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客家建筑元素在现代公共建筑中运用
——以海西(宁化)客家美食商品文化区设计为例

2016-09-26罗全胜

福建建筑 2016年4期
关键词:海西屋顶美食

罗全胜

(厦门中福元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厦门 361009)



浅析传统客家建筑元素在现代公共建筑中运用

——以海西(宁化)客家美食商品文化区设计为例

罗全胜

(厦门中福元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9)

客家传统建筑在历史上取得了独具特色的辉煌成就,对于当代建筑师而言是笔巨大的财富。当代建筑设计借鉴和引用传统客家建筑造型形式,既满足了当代社会对于多元化、地方性、民族性的要求,又让当代建筑设计语汇更加丰富。文章结合刚落成的海西(宁化)客家美食商品文化区项目,探讨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客家建筑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客家传统建筑元素;现代公共建筑;运用

0 引言

宁化,是客家历史和文化的代表,是世界客家人的总祖地。海西(宁化)客家美食商品文化区建设项目,是一个集文化、旅游、三产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是国家发改委《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客家始祖文化园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列为打好“五大战役”的重点项目之一。

1 项目概况

海西(宁化)客家美食商品文化区(塔山区域)项目地处宁化县城东片区,位于宁化进城大道205国道东侧,所处区域自然人文景观丰富,东侧为宁化县城重要的河流——翠江,北侧有宁化汽车站、红军长征出发集结地广场及再建宁化客属文化中心等,场地内地形地貌形态丰富,且有宁化八景之一慈恩塔等,是宁化重要的人文景观片区,整体项目用地约为42.65hm2(图1)。

2 传统客家建筑元素在项目中的运用

对于客家传统建筑的特征,黄汉民先生曾经简练地总结为“灰砖墙,穿斗架,瓦屋面,悬角鱼,牌坊廊,显门楼,四方座,八角阁”[1]。

2.1青灰砖墙与黄色土墙

客家传统建筑中对于墙体的重视似乎比其他民居建筑更为突出,其外墙均为较封闭的青灰砖墙或夯土墙。但其高大封闭、静止呆板的墙体通过高低错落、形式多变的设计,显示出一种动态的美感(图2)。古朴有变化的灰砖空斗墙以不同的砌筑方式形成富有特色的外墙肌理。

客家建筑多为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外墙和隔墙主要用泥土或三合土夯筑,泥砖或青砖砌筑,有些外青砖里泥砖砌筑(俗称“金包银”)。外墙面色彩呈现出来的是青砖的青灰色和泥砖的土黄色(图3)。

海西(宁化)客家美食商品文化区在外墙的设计上利用颜色深浅变化的青灰面砖按不同的方式拼贴,配合较大面积的土黄色涂料,充分体现传统墙面的特点(图4)。

2.2穿斗架

客家传统建筑中的木构架结构工艺精湛,设计精巧,寓意丰富,极具艺术价值。对于外立面木构架装饰又表现出较简洁朴素的一面,具有独特的美感。传统客家建筑的外墙木构多为穿斗式,用材规格较小,穿斗较密,而且主柱通常直通至顶,结构清晰,传力明确(图5)。

由于受材料的限制,现代建筑中对于该部分的元素运用,通常是形的模仿,在本项目中大量运用装饰性穿斗架,材料主要为钢筋混泥土和木塑板,该穿斗架是体现客家传统建筑特点的重要形式之一(图6)。

2.3屋顶和屋脊

屋顶作为中国传统建筑造型艺术中重要的构成元素,除了具有很好的排水等使用功能外,其各式各样的屋顶形态及组合形式,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类别建筑而各具特色[2],为现代设计手法处理建筑轮廓线、造型层次等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素材。

客家建筑屋顶形式主要采用歇山顶、悬山顶或二者组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圆楼、方楼、五凤楼、围龙楼、九厅十八井等,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屋顶形态及组合方式[3]。

客家建筑的屋脊同样因为造型和材料的不同而丰富多彩,有简单的叠瓦屋脊,还有装饰考究的多种材料结合的形式(图7)。

在海西(宁化)客家美食商品文化区屋顶和屋脊的设计中,借鉴了客家五凤楼,歇山顶与悬山顶高低呼应,层层跌落。考虑到整体建筑的功能性质及其想要表现的现代气息,我们采用了较为简洁的屋顶和屋脊形式。双坡顶通过高低错落及不同的组合方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屋顶形式。其中屋脊设计整体较为平直,在端部微微起翘,在山墙檐口与弧线交接(图8)。

