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群体医学认知与医患关系的相关性分析*

2016-09-21宋思源云南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楚雄675005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7期
关键词:学历者医患矛盾

宋思源,刘 静(云南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楚雄675005)

社会群体医学认知与医患关系的相关性分析*

宋思源,刘静(云南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楚雄675005)

目的调查社会群体的医学认知度,分析医患双方需求的矛盾成因。方法2014年10~12月自制调查问卷在云南省昆明、玉溪、楚雄3个地州的局部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学历者中展开调查,内容涉及诊疗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社会群体对相关医学知识及医患关系的认知等。结果医护人员提供的服务与被服务对象的需要存在差距,不同学历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需求各有不同。结论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是提升社会群体医学认知度及解决医患矛盾的关键。

医学;认知;医生病人关系;医务人员;社会群体

医患矛盾是近年来医学界和社会关注的共同热点之一,因而也成为不同研究者研究的课题。本研究针对性地向社会群体进行医学认知的现状调查,分析了现存医患认知差异与医患矛盾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取云南省昆明、玉溪、楚雄3个地州的局部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学历者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2014年10~12月自制调查问卷在云南省昆明、玉溪、楚雄3个地州的局部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学历者中展开调查,内容涉及诊疗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社会群体对相关医学知识及医患关系的认知等。发放问卷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21份,有效率为85.00%。

1.3统计学处理应用Excel 2003统计软件录入数据,根据学历、问卷内容分组统计,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或制作统计图表。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对象包括教师、公务员、工人、农民、商人等职业。根据学历不同分为五组,具体构成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学历构成(n=221)

2.2调查对象对医护人员服务的评价

2.2.1总体评价医护人员对患者用药注意事项介绍较为重视,诊疗技术方面调查对象的信任度下降,而疾病情况介绍及饮食、锻炼、休息注意事项的讲解方面满意度最低,各占62.90%、60.18%,见图1。

2.2.2不同学历者对医护人员服务的评价比较诊疗技术、服务态度、用药注意事项介绍及饮食、锻炼、休息注意事项的讲解等方面满意程度最高的是初中及以下学历者,最低的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疾病情况介绍方面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的评价处于较高水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图1 调查对象对医护人员服务质量的总体评价

表2 不同学历者对医护人员服务的评价比较[n(%)]

2.3调查对象对健康的理解

2.3.1认知方面健康含义选择含生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或在此基础上加“道德健康”者为认知全面,健康行为选择大于3种者视为认知全面。被调查对象总体认知水平达良好程度,见表3。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对健康含义理解最好,健康行为认知最差,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对健康含义及健康行为的认知程度(n=221)

表4 不同学历者对健康含义及健康行为认知情况比较[n(%)]

2.3.2调查对象对医学知识及健康行为自我需求的评价调查对象对提高健康知识、了解健康行为需求的总体认知见表5。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学习认知性最高,初中及以下学历者选择适宜的途径了解健康知识的认知偏差最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2.4社会群体对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认知及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扮演角色的定位

2.4.1社会群体对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认知社会群体对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认知情况见表7。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中由衷希望医患关系和谐者占100.00%,但其中认为促进医患关系和谐需政府、社会和医务人员共同努力者仅占85.71%,见图2。

表5 对提高健康知识、了解健康行为需求的总体认知(n=221)

表6 不同学历者对提高健康知识了解健康行为需求的认知比较[n(%)]

表7 社会群体对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认知(n=221)

图2 不同学历者对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认知

2.4.2社会群体对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扮演角色的定位

认为“交了医药费,病就应该被看好”者占39.37%,支持子女报考医学院校的构成比达87.33%,支持护士技术成长者达83.26%,表示小痛小病选择小诊所/社区医院就医者达71.95%,见表8。不同学历者对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扮演角色的定位除支持健康教育收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9。

表8 社会群体对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扮演角色的定位情况(n=221)

表9 不同学历者对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扮演角色的定位比较[n(%)]

3 讨 论

3.1医患关系的本质由于治疗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医患关系的本质是医方、患方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即关系双方统一与矛盾并存。统一方面表现在:(1)目标的统一。医患双方共同为患者健康而努力。(2)关系认知的统一。医患双方渴望构建和谐关系。(3)心理需要的统一。彼此需要尊重。医患双方,既然是矛盾的统一体,存在矛盾即应视为常态[1]。常态的矛盾,属于统一体内部矛盾,即处于统一、矛盾、统一的良性循环或处于“统一”的动态平衡状态。而目前医患关系明显偏离了“动态平衡”状态。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调查对象医学认知问卷的分析,提出医患关系偏离“动态平衡”的依据。

3.1.1社会群体的健康需求与医护人员健康服务的矛盾这里的“健康需求”包括社会群体维护健康、促进健康、促进康复的需求;“健康服务”包括预防保健、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治疗护理等内涵;“语言、药物、手术刀”则是“健康服务”的具体形式。现将社会群体的健康需求与医护人员提供的健康服务的矛盾分析如下。

