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生态理念在水利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浅析马杭州排涝站的建筑景观及环境设计

2016-09-26林晓晖

福建建筑 2016年4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水利绿化

林晓晖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1)



绿色生态理念在水利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浅析马杭州排涝站的建筑景观及环境设计

林晓晖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1)

水利是城市的生命保护线。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对水环境和景观有了新的要求。福州市政府极其重视水利工程的设计和保护,提出绿色生态理念,要求进一步优化建筑环境、景观和节能。排涝站建筑作为水利配套设施,地处河岸线的重要位置,是整个水利项目的指挥中心。文章以马杭州排涝站的设计为例,阐述排涝站在建筑形式上和环境景观上的处理方法。从微观的建筑形式设计、周边环境设计和绿色节能等方面出发,着重分析绿色生态理念在水利项目中的应用。

建筑形式; 建筑环境景观;绿色生态环境;海绵城市

0 引言

水利生态的重要性:古有“大禹治水”兴修水利,“都江堰”则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它完美地应用自然地形,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服务人类为前提,变害为利,因势利导。“古为今用”充分彰显重视生态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绿色生态理念应运而生。

绿色生态理念[1]即是可持续发展,重视地域性,最大程度利用可再生地方性建筑材料以及可再生能源,完善建筑空间以减小建筑体量。它是以改善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为持续发展目标。绿色生态理念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共处共融。根据当地气候、日照及风向特点选择当地特色的建筑布局形式,减少对既有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原则要求绿色建筑设计要注重对建筑物周围的植被、树木以及水资源等与人关系的分析,要做到人与自然环境、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节能减排,节能节水,减少能耗,回收利用适宜的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的可持续性。

水利工程规模较大,关系城市的防洪岸线,对区域环境和对水环境都产生较大影响。根据《福建省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指南》(试行)等文件精神,实现“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建设目标,提出了“安全生态第一,将河流视为一个具有生命的生态系统”的生态绿色设计。作为水利的配套功能设施,排涝站建筑总是以无数个节点分布在长长的滨江防洪岸线上,它们的位置重要且醒目。本案马杭州排涝站就是若干个节点中的典型。

以往的排涝站建筑大多僵硬呆板.在设计中往往只是重视排涝站单一的水利功能[2]要求,忽视了水工建筑艺术和审美的需要。但事实上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简陋的外观备受争议。排涝站经常维修改造,但往往都仅限于外墙的涂抹粉饰,其体形还是一成不变的单调。如何选择排涝站的建筑形式,做到美观且合理利用自然,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了设计师的首要思考问题。设计师需要充分采用绿色生态设计理念,保护融入原生自然环境,对建筑形式和周边环境进行充分的思考。

1 整体项目规划要求

福州闽江 北港南岸防洪工程(壁头~乌龙江大桥段)马杭州排涝站(副厂房及办公管理楼)及马杭州水闸动力站项目设计(图1),以体现生态、节能、节水、低排放的理念为设计宗旨,塑造一个绿色生态的、现代化、人情化、景观化和富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力求创造和谐、共生、节能、自然生态的工作、生活环境。综合考虑各种设计因素,力争为人们呈现一个具有绿色生态技术,创新设计概念、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环境优越舒适的办公管理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形成水利特色建筑形态的微景观,打造建筑周边环境中景观,融入规划中的滨水生态公园(图2)的宏景观中。

2 排涝站建筑形式的设计部分

2.1项目周边环境与项目定位

基地位于福州市三江口江滨大道侧,规划三江河的南出口。沿滨江是城市的生命保护线——“水利的防洪堤”,以堤为界,堤外红线范围为景观设计部分,实现滨水景观的生态性、亲水性、公共开放性、活力性,突出水系带状绿地的系统性,打造城市生态滨江绿地景观。堤内景观则必须考虑更好形成堤内外整体景观空间连接。规划中的南江滨生态公园的总体定位是打造福州生态格局的绿色长廊,马杭州排涝站濒临生态公园,基地的北向是规划中的道庆洲大桥(图3)。对于单体建筑,应注重与周边风貌环境的统一协调,充分考虑到道庆洲大桥的视线通廊。尽量缩小建筑面宽,优化建筑高度,减小体量,重视屋顶绿化与周边景观相融合,同时注意地域性文化内涵,建筑形式上拒绝突兀和以往的单一,却又必须独具匠心。

2.2项目功能与设计理念

建筑平面设计满足水利设施的使用功能,以排涝站的副厂房为主要功能,辅以办公管理等相关功能(图3)。在首先满足排涝站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处理好泵站管理的特殊性与内河沿岸的公共拥有关系,使之成为水利科普教育基地和水文化宣传阵地,成为城市水利的示范工程。

站内的建筑单体有副厂房和办公管理楼。平面通过设置连廊,使两栋楼功能上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

其中:(1)副厂房属泵站配套用房,是主要的水利控制设施,分两层布置。内设高低压开关室、变压器室、中控室和值班室等。(2)办公管理楼两层布置,一层为门厅、食堂、餐厅、办公、卫生间等休息室等功能空间,二层主要设置为配套办公、会议室、多功能室(闸站调度中控室)、卫生间等空间。考虑到汛期水闸、泵站需24h运行值守,设置男女各一间值班室。办公管理楼职工办公、用餐等功能分区明确,流线清晰合理,快捷方便。

