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综述
2016-03-16李华
李 华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综述
李华
2016年6月24日,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研讨会主题,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讲话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新的重要思想观点、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当代的历史使命和任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充分的探讨。
习近平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会议综述
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于2016年6月24日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的数十位学者参加了座谈会。湖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曾婕、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骆郁廷分别在大会上致辞,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沈壮海作会议总结发言。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谭玉敏、副院长罗永宽分别主持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会议。与会学者主要围绕如下几个问题展开研讨。
一、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讲话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
与会学者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对于加快构建、全面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意义。
与会学者认为,应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上升到民族复兴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要牢牢把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个根本要求,坚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原则,充分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
骆郁廷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明确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方向和基本路径。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最重要的是要领会其精神实质,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创新构建。
曾捷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影响着我国思想界,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做好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傅安洲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总的遵循,为构建和展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
二、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讲话的新的思想观点
丁俊萍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有许多新的提法和思想观点,其中,有几个方面尤其需要重视 :一是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深刻阐述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虽然这个重要性从我们党的历史来说是一贯的,但这次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强调,特别要求我们不要辜负这个时代,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赋予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使命感、荣誉感、光荣感,同时也唤起了我们的责任感。二是讲话特别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这个领域的指导地位,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所以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坚持。这对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指明了道路。三是讲话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这个问题当中,提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三个主要特点,即继承性、民族性;原则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这既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特征的概括,也为我们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指出了方向和明确要求。四是讲话在加强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这个问题中,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沈壮海指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有四点深刻体会 :一是讲话旗帜鲜明地重申了我们反复强调的一些根本原则;二是讲话非常精炼地、明确地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三是讲话提出了一系列从理论上要研究、从实践中要践行的新课题;四是讲话对哲学社会科学学者如何做学问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
三、关于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调的重大问题,也是本次研讨会上学者们普遍关注和集中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出自己的思考。
骆郁廷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了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根本上还是我国的软实力不够,尤其是学术软实力、理论软实力不够,中国理论滞后于中国实践,中国话语滞后于中国故事,中国声音滞后于中国实力。他指出,改变这种状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以创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关键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当代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哲学工作者应该担当起自己的使命,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争取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梅荣政认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大张旗鼓、旗帜鲜明地讲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作出的异常清楚的说明。他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从我做起。虽然个人的力量自然是很有限的,但一个实际步骤总胜过一打纲领,每一个有限的力量都融入集体,创新力量就大了,任务就可以完成。
傅安洲认为,要在文化交往和文明对话中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要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摆脱西方知识框架的过滤,摆脱依赖西方话语的路径,否则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的独创性和理论的原创性将不复存在,世界意义上的文化交往和文明对话的多样性也就失去基础。
佘双好认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作用,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引领能力。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作用,一是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引领作用,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主导性,在引领社会思潮,凝结社会共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二是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影响力,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整体力量,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身应有的作用。三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学科建设。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的最终目的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地位,形成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朱喆认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走学科协同发展之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协同。同时,马克思主义学科也要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比如马克思主义的史料学、范畴体系建设、研究范式、研究方法论建设等都还有很大的建设空间。
曾国安认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努力为人类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工业化以来我国对此的贡献较少,这是一个挑战,我们这代人需要努力。从国家层面来看,当前的主流理论还是其他一些国家的。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科学技术也有很大进步,但是理论成果还有较大差距,原因在于基础性理论研究不够,基础性、系统性不够,某些研究没有站到最前沿,不具有前沿性,不能走向世界。我们要从中国故事当中循序渐进,把握全球化、信息化的实质规律,加强基础性研究,为世界提供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推出体现先进性和一般性规律的成果,这是中国在世界上取得话语权的一个重要前提。
黄岭峻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就哲学社会科学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讲话,因此,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应坚持两点论,比如说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对待西方文化,其中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比如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既反对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的假学术行为,也反对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的简单化做法。
袁银传认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发展,一要立足于实践,与实践俱进、与科学俱进、与人类交流对话;二要着眼于问题,就是要善于发现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把实践矛盾上升为理论中的矛盾,通过实践倒逼理论,进而推进理论创新。
李楠认为,当前中国的学术状况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的制造大国、总量大国的自身状况是一致的,还比较粗放,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就马克思主义学科而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同时,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中,要注重解决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李佃来认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自己的研究结合起来,挖掘马克思主义蕴含的丰富的思想资源。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可以解释当前中国发展中的公平、正义、民主等问题。
陈曙光认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加强话语建设,要构建“话语中国”。从中国话语在国际上的状况来看,经济层面的话语在崛起,从均势向优势转移,从西方向东方转移;军事话语从劣势向均势转化;文化和价值观层面的话语权则依然是西强我弱的话语格局。中国的发展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要进一步加强“中国话语”的建设,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
四、关于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任务和使命
与会学者认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担负起时代和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坚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
曾婕指出,面对新形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勇于担当使命与责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切实落实到研究我国发展和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实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来,落实到为改革发展述硕学、立高论、建箴言、献良策上来。
龙静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极大调动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在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这一大的社会背景下,哲学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作为,应该具备大的情怀。正如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的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继往圣之绝学的情怀,参天地之化育的情怀,为生民立命的情怀。做到“德行”与“自然”的统一。
左亚文从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真正的思想和真正的理论的角度谈了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他认为,学者首先要能为时代立言、立心,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所说的“时代精神”。首先,要把握蕴含于时代当中的这个“时代之心”、“天地之心”,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言人,永立时代的潮头,而不是跟在时代的后面,亦步亦趋。其次,要为人民代言,作为一个正直的、有良知的学者,任何时候都要义无反顾地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这面。再次,要为学术奠基。我们这个时代依然缺乏思想家、理论家,真正的学术是需要思想奠基的,没有思想含量的学术不是学术。因此每一个有思想、有担当、有抱负的学者都要大力弘扬学术精神、坚定学术信念、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继绝学、开新声,做一个有良知、有作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思想的学者,以无愧于我们的时代。
宋俭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分析对象,提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担当起的任务和使命。他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为例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也存在“塔西陀”陷阱现象,具体如一些学生对近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表述产生怀疑,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解构历史,这实质就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是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意识形态建设问题的缩影,若不能有效解决,将影响学生的政治认同以致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因此,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也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问题的有效途径。
Summary of the Symposium of Learning Xi Jinping’s Speech at the Forum o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LiHua
(School of Marxism,Wuhan University,Wuhan,China)
The Symposium of Learning Xi Jinping’s Speech at the Forum o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jointly organized by Marxist Theory and Chinese Practice of Hube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and School of Marxism of Wuhan University was held in Wuhan University on June 24,2016. The experts and scholars centered on the theme of the symposium,discussed the spirit and significance,new ideas of Xi Jinping’s speech on th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Forum,how to build Chinese characteristic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workers’ contemporary mission.
Xi Jinping;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Forum;Symposium Summary
李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