3.1.1.1存在信息服务与要求的不匹配如“希望了解一些普通的医药知识”、“希望了解不良行为习惯对健康的影响”需求最高,而恰恰是在“饮食、锻炼、休息注意事项的讲解”、“疾病情况介绍”等方面满意度最低,说明医护人员服务存在偏差。原因是多方面的:(1)医护人员知道患者的需求,但出于医护人员与患者比例不科学[1],医护人员没有时间介绍相关内容;(2)医护人员自身能力的限制[2-4],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3)医护人员出现人体“碎片化”的认知偏差[5],加之过分依赖证据与指征[6],导致应用医学科学的多元化、专业化也不能完全解答医务工作者的困惑[7],致使无法达到全面、全程、专业、人性的服务水平。

3.1.1.2存在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与患者包容程度的差距在调查对象中仅66.97%被调查对象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较满意,与医护人员语言驾驭能力、沟通能力薄弱、医疗过程中医(护)患契约关系不明确等具有直接关系。但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有时难免服务不到位,加之医学的局限性、未知性形成的无奈,医护人员渴望患方体谅[8-9];患方没能置换角色,也是造成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评价偏差的原因。

3.1.1.3诊疗技术与社会群体需求水平的差距也不容小觑本次调查问卷中总体满意度为69.68%,而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满意度仅为50.00%。这一对服务与需求的矛盾主要原因:(1)健康服务方,即医护人员本身诊疗水平达不到健康需求方的要求。无论临床医疗与护理均属于经验学科,医护人员必须有临床实践时间作保障,同时,要有勤学、善思的个体成长需求,还要有良好的团队引领,这些是每一名医护人员提高诊疗水平的组成要素。(2)社会群体主观认为医护人员诊疗水平不高[10]。由于患方间接获取医学知识途径较广,如网络、电视、报刊等,对自身疾病具有一定的了解,但就诊后医护人员很少与其沟通,使没有专业知识的患者无法知晓诊断的由来,治疗方案的依据。如果医护人员能向患者详细讲解初步诊断与主要鉴别诊断,拟定的治疗方案及相关检查结果确诊后的对应治疗方案,既能真正体现知情同意权,减少患者的误解,又能树立职业威信,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3.1.2社会群体与医护人员医患关系和谐期望值的矛盾我国医疗纠纷以100.00%的速度增长[11],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矛盾规律,事物迅速发展之后应进入缓和期,矛盾处于一定对立时段后也应该出现统一。在本次调查问卷中92.76%社会群体由衷希望医患关系和谐,与事物发展规律及矛盾规律相吻合,但作者进行的另一组“医生相关问卷”中相同问题仅有54.38%的企盼值,远远低于社会群体的期望。是近年来的打医、杀医案让医护人员产生切肤之痛的共情,还是如2012年哈尔滨杀医案后网络调查有60.00%网民投“高兴”后致医护人员心灵重创的泛化作用尚值得深思。

3.1.3社会群体与医护人员对尊重的亵渎尊重与被尊重是人类的重要心理需要,医患双方也不例外。医护人员是救死扶伤的从业者,尊重患者则有更高的要求,从希波格拉底誓言到国际护理学会护士守则无一没有提出具体要求。但在患者就医,医护人员因拥有专业知识而有话语权时相当部分医护人员放弃沟通,既是对患者的漠视,也使自己散失了被尊重的良机;当医患关系终止或其他原因致使医护人员丧失话语权后仅占人口总数0.60%的医护人员要获得社会群体的尊重已处于弱势。其他研究结果也验证了该论点[1,12]。

3.2医患双方角色定位

3.2.1患者方面在医疗活动过程中患方承担的角色包括求助者,有病求医;合作者,共同制订治疗方案;配合者,执行医嘱;接受教育者,在医护人员帮助下获取更多医药知识,改变不健康行为习惯,担负起自身及家人健康的责任;支持者,支持年青医护人员的成长,子女对医护职业的选择及一些医疗卫生的改革。分析本次调查问卷结果,绝大多数患者角色定位准确,相应问题选择人数占83.26%~97.74%,即便选择人数相对低的医疗改革项目中的支持提高挂号费,降低药价及小痛小病选择小诊所/社区医院就医也分别达52.94%、71.95%。最低者为支持健康教育收费,仅占18.55%,这一认知的改变涉及政府、媒体、患者,甚至医方。值得肯定的是,本次调查对象中支持子女报考医学院校的构成比高出其他研究报道的82.95%[13],达87.33%。本次调查问卷中有39.37%社会群体选择“交了医药费,病就应该被看好”,即将就医行为认为是消费行为,这是在调查对象未处于患者或患者家属的状态下得到的数据,如果真正“身临其境”,由于疾病或亲情的原因,比例还会增高。2015年5月28日中国执业医师协会颁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中对医生面临的压力,统计数据表明,患者的期望值太高,占72.71%;出现了患者不应该扮演的角色——消费者。从患者心理方面分析,渴望身体康复,忽略了医学的局限性,同时,体现了不了解医学的未知性。有统计表明,世界约有3 700种病症,迄今为止,仅有700多种被人类所认识,在认识疾病的领域中国际公认的诊断准确率为70.00%,抢救成功率也仅为75.00%[14]。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看病难”、“看病贵”的当下,医护人员被成为“承担者”的同时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相比,也更容易成为“被打”、“被杀”的对象。看病交费及“贵”是一重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付费往往是发生在交易过程中,让每一名患者明确分辨医疗成本与普通消费已超越了医护人员能解决的范畴。看病,必需产生医疗成本,但如何让其构成明朗化,如明确按照临床路径检查,标注清楚医护诊疗的每项费用及辅助检查的项目、收费标准,消除患者被“过度医疗”的疑虑;让医疗成本科学化,终止“以药养医”,实行医药独立核算制度,让患者在医院交付的数额减少;同时,完善保险制度,将生病时的费用在平时就以交纳相应保险费用的形式扣除,解决患者就医时一次性交付较大数额费用的问题。

