕴涵着山海灵气的自然淡泊。从建筑的视觉性的特征来讲,高迁古村落沿用了浙江民居主要的青瓦砖墙为建筑形式,以马头墙封火,并形成错落高低的墙檐轮廓线,与采取竖式立面斑驳白壁和谐。而配置在一堵堵灰墙立面的石窗为浙东地区特有,以石板镂空雕花作窗心,多以饰纹直白的表达出朴素的愿望。大门以石料作门框,半圆雕刻双狮戏球或几何龙纹角花装饰,上方又饰以砖砌的斗拱小屋檐,起翘的结构曲线给人以生动的感受,又示主人的身份。进门内檐下有白底苏式彩画,常用狭长方心白描戏曲人物或题文,藻头多为墨晕浅绛色锦纹,可见着地方特有的清秀和含蓄理想。各宅院天井独有浓郁的地域风格,在以厢房围合的形制中,天井空间带有四水归堂之吉意,大都宽绰舒朗,地面多用细密的的彩石镶嵌:如新德堂外院和中院天井中为八卦图形,并围以吉福类装饰图形,寄托着阴阳平衡,家族和谐的愿望。慎德堂中院天井有双狮戏球、书卷、蝙蝠、铜钱等八宝文意镶嵌其中,层次丰富,使包容又温馨的院落空间更具特殊美感。并且高迁院落内木雕装饰的精湛华美为浙东地区所独有,遍布门廊到斗拱、梁栋、窗棂等处。它的雕刻手法多样,呈现出复杂的装饰美和造型的细节美。如余庆堂的雀替,为九狮戏球,造型巧夺天工,依势结合各种雕法,镂空多层球十分生动,可见工匠刀法纯熟细腻,能推断建造时考究程度。各堂隔扇门窗的上都雕刻博古杂宝、戏曲人物,精彩生动,无不象征家族和谐,处处都真实地记录了当地乡民普遍的审美倾向。这种美感意境是浙东一带古代民居建筑审美价值的集中体现。

匾书

门匾

(二)修齐治平的人文情怀。古村落的人文底蕴,最为直观的可见各堂名,楹联、匾额等,它们揭示并说明了建筑的性格和内容,作为传统建筑中必不可少的点题部分,不但使建筑的审美价值得到了提高,又和建筑的功能性格相辅相成,沉淀着建筑群组的深度[3]。各宅堂名如“省身堂”、“思慎堂”、“日新堂”等,短小精悍,可见吴氏族人以孔孟之道,慎思笃行,日日三省吾身;“新德堂”堂名意为求上进、博功名等。各宅门匾所题“晴澜卷练”、“桂秀兰芳”、“南屏挺秀”、“镜屏毓秀”等富有诗意的题词,可窥见先人寄托的山水情怀,吟诗耕田生活节拍;还有“呈祥日纳”、“南风之熏”、“解愠风来”、“爰居爰处”、“爰得我所”等门匾,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以诗文雅韵来吟咏祈福的生活态度,是前人陶冶情性的寄托之处,正如一门匾谓之“(诗)咏斯干”也!住宅内有独立成趣的楹联装饰、匾额等点缀其间,如积善堂的窗棂中都镶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鱼水千年合,芝兰百世昌”等的圆形雕花,以显和睦美满和求兴隆的期许;日新堂题窗棂中饰有“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等楹联传达了通达乐观的精神。折桂堂内有匾额,上书“椿树长荣,齿德兼贞”、慎德堂的匾书“中书第”、积善堂的匾书“积善余庆”以喻才德兼正,常盛务实。这些意蕴无穷的文字展示,如此不胜枚举,正是浙东其它古村落所不具备的,这正是高迁古村落底蕴深厚之所在。寥寥点睛之语,无不使人感怀古村落曾经的古朴典雅,朗朗书声的人文境界;深刻体味到古村落注重以德养人、勤勉上进的内在情怀。这种灵秀内敛的精神情怀,正是典型的浙江东部望族聚集的居住形式。

高迁古村落既是浙东地区古村落共通性风貌魅力的经典展示,又是台州区域文化在建筑美学上独异性的生动范例。它是台州古代劳动人民居住理想和生活尊严感的综合性物化形式。研究高迁古村落基于台州区域文化而形成的美学特征,一方面有助于理解台州传统建筑的独异性,以便更好地保护修缮这些建筑遗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规划设计当代建筑时,能更好体现地方区域特色,避免千人一面的平庸感[4]。基于此的分析研究与教学应用、社会推广的多维视角,无疑将拓展高迁古村落建筑价值的积极影响力,更是对浙东古村落建筑美学研究很好的补充。

[1]眭谦.四面围合中国建筑·院落[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6):19-22.

[3]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9):298-300.

[4]汉宝德.建筑母语[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5):64.

On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of the Ancient Villages in East Zhejiang——Take an Example of Gaoqian Ancient Village

Xia Zhan
(School of Arts,Taizhou University,Taizhou,Zhejiang 317000)

Among many ancient villages in East Zhejiang,Gaoqian Ancient Village embraces the uniqu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 value.The philosophy of village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to pursuit an eco⁃logical idea of“man and nature”and magnanimous space.Village group reflects the harmony of Yin and Yang,indifferent natural temperament and ethical philosophy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The analy⁃sis of the architectureal aesthetics of the ancient village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udy on the ancient villages in East Zhejiang.Meanwhile it benefits the repairs and the protection of building,and can draw more attention to thi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its influence.

Gaoqian;ancient village;architectural aesthetics;spatial construction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6.04.006

2016-03-26

本文为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5年研究课题“浙东地区古村落的建筑美学研究——以仙居高迁古村落为例”(2016N33Y)的研究成果之一。

夏展(1977- ),女,浙江温州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浙东古村落美学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盘中的意式美学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外婆的美学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