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庭院空间,重塑人居场所精神

2016-09-26

福建建筑 2016年4期
关键词:庭院场所住宅

曾 磬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强化庭院空间,重塑人居场所精神

曾磬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域特色的传统庭院空间消失,人居场所精神沦丧。寻找失落庭院,重塑人居场所精神,用当代建筑的表现形式演绎传统文化的现代庭院,是当代住宅建设的当务之急。文章分析了庭院空间和场所精神,提出了在居住建筑中设置下沉庭院、空中庭院、屋顶庭院、架空庭院等设计手法和建议。

庭院;庭院空间;场所;场所精神

0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居住建筑成为各地城市的主要建设项目。城市越来越现代化,而城市空间越来越模式单一;居住建筑越建越高,传统的庭院空间却在慢慢消失。人们告别了旧城区有天有地的庭院生活,住进了令人向往的“花园洋房”,殊不知邻里交往越来越遥不可及。大片的地面空间失去了本身应该具有的场所感,连续的活动空间被汽车、电梯残忍打断,传统居住的趣味性被钢筋混凝土打破,住区环境场所精神沦丧。如何继承传统建筑文化,改变单一的居住模式,重塑庭院空间的场所精神,是当代住宅建设的当务之急。

1 庭院空间与场所精神

1.1解析庭院空间

《玉篇》中有写:“庭者,堂阶前也;院者,周坦也”。建筑物(包括亭、台、楼、榭)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围的场地通常称为庭或庭院[1]。侯幼彬教授认为,“庭院结构是庭院内部诸要素的总构成,包括庭院围合要素和内含要素在空间上、构造上、景观上等各种意义上的构成”[2],庭院的构成要素分为单体建筑要素、围墙要素、建筑小品要素、自然要素四类[2]。

从某种意义上说,庭院是建筑空间的延伸,是由建筑界面围合或半围合成的具有自然采光的开敞或封闭空间[3]。庭院空间是建筑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介乎建筑与室外空间的过渡性空间。当高楼大厦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载体,我们就要赋予现代庭院以生命,将自然、人文、现代这三种元素,平衡有序地织进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肌理之中,使其融入现代生活。现代庭院空间应该将传统庭院的文化符号和现代建筑的表现手法有机结合,去承载新的生活方式,反映传统地域特征,体现地方人文精神,再现亲切交往场所。

1.2场所及场所精神

诺伯舒兹认为,场所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是生活发生的地方,是由具体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颜色所组成的整体。环境最基本的说法是场所,一般的说法就是行为和事件的发生[4]。建筑师荆其敏曾经说,“场所是指它所占有的位置、使用的空间,是由实质性环境、活动与感觉所组成的完整体。场所还指具有层次的空间领域,包含人与环境互动的主题。”[5]场所,不仅仅是四维的空间环境,它同时也是人、人的行为、人的心理的空间环境。

“场所精神”就是场所的特征。几千年的传统庭院模式在各种建筑类型中广泛应用,民居的亲和、宫殿的威严、园林的浪漫,庭院与特定人的活动产生关系,就具有一定特性,便成为了“场所”。在一段时期内,特定群体对“场所”产生方向感和认同感,即场所具有了“场所精神”。方向感与认同感全面协调发展,人与场所的关系才能和谐,场所才能具有亲切、融洽的“场所精神”。

2 庭院空间消失,人性场所沦丧

2.1原有住宅庭院空间缺乏环境设计和空间变化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住宅建筑发展比较缓慢,以低层、多层住宅为主,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环境规划等都相对比较落后。固然,在新建的规划小区里,低层、多层建筑的庭院空间变化较为丰富,空间层次多样。但是,二十世纪末修建的住宅建筑,特别是在中小城市中占据了大部分。即便是做设计改造,也只是平添少许花坛、桌椅等单一的休息设施。空间单调,尺度处理不甚恰当,使得传统的庭院空间缺乏人性。例如,设置在路边的休息座椅,缺乏私密性和安全感;道路旁边的健身设施,很少有人使用,反而成为晾晒的工具,形同虚设等等(图1)。

2.2新建住宅庭院空间设计手法单一、千篇一律

板式、塔式住宅先后成为城市住宅形式的主流。户型设计、建筑风格也是形式单一,没有地区特色。为提高居住质量,新建的居住建筑除了对小区庭院绿化加强设计管理外,也对住宅的户型进行了设计借鉴和探索,主要表现为增设“入户花园”(图2)、增加阳台数量(图3)、设计内部庭院(图4)等等。庭院空间的常规性设计,虽然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却也失落了传统文化,地域性特点开始消亡。