建筑单体要体现地域文化,重视传统文脉与现代创新相结合,很好地融入地方文化特色。排涝站的建筑外观体现福州传统地域风格(图4),立面设计上重视黑、白、灰三个色调的配合,采用点、线、面的有机构成,从细部的门窗饰面、青石到连廊、檐口、屋面等整体的外观,提炼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元素。建筑以白色墙面(白色仿石漆)为主基调,辅以黛色屋面,檐口与青石细部相结合,摒弃了过多的装饰份气,自然简洁。建筑屋面展示大露台,配以绿色种植,将绿色生态引入建筑,创造宜人、舒适的空间环境。同时,主体建筑前种植乔木,高大的乔木从视觉上对整个建筑形式、体量起着一定的遮挡效果。很好地把建筑隐匿于绿化之中,做到建筑和自然环境共处共融。建筑周围的空间种植,树形优美,用自然式种植,强化建筑入口的标志性。

排涝闸(图5)的设计上同样采用运用立面垂直绿化和屋面绿化,达到弱化主体的效果,以“体量小”来体现环境共生,让建筑隐身于生态公园之中,体现绿色生态建筑。

3 排涝站总平面规划中的环境设计部分

建筑周围的环境设计主要体现在环境绿化上,注重建筑周围环境绿化,尽量减小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等多种手法,通过绿化来淡化站内基地城市绿地的界限,使项目与周边的滨水生态景观相互协调,相互渗透。

3.1场地外围视线廊道设计分析

考虑三江口轴线由北向南对景及沿线道路景观要求,排涝站场地绿化同江滨路规划绿化带相融合(图6),利用绿化弱化征地围墙线。摒弃以往排涝站的围墙做法,厂区坚硬的围墙化为绿色美观的隔离带。同时,种植适宜的植物对景观进行优化处理,强调地块东南侧绿化与南江滨大道、道庆洲大桥道路一侧绿化带的统筹规划。

3.2场地内环境景观意象分析与方法

作为滨江公园的视线延伸,场地内的道路、绿化、水环境、植被平台和休憩场所的细部设计均采用与公园相类似的风格。

场地内尽量减少硬质铺地,在满足消防、停车位的前提下,大面积进行绿化,通过绿化延伸覆盖到城市的绿地系统。场内绿道与城市绿地有效地结合渗透,提高了城市各个资源之间的连通性。,

场地内拥有自身水域条件,与外围江滨水源相互联通。在场地内水域边设置一条环形人行步道,采用植物配植。整体场地以绿篱、绿道、透水地砖、栏杆、过河的小桥营造公园式的休闲景观,充分解析水利设施场地与滨水景观的完美结合,力求清新自然,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密切融合。

4 节能减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1节能设计

能源利用:除了太阳能,水能,水源热泵等基础能源的节能利用外,为了和周边的公园形成视觉的延续性,排涝站内的道路及休憩处,将采用与公园相近形式的设计。譬如:灯具,座椅,花式、铺地等小品设计。

回收材料的利用:回收砖(路面铺砖)。排涝站内的道路、广场均可采用回收地砖,创造宜人的环境。因地制宜,铺砌形式则应大气,符合周边公园的环境。

环保材料的利用:可更新软木材(桥、栏杆、休憩座椅)在排涝站的景观绿化区域,利用可更新的木材等环保材料对排污闸、拦污栅、启闭平台、桥等进行装饰,对裸露在人们视觉之中的水利设施予以修饰,改变以往水利机械一成不变“脏、锈”的视觉,体现观赏性的需求。

4.2绿色建筑节能节水

排涝站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3]的概念。城市排水系统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宏观上城市是最大的载体,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图7)。比如让城市屋顶“绿”起来,排涝站建筑采用屋面露台绿化和垂直绿化,可以节约空调能耗,亦可以让周边环境中的绿化渗透到建筑中来,“绿色”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

5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从本质上说是生态工程,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新时期水利水电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水利设施要创造一种人与自然亲近的环境。宏观上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对水环境保护创造良好条件,如水生态公园等。排涝站、闸的建筑形式作为微景观,通过基地的绿化景观融入生态景观中。

应用绿色生态理念,使水利项目也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造福后代,这也是绿色设计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得以更好应用的意义所在。

[1]李效军, 陈翔.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J].建筑学报,2001,(5):47-48.

[2]赵宝伟.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及美化的初步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30):130-130.

[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Z].

图片来源

图2系引用伟信2014-02-25URS马尾新城生态公园(1).PD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reen ecological concept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 water conservancy——The analysis of the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about the drainage station of Ma Hangzhou

LIN Xiaohui

(Fujian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design,Fuzhou 350001)

Water conservancy is the lifeline of the city. With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eople have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landscape. Fuzhou municipal government attaches the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sign and protection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They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green ecology and called for the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the landscape and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Drainage station is the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and located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t is the command center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 response to the drainage station of Ma Hangzhou,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processing method in the form of building and the landscape of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It mainly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the green ecological concept in water resources proj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environmental design and the green energy saving .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ortance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green ecological concept for the relevant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to discuss and reference.

Architectural form;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Gre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ponge city

林晓晖(1973 - )女,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E-mail:116218695@qq.com

2016-03-18

TU985.12+4

A

1004-6135(2016)04-0036-04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水利绿化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水利规划的作用研究
朱屺瞻《绿化都市》
淡水养殖中的绿色生态养殖技术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绿色生态小镇,不可错过的投资圣地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我爱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