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我国社区居民参与公共文化及其评价的因素分析
——基于全国17个省51个社区的抽样调查

2016-09-23彭雷霆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供给群体居民

彭雷霆 王 桢



影响我国社区居民参与公共文化及其评价的因素分析
——基于全国17个省51个社区的抽样调查

彭雷霆王桢

通过对17个省51个社区的抽样调查发现,不同群体的社区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参与及其评价是存在差异的,而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等多个方面;同时,社区居民更加趋向于深入主动型的文化参与方式,当前社区文化供给与居民文化期望之间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同时,应结合不同社区居民的群体特征,加快公共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公共文化供给方式,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供给措施,扩大有效供给。

社区居民公共文化参与满意度评价影响因素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至2015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7.7亿人。城市社区成为我国公民主要的生活单位,社区居民成为我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参与群体。“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期。为进一步了解当前社区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情况,增强公共文化投入的精准性,2016年1—2月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课题组选取全国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51个社区进行了抽样调研。本文即基于此次调研,对影响当前社区居民参与公共文化及其评价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以为下一步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相关建议。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取“分区域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方式,在全国选取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51个社区进行调研(详见表1)。课题组调研员在所调研的社区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公共文化参与、需求及评价情况。

本次调研最终收回有效的社区居民问卷3499份。参与调研的社区居民具体情况见表2。

从被调查社区居民的样本情况看,男女比例较为均衡,基本涵盖了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可以反映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社区居民参与公共文化的情况。

表1 调研样本区域分布情况一览表

表2 被调研社区居民情况分布表

二、影响社区居民公共文化需求、参与及评价的定量分析

近年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全面推进,社区居民对于公共文化的参与率和需求量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人们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参与及其评价,仍需要通过定量研究来具体分析。本文主要运用SPSS软件,分析社区居民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等因素是否对社区居民公共文化需求、参与及评价产生了影响。

(一)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分析

本次调研中,社区居民文化需求分为基础设施需求、参与方式需求以及参与质量需求三类。

总体来看,社区居民对基础设施需求主要集中在“影视和演出场馆类”以及“图书阅览类”,希望在居住地附近增设诸如图书馆、电影院、艺术中心等基础设施(详见图1)。这从侧面表明,社区居民对于文化需求已经由简单的文化满足类需求逐渐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图1 社区居民文化基础设施需求分析图

同时,本次调研也显示,目前我国社区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方式主要是作为“普通观众”身份,其占比为68.1%,其次为“志愿者”身份和“表演者”身份,分别占比12.1%、11.3%,而作为“组织者”身份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社区居民则比较少(详见图2)。但与此同时,83.6%的社区居民表示愿意更深入地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且更愿意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如“做公共文化服务的志愿者(44.1%)”、“为公共文化服务献策建言(33.4%)”、 “对公共文化活动捐赠(17.9%)”等方式,而非仅仅只是被动地参与文化活动。这表明随着社会经济整体的发展,社区居民自我展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文化需求日益凸显。

图2 文化参与身份图

在参与质量需求方面,本次被调研的社区居民有超过三分之一(37.7%)的人表示公共文化参与质量是影响其参与文化生活的主要因素,且有四分之一强(25.4%)的被调研居民明确表示当前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不高。这反映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参与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根据卡方检验结果可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职业等因素对于社区居民文化基础设施需求以及提升参与质量的方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对公共文化参与方式的需求无显著影响或影响不明显,故对后者不进行分析。

1.基础设施需求

数据分析显示,年龄、职业对社区居民的文化基础设施需求有显著影响。其中,不同年龄层的群体对于“影视和演出场馆类”基础设施的需求均较大;青少年(25岁以下)群体,对于“图书阅览类”基础设施较为青睐,而中年群体(36~44岁)希望在居住地附近多增加“文化展示类”场所,45岁以上年龄偏大群体则比较喜欢具有“群众文艺类”功能的基础设施(详见表3)。这表明不同年龄段的社区居民在基础设施文化需求偏好上有明显差异。

