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RA的建设项目业主与承包商的信任模型研究

2016-09-27台双良

工程管理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意向承包商信念

台双良,李 婷,李 夕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E-mail:taishlhit@hit.edu.cn)

基于TRA的建设项目业主与承包商的信任模型研究

台双良,李 婷,李 夕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E-mail:taishlhit@hit.edu.cn)

微观层面建设项目各个参与方间,特别是业主和承包商之间信任的缺乏是导致宏观层面建筑业生产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在对企业间信任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信任为研究对象,以理性行为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包括信任环境、施信方特征、信任信念、信任意图和信任行为的建设项目业主和承包商的信任环模型。该模型体现了业主和承包商间信任的多维性、相互性、动态性和非对称性等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业主和承包商间的信任,并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指明方向。

信任模型;业主;承包商;建设项目;理性行为理论

一般来说,建设项目涉及业主、设计单位、承包商、供应商、监理单位、咨询公司、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监督机构等众多参与方。这些参与方共同构成了项目的组织系统。从微观层面来说,建设项目的各个参与方之间,特别是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由于缺乏信任,长期以来存在对立关系,影响了建设项目的实施效率[1]。宏观层面的表现是建筑业的生产效率长期以来增长缓慢。著名的 Latham报告和Egan报告从建筑业的长期低效、业主和承包商普遍存在的对立等现象出发,对建筑业进行了重新思考,提出信任是建设工程项目中的重要问题。

因此,对建设项目业主和承包商信任的研究将有助于各方加深对信任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改善业主和承包商间的信任水平,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建设项目的实施效率,对建设项目实践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以业主和承包商的信任为研究对象,以理性行为理论为指导构建双方的信任模型,有助于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业主和承包商的信任,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企业间信任的文献回顾

1.1企业间信任的定义

对于企业间信任的定义,至今尚无定论。公认的是,信任是关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2]。信任具备明显的不易观察性,学者们对于信任是什么、如何建立、信任的效果等有各自的理解。

(1)经济学视角。经济学家Williamson[3]认为,信任是基于算计或制度的,信任可以被概念化为一种制度内或制度间现象。经济学领域的信任研究把信任从社会现实中抽象出来,当作一种工具和符号,主要关注信任的功能和信任产生的本质。Arrow[4]指出,信任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不良行为,降低合约的正式程度,促进争端解决。信任是经济交易的润滑剂,是控制契约的最有效机制,是含蓄的契约。对于信任产生的本质,经济学家认为,信任关系的双方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尽管信任是具有风险的行为,却是基于理性计算的,很少有感情成分。信任产生与否取决于施信方对受信方成本和利益的平衡与预估[5]。

(2)社会学视角。社会学家认为,信任是社会制度和规范的产物,是建立在法律制度或伦理基础上的一种社会现象。Coleman[6]认为,信任是一种社会资本,可以减少监督与惩罚的成本。Luhumann[7]认为信任是一种系统简化机制,通过信任可以降低环境和系统的复杂性。

(3)社会心理学视角。风险是社会心理学界定信任的核心要素。社会心理学家Deutsch[8]指出,对某件事发生的信任是指,预期其会发生,并根据这一预期采取相应的行动,即便此事也许没有发生,且该行动可能带来的坏处比此事如期出现可能带来的好处要大。

(4)文化学视角。文化是群体共同的价值和规范系统的总称,文化对信任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会影响到人们对信任的理解。Sako等[9]对日本和美国的供应商进行比较发现,日本供应商对“信任”的理解更复杂,信任的水平也更高。因此,组织文化甚至组织的亚文化对信任的理解也会产生影响。Hofstede[10]提出,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是文化中对信任影响最大的维度。潘璠等[11]认为,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关系信任占据主导地位,信任的建立更多地依赖于社会规范和舆论;在个人主义文化中,法制信任占据主导地位,信任的建立更多地依赖制度因素和监控机制。

1.2企业间信任的特点

企业间信任具有相互性、不对称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1)信任的相互性。企业间信任的相互性体现在角色和行为表现两个维度。角色维度上,各方都承担两种角色,既充当施信方,又是受信方。行为表现维度上,施信方必须考虑受信方的利益,这样各方才能获得信任的好处。

(2)不对称性。不对称性体现为双方的信任程度是不对等的。也就是说,虽然双方互为施信方和受信方,由于各种因素,一方对另一方的信任程度通常是不同的,而且信任建立和消失的速度不对称。企业间信任是逐步建立的,但却可以因某一事件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信任的重建将非常不易。

