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TOAST各亚型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差别及其影响因素
2016-09-23冯亚利韩玉惠崔炎增
冯亚利 韩玉惠 崔炎增
河南巩义市人民医院 巩义 451200
探讨TOAST各亚型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差别及其影响因素
冯亚利韩玉惠崔炎增
河南巩义市人民医院巩义451200
目的探讨TOAST各亚型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差别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6 —2013-12 收住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354 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行TOAST分型,进一步比较不同TOAST亚型患者预后(病死率及复发率)的差别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青年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结构如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122例(34.5%);不明原因型(UND)67例(18.9%);小血管闭塞型(SAO)65例(18.4%);心源性栓塞型(CE)55例(15.5%);其他明确原因型(OD)45例(12.7%)。不同TOAST亚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OAST亚型预后的影响因素不同。结论不同TOAST亚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别,而病死率不同;不同TOAST亚型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亦不同。
影响因素;预后;脑梗死;TOAST 亚型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35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OAST分型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5种亚型,并定期进行随访,旨在探讨不同TOAST亚型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和改善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及方法
1.1研究对象将2010-06 —2013-12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54 例初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30例,女124 例,平均年龄(38.51 ±5.86)岁,占同期入住我院的脑梗死患者12.1%,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 或MRI证实,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者。
1.2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风心病史、心房纤颤、NIHSS 评分、血脂、血糖和治疗措施等方面的资料。
1.3TOAST分型35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由2位脑血管病专科医师分为5种不同的TOAST亚型,分别为心源性栓塞型(cardioembolism,CE)、小血管闭塞型(small-artery occlusion,SAO)、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不明原因型(undeterminedcause,UND)、其他明确原因型(otherdetermined cause,OD)。当专科医师持不同意见时,最终以协商后认定的分型为准。
1.4随访记录患者出院后的情况,包括是否吸烟、饮酒,是否规律行抗凝治疗或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定义随访终点事件为死亡或卒中复发,其中死亡定义为发生脑梗死或其死于并发症的患者。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 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多组间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行方差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 法对不同组间生存曲线的差异性进行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筛选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则建立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情况随访不同TOAST亚型青年脑梗死患者354例,男230例,女124 例,平均发病年龄(38.50 ± 5.82)岁。随访时间最长46个月,最短10 d(死亡),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随访期间死亡53例,卒中复发108例。不同TOAST分型按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122例,占34.5%;不明原因型(UND)67例,占18.9%;小血管闭塞型(SAO)65例,占18.4%;心源性栓塞型(CE)55例占15.5%;其他明确原因型(OD)45例,占12.7%。各分组间吸烟、血脂异常、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房颤或风心病、抗凝治疗及NIHSS 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分组间性别、年龄、饮酒、高血压、血糖异常比较,差异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TOAST亚型的青年脑梗死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2预后情况
2.2.1不同TOAST分型青年脑梗死患者病死率比较:其中CE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2不同TOAST分型青年脑梗死患者复发率比较:其中SAO型青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复发率较低,2 a后复发率较之前明显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表2 不同TOAST亚型的青年脑梗死病死率比较 (n)
图1 不同TOAST亚型的青年脑梗死患者累计未复发率比较
2.3影响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筛选出各型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 型):血糖异常、吸烟、血脂异常、NIHSS 评分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小血管闭塞型(SAO 型):血糖异常、饮酒、吸烟、NIHSS 评分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心源性栓塞型(CE型):血糖异常、NIHSS 评分及抗凝治疗;不明原因型(UND型):血糖异常、吸烟、血脂异常、NIHSS 评分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而其他明确原因型(OD型)无法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采用Cox 回归模型筛选出的影响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为血糖异常、吸烟、NIHSS 评分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见表3。