表3 不同年龄的社区居民文化基础设施需求分析表

不同职业的社区居民对于文化基础设施需求的选择也有影响。其中,除农民群体外,其余职业群体对于“影视和演出场馆类”基础设施的需求均较大;学生、公务员、教师或科研人员对于“图书阅览类”基础设施也有较大的需求;企业员工、自由职业者则相对而言更青睐“文化展览类”基础设施;农民群体则对于“群众文艺类”以及“文化广场及文化公园类”基础设施有较大的需求(详见表4)。

表4 不同职业的社区居民对文化参与基础设施需求分析表

2.参与质量需求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四个因素都会影响社区居民对“如何提高公共文化参与质量方式”的选择。

从年龄分析看,不同年龄层群体都赞同“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以提高公共文化参与质量。除此之外,中青年群体(44岁以下)认为还应“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质量”并“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而中老年人群体(45岁以上)则更加青睐以“多组织送文化进社区活动”的方式提高公共文化参与质量(详见表5)。

表5 不同年龄层社区居民对文化参与质量提升方式选择分析表

从职业分析看,学生、公务员、教师或科研人员更多赞同通过“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质量”、“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来提高公共文化参与质量;而企业员工、个体工商户以及自由职业者则主张以“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质量”和“多组织送文化进社区活动”方式来提高参与质量;农民则更加倾向于“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多组织送文化进社区活动”的方式(详见表6)。

表6 不同职业的社区居民对文化参与质量提升方选择分析表

从文化程度方面来看,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体都认为可通过“加强公共文化供给的针对性”、“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质量”方式提高文化参与质量。除此之外,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群体也主张利用“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以提高文化参与质量;中学、中专文化程度的群体则侧重“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以提高文化参与质量;而大专、本科文化程度的群体赞同“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以提高文化参与质量;研究生以上的文化程度的群体则倾向于“开放公共文化参与的环境,促进民间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方式以提升参与质量(详见表7)。

表7 不同文化程度群体对文化参与质量提升方式需求分析交叉表

从收入水平方面来看,中等偏低收入水平群体(5000元以下)倾向于通过“多组织送文化进社区活动”方式提高文化参与的质量;高收入水平群体(5000元以上)倾向于通过“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质量”方式提高文化参与的质量(详见表8)。

表8 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参与质量提升方式需求分析交叉表

(二)社区居民的文化参与分析

调研显示,影响社区居民文化参与的因素包括生活条件、文化参与成本、文化参与氛围、文化场馆设施建设及便利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和质量及其他6个方面。

总体来看,影响社区居民文化参与的主要因素有3个方面,分别为“文化参与氛围”、“文化场馆设施建设状况及便利性”和“生活条件”,各占调研样本比重为51.3%、44.5%、42%(见图3)。

图3 文化参与影响因素分析图

从性别分析看,根据卡方检验结果可知,影响不同性别社区居民的文化参与因素是各有侧重。其中,影响社区男性居民参与文化生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生活条件”,而影响社区女性居民参与文化生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参与氛围”与“文化场馆设施建设状况及便利性”(见表9)。

表9 不同性别文化参与影响因素分析表

从不同年龄的社区居民分析看,“文化参与氛围”对于所有年龄层参与文化活动的影响都较大。除此之外,以45岁为年龄分界点,影响45岁以下社区居民参与文化的是“文化场馆设施建设状况及便利性”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和质量”,而45岁及以上的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更多是受“生活条件”和“文化参与成本”影响(详见表10)。

从职业分析看,学生、公务员以及教师或科研人员更加看重“文化参与氛围”、“文化场馆设施建设状况及便利性”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和质量”;企业员工、自由职业者更加看重“生活条件”、“文化参与氛围”、“文化场馆设施建设及便利性”;而农民与个体工商户在进行文化参与时,更加看重的是“生活条件”以及“文化参与成本”(详见表11)。

表10 不同年龄层文化参与影响因素分析表

从文化程度看,小学及以下、中学和中专文化程度的居民参与文化更多是考虑“生活成本”的因素;而大专和本科、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在选择文化参与时,更加注重“文化参与氛围”以及“文化场馆建设状况及便利性”(详见表12)。