3.2.2医护人员方面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扮演着帮助者、合作者、引领者、决策者、咨询者、教育者等角色。从本次调查问卷整体分析来看,各种角色到位率多数为60.00%~70.00%,仅有一项为82.81%,最低一项与健康教育有关。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曾经说过:“跟患者说说话吧,患者的语言就提示诊断,”其实沟通不仅有助于诊断,良好的沟通是信任的开端,“良好的沟通胜过十剂良药,”良好的沟通是优质医疗服务的内涵。诚然,影响医患有效沟通的原因很多,但医护人员认知不足、人文底蕴相对缺乏等不容忽视。

总之,本次调查数据根据学历层次不同分为五组,对不同学历人群调查的内容包括21项,除2项以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外,其余19项经统计软件处理,其中18项不同学历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被调查对象的医学认知存在总体缺陷现象,这是对医护人员的一种警示:医护人员要提高社会群体的医学认知度,任重而道远!

[1]王雄伟,武承淑.医患矛盾常态化:基于博弈理论的医患关系路径选择[J].医学与哲学,2014,35(6A):64-6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EB/OL].(2015-03-30)[2016-04-08].http://www.nhfpc.gov.cn/guihuaxxs/s3585u/201503/6f403fed54754e4f916 bcceac28c197a.shtml.

[3]褚梁梁,何静,葛洪霞,等.无陪护模式病房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4,28(1):35-37.

[4]于薇,梁伍今,牛秀艳.临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与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9):274-275.

[5]刘娟,杨欣萍,李春红.医护共同查房对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90-91.

[6]边毓尧,Pandey NR,刘创建,等.未来中国医疗模式发展趋势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6,29(1):50-52.

[7]张鹭,李国坚,吴继周.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及B淋巴细胞的变化对肝癌家族聚集性影响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 24(8):1827-1829.

[8]梁海龙,曹倩,李健.医疗欠费的法律缕析[J].医学与哲学,2015,36(11A):71-73.

[9]施琳玲.令人感动的医者情怀[N].健康时报,2015-04-16(1).

[10]祝伟.医患和谐关键在重建信任[N].经济日报,2015-08-11(9).

[11]朱力,袁迎春.现阶段我国医患矛盾的类型、特征与对策[J].社会科学研究,2014(6):105-111.

[12]安春平,程伟,闫忠红.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及意义[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9):24-25.

[13]朱迪迪,林梦洁,连欢,等.医生职业形象与医患关系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3,34(9A):49-53.

[14]王超,陈智泉,缪鸿健.新形势下市级医院医疗纠纷处置现况的SWOT分析[J].海峡医药,2015,27(12):293-294.

Analysis on correlation between medical cognition of social groups and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Song Siyuan,Liu Jing (Chuxiong Medical College,Chuxiong,Yunnan 675005,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edical cognition degrees of social groups and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contradiction between two sides demands of doctors and patients.MethodsThe self designed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dents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and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in the local areas of Kunming,Yuxi and Chuxiong of Yunnan Province,the contents involv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service attitude,health education,cognitions of social groups on related medical knowledge and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etc.ResultsThe big gap existed between the service provided by medical staffs and needs of service objects.The personnel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had different needs on the service provided by medical staffs.ConclusionThe joint efforts of both doctors and patients are the key to raise the medical cognition degree and resolve the doctor-patient conflicts.

Medicine;Cognition;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Medical staff;Social groups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7.006

A

1009-5519(2016)17-2637-04

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项目(GZYB201437)。

宋思源(1964-),副教授,主要从事医学职业教育的研究。

2016-04-01)

猜你喜欢

学历者医患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又见“读书无用论”
富有者更长寿?
德国:低学历者就业改善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