(3)动态性。企业间的信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初始信任开始,随着双方的交互,信任可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也可能彻底消失。也就是说,企业间的信任是随着时间而持续变化的。

1.3信任的实质

来自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信任的定义。尽管仍有少数学者将信任作为单一概念来看待,而绝大多数将信任视为多维的。但是关于信任到底有哪些维度,这些维度存在什么关联等方面,还缺乏共识。

众多学者一致将信任定义为人与组织间关系的最重要的方面,同时信任与风险带来的脆弱性(Vulnerability)是密不可分的。学者对信任的实质主要有信念说、意向说和行为说等。

1.3.1信念(Belief)说

一些学者把信任视为施信方对受信方某一属性的“信念”。Rotter[12]认为,信任是一方认为另一方的言辞、承诺以及口头或书面的陈述为可靠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信任是一方估计另一方采取某种特定行为的可能性的主观概率。信任是企业对其合作伙伴将采取可接受行为方式的期望。Mills等[13]从认知过程的角度将信任描述为一种信念。

1.3.2意向(Intention)和意愿(Willingness)说

一些学者将信任定义为相信受信方的“意愿”。信任是在明示或暗示的社会合同基础上的冒险的意愿。McKnight等[14]认为信任意图是反映对某人将履行某种行为的一种主观概率。信任是建立在对他人行为积极预期基础上的一种敏感意愿。郑也夫[15]认为,信任是一种态度,即相信某人的行为或周围的秩序符合自己的愿望。

1.3.3行为(Behavior)说

Cladwell等[16]认为,信任是施信方对受信方实施的一种“行为”。信任是施信方放弃对受信方控制的行为。信任是在个体面临预期损失大于预期收益之不可预料事件时,所作的非理性选择的行为。

2 理性行为理论与信任研究

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是美国学者Fishbein和Ajzen于1975年提出的。该理论主要用于分析态度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关注基于认知信息态度的形成过程。TRA有两个基本假设:一是人们的行为受其意志控制,且符合理性;二是人们的行为意图是该行为发生与否的即刻决定因素(Immediate Determinant)。

TRA认为,个体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个体的行为意向推断;而行为意向是由对行为的态度和主观准则决定的。行为意向是打算从事某一行为的量度;态度是个体对从事某一目标行为所持有的情感偏好。态度是由对行为结果的信念以及对这种结果重要程度的估算决定的。主观准则是个体认为对其有重要影响的人希望自己实施特定行为的感知程度。上述因素结合起来,就会产生行为意向,从而导致行为的发生。

简单来说,TRA认为,信念造就态度,态度和主观准则造就意向,意向造就行为。在一些场合,理性行为理论可以被简化为,“信念造就意向,意向造就行为”。TRA属于社会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范畴,非常适于信任研究。

3 经典的信任模型分析

经典文献中,Mayer和McKnight分别建立的信任模型影响最为广泛。

3.1Mayer等的信任模型

图1是学者公认的、经典的信任模型,由Mayer等[17]在 1995年提出。该模型突出了信任与风险的关系,认为信任是一种风险行为。其最有价值的是,该模型对施信方感知到的受信方值得信任的三个方面,即能力、善意和正直。并且,该模型还考虑了施信方的信任倾向。

图1 Mayer等的信任模型

正因为该模型的优点,使得其影响力至今不衰。笔者认为,该模型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完善:一是没有考虑社会环境对信任双方的影响;二是没有涵盖信任的相互性和动态性。

3.2McKnight等的信任模型

McKnight等[14]在Davis等研究的基础上,2002年提出了基于Web的信任模型(见图2)。该模型是信任研究领域另一个重要的模型。

图2 McKnight等的基于Web的信任模型

该模型将基于制度的信任和信任倾向作为信任信念和信任意向的前置因素。McKnight[14]将信任倾向、基于制度的信任、信任信念和信任意向看作不同的信任类型。信任倾向是指施信方表现出来的在各种情况下愿意依赖他人的程度;基于制度的信任是指使人们觉得环境值得信任的结构,如法律体系、道德规范等;信任信念是指施信方在某一情况下感觉到的受信方具有的、使施信方受益的品质;信任意向是指施信方愿意或者计划愿意依赖受信方的意图;信任行为是指施信方做出的、依赖受信方、增加己方风险的行动。

