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交流中的禁忌语之对比研究

2016-09-27刘轻

求知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差异交流

刘轻

摘 要:本文以中西方交际为视角,对中西方禁忌语进行比较研究分析。首先对禁忌语的定义进行仔细考究,将针对禁忌语存在的几种重要领域加以详细分析和研究,总结禁忌语的应用功能,即人们在交流中要如何避免使用禁忌语以及怎样正确使用禁忌语。最后指出禁忌语在中西方交流中所表现出的差异、所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以及如何科学地面对这一语言禁区。

关键词:禁忌语;交流;差异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语言禁忌。了解中西方语言禁忌文化的异同对中西方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Taboo,原意为需要极端注意的事,同其对应的汉语即为“禁忌”。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它也在发生变化, 当前代表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忌讳或者禁止说的话语。对于言语禁忌来说,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我国,都具有十分广泛的涉及范围,几乎无处不在。而由于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在日常交流中要注重言语禁忌方面的注意事项。

一、禁忌语比较

1.隐私禁忌

根据文化的不同,中西方对隐私有不同的理解。在西方,人们对隐私非常重视,除非本人愿意,否则,在交往时西方人不会涉及财产、身体状况、年龄以及信仰等话题,如果在交流中涉及以上隐私,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反感。而在中国,很多隐私则成为平常交流时非常常见的一类话题,如家庭、子女以及年龄等,非常普遍。

2.种族歧视

在美国英语中,种族歧视语非常敏感,尤其是在近年来黑人地位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以往对少数民族的种族歧视语以及描述黑人的语言也变得更加敏感,如niggruh就是侮辱性非常强的禁忌语,而boy以及Negro则成为半禁忌语。目前,人们在谈到黑人时往往会使用Colored people或者Blacks进行描述,在种族歧视方面也不仅仅只局限于黑人,如将犹太人称之为Kikes,将美籍华人称之为Chinks等,目前都成为交流中的禁忌语。而在中国,虽然不像美国一样出现种族歧视方面的问题,但也存在民族方面的问题。而随着我国的发展,在各民族平等政策的大背景下,很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语言正逐渐消亡。

3. 性别歧视语

性别歧视方面,主要是对女性的语言歧视,这也可以说是现今中西方普遍存在的一种非常不合理的现象,而从语言角度来看,它们就成为性别歧视语。在英语中,有很多用动物名称对女性进行描述,如dog代表“怀有恶意的女人”,mutton代表“放荡的女人”等。同时,在英语中,也有部分专门针对中老年妇女、且具有轻蔑色彩的词,如trot代表“老太婆”,hag代表“经常做坏事的老妇人”等。而在汉语中,也具有很多具有性别歧视特征的词语,如“母老虎”等。

4.侮辱性词汇

在中西方语言中,侮辱性词汇也是非常常见的。在英语中,这部分词汇通常由4个字母组成,如“shit”“hell”等词。对于这部分词汇来说,都是在交流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也是严禁在电视台等公众场所引用的。而在汉语中,关于描述这部分含义的词语也有很多,同样需要在交流中加以控制。

二、禁忌语规避方式

在双方交际中,如果使用了禁忌语,很有可能会导致语言甚至肢体冲突的发生,这不仅达不到交际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为了避免在交际中出现该种情况,则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第一,要了解交流国家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如该语种人群的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以及生活情况等,以此避免在交流中出错;第二,对于特殊情况,则可以适当选择部分具有中性特征的词语进行描述,如以“less developed country”对“落后的国家”进行描述等。同时,也可以通过更为礼貌的方式解决难题,如要想对“老年人”含义进行表达,则需要避免“the old”,而是以“the senior”对其加以代替。通过委婉语的适当应用,不仅能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尊重他国及他人文化以及价值观的侧面反映,也体现了说话者的素质以及涵养。

三、结束语

禁忌语是各国文化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我们每个人在实际交流中应引起重视,把控好局面,通过科学使用禁忌语,从而保持良好的交流氛围。

参考文献:

[1]罗海燕.浅析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6).

[2]李正义.中英文中的“禁忌现象”[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猜你喜欢

差异交流
相似与差异
如此交流,太暖!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材料作文“差异”导写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