表3 影响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Cox模型
3 讨论
既往研究报道,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激素治疗、心肌梗死史、既往卒中史和家族卒中史等[1-2]。性别亦是导致青年脑梗死患者发病和预后情况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原因可能是男性饮酒、吸烟多于女性所致[3-4]。研究结果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该类患者的主要类型(占34.5%),原因可能是LAA型青年脑梗死患者吸烟和血脂水平异常的比重大于其他分型。本研究采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对青年脑梗死患者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TOAST亚型青年脑梗死患者,其脑梗死的复发率均受到吸烟和血糖水平异常的影响。与本研究结果类似,唐华等人[5]报道首次发生脑梗死后,患者复发血管性疾病的可能性显著增大,且影响患者复发的可能性与传统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明显相关,当合并多个危险因素时,其复发的可能性将越大[6-9]。有研究表明,合并糖尿病、高NIHSS 评分往往提示患者预后情况较差[10-12]。亦有学者认为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可能增加青年脑梗死患者复发率[13]。本研究表明,随访期间的总体病死率为15.3%(包括卒中复发死亡者、死于并发症者及急性期期间死亡者),其中CE 型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TOAST亚型。原因可能是引起CE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栓子常来源于心脏,由于起病急,突然的栓塞使机体未能及时建立侧支循环,脑血管易发生痉挛,引起脑部缺血,最终导致脑梗死。故CE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NIHSS 评分常较其他TOAST亚型高。CE型患者的病死率与复发率均高于其他TOAST亚型,预后情况较差,更有必要进行积极的二级预防治疗。本研究表明随访期间的总体复发率为30.5%,其中与未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患者相比,规律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患者复发率明显降低,这提示了针对性的二级预防可有效降低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研究表明,TOAST各亚型总体复发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其他亚型相比,LAA 型和UND 型患者早期的复发率较高,而SAO型患者在2 a后复发率明显增加。因此,尽管SAO型青年脑梗死患者起病时多数症状呈现轻微,但临床上仍有必要对其进行长期的二级预防治疗。本研究显示各TOAST 亚型青年脑梗死患者之间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影响各TOAST亚型患者预后的因素存在差异。对LAA、SAO、UND 这三种亚型患者来说,吸烟、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NIHSS 评分对其预后情况均有明显的影响,而血脂水平异常仅对LAA型和UND型患者的预后情况有影响。对于CE型青年脑梗死患者来说,其预后的好坏则其过往是否接受过抗凝治疗有密切联系,因此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分型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二级防治措施。
[1]陈应柱,刘刚,杨璞,等.不同TOAST亚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4):291-294.
[2]陈涓涓,陈淮菁,林凯华,等.P选择素、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及C反应蛋白与青年性脑梗死不同TOAST亚型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4,35(24):3 831-3 833.
[3]张丽,李玮桓,刘牧,等.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2):37-39;40.
[4]唐华,顾柏林,周湘明,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积分与TOAST亚型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11):1 500-1 502.
[5]Lanfranconi S,Markus HS.Stroke subtyping for genetic association studies A comparison of the CCS and TOAST classific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ok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troke Society,2013,8(8):626-631.
[6]赵志鸿,胡珏.青年与中老年脑梗死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2,12(5):495-497.
[7]Lang Q,Zhou M,Feng H,et al.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brinogen level and subtypes of the TOAST criteria in the acute ischemic stroke.[J].Bmc Neurology,2013,13(3):462-465.
[8]李晓文,谢炳玓.各亚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2,33(4):506-508.
[9]吴勤花,张斌,顾春江,等.青年脑梗死患者134例TOAST病因分型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32):3 385-3 386.
[10]Wei Zhang,Zhang X.Correlation Between the You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Different TOAST Classifications and High Homocysteine[J].Cell Biochemistry & Biophysics,2015,71(1):39-42.
[11]刘延锦,吕培华,王爱霞,等.家属赋能模式在青年脑梗死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3):26-28.
[12]Chaudhuri JR,Mridula KR,Alladi S,et al.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Deficiency in Ischemic Stroke and Subtypes in Indian Patients[J].Journal of Stroke,2014,16(1);36-37.
[13]付联群,王晓丽,闵连秋,等.青年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其危险因素及病因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5,(1):116-120.
(收稿2015-05-22)
R743.33
B
1673-5110(2016)18-0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