表12 不同文化程度文化参与影响因素分析表

从收入水平来看,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来说,“文化参与氛围”是其选择文化参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对于中等偏低收入(3000元及以下)群体来说,“生活条件”、“文化参与成本”是其选择文化参与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中等偏高型群体(3001~5000元)和小康型群体(5000元以上)在进行文化参与时,则更加看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和质量”(详见表13)。

表13 不同文收入水平文化参与影响因素分析表

(三)社区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分析

本次调研关于社区居民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的测度,主要通过公众对于目前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影响满意度的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本次调研结果可知,社区居民对于当前公共文化服务表示比较满意(38.6%)和一般满意(37.5%)的居民所占比重较大,而表示满意和不满意的受众所占比例较小(详见图4)。

图4 当前社区居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分析图

由图4可知,当前,群众对于其所享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具有一定的认可度,但大多数还处于比较满意或一般满意的阶段。这表明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从影响社区居民满意度的因素看,既有基于社区居民自身因素,也有当前公共文化服务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足。

第一,从社区居民自身因素看,不同年龄、职业以及文化程度对于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均有一定的影响。

从年龄方面来看,17岁及以下或是61岁及以上的社区居民对于当前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较多;而18~60岁的社区人群较多对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表示 “一般满意”或“不满意”(详见表14)。

从职业方面来看,学生、公务员、教师或科研人员以及企业员工对于当前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属于“一般满意”阶段;而农民、个体工商户以及自由职业者对于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则是“比较满意”(详见表15)。

表14 不同年龄层社区居民对当前公共文化满意度调查分析表

表15 不同职业社区居民对当前公共文化满意度调查分析表

从文化程度来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群体对于当前公共文化服务持“满意”态度的较多;而中学、中专文化程度群体对当前公共文化服务“比较满意”的居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群体则对于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多数持“一般满意”的态度(详见表16)。

表16 不同文化程度群体对当前公共文化满意度调查分析表

第二,从当前公共文化服务本身看,社区居民满意度评价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共文化供给质量不高”(21.4%)、“文化活动较少或宣传不够”(19.6%)及“公共文化场地、场馆缺失”(18.9%),详见图5。

图5 影响社区居民满意度评价的客观因素分析图

具体从年龄方面来看,对于不同年龄层群体来说,“文化活动较少或宣传不够”是影响其公共文化服满意度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除此之外,中青年群体认为“公共文化供给质量不高”对于满意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老年群体则是将“公共文化场馆偏远”、“公共文化场地、场馆软硬件落后”作为影响其满意度不可忽视的因素(详见表17)。

表17 不同年龄层社区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表

从职业方面来看,学生、公务员、教师或科研人员认为“文化活动较少或宣传不够”、“公共文化供给质量不高”对其公共文化服满意度评价影响较大;而农民、个体工商户、企业员工以及自由职业者则认为“公共文化场地、场馆缺失”对其满意度影响较大(详见表18)。

从文化程度方面来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群体认为“文化场地、场馆缺失”对公共文化服满意度评价影响明显;中学中专文化程度群体则认为“文化活动较少或宣传不够”对其满意度影响较大;而大专、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群体则认为“公共文化供给质量不高”对其满意度评价影响更大(详见表19)。

表18 不同职业社区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表

表19 不同文化程度社区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表

从收入水平来看,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来说,“文化活动较少或宣传不够”对其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均存在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对于低收入水平(2000元以下)群体来说,“公共文化场地、场馆软硬件落后”对其满意度影响较大;对于中等偏高收入群体(3001~10000元)来说,“公共文化供给质量不高”对其满意度影响较大;而对于高收入水平(10001元以上)群体来说,除了“公共文化供给质量不高”这一因素有影响外,“公共文化活动或服务不符合需求”这一因素对其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详见表20)。

表20 不同收入社区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表

续表

三、结论和建议

根据前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建议 :

