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自信的风帆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2016-09-26朱寿芸
文 朱寿芸
扬起自信的风帆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文 朱寿芸
自信心是每个人事业的支点,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为动力,战胜各种困难,敢于夺取胜利。它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质,是人心理健康的主要的甚至是核心的标准。幼儿期是自信心培养的重要阶段,及早地观察与发现幼儿自信心形成的趋向,注重培养,通过从合理要求中树立自信,亲为自立中培养自信,成功收获中体验自信心,爱心鼓励中赋予自信等途径与方法把自信心的发展引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培养幼儿良好的自信心,是我们幼儿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和任务。
自信心幼儿培养
“自信心是每个人事业的支点,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为动力,战胜各种困难,敢于夺取胜利。”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通俗讲自信心就是对自己有信心,做任何事都敢于表现、会表现,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质,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的甚至是核心的标准。它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些幼儿在集体场合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自己独立活动时不会自己想办法、出主意,爱依赖别人。如幼儿入园总是低着头进来,不敢正眼看人,问她话时要么声音如蚊子般轻,要么就是语气神态很特别,脸红红的几乎是大声喊着说话。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卑、焦虑、敏感的性格,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不良影响。
幼儿期的自我意识处于从生理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过渡的时期。因此,五六岁以下有些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信心不足,只能看作是尚未充分形成自信心,不能武断地认为是自卑感。及早观察与发现幼儿自信心形成的趋向,注重培养,防止骄傲、固执与退缩、自卑等性格的发展,并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来实施,是我们幼儿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和任务。
二、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
1.在合理要求中树立自信
成人普遍对幼儿有较高的期望与要求,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期望过高。教师对幼儿发展所确立的标准要适应,应自己考虑幼儿本身的特点和能力,不能主观地总用过高标准去要求幼儿。幼儿的发展或进步都需要一个过程,成人在要求幼儿时不要出现“一刀切”的现象,不要只关心结果的好坏。标准过高幼儿达不到,屡遭失败,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就容易使幼儿丧失自信心。
另外,对幼儿教育时总想一步到位,急于求成,也是不实际的,忽视了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或曲折的过程。幼儿做事总是从不会到会,从做不好到做得好的,这是发展规律,要求过高、过急都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再有,有些盼子成才的家长常常盼望自己的幼儿处处强过别人,惯于横向攀比。因此,对幼儿提出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并让他努力通过每一次尝试,在成功中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且增强其自信心。
2.亲为自立中培养自信
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存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幼儿也是如此。他们总是要接触外界事物,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并且也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是,这种帮助要掌握分寸,教师也要把握分寸,帮助不等于代替。
教师要了解信任幼儿,让幼儿大胆地去想象,去创造,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任务,给予他们一定的自我选择、决定、交往和游戏的权力,在实践中增强能力,获得自信。
与此同时,在活动乃至竞争中,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其自我肯定,树立自信心。千万不能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总是把幼儿限制在狭窄的空间里,剥夺幼儿通过活动树立自信的机会,这将导致幼儿能力低下、依赖性强、胆怯和自卑。
3.成功收获中体验自信心
教师要在各项活动中兼顾不同层次的幼儿,要注意为幼儿创设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与条件。要结合幼儿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活动,使所有幼儿都能获得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
身体活动能力强的幼儿往往会比较自信,因为他们自己动手,亲自去体验,去实际操作了,所以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较多,也具有较强的自信心。比如有一次,小朋友们都要用小纸盒做汽车,圆形的车轮材料用什么材料来做好呢?教师让小朋友们自己想办法,结果他们有些用瓶盖,有些用硬纸板,一辆辆汽车最终都做好了。对幼儿来说,无论做什么事,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成绩,其获得的满足感会更大。
同时,要特别注意给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帮助这一部分幼儿获得在他们年龄段应掌握和具备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运动能力和社交能力等,能力是幼儿自信形成的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儿童如果从童年起就在各种活动中成功或获胜,常常受到教师和家长的亲近和表扬,其自信心就会得到充分提高。
4.爱心鼓励中赋予自信
“如果幼儿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温情,喜欢,关怀,尊重,认可,爱抚称为积极的关注,并把它看作是人类的普遍需要和自信的源泉。
面对幼儿,教师用正面、积极、恰当的语言,肯定并赞美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良好表现,这是一种最简便的爱的表达方式。对待幼儿应该注意经常表扬,要爱护他们,不要总是以批评的眼光和责备的口气对待他们,要善于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给予适当赞赏,使他们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
再有,鼓励也包括接纳幼儿的失败与不足,即使他们做错了事情时,也不要将他们说得一无是处,要发现成绩,及时地表扬他们,爱护他们。我国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说得好: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教师的一句贴切的赞美语言可以使幼儿保持一天或几天的良好情绪,使幼儿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充满信心地去探索世界。
因此,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使用赞美的语言,都要努力为幼儿创设一种充满关怀和爱的和谐气氛,满足他们正当的需要。这是培养幼儿自信心极为重要的方法。
教师,作为幼儿最亲近、最信任、最崇拜的人,要给幼儿树立起典范作用,多鼓励,大胆放手,让幼儿在摸索中,在交往中,在成功中,逐步树立起自信的观念,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迎接各种新的挑战。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区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