2.4牌坊和门楼

牌坊和门楼同样是客家传统建筑中重要的组成元素。客家人有“三分厅堂,七分门庐”之说,足以说明门楼在客家建筑中的重要性。客家门楼在住宅、书院、宗祠、寺庙等建筑物入口均可见。形式多种多样,如有一字型牌楼式、八字型牌楼式、门屋式砖门楼等等。

在海西(宁化)客家美食商品文化区在主要建筑入口处设计有不同样式的门楼,使得本项目的客家韵味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图9)。在人们购物及品尝客家美食的同时感受到客家建筑的魅力。

2.5四方座和八角阁

客家建筑中一种独具特色的宫庙楼阁,建筑下部呈四方形,上部通过屋面的变化呈八角形。例如连城壁洲文昌阁、上杭蛟洋文昌阁、廻龙阁等,阁楼一般没有使用铁钉或其他铁质固架物,而是采用穿斗木和悬臂梁式构架(图10)。建筑人员用圆形或方形巨木构架时,采用了八卦原理,具有很强的防震能力,特别是顶层构思巧妙的悬柱式构架,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力学、美学和地理学原理的科学运用。

海西(宁化)客家美食商品文化区在项目用地中心位置设计了一座阁楼,共5层,底部一、二层为四方形,上部3层为八角形(图11)。建筑从下至上逐层递退,在比例、装饰等方面严格参考传统阁楼。但是在建筑用材上使用钢和玻璃,运用现代的建造方式体现传统的美。本阁楼是整个项目体现客家建筑风味的点睛之笔。

3 结语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客家传统建筑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百上千年的发展,客家建筑在风格和形式上形成独特的魅力。如何体现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是我们每位从业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当代建筑设计在对传统元素加以运用时,我们可以得出:

(1)在当代建筑造型设计中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可以直接运用传统建筑符号,清晰地表达建筑的所指,体现建筑造型的传统意味。在建筑造型的处理中,用现代的建筑材料和结构技术来部分模仿传统建筑的形式,如传统建筑的屋顶、檐部、柱头、山墙穿斗等部分,并严格地遵守传统的做法和比例。这是中国建筑师在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过程中最先选择采用的手法之一。

(2)可以把传统建筑符号进行抽象提炼后应用到建筑的重要部位,如建筑的屋顶、檐部、窗口、入口和楼梯间等处,并真实地反映现代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如成都的宽窄巷,这种手法抽象而现代,既突出了建筑的时代特征又体现了传统文化的脉络。在海西(宁化)客家美食商品文化区的阁楼的造型处理中,我们将传统建筑的坡屋顶和披檐抽象提炼出来,用现代材料钢和玻璃及现代的建造方式予以表达,这样既具有现代性又很容易让人体会到传统的意味。

[1]黄汉民.福建传统民居[M].厦门:厦门莺江出版社,1994.

[2]陆元鼎.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黄汉民.老房子—福建民居[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1995.

Analysis of the Hakka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used in modern public buildings——Take the design of Haixi (Ninghua)Hakka food commodity culture district for example

LUO Quansheng

(Xiamen Zhongfuyu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Xiamen 361009)

The Hakka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has mad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in history; it’s a huge precious resource for contemporary architects.The modeling styles of the Hakka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an be learning and reference by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make i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iversification,genius loci and national character for contemporary society,and also enriched th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design language.Combine with Haixi (Ninghua)Hakka food commodity culture district which was just completed to discus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Hakka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and modern architectural i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design.

Hakka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Modern public buildings; Use

罗全胜(1981-),男,助理工程师。

E-mail:442867078@qq.com

2015-06-17

TU2

A

1004-6135(2016)04-0027-04

猜你喜欢

海西屋顶美食
借“光”生财的屋顶
孙海西、甘赛雄作品
屋顶屋
大自然,令我陶醉
屋顶的雪(外四首)
美食
美食都被玩坏了
爱在海西
美食的诱惑
建州初期天峻从政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