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与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治疗老年SSS患者的疗效比较
2016-09-21马祥铭费松柏任明霞牛国地
马祥铭 王 芳★ 彭 艳 费松柏 任明霞 牛国地
频率与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治疗老年SSS患者的疗效比较
马祥铭王芳★ 彭艳费松柏任明霞牛国地
目的 比较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与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治疗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老年SSS患者根据治疗意愿分为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R)组(n=32例)和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组(n=3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测两组患者术后1年心功能,采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运动总时间和运动总距离等运动耐量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心脏超声心动图相关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DR组患者运动时间和运动距离等运动耐力测定结果均明显优于DDD组(P<0.05);DDDR组患者生理功能、角色限制、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和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DDD组(P<0.05)。结论 与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比较,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可明显改善老年SSS患者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是一种常发生于老年人的心脏疾病,主要因为多种因素使得心脏窦房结冲动形成出现明显障碍,进而诱发窦性心动过缓和反复发作的快速性心律失常[1]。目前临床研究已证实[2],植入起搏器可明显改善老年SSS患者临床症状和心脏功能,但对选择何种类型的起搏器仍存在较大的争议。近些年,频率适应性起搏器逐渐受到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主要在运动加快时使得起搏作用频率符合机体代谢的需要,对患者窦性心动过缓、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均可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3]。因此本文拟比较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r)与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治疗老年SSS患者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2例老年SSS患者均为本院心内科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患者,根据既往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检查均符合相关标准[4]。上述患者根据治疗意愿分为两组,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R)组(n=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8.5±7.2)岁。病程2~10年。并发症主要为高血压14例,冠心病12例,2型糖尿病7例,脑梗死4例。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组(n=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68.2±7.7)岁。病程1~11年。并发症主要为高血压13例,冠心病10例,2型糖尿病6例,脑梗死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方案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DDDR组患者植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组患者植入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两组患者术后定期通过门诊复诊等方式进行随访,根据患者心律变化情况对起搏器工作模式及相关参数予以相应调整。
1.3观察指标 (1)心脏功能测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分别测定所有患者左房前后径(LAD)、右室长轴前后径(RVD)、左室舒张末期长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E/A比值(E/A)等指标。记录随访日近3d的运动总时间(分)和总距离(m),并取平均值。(2)运动耐量测定:详细记录随访检查日近3d的运动总时间和运动总距离,计算平均值。(3)生活质量评估:采用SF-36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予以评估[5]。量表内容主要为:生理功能、角色限制、机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角色情绪、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由患者自行填写,最后将原始数据进行转换并累加各个项目的得分,每个项目分值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低则提示患者健康状况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心脏超声心动图及运动耐力测定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心脏超声心动图及运动耐力测定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心脏超声心动图及运动耐力测定结果比较(±s)
注:与DDD组比较,*P<0.05
组别nLAD(mm)LVD(mm)RVD(mm)LVEF(%)E/A运动时间(min/d)运动距离(m/d)DDDR组3235.6±7.828.7±5.620.4±4.557.2±2.40.9±0.2137.9±31.2*1954.2±270.4* DDD组3037.2±7.529.4±6.320.8±5.256.5±3.60.9±0.172.2±23.71098.7±221.8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
3 讨论
既往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老年SSS患者,但多数患者药物服用依从性较差,且治疗期间可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耐药现象,使药物治疗方式受到较大的限制。起搏器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措施,近些年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相关指南中已提出建议[6],心脏窦房结生理功能出现明显障碍导致临床症状明显的心动过缓,包括反复发作的窦性停搏,须口服某种类型和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上述药物诱发或加重窦性心动过缓病情并产生相应临床症状者,是永久起搏器植入的首选适应证。但选择何种类型的起搏器仍存在较大争议。
与普通起搏器比较,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在构造中增加了频率适应性起搏系统,通过该系统内的传感器及算式功能可密切监测患者运动后呼吸、心脏收缩力、肌肉震动等相关数据参数,并及时设置恰当的起搏心率,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和疗效显著等较多优点,可确保起搏心率随着患者机体代谢程度及运动量的变化而随时进行改变,已逐渐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和认可[7]。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40%存在窦房结变时心功能不全,为使运动更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保持变时性反应显得极为关键,而植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于老年SSS和房室传导功能障碍患者是一种必须且恰当的治疗措施[8]。本资料显示,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可根据需氧量变化而自动改变起搏频率。有相关研究显示[9],部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失落等不良情绪,提示患者术后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DDDR组患者生理功能、角色限制、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和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DDD组(P<0.05),分析原因主要为[10]:(1)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可根据患者需氧量变化而及时调整脉冲电流,在运动状态下,可加快心率,从而确保心脏储备和机体供血。(2)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不但不会增加患者的携带负担,还可明显降低头晕、心悸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从而显著性提高患者的总体健康状态。(3)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可明显增强患者的生理和社会功能,使患者日常生活趋于正常,进而缓解和消除患者各种不良情绪。综上所述,与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比较,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可明显改善老年SSS患者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彭丁,刘仁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治进展.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34(1):73~76.
2 Riahi S, Nielsen JC, Hjortshøj S, et al.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sick sinus syndrome treated with single lead atrial or dual-chamber pacing: no association with pacing mode or right ventricular pacing site. Europace,2012,14(10):1475~1482.
3 汤宝鹏,赵阳,马依彤,等.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7,11(1):71~74.
4 Gillis AM, Verma A, Talajic M, et al.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 atrial fibrillation guidelines 2010:rate and rhythm management.Can J Cardiol,2011, 27(1):47~59.
5 Hjortshøj S, Riahi S, Nielsen JC, et al. Does atrial pacing lead to atrial fibrillation in patients with sick sinus syndrome?Insights from the DANPACE trial. Europace, 2014,16(2):241~245.
6 胡大一,孙瑞龙,朱中林,等.埋置心脏起搏器及抗心律失常器指南(修订版).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3,17(5):321.
7 周缨,谷惠敏,陈宗建.高龄患者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41例临床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595~2596.
8 张青松,王冬梅.频率适应性起搏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伴变时功能不全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西南军医,2008,l0(3):117~119.
9 安光玉.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卫生职业教育,2010,28(9):148~149.
10 梁文华,刘启明,周炜,等.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3):100~103.
442600 湖北省郧西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