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洁间歇性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排尿的影响

2016-09-23李小容

护理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源性尿量脊髓

李小容



清洁间歇性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排尿的影响

李小容

[目的]探讨清洁间歇性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排尿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接诊的神经源性膀胱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清洁间歇性导尿。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变化,记录临床效果、恢复自主排尿率、感染率以及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最大膀胱容积、最大尿道压力、充盈期逼尿肌压力及最大残余尿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4.00%;研究组恢复自主排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积、最大尿道压力、充盈期逼尿肌压力及最大残余尿量均有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实施清洁间歇性导尿,不仅可提高临床效果、提高自主排尿率,同时可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

神经源性膀胱;清洁间歇性导尿;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

清洁间歇性导尿属于近几年应用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常用护理康复措施,可定期排空膀胱,同时可解除尿潴留、预防尿路感染、减少残余尿量等[1]。为了进一步探讨清洁间歇性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排尿的影响,笔者对100例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接诊的脑卒中与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共100例。入选病人均符合脑卒中、脊髓损伤诊断标准及其所致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标准。入选标准:经CT、X线或MRI等检查确诊;有轻中度膀胱排空障碍;最大残余尿量不低于100 mL;有尿失禁、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研究[2]。排除标准:合并心、肾功能不全;前列腺增生、肿瘤、膀胱结石、糖尿病等引发尿潴留;合并严重感染;脊髓损伤性尿潴留;血肌酐超过100 μmol/L[3]。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0岁~75岁(43.4岁±6.9岁);病程4d~170d(46.2d±8.9 d);脑卒中31例,脊髓损伤19例。研究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0岁~74岁(43.2岁±6.7岁);病程3 d~173 d(46.7 d±8.4 d);脑卒中30例,脊髓损伤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两组病人均给予原发病脑卒中和脊髓损伤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饮水控制、心理疏导等[4]。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洁间歇性导尿。

1.2.1.1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对该并发症不了解,担心会影响脑卒中、脊髓损伤治疗,甚至害怕无法治愈而出现担忧、焦虑、紧张等情绪[5]。为此,入院后及时将脑卒中、脊髓损伤及其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相关知识,如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治疗注意事项、预防措施等告知病人,促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同时,针对病人个体情况实施合理的心理疏导,尽量满足他们的身心需求,通过改善心理状态,确保病人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从而提高疗效,改善排尿[6]。

1.2.1.2饮水控制对病人每日进水量进行控制,一般1 500 mL~2 000 mL,于早、中、晚各进水400 mL,同时于10:00、16:00及20:00各进水200 mL[7]。通过有效的饮水控制,提高每日排尿量,从而改善排尿功能。

1.2.1.3清洁间歇性导尿训练①屏气法:要求病人取坐位,稍微前倾身体,同时放松腹部,快速呼吸三四次,以此延长屏气来增加腹压,然后在1次深吸后屏住呼吸往下用力进行排便动作,屈曲膝关节和髋关节,尽量使大腿贴近腹部,如此反复多次,直至无尿液排出为止[8]。这种方法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老年人群不适用。②耻骨上区轻叩压法:操作者轻轻对病人耻骨上区进行叩压,以此牵拉阴毛,并对大腿内侧皮肤进行摩擦,通过阴茎龟头或阴唇或肛门等挤压与扩展,来诱导膀胱反射性收缩,从而达到排尿的目的。③挤压法:这种方式主要适合逼尿肌无力的病人,操作方法为操作者用手对病人膀胱区进行3 min~5 min按摩,手指捏成拳状,放置在脐下3 cm,以合适的力度往骶尾部加压,直到病人有尿液流出[9],排尿完成后则将左手放置在右手手背加压排尿,当尿液外流时则松手后再加压1次,尽量将尿液排尽,但是应注意加压动作要轻柔与缓慢,避免出现尿液反流,从而引发肾盂肾炎等,影响病人治疗与康复。

1.2.1.4康复护理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排尿功能康复的最终目标是尽早建立自主排尿节律,少实施或不实施导尿,从而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因此,身体锻炼与功能康复应尽早开始,一般在病人接受治疗后待病情有所缓解便开始,康复科人员根据病人病情、恢复情况制订详细的康复计划与康复目标,护理人员则督促病人执行。从入院留置尿管开始便进行夹管训练,根据康复训练计划循序渐进,为膀胱功能的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1.2.1.5出院指导引导病人及其家属掌握清洁间歇性导尿操作的相关要点与注意事项,叮嘱他们每日做好排尿记录,包括排尿量、导出尿量及手法排尿量等;出院后坚持定时定量饮水与排尿,同时做好个人卫生,每日清洗会阴部至少2次。