McKnight等将施信方的信任倾向、基于制度的信任、信任信念、信任意向和信任行为,视为信任的不同类型,模型的信任是单向的,没有考虑相互性,有一定的局限性。

4 业主和承包商的信任模型构建

本质上来讲,信任倾向、基于制度的信任、信任信念、信任意向和信任行为都是信任的不同维度。信任倾向、信任信念、信任意向是施信方内在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就是信任行为。也就是说,信任的关键和落脚点是信任行为,一方能够观察到的仅仅是另一方外在的信任行为。依据观察到的对方的信任行为,结合客观环境,施信方产生信任信念和信任意图,然后做出相应的信任行为。基于制度的信任,是信任双方所处的宏观环境给信任施加的变量。外在制度,比如法律体系、道德规范乃至文化环境,都是信任的外在环境,对信任双方的影响是普遍性的。

基于以上分析,以理性行为理论为指导,本文构建了业主和承包商的信任模型,如图3所示。模型中的圆环是对称的,点划线左下侧的半圆代表承包商一方;右上侧的半圆代表业主一方。双方的信任要素是完全一致的,表示就信任关系本身来讲,双方是完全对等的。承包商可以信任业主,也可以不信任业主。承包商不能强制业主信任,也不能强制业主不信任。同理,业主亦然。信任对方与否,完全取决于己方本身。

图3 承包商业业主的信任环模型

双方的两个半圆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圆,表示双方的信任构成一个完整的信任关系。图中的箭头表示信任活动的方向,还表示出信任的动态性和循环性。该图还可以看作是双方信任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截面。信任关系循环发展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一是从初始信任出发,双方的信任程度越来越高,达到理想水平;二是从初始信任出发,双方的信任程度越来越低,直至破裂。

该模型主要包括信任的外在环境、业主和承包商各自的信任滤镜、双方的信任信念、信任意图和信任行为。

4.1信任环境

模型中的大方框表示信任双方所处的社会环境。该环境要素涵盖基于制度的信任。该制度是广义的制度,主要包括双方所处的法律、道德和文化环境等。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规范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互为补充。法律体系完善、道德水平高的社会环境,机会主义行为会受到遏制,有助于信任的产生和发展。文化是“人类群体共同的价值和规范系统的总称”。文化可以造就信任主体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影响信任的形成。

McKnight等[14]提出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个维度,结构性保证(Structural Assurance)和场景规范(Situational Normality)。结构性保证是指施信方相信的、能够促进合作成功的结构和程序安排,比如各类保证、法律资源等。对业主和承包商而言,各类工程保险、争端解决程序、承包商提供的履约保证、业主方提供的支付保证、工程技术规范和标准等,都属于结构性保证。场景规范是指施信方相信的、能够促进合作成功的环境规范性和有序性。对业主和承包商而言,工程项目所在地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治安就属于场景规范。有经验的承包商都会远离那些政局不稳、社会动乱地区的项目。

4.2信任滤镜

图3中的滤镜表示一方对另一方信任行为的主观解释,也可理解为信任倾向(Disposition to Trust)。面对同样的受信方,不同的施信方会有不同的信任表现。对于同一个承包商,作为业主,实力雄厚的国有大公司或者政府机构要比民营小公司更容易建立信任。

受信方的能力、正直和善意(Mayer模型中的信任判断依据)最终需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17]。施信方依据观察到的受信方的行为才能做出受信方是否值得信任的判断。

施信方滤镜处理的结果有两个。如果施信方对受信方没有产生信任信念,结果为不信任,信任关系破裂,如图3中的虚箭线所示。不管是业主和承包商,都有可能做出不信任的判断。

4.3信任信念

施信方滤镜处理的另一种可能是对受信方产生了信任信念。信任信念是指施信方在某一情况下感觉到的受信方具有的、使施信方受益的品质。Mayer等[17]提出能力、善意和正直是施信方感觉到的、受信方所具备的最常见的3种品质。能力是指受信方完成交易的技术和实力,业主应该具备及时、足额支付承包商工程款的能力;承包商应该具备保质按期完成工程的能力。正直和善意都是反映受信方的道德品质。善意指受信人的动机是利他的。业主对承包商合同之外的道义补偿(按合同无须补偿)就是善意的,承包商对业主提出的、合同之外的设计优化也是善意的。正直是指遵守诺言、不欺瞒等更偏重实用主义而不是利他的品质。业主按合同支付承包商工程款,承包商严格按照合同标准施工都属于正直的范畴。

