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天津港爆炸伤者救援探讨灾害护理课程建设

2016-09-23甘雪洋张宏晨徐莎莎

护理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护理学灾害救援

甘雪洋,崔 艳,高 丽,张宏晨,徐莎莎



从天津港爆炸伤者救援探讨灾害护理课程建设

甘雪洋,崔艳,高丽,张宏晨,徐莎莎

介绍了灾害护理课程建设总体规划、课程内容和课程效果评价。提出促进灾害护理学科发展的建议,希望能给同行研究者一些参考,共同努力提升我国灾害护理水平。

灾害护理;课程建设;教学

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的危险品爆炸事件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如何快速、高效地救助大批特殊爆炸伤员,减少并发症和死亡问题,成为医学救援中的共同焦点和艰巨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的前提是救护人员必备应对各种灾害事件,尤其是特殊灾害的基本常识和过硬素质。护理人员作为一股中坚力量,在医学救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军队护理人员,他们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分别肩负着抢险救灾和战地救护的重大使命。为能从容应对诸如天津港爆炸等突发灾难事件,必须重视培养一批基础扎实、技术全面、反应迅速、处置得当的高素质护理救援人员。我校一直承担着关于野战和灾害护理方面的培训任务,并进行了一系列课程研究和改革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以期为我国灾害护理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1 总体规划

1.1多层次课程体系满足需求自2008年1月世界灾害护理学会在日本正式成立以来[1],我国相继有90余所院校开设了与灾害护理相关的课程[2],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课程开设情况不理想,培训对象多以临床护理人员为主,形式也多为短期培训等[3]。为了使灾害护理课程培训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满足防灾、减灾、抗灾的实际需求,我校在广泛调查和专家咨询基础上,结合自身以往经验,建立了以专科、本科护生、临床专职护士为主体,一线医生为辅助的多层次课程体系。护生在修学期间,每年不间断进行相应内容的阶段培训,并参与多学科综合演练,不断巩固学习成果,锻炼救灾技能;针对临床护士,轮流进行减灾防灾专题培训,一年2次,并定期进行成果演练,普及救灾常识,培养过硬素质;在一线医生任职培训中增加灾害救护技术护理配合的理论比例和演练内容,提升救援实践中的医护协作能力。该课程体系较为全面地满足了医护人员在医学救援中的实际需求,为培养救护现场用得上、拿得下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提供了前提保障。

1.2授课模式突出实战灾害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4]。毋庸置疑,灾难救护现场的实境演练是最有效的授课方式[5-6]。一定的救援理论学习和科学缜密的思维训练对护理人员来讲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突出了课时分配中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护生和临床护士的实践课学时比例分别占其总学时的50%和60%,作业和现场教学均占实践教学的60%。第二,构建“三结合的培训形式”,即单人+团队训练相结合、技能+情景模拟相结合、模型+实境演练相结合。突出了技能为主、分层递进和贴合实战的特点,3种形式互为补充、互相促进,避免了培训的单一枯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第三,增设了网络课程授课,除为学生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之外,网上设置灾害虚拟现场环境,可对学生进行救灾时组织、管理、心理维护等思维训练,既拓展了课外知识,又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第四,配备充足的教学条件和资源。充分依托学校培训基地、护理综合实训中心、3所附属医院培训中心的大力支持,配备了灾害教学和战场救护培训所需的训练场地、先进仪器设备、模拟训练器材、案例库等,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了必要条件。

1.3多元化师资团队负责灾害护理教学培训的师资除了本校教师之外,还包括多所军队知名院校急救领域的专家,以及中国香港、美国灾害救援组织资深成员。师资团队成员分别参加过汶川及玉树抗震救灾、西非抗击埃博拉医疗救护、各类军事演习等,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师资团队成员深谙教学规律,通过必修、选修、函授等多渠道课程,先后完成了专科、本科、在职学员关于灾害急救与战场救护教学任务,授课3 000余人次。近10年来,在战创伤救护、灾害救护、急救技术能力培训和军事护理教育方面及时总结和积累经验,进行了各级系列教学课题的研究,编写了教材,取得了军队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多项奖励,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历经实践洗礼和多年考验的多元化师资团队为我校灾害护理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2 内容设置

课程内容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由于我国灾害护理学教育体系发展尚不完善,缺乏统一标准。因此,为了加强军队内外的专业融合,进一步发展灾害护理教育,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灾害护理能力框架》《国际护士学会注册护理能力框架》[7],结合军队护理人员承担保障任务的特点,将原有的《野战护理学》更名为《野战与灾害护理学》,使该课程在研究范畴和领域上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交叉和融合,更符合军队护理人员平时救助灾难和战时救助伤员的双重使命。

2.1综合性课程内容在保留野战护理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拓展了以下模块,包括灾害救援概述、灾害护理管理、灾害护理心理、灾害护理教育、灾害护理技术应用。除了自然灾害护理救援,爆炸、火灾、交通事故等护理救援之外,还增加了核事故护理救援、化学中毒事件护理救援、生物袭击事件护理救援等内容。内容涉及《急救护理学》《野战护理学》《灾害护理学》《防化医学》《防原医学》等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边缘学科。