1.2.2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变化,记录临床效果、恢复自主排尿率及感染率、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尿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最大膀胱容积、最大尿道压力、充盈期逼尿肌压力及最大残余尿量。

1.2.3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排尿功能恢复正常,最大残余尿量不超过50 mL,B超检查可见肾积水明显好转,膀胱无充盈;有效:治疗后病人的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最大残余尿量在50 mL~200 mL;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最大残余尿量无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10]。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例(%)

2.2两组病人治疗半年后恢复自主排尿情况及泌尿系感染情况比较研究组42例恢复自主排尿,对照组22例恢复自主排尿,研究组恢复自主排尿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2例发生泌尿系感染,对照组11例发生泌尿系感染,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干预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3 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指的是控制膀胱的中枢或者周围神经出现病变而导致排尿功能障碍,属于脑卒中、糖尿病及脊髓损伤等疾病常见并发症,其中泌尿系感染又是神经源性膀胱最为主要的并发症。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表现主要为膀胱残余尿量增加,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尿失禁、肾积水、尿潴留、反复尿路感染等[11]。间歇性导尿属于协助膀胱排空的金标准,尤其是不完全膀胱功能障碍病人,实施膀胱间歇性充盈和排空,对膀胱反射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意义。有研究证实:间歇性导尿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从而改善病人生活质量[12]。从近几年研究来看,间歇性导尿可分为无菌与清洁两种,前者对于减少泌尿系感染有积极意义,但主要为医院专业人员操作,病人与家属以清洁间歇导尿为主。

本研究针对100例脑卒中、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清洁间歇性导尿。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效果、恢复自主排尿率、治疗后尿流动力学指标等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泌尿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从研究结果来看,清洁间歇性导尿应用在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康复护理中,不仅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而且可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在每次随访中要做好血肌酐的检查,以便及时掌握病人的肾功能情况,在超声诊断时检查肾脏与输尿管有无扩张、积水等;因清洁间歇性导尿病人家属也可操作,故而必须加强教育与指导,定期随诊纠正操作错误,并动态监测病情;此外,神经源性膀胱转归很大程度上与原发病有关,为此必须针对原发病进行处理,方可随着原发病好转而更好地恢复自主排尿。

为了提高康复效果,应重视随访,出院后第1周、第3周及第6周各随访1次。指导病人定期门诊复查,包括膀胱B超、尿常规、尿细菌培养等,一旦有感染则及时就诊;指导病人及其家属根据每日排尿记录进行间歇性导尿次数的调整,若两次间自主排尿超过100 mL,且残余尿量不超过200 mL,则每隔6 h导尿1次;若两次间自主排尿超过200 mL,且残余尿量不超过200 mL,则每隔8 h导尿1次;若残余尿量低于100 mL则停止导尿[12]。

综上所述,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实施清洁间歇性导尿,不仅可提高临床效果,提高恢复自主排尿率,同时可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排尿。

[1]刘健,邵寒梅.清洁间歇性导尿患者的疗效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5):433-434.

[2]廖明珍,兰柳华,黄珺,等.降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家属清洁间歇性导尿不规范率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学报,2014,21(20):22-24.

[3]郭琳.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在神经源性膀胱排空障碍疾病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6):848-850.

[4]刘青梅,余碧兰,李晓冰,等.自体清洁间歇性导尿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1):102.

[5]王英,唐相君,彭湘,等.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5):85-86.

[6]张丽芬,王凤玲,代莉,等.清洁间歇性自我导尿术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5):360-361.

[7]李卫卫,金娟.神经源性膀胱间歇性清洁导尿的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5):616-618.

[8]毕允力,阮双岁,陆良生,等.间歇性清洁导尿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和随访结果[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8,29(7):391-393.

[9]姚宇游,徐云,华剑红,等.护理干预在间歇性清洁导尿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0):14-16.

[10]张秀淋.间歇性清洁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2,40(6):66-68.

[11]金佳佳.清洁间歇性自家导尿术在外伤性截瘫病人中的评价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2,42(6):597-598.

[12]朱毅,李凝,励建安,等.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针刺康复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2):1495-1497.

(本文编辑范秋霞)

Influence of clean intermittent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 on ur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Li Xiaorong

(People’s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Guangdong 518101 China)

李小容,主管护师,本科,单位:518101,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引用信息李小容.清洁间歇性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排尿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9B):3315-3317.

R471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6.26.042

1009-6493(2016)09B-3315-03

2015-12-15;

2016-08-10)

猜你喜欢

源性尿量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