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2016-09-20范学民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常州213200

北方药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心血管实验组中药

范学民(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 常州 213200)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范学民(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常州213200)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治疗的15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实验组给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实验室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78%及84.31%,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症状缓解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血液指标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活血化瘀 中药治疗 心血管疾病

有研究显示,在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高达260万[1],可见其对老年患者身体健康的严重危害。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临床上常选取用于舒张、软化血管等的西药,但由于西药往往具有一定副作用,同时,老年人身体状况一般较差,易对患者造成其他伤害[2]。中药一般具有性质温和、疗效稳定、副作用相对较少等优点,为探究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本研究以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共150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63例;年龄56~85岁,平均年龄(68.4±3.9)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7.0±1.2)年;疾病种类:高血压10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7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2例),心绞痛15例(其中合并高血压8例)。按照就诊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实验组中男性42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65.9±4.5)岁,平均病程(6.8±1.5)年,高血压5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4例(其中合并高血压10例),心绞痛7例(其中合并高血压4例);对照组中男性45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9.3±4.1)岁,平均病程(7.1±0.9)年,其中,高血压5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3例(其中合并高血压12例),心绞痛8例(其中合并高血压4例)。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在一般资料、病情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研究对象需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自愿参与本研究,依从性良好。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例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硝酸甘油等;实验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主要包括:红花7g,丹参及益母草各30g,甘草6g,白术、白芍、枳壳、当归及黄芪各10g,赤芍、麦冬、淫羊藿及补骨脂各15g。用水煎好、服下,用法与用量: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日一剂;同时,可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服药剂量。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3个月后,回院复查,记录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检测实验室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并比较。

1.3治疗效果评价指标:针对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标准,包括: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得到缓解,发作次数减少≥80%;有效:临床症状出现部分消失,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有所缓解,发作次数减少>5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加重,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发作次数未明显降低或发作次数增多。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给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的实验组3个月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3.78%,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3个月后治疗总有效率为84.31%,经过统计学计算得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

2.2症状缓解时间比较:经过计算发现,实验组临床症状平均缓解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

组别 例数 胸闷 气短 心悸实验组对照组75 75 tP 10.25±3.12 18.89±2.45 5.078 P<0.05 11.56±2.37 20.15±2.58 6.127 P<0.05 15.28±2.69 21.41±3.07 6.526 P<0.05

2.3实验室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比较:3个月治疗开始前,两组血液指标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3个月的治疗结束后,实验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血红蛋白(HB)平均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血液指标比较()

组别 RBC(1012/L) WBC(g/L) HB(109/L) PT(s) APTT(s)实验组对照组tP 8.78±0.23 8.24±0.21 5.263 P<0.05 180.34±11.45 145.38±13.76 5.176 P<0.05 3.79±1.31 2.86±1.18 6.012 P<0.05 15.02±3.15 21.07±3.57 6.357 P<0.05 14.28±4.19 20.53±4.96 5.982 P<0.05

2.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从研究结果得出,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从现代医学角度讲,活血化瘀法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加纤溶酶活性,进而发挥抗血栓的作用;改善微循环:包括加快血液流动、减少聚集,缓解血管痉挛,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改善血液动力学: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流量等。同时可增强心肌张力及提高免疫功能,具有镇痛及消炎的作用。

本研究中,3个月治疗结束后,采用活血化瘀中药的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8% 及84.31%,同时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血液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用于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李伟.中医活血化瘀理论在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605-607.

[2]刘志勇,胡敏.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60例[J].河南中医,2014,11:2118-2119.

R259

B

1672-8351(2016)09-0114-02

猜你喜欢

心血管实验组中药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