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变革的方向
2016-09-22本刊主笔徐实供图沪江
本刊主笔_徐实 供图_沪江
互联网+,教育变革的方向
本刊主笔_徐实 供图_沪江
2016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
7月底,交通部联合公安部等七个部门,公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上一片欢腾,终于结束了网约车“合法性”的争论。这一新规出台,意味着国家法规顺应科技创新趋势,而“互联网+”早已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曾经,我们的购物方式被互联网颠覆;如今,我们的出行方式被互联网改变;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否会被互联网革命呢?沪江创始人伏彩瑞(阿诺)预言,互联网教育终会成为教育的主角,并将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深度融合起来。
本刊记者第一次正式接触沪江是在今年7月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报道。通过教育公益项目“互+计划”,沪江试图通过网络将优质资源推送到偏远农村地区,弥补农村师资和设施设备的匮乏。进一步,他们试图回答更大的问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网络资源和技术促进教育公平。
就在7月底,《南方周末》主办的第八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在北京召开,“互+计划”荣获“2016年年度责任案例”。获奖词写道:沪江“互+计划”以互联网为媒介,打破时空与地域的界限,渗透全国20多个省份的500余所中小学校,影响10余万学生。其善于发掘互联网交互功能的创新性与人才资源储备充足的可持续性,使“互+计划”从众多案例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 “年度责任案例”的称号。
事实上,如沪江这样的在线教育产业的发展已经深入教育变革的各个层面。如本刊此前曾经报道的果壳网、慕课教育、超星电子书借阅机系统、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未来学校等等,都是其例。据统计,至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171亿元。而在未来十年内,这一市场还将继续发酵,突破2000亿元。
正是这一点,启发我们筹划了本期报道《社群的力量》:在线教育产业的巨大发展,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教育变革?而互联网产品的应用和观念的改变,又将如何改变教育的面貌?
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副校长唐晓勇先生曾这样点评“互+计划”:该项目就是寻找并聚集最优资源,然后让全国各地学生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共享这些资源。他们唤醒了优质资源,这是最大的成功点。另外,这个团队沉得下去,兢兢业业做了很多实事,现在影响力出来了,这是有远见。在互联网时代,推崇共享经济,具体到教育领域,就是共享智慧。
如果说沪江在同行业中有什么特异点,那一定是这样深入教育的互联网思维,带着让教育更简单、更快乐、更公平的使命。
2008年,当时还“非常小、非常嫩、非常穷”的沪江创业团队就在做公益了,汶川地震让他们大受震动。2009年,沪江和上海慈善总会成立第一个公益基金,并且从那以后公司上下有了一种共识:沪江的钱只用在教育上,我们的钱很少,但是我们对教育的这种态度是可以通过这点钱扩散出去的。“互+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我们这群人最想做的事情。
← 近10年来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 在线教育百度搜索指数及其需求图谱
2015年,沪江确定了“平台化”和“移动化”两大战略方向。“互+计划”正好同时契合了两大战略,难怪阿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一再肯定了“互+计划”团队在整个公司里的重要战略位置。
“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些学校的土地中发芽,让这片土地发生了改变,留住了文化的根基。”沪江首席教育官吴虹以“种子的力量”来形容“互+计划”对乡村的影响。
也如吴虹所言,“从教育的意义上说,沪江并不单纯是一家互联网企业,CCtalk也不单纯是一个教育产品,但围绕CCtalk与其所提供的其他教学资源,沪江已形成了一个良性的教育生态圈。沪江想要做的就是建一条互联网高速公路,为未来教育做一个宽广的云平台。”
用户需求是互联网创新的动力,网购也好网约车也好,无不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大大改善了用户体验。事实上,在互联网时代,规则在不断改变,但需求本身却从未改变。
教育在本质上更是如此。虽然人们津津乐道,互联网已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认知方式,但是,人们对学习的需求是不变的。研究教育问题多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先生一直对在线教育持冷静态度。他认为,很多人容易把教育创新跟教育技术的改善相提并论,或认为这就是一回事,而在他看来,教育创新更重要的是观念创新,不能把技术创新视为全部。“广义的创新是怎么能够想方设法地改变自己的环境、解决遇到的问题,这需要创造力、领导力。”
在这一点上,伏彩瑞也说:互联网教育的崛起不会让传统的学校教育消失,但会让学校教育里那些冗余过载的因素消失掉。线上教育不单纯指借助互联网去学习,而线下教育也不是指完全不使用互联网,它指的是那种传统的教育思维。
或也正是在这一点,互联网和教育找到了最重要的融合点。教育如何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而又最终回归到人,以人为本,这是“互联网+教育”真正值得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