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联合抗生素治疗脑外伤术后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2016-09-21王作豪吴珍霞
王作豪 余 丹 王 静 吴珍霞
血府逐瘀汤联合抗生素治疗脑外伤术后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王作豪余丹王静吴珍霞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脑外伤术后发热的疗效。方法 将30例脑外伤术后发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两组均使用抗生素(美罗培南加去甲万古霉素)抗感染作为治疗基础,对照组联合物理降温及消炎痛栓,观察组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结果 10d后,观察组体温下降幅度及体温正常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血府逐瘀汤联合抗生素治疗对脑外伤术后发热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血府逐瘀汤 抗感染 脑外伤术后发热
脑外伤术后发热多由于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颅脑感染、全身炎症反应、脱水热、中枢性高热等引起。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经抗感染治疗体温基本可恢复正常。颅脑感染可予腰椎穿刺术,根据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药敏检测结果,需积极采用抗生素治疗控制。全身炎症反应据血培养结果予敏感抗生素治疗,体温基本可降至正常。脱水热可通过补充血容量将体温降至正常;而中枢性高热对退热药和抗感染药物疗效不明显,使用溴隐亭后,疗效仍欠佳。近年来作者使用抗生素联合中药血府逐瘀汤治疗颅脑外伤术后中枢性发热,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武警浙江省总队杭州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住院的创伤性颅脑外伤术后发热患者30例,大多数有意识障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5~75岁。病程1周~1个月。对照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20~72岁;病程1周~1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颅脑外伤术后或颅脑外伤后。(2)发热。(3)所有符合中医气滞血瘀指征。排除标准:(1)全身活动性出血指征,血小板<100×109/L:如活动性脑出血、胃出血等。(2)孕妇。
1.2方法 (1)对照组:注射用美罗培南(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5g,2次/d,静脉滴注联合去甲万古霉素(浙江浙北药业有限公司)0.8g,2次/d,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并物理降温加消炎痛栓纳肛治疗。(2)观察组:在上述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血府逐瘀汤[生地30g、桃仁9g、红花10g、川芎9g、赤芍12g、当归12g、枳壳9g、桔梗9g、炙甘草5g、牛膝9g、麝香0.05g(另包,冲服)]中药房自制,规格为220ml/包,2包/d,分4~6次胃管注入温服,连服14d后开始评价疗效。观察组嘱家属注意喂药方法及护理,防止误吸发生;若出现中药过敏,则予停药。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变化为参考值,以10d为1个疗程,体温降至正常后继续治疗5d体温无再升高者停止药物使用。统一使用肛门温度计测量。14d后进行疗效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10d后疗效比较 治疗期间,肛温降至≤37℃为基本治愈,37~37.5℃为显效,37.6~38℃为有效,>38.5℃为无效[1]。经统计,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为减少计算误差,统一将基本治愈值设定为37℃,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10d后疗效比较(n)
2.2不良反应 患者多处于昏迷状态,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过敏,予停药并赛庚啶片胃管注入4mg,3次/d;肝、肾功能有3例轻度异常,静脉滴注改善肝功能药物天晴甘美0.1g,1次/d,肝功能恢复正常。观察组出现2例肝肾功能轻度异常者,治疗同对照组;1例患者对中药过敏,予停中药治疗。血府逐瘀汤未见对患者有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中枢性发热是继发于各种严重脑血管意外及颅内手术后全身产热与散热失衡的一种病理状态,其发生原因是下丘脑前外侧区(尤其是视前区)及后外侧区体温调节中枢平衡的失调[2]。持续的高热会快速增加脑氧耗量,加重脑缺氧、脑水肿、影响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增加致残率、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故临床上常以物理降温加用溴隐亭[3]等治疗,疗效较好。而现代中医学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枢性高热的作用肯定[4]。中医理论认为:由于车祸创伤致颅脑受伤,元神受损,则神志不清。脑络受损,致气滞血瘀,瘀血久滞则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壅遏不通,导致发热,发热易耗伤阴液则加重发热。《黄帝内经》中五劳所伤云:“久卧伤气”。颅脑外伤患者前期多卧床患者,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受限,则难以转输脾所化生的津液和水谷精微上输头面诸窍,进而加重瘀血。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积而成的病理产物。包括体内淤积的离经之血,以及因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于经脉或脏腑组织内的血液。其既是疾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具有致病作用的“死血”[5]。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功效。综观方中除有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牛膝等活血调经药之外,又有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宽胸理气,肺气宣,则津液易布,水谷精微易达,又柴胡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可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甘草调和诸药。麝香则可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又有借用通窍活血之用。作者借助传统医学理法方药的特殊性及配方的灵活性,在现代医学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中枢性高热,疗效尚佳。
1 郭志平.开窍醒神法治疗中枢性发热23例.中国中医急症,2007,9,16(9):1136.
2 吴江.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3~44.
3 王振刚.溴隐亭联合物理降温治疗中枢性高热临床观察.山东医药,2008,48(43):86.
4 侯维维.中枢性高热的中西医治疗综述.国医论坛,2014,11(29):69~70. 5 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34.
310051 武警浙江省总队杭州医院(王作豪 余丹)
310005 浙江省中山医院(王静)
311400 杭州市富阳区人民医院(吴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