然而,开发商鼓吹的“入户花园”“空中花园”只是成为他们赠送面积的口号,庭院的实现率极低。由于这些庭院都是位于套型内部,受住户的自由支配,种种原因导致昔日的“花园”成为杂物房,“洋房”成为摆设,庭院空间更是荡然无存。

2.3传统居住环境场所丧失

目前,住宅的布局方式破坏了传统居住模式的连续性和有机性。居住建筑的高度增加,因日照、通风等原因,分散式布局是住宅常采用的形式。这就导致住宅在水平方向紧密结合形成的外部空间消失,传统居住环境开始解体。大面积的空地取代了传统的丰富空间,传统居住模式的安全性降低,领域性减弱,环境场所的功能开始多样化。适宜的聚集、休闲、游戏场所越来越遥不可及,传统居住生活的趣味日行渐远。要改变现状,就要充分理解庭院空间的含义,运用地方建筑符号,再塑居住建筑的场所精神。

式中:k为能量损失系数,经验取值范围为0.96~0.99;PF为主要通风机静压,Pa;Qj为静压差法测得主要通风机风量,m3/s。

3 重塑人居场所精神

庭院空间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建筑中的具体表现。在现代城市居住空间中,要想营造归属感和领域感极强的居住场所,重塑场所精神的方向感和认同感,就应该创造包括下沉庭院、空中庭院、屋顶庭院、架空庭院为一体的立体式庭院空间。

3.1下沉庭院

在高层住宅的常用设计手法中,地下空间往往被车库空间或设备用房所占据。封闭的车库空间采光昏暗、通风不畅,足以让人排斥并忽略。除了停车,这种空间没有能让人们留下的丁点理由,更别说空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如果将高层住宅的地下车库挖空局部,将庭院引入地下设计成下沉庭院广场,并与地面广场空间连通(图5)。下沉广场四周和上下的楼梯不仅成为渗透性很强的过渡空间,能改善地下车库的沉闷感,而且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交往环境,空间开敞性的特点增加了人们停留、聚集的可能。下沉庭院不仅保留了传统庭院空间向心性特点,更为居住建筑空间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庭院场所的领域感和方向感。

3.2空中庭院

“入户花园”能增强居住空间的层次感;阳台能让人们更广泛地沐浴阳光;“内部庭院”能扩大空间视野,享受庭院景色。然而,这些常用的庭院设计都在居住单元内部,私密性和领域性较强。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空中庭院是一个在多层、高层住宅中进行公共活动空间的庭院,它可以将多个居住单元集中在一起,其共享庭院便是居住单元的活动中心。空中庭院既能满足传统庭院空间具有的内向性、景观性等特点,庭院形式丰富自由,也具有方向感、认同感的场所精神。

(1)中心式庭院,突出建筑的空间美

建筑内景,由于室内有较大的空间和较复杂的空间组合,具有较强的空间美[2]。突出建筑的空间美,在中心式庭院中反映比较突出。目前,庭院式交通在公共建筑当中运用得较为广泛。如杨经文设计的MBF大厦,交通中心出挑阳台,在上面布置绿化,既外观丰富,又能自然通风(图6)。

在居住建筑中,庭院可以结合交通中心设置(图7、8)。将交通中心扩大,布置一个中心庭院,或每层设置,或隔层设置,适当布置小品、绿化、桌椅等,既可以增加交通空间的通风采光,又能为住户提供短暂而又亲切的交流平台。中心式庭院好比传统庭院中的“前庭”,作为从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过渡。从设计角度来说,中心式庭院有助于形成舒适宜人的庭院空间,增加入户的亲切感和细腻感,有效保护其私密性。

建筑不仅是空间艺术,更是时空艺术。人们是随着时间在建筑空间中活动,驻步观赏、穿行游览,在多空间的流动中感受生活。将每层设置入户花园的面积进行整合,扩大成每层的半公共庭院,真正实现其景观价值(图9);或者在公共交通空间内每隔几层设置两层或多层高的公共花园,淡化交通空间的形态;为人们提供交往场所,增加交流机会,试图扭转邻里交往缺失的局面。

