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76例

2016-09-15岳昌华通讯作者胡小芳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8期
关键词:肌注行气血府逐瘀汤

岳昌华 通讯作者:胡小芳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76例

岳昌华1通讯作者:胡小芳2

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是指因无排卵月经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大致分为器质性因素和内分泌因素。器质性主要有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炎等引起卵巢表面增厚从而阻碍卵子的排出。内分泌因素主要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失调,导致排卵期LH峰值异常以及卵巢自身的内环境紊乱,导致卵泡排出发生障碍。中医学认为气滞血瘀、胞络不畅为其主要病机。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门诊诊断为LUFS的76例患者且自愿接受本研究。对照组38例,平均年龄(26.4±2.6)岁;平均病程(2.1±1.3)年。治疗组38例,平均年龄(25.3±1.1)岁;平均病程(2.6±1.4)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排除输卵管等生殖系统及男性不育因素。

诊断标准[1~3]:参考《不孕不育中西医结合最新诊治》《不孕不育专家推荐诊疗方案》《实用不孕不育诊断与治疗》中LUFS的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进入促排卵周期前查基础内分泌。不在正常范围内给予达英-35预处理1~3个周期,复查基础内分泌正常者给予来曲唑(Letrozole,LE) 排卵。在正常范围内直接给予LE排卵。

对照组于复查基础内分泌正常的下个月经周期给予LE 5 mg/d,从月经周期第5 d开始口服,共服用5 d。同时阴道彩超监测排卵,当主卵泡发育至18~20 mm时,肌注HCG 8000 mIU/mL。指导同房并继续监测排卵。记录成熟卵泡排出、黄素化以及妊娠情况。若未妊娠,继续下一周期促排。

治疗组于复查基础内分泌正常的情况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血府逐瘀汤[4]加减颗粒剂,2剂,冲服。药物组成:桃仁10 g,红花12 g,赤芍20 g,当归20 g,川芎12 g,丹参30 g,三棱20 g,莪术20 g,川牛膝20 g,石见穿30 g,皂角刺12 g,路路通10 g,醋柴胡12 g,香附10 g,枳壳12 g,甘草6 g。同样记录患者卵泡发育结果。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成熟卵泡发育的结局,统计两组卵泡排出率、LUFS发生率和妊娠率。①阴道彩超监测卵泡方法:患者月经周期第10 d开始监测:10~14mm时每3 d/次;14~18 mm时,每2 d/次;18 mm时,每天1次。当卵泡发育至18~20mm时肌注HCG后指导12 h和36 h同房,并在48 h后再次监测卵泡情况。排出:成熟卵泡消失或者明显缩小;卵泡内壁塌陷、边缘皱缩,外壁增厚、毛糙,呈锯齿状,内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并见充满细小弱光点,说明早期黄体形成。②LUFS:卵泡增大至18~24 mm后48 h不破裂,或肌注HCG 48 h后彩超检查卵泡仍然没有塌陷或消失,反而继续增大;卵泡持续存在或继续增大,卵泡内出现点状均匀的中强回声,或卵泡内呈张力较大的囊实性或网格状回声;子宫直肠凹陷未见明显液体增加。14 d后自测尿妊娠试验,尿妊娠试验阳性者查血HCG以确定妊娠并随访至查彩超提示宫内妊娠。

治疗结果

治疗组38例总观察104个周期,排出率84.2%,LUFS发生率13.15%,妊娠18例,妊娠率47.37%。对照组38例共观察100个周期,排出率63.2%,LUFS发生率36.8%,妊娠11例,妊娠率28.95%。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西医学认为LUFS是有多种因素协同或单独作用的结果。生殖轴及卵巢自身内分泌的改变使之无法自然排卵。其中最主要因素为LH峰值异常导致排卵失败。当LH峰值不足时使其诱发排卵失败,发生LUFS。当LH峰值提早出现时,使未成熟卵泡提早发生黄素化。因此临床上在促排卵或自然周期当卵泡发育成熟时,适时给予HCG等肌注形成LH峰值,成为治疗LUFS的主要手段,但是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此时胡小芳教授基于“妇人以血为主,气行则血行”的理论出发,认为气滞血瘀,滞于胞宫胞络,导致排卵失常。肝藏血,主疏泄。因此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为其主要治则。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全方组方严谨,配伍合理,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5]之效。胡小芳教授在血府逐瘀汤的基础上配伍活血通络、疏肝行气之品治疗LUFS效果显著。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丹参、三棱、莪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祛瘀,同时引血下行;石见穿、皂角刺、路路通活血通络、消肿排脓,使胞络通畅;柴胡、香附疏肝行气,柴胡与枳壳升降兼顾,调畅气机;甘草调和诸药。现代研究[6]发现,血府逐瘀汤加入疏肝行气之品可以通过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能力、降低血液黏稠度等改善血液“浓、黏、聚”的状态。

[1]王瑞云,王晓玲,耿金凤,等.不孕不育中西医结合最新诊治[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0-131.

[2]陈子江,刘嘉茵,陈振文.不孕不育专家推荐诊疗方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65-68.

[3]陈建明.实用不孕不育诊断与治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191-193.

[4]王清任.医林改错[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9-78.

[5]邓中甲.方剂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231-232.

[6]彭康,莫孙炼,郑有顺.血府逐瘀汤加减方活血化瘀药理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6):10-11.

2016-01-18)

猜你喜欢

肌注行气血府逐瘀汤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改良肌注方法在提高妊娠合并梅毒产妇分娩新生儿肌注成功率中的应用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聚肌胞肌注联合消疣胶囊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UPLC-PDA-QTOF/MS分析肌注胆木注射液后大鼠血浆中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