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校长唐晓勇谈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之于学习,将如氧气之于生命

2016-09-22本刊主笔徐实供图沪江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氧气时代资源

本刊主笔_徐实 供图_沪江

小学校长唐晓勇谈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之于学习,将如氧气之于生命

本刊主笔_徐实 供图_沪江

唐晓勇,小学语文、综合实践、信息技术教师,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副校长,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师,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特聘专家,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兼职教研员。长期致力于技术支持的学习变革与创新的实践研究,独立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撰写60余篇论文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怎么看互联网+教育?有何心得?

唐晓勇(以下简称唐):现在回过头来看,互联网+教育1.0时代是单向的,是以主题网站为主的单向学习;2.0时代是博客时代,开始有了互动;3.0时代我认为是从2008年以后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出现后开始的。从此,互联网让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学习就是一种链接,人与人的链接、人与文本的链接、人与生活的链接。如此就把现实的资源、网络的资源、校内的资源、校外的资源、国内的资源、国外的资源等各种资源都打通了。

我做互联网+教育是从2011年起步的,应该是国内最早的。从1.0时代到2.0时代到3.0时代,现在的成效是最大的。为什么3.0时代的成效最大呢?因为3.0时代聚焦的不是网络本身,而是人。我有个观点,在互联网+教育中看到的是人和课程。互联网技术就像空气一样浸润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作为本底支持。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人和课程,但是如果没有互联网技术的支撑,我们会感到缺氧。

记:当技术变成了氧气,成了必需品。我们的核心工作就是做其他的东西了。

唐:对。现在,老年人都能很轻松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不是你学不学,而是技术已经改变了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方式。如果我们还是用传统的聚焦分数的课程,我们称之为线性课程,那就完蛋了。我们学校现在做的课程创新是跨科学习,项目型课程。

记:以问题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的跨学科的课程?

唐:是的,这个叫做统整课程。核心是加入互联网技术,有什么作用?第一:沟通媒介,使得跨时空跨边界成为可能。第二:学习支架,学生遇见困难的时候,不管是学习上困难、生活中的困难都可以求助。现在,我们课程改变以后,是寻找一个主题,然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各个学科围绕这个主题来学习,来解决问题。我们称之为混合学习,是把分科教学和跨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把这两个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效果非常之好。

记:你做了这么多年互联网+教育,为什么好多人没做成而你做成了呢?

唐:一句话:让技术和学习直接连接。直接让技术解决学习的问题,立竿见影。

记:据说你们很早就参与沪江的”互+计划“,你能以专家的视角点评一下该项目吗?

唐:这么说吧,“互+计划”就是寻找并聚集最优资源,然后让全国各地学生都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共享这些资源。他们唤醒了优质资源,这是最大的成功点。另外,这个团队沉得下去,兢兢业业地做了很多实事,现在影响力出来了,这就叫有远见。

记:先找到资源,再唤醒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智慧。让所有中国的儿童、学生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起成长、一起学习。

唐:在互联网时代,这叫共享经济。具体到教育领域,就是共享智慧,这或许就是互联网+教育的本质。

猜你喜欢

氧气时代资源
聚焦空气与氧气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