4.4信任意图

信任意图是指施信方愿意或者计划愿意依赖受信方的意图。McKnight等[14]提出信任意向包括依赖意愿(Willingness to Depend)和依赖的主观概率(Subjectivity Probability of Depending)两个组成部分。依赖意愿是指施信方做好了使自己受制于受信方的意志准备。依赖的主观概率是指施信方感知到的将要依赖受信方的可能性。依赖的主观概率比依赖意愿更为具体,而不是仅仅处于“意愿”。承包商愿意把合同中对己方有利,对业主不利的漏洞告知业主,就是一种信任意图。

4.5信任行为

信任行为是指施信方做出的、依赖受信方、增加己方风险的行动[17]。信任行为的具体表现为以有限理性代替完全理性、以心理合同代替正式的合同、以感情代替程序、主动放弃对受信方的控制等。在建设项目中,业主完全放弃对承包商所完成部分的检查,承包商放弃业主提供支付保函,都属于信任行为。

与经典模型相比,该模型不但表示出了信任的多维性,还体现了企业间信任的相互性、动态性和非对称性等特点。基于理性行为理论,信任实质的不同说法被有机地统一在该模型中。该模型的构建有助于深入理解业主和承包商间的信任,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5 结语

建设项目业主和承包商间的信任有助于提高实施效率。只有对业主和承包商间信任的深入理解,才能对其展开深入研究。本文构建的囊括信任环境、施信方特征、信任信念、信任意图和信任行为的信任环模型,有助于加深业主和承包商间信任的理解,并为下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由模型可知,业主和承包商所处的法律、道德和文化等软硬制度因素对二者间信任的影响是必然的,故探究法律、道德和文化等因素对信任的影响机制在宏观层面上具有实践意义。微观层面上,受信方什么样的行为能够促使施信方产生信任信念,双方信任行为是如何互动和演化的、双方信任度的评价等,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1]Tai S.,Wang Y.,Anumba C.J.A Survey on Communications in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China[J].Engineering,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2009,16(2):136-149.

[2] Seemann Patricia."Building intangible assets: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investing in intellectual capital".Knowledge management: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works,(2000): 85-98.

[3] Williamson Oliver E.Calculativeness,trust,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J].JL & Econ.1993(36):453.

[4] Arrow Kenneth J."Gifts and exchanges[J].Philosophy & Public Affairs 1,1972(4):343-362.

[5]黄孝武.企业间信任问题理论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2 (10):59-64.

[6] Coleman James S.Systems of trust:A rough theoretical framework[J].Angewandte Sozialforschung,1982,10 (3):277-299.

[7] Luhmann Niklas.Trust[J].Chichester:Wiley,1979.

[8] Deutsch Morton.Trust and suspicion[J].Th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1958(2):265-279.

[9]Sako Mari and Susan Helper.Determinants of trust in supplier relations:Evidence from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1998,34(3):387-417.

[10] Hofstede Geert."Cultural dimensions in management and planning[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1984 (2):81-99.

[11]潘 璠,张子刚.跨国合作中的信任差异与个人/集体主义维度[J].商业研究,2004(4):25.

[12]Rotter Julian B.A new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personal trust[J].Journal of personality,1967,35 (4):651-665.

[13] Mills,P.K.and Ungson,G.R.Reassessing the limits of structural empowerment:Organisational constitution and trust as control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28(1):143-153.

[14]McKnight D.Harrison,Vivek Choudhury and Charles

Kacmar.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trust measures for e-commerce:An integrative typology[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02,13(3):334-359.

[15]郑也夫.信任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16]Cam Caldwell,Stephen E.Clapham.Organizational trustworthiness: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3,47(4):349-364.

[17]Mayer Roger C.,James H.Davis and F.David Schoorman.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709-734.

Trust Model Between Owners and Contractors Based on TRA

TAI Shuang-liang,LI Ting,LI X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1,China,E-mail:taishlhit@hit.edu.cn)

Lack of trust among construction participants,especially between owners and contractors,is a key cause of low productivity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of trust between enterprises,aiming at trust between owners and contractor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a trust model is buil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he model incorporates the trust built environment,characteristics of trustor and trustee,trust belief,trust intentions,and trust behavior. This model reflects the multidimensional,mutual,dynamic and asym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ust between owners and contractors. The model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trust between owners and contractors and guid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is field.

trust model;owners;contractors;construction project;TRA

F284

A

1674-8859(2016)04-100-05

10.13991/j.cnki.jem.2016.04.019

台双良(1973-),男,管理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李 婷(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李 夕(199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2016-05-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HIT.HSS.201204).

猜你喜欢

意向承包商信念
为了信念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发光的信念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2018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揭晓
信念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集体意向:交互认识的均衡
承包商如何做好FIDIC建造合同条件下的工程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