(一)不同群体的社区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参与及其评价是存在差异的

具体而言,青少年、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上、收入水平较高、以学生、公务员、教师等职业为代表的社区居民群体,其公共文化需求更具有自主性,愿意主动进行文化参与,更注重文化生活品质,对于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多持一般满意的态度。同时,这类社区居民群体更加看重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与氛围,倾向于使用图书阅览类、文化展示类的文化场馆设施。

而中老年、文化程度在中专及以下、收入水平偏低、以农民为代表的社区居民群体,其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认知更多受到周围文化环境的影响,属于被动地参与文化活动,并且其文化参与多停留在简单的参观体验型层面,对于当前所享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多持比较满意或者满意的态度。一般来说,这类群体在参与公共文化生活时更多地考虑到文化参与成本以及自身生活条件等经济因素,倾向于使用“文化广场类”基础设施和参与“群众文艺类”文化活动。

因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同时,应结合不同社区居民群体的特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供给措施,推动公共文化投入由粗放式投入向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精准投入进行转变。基础文化设施、参与方式等公共文化供给方面,应根据不同社区人群,各有侧重。

(二)社区居民更加趋向于深入主动型的文化参与方式

本次调研表明,目前超过一半以上的社区居民(占68.1%)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时是以“普通观众”的身份,而以组织者的身份参与文化活动所占的比例则非常少。这表明现阶段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大多属于被动参与,还仅仅停留在最基础最表面的文化参与层面。

然而,本次调研同时显示,83.6%的居民表示愿意更深入地参与公共文化,但其愿意接受的方式主要包括“做公共文化服务的志愿者”、“为公共文化服务献策建言”和“对公共文化活动捐赠”等。这反映我国社区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观念已开始发生变化,由原来的被动型参与开始倾向于更加主动地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其希望在参与公共文化时,不仅仅只是简单地作为接受的一方,而是能够在整个公共文化活动中体现出其个体的意愿与自我的表达,从而获得更多的个体满足感和自我价值实现。

因此,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应根据公众公共文化参与方式需求的变化改变公共文化供给方式,由原来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统一配给模式,逐渐转变为“以需求为导向”的互动式供给方式,注重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文化诉求,增强其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文化能力。

(三)社区文化供给与居民文化期望之间仍存在差距

从本次调研的整体情况来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套已较为完善。大多数社区周围设有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主要为社区服务(活动)中心、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文艺排练室以及广场等,且覆盖率较高,平均达到了85%以上。从文化活动举办情况来看,目前,社区文化活动主要以广场文化活动和棋牌娱乐为主。被调研社区广场文化活动每月举办的次数最多,平均为14.15次;其次是棋牌娱乐,每月为12.5次;再次是免费电影,为2.47次;群众文艺表演和文化展览分别为1.95次和1.48次。由此可见,目前社区对于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文化活动开展,其总量都已有显著提升。

但在对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发现,社区居民对于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只有18.2%的人表示满意,大多数人持一般满意的态度。由此可以发现,虽然目前我国公共文化供给总量已有较大提升,但与公众的实际期望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而影响社区居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评价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既有社区居民自身的群体因素,也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本身。因此,要提升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实现有效供给,就必须更加注重公共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公众的实际需求出发,丰富供给内容,改善供给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构建多元供给体系。

王桢,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文化产业。

A Factor Analysis on Community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and Evaluation on Public Culture—BasedonaSampleSurveyInvolvedFifty-oneCommunities,SeventeenProvincesinChina

PengLeitingWangZhen

(Nation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Wuhan University,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Wuhan University,China)

Based on the sample survey involved fifty-one communities,seventeen provinces,the paper finds that people in different communit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 demands,and their participation as well as evaluation are of diversity.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uch difference include gender,age,jobs,incomes,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so on. Nowadays,community residents tend to join public culture more initiatively. While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community culture supply and residents’ culture expectation. Therefore,when it comes to focus on constituting public service system of culture to obtain standardization and equalization,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resident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communities so as to advance the revolution in supply as well as construction in public culture,change the way of the public culture supply,and take more targeted supply measures to expand the effective supply.

Community Residents;Public Culture Participation;Satisfaction Evaluation;Influence Factors

彭雷霆,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公共文化、文化政策。

猜你喜欢

供给群体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高台居民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