2.2实用性鉴于灾害现场救援的特殊性和紧迫性,需要护理人员对伤员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及时给予快速的紧急处置[8],因此,在培训内容上必须突出实用性。每一个模块课程内容设计时均以灾害案例和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以救护程序为框架,以各种野战与灾害救援中所需的救护技术为支撑,将章节内容贯穿其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图片、表格等形式说明内容,一目了然。以团队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任务、思考题和练习题,同时恰当介绍国内外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成果,以启发学生思维和开阔视野。这种内容设计较传统教学更能突显灾害救援护理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3全面性为培养灾害救援中护理人员全面而过硬的综合素质,使之达到灾害救护的素质要求:即能够制订全面的护理计划、具备良好的管理者素质、基本的身心素质、娴熟的灾害救护技术、能够进行灾害后期传染病等疾病的预防和心理健康指导等[9]。课程内容既包括理论知识讲授,又包括实践技能训练,还有虚拟网络演练和灾害实境演练,内容涵盖救援组织管理、救护技能、救援中的伦理问题、心理问题、特殊灾害环境及战场救护等多个方面。

3 效果评价

3.1课程考核《野战与灾害护理学》课程考核评价中重点考查学生对救援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准确性以及救援实践的参与度、熟练度、合作性和灵活性。理论与实践考核比例为1∶1。理论考核主要评价学生对一些具体灾害事件如放射性物质爆炸致伤者的救护程序、救护原则和护理工作重点的掌握程度;实践考核分为个人技能考核和团体救援考核。个人技能考试中学生抽签选定操作项目,每一位学生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两项操作,并回答相关提问;团体救援考核中学生每6人或7人为一组,抽签完成救援角色分配,每组完成伤员现场救援并安全转运,考官根据不同救援角色的评分标准给予相应分值。考核方案及成绩分配见表1。

表1 《野战与灾害护理学》课程考核方案及成绩分配

3.2教学评价在课程评价方面,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即在课程进展过程中和课程结束时,运用教学督导组监控、教务处抽测和召开学员讲坛等各种教学联系会的方式进行。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即通过建立多渠道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体系,结合学员评价、同行评价和教务处组织的评价,综合评判教学质量。

4 建议

4.1促进军民融合式灾害护理教育“8·12”天津港爆炸事件告诫我们,灾害随时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地方医院护理人员接受的救灾防灾教育和培训多为一般常规灾害,对于核事故、化学中毒灾害的救援防护与处置方面尚较为薄弱。军队护理人员在此方面的培训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若将《野战与灾害护理学》课程改革中的经验加以推广,在教学模式、教育内容、师资队伍、教辅资源使用等方面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组织军民联合演练,必将有助于提升地方院校和医院灾害救护培训效果,提高护理人员的灾害救援能力,从而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

4.2拓展多方参与式灾害护理培训在“8·12”天津港爆炸事故伤员的抢救中,医生、护士、消防员甚至记者、民众等皆有参与,提升救援质量的关键之一在于灾害救援团队的精诚协作和默契配合[9]。因此,平时不仅应加强对普通民众、特殊职业群众等抗灾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的普及,还应加强由专业人士为主、非专业人士为辅的多方参与式联合培训和演练,让参与救护的所有成员都能充分了解救援程序和重点环节,积极配合,相互补充,更有效率地救助伤员。在此方面,日本具有丰富的全民灾害救护培训经验[10]。我们应结合本国国情,取长补短地学习外国经验。

灾害护理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学科体系尚未完善[11]。借天津港爆炸事件,介绍我校关于《野战与灾害护理学》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体会,希望能给研究者一些参考和启示。目前,尚需尽快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灾害护理教育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懈验证,不断提升我国灾害护理水平,全面促进灾害护理学科发展。

[1]杨美芳,钟清玲,陈婧,等.灾害护理学的研究新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2013,53(1):96-98.

[2]王恒,胡秀英,陈龒.我国灾害护理教育教学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8A):2421-2423.

[3]娄伟,李红玉.医学院校开设灾难护理学相关课程的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1,26(3):69-71.

[4]吕卫华,卫金歧,王俊峰.从四川地震伤员救护探讨中国灾害护理教育[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261-262.

[5]罗晓梅,陈琼枝.情境模拟演练在灾害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蒙古中医药,2015,34(1):123-124.

[6]包龙梅.情境教学法在灾害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6):73-74.

[7]侯晓红,臧渝梨,娄凤兰.《灾害护理学》的教学设计[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00-602.

[8]邱艳,张学萍,马智群,等.从地震伤员救护实践谈应急救灾体系灾害护理能力的建设[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9):282-283.

[9]李春玉.构建灾害应对护理人员培训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09,9(5):11-13.

[10]南裕子,渡遏智惠,张晓春,等.日本灾害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63-265.

[11]张清.我国灾害护理学及灾害护理教育现状分析与启示[J].护理研究,2009,23(4A):923-924.

(本文编辑范秋霞)

Probe into construction of disaster nursing curriculum from injured rescue of Tianjin port explosion

Gan Xueyang,Cui Yan,Gao Li,et al

(Nursing College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Shaanxi 710032 China)

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12k17-01-02;第四军医大学教改课题,编号:ZL201407。

甘雪洋,本科在读,单位:71003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崔艳(通讯作者)、高丽、张宏晨、徐莎莎单位:71003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

引用信息甘雪洋,崔艳,高丽,等.从天津港爆炸伤者救援探讨灾害护理课程建设[J].护理研究,2016,30(9B):3257-3259.

G642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6.26.018

1009-6493(2016)09B-3257-03

2015-10-26;

2016-06-15)

猜你喜欢

护理学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3D打印大救援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救援行动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