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明晰明确明了
2016-09-22王国宏
王国宏
[摘 要]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实际上是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和操作后的反思能力。在解题教学中通过“四明”的实践探究,教师应使学生“明白做什么”“明晰怎么做”“明确自己是否做对”“明了是否还有更适合自己的解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解题教学 践行 明白 明晰 明确 明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3-03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然而,在日常作业或测试后,问学生做得如何,他们总会无奈地说“做是都做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正确……”,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和操作后的反思能力。为改变现状,我在近几年的解题教学中进行“四明”的实践探究,即“明白做什么”“明晰怎么做”“明确自己是否做对”“明了是否还有更适合自己的解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细心审题,明确做什么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一般是见题就解答,导致不仔细审题是造成错误率高的重要原因。如以下两题:
例1.棱长是6的立方体它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 )
;对于例2,我提醒学生“先乘除并非先乘后除”,使学生明白审题的重要性。
二、精心列式,明晰怎么做
如教学“较复杂百分数应用题”时,我运用揭示、提示和暗示等方法,使所有学生均能明晰列式的方法。
三、耐心计算,明确自己是否做对
在计算表面积和体积时,很多学生往往会把具体的抽屉、烟囱等物算成六个面,有画蛇添足之感。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长方体表面积与体积(如右图)的不同概念和多种算法。
学生在计算时常出现看错数字、写错单位、用错公式等错误,特别是学习空间图形后更是错误的“爆发期”。因此,我通过这道题,让学生计算时能“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回头”,在想明白的基础上再耐心地进行计算,减少错误的发生。操作策略如下:
第一,如果上图是一盒食品,食品的體积如何计算?(假设其长、宽、高为8、5、6分米)
第二,盒子的表面积怎么计算?
第三,如果盒子的上顶不用,又该怎么计算盒子的表面积?
第四,如果侧面再包一层广告纸,广告纸的面积有几种结果?
四、扪心反思,明了是否还有更适合自己的解法
很多学生认为把题目解答出来就万事大吉了,不会再去思考是否有更简捷的解法,是否有更适合自己的解法。为改变现状,我在解题教学中设计了反思解题正误的环节,引导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
例4.传化洗洁济浓缩液和水按1∶4的比例配制成稀释液。如果要配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各有多少ml?(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P49)
对于这一道题,以往我只向学生讲解一种方法,其余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而在近几年的解题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独自练习,然后交流、归纳,结果发现仅算术方法就有四种。如下:
上述不同的解法,既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丰富了应用题的解法,使学生明了适合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
研究后思:
有研究结果表明:六年级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认真思考的只占36.6%。换句话说,有63.4%的学生没有形成细心审题、小心计算等良好习惯。我践行 “四明”的实践研究,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很多学生深切而有感悟地说:“近几节解题教学课,真正使我懂得解题前要三思而后行。首先要细心,明白做什么;然后要精心列式,明晰怎么做;再要耐心计算,明确这样做是否正确;最后要扪心自问,明了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和其他适合自己的方法可以借鉴。
总之,解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若能以“四明”予以实践研究,学生的解题能力无疑会迅速得到提升。
(责编 蓝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