半公共庭院突破了阳台、露台的传统形式,配以绿化、桌椅等,不仅是自家的私家花园,也是邻里交往的平台。以半公共庭院为单元反复运用,上下错开,空间围合却不封闭,互相渗透穿插,能有效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场所环境。

(3)退台式庭院,突出多层次的复合空间

复合空间,就是“亦内亦外”的中介空间[2]。露台在住宅建筑中广泛运用,退台式设计常用于花园洋房、别墅等(图10、11)。一前一后、一高一低的露台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在不同区域观看景色的视觉要求,还能增强空间的错落感,体现空间的层次性。把退台式庭院空间运用于整栋居住建筑设计,使其每层都有公共庭院。儿童游戏,父母不用担心其安全;老人活动,不用担心因院落相似而迷路。在人情越来越冷漠的今天,不失一个唠家常、增进家庭情感的好去处。

安藤忠雄在六甲集合住宅设计中,合理利用地形条件,将住宅单元立体地布置在交通流线上,公共庭院空间依照山势逐步退台呈现(图12)。每一个庭院空间都有不同的视野景观,每个住宅单元与其他住宅单元可以在不同高度间自由交往。这种极具特色的住宅设计,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空间丰富、饶有情趣的生活方式。

3.3屋顶庭院

屋顶庭院是对住宅的屋顶或覆盖屋顶的构筑物进行花园式布局,让居住在多层、高层的人们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亲近室外空间。屋顶庭院不仅能降温隔热、美化环境、改善气候,而且还能丰富城市的立体景观,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图13)。屋顶庭院不但可以在整栋居住单元的屋顶设置,也可以有效利用屋顶露台,既有清新的绿色,又有良好的视野。在屋顶庭院中,老人们聊天,孩子们嬉戏,不用担心找不到家门,也不用害怕汽车的干扰。人们在茶余饭后尽享自然的惬意,无拘无束地自由交往。

3.4架空庭院

架空庭院是针对中间层架空、底层架空提出来的。中间层架空常见于设备转换层,或者是专门在高层住宅中部架空一层做庭院空间处理,这种做法不多见,但应提倡。底层架空是最多的形式,但也要防止后期挪作停车空间使用。在底层设置架空庭院,不仅将自然景色引入室内,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在夏日进行户外活动的半室内空间(图14)。中间层架空庭院为消除人们的孤独感而提供了一个交流活动平台,更是拉近了人们与自然的距离。新型住宅庭院空间并不是简单地复制传统庭院,而应该是结合当地特点,用当代建筑的表现形式演绎传统文化的现代庭院。人们在庭院中悠然自得,安全、放心,归属感极强。在城市,我们不仅仅是要寻找建筑庭院,更重要的是要赋予现代庭院生命力,使其发扬地区文化特色,实现由公共庭院—半公共、半私密庭院—私密庭院的完美组合,成为我们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结语

庭院代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庭院空间是中国建筑空间的精髓。场所是有意义的四维空间环境;方向感与认同感全面协调发展,人与场所和谐融洽便是场所精神的体现。从庭院到场所,从庭院空间到场所精神,设计师们应针对城市的人文历史,尝试多元化的立体式庭院空间设计,再塑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现代庭院。

[1]http://baike.baidu.com/.

[2]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刘铮.高层庭院空间形态解析与设计[D].厦门:华侨大学,2010.

[4][挪]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5]何伟光.塑造高层住宅形态中的场所精神[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3.

The Strengthening of Courtyard Space and the Reshaping of Dwelling Place Spirit

ZENG Qing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chool,Hunan City University,Yiyang413000)

As urbanization gathers momentum,the traditional courtyard spac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has disappeared and the spirit of dwelling place has decayed.Through an analysis on courtyard space and place spirit,this paper presents a design technique by which sink-style courtyard,kuchu teien,roof yard and aerial yard etc.can be set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It also attempts to seek the lost courtyards and regain the spirit of dwelling place and to shape the modern courtyard of tradition culture with the form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Courtyard;Courtyard space;Place;Place spirit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资助项目(湘教通[2014]247号);湖南省益阳市科技局立项资助项目(2014JZ15)

曾磬(1979-),女,副教授。

E-mail:hncsxyzq@126.com

2016-02-23

U234

A

1004-6135(2016)04-0021-06

猜你喜欢

庭院场所住宅
Jaffa住宅
回到庭院
庭院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庭院中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