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和临床治疗作用探讨

2016-09-12黄晓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儿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91

系统医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感染性次数肠道

黄晓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儿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91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和临床治疗作用探讨

黄晓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儿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91

目的分析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并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选取150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对致病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150例患者中,有69例感染性腹泻、81例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中包括34例病毒感染性腹泻、2例真菌感染性腹泻、28例细菌感染性腹泻、5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中共有33例食饵性腹泻、27例症状性腹泻、8例胃肠蠕动加速性腹泻、13例过敏性腹泻。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 结论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主要可分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根据致病因素采取相应治疗方案,可取得满意效果。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治疗;肠道微生态制剂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diarrhea in children,and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diarrhea in children and the results were discussed.Methods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15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diarrhea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take a look at the way of research,infantile diarrhea pathogenic factors were analyzed,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treatment effects were observed.Results In 150 cases of patients,included 69 cases of infectious diarrhea and 81 cases of non infectious diarrhea,diarrhea infection including 4 cases of virus infection diarrhea,2 cases of fungal infections diarrhea,58 cases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diarrhea,5 cases of 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and non infectious diarrhea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of 33 cases of secretory diarrhea,27 cases of malabsorptive diarrhea,8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peristalsis acceleration of diarrhea,13 cases of exudative diarrhea.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patients was 96%.Conclusion The main causes of diarrhea in children can be divided into infectious and non infectious factors,according to the pathogenic factors to take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plan,can obtain satisfactory effect.

[Key words]Infantile diarrhea;Pathogenic factors;Treatment;Intestinal micro ecological preparation

腹泻是儿童期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儿童期疾病中高居第二位,小儿腹泻的发病较为突然,临床症状以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形态改变为主,往往伴随有阵发性的腹部隐痛,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较为不利,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脱水,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3],因此,临床上应对小儿腹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寻求有效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该次研究于2014年1月—2016年3月选取了150例小儿腹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选取该院收治的150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伴随有腹泻症状,每天排便次数在5次以上,粪便性状发生改变,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和脱水症状。150例小儿腹泻患者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72例,年龄最小为2个月,年龄最大为7岁,年龄均值为(3.87± 1.62)岁。此次研究的病历档案资料调出均经医院方面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这150例小儿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粪便涂片检查,采集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涂片后采用革兰染色法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对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室温控制在35℃,使用微生物分析仪和中国蓝平板对培养的菌株进行筛选,如发现可疑菌落,则将可疑菌落接种于三糖铁培养基上,进行血清学检查,如平板上出现3个及3个以上“+”,即可判断其为病原菌;对培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

1.2.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均维持喂养。此外,还应给予患者蒙脱石散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7391;规格:每袋含蒙脱石3 g),加入温水中服用,3次/d,1岁以下儿童1袋/d,1~2岁儿童2 袋/d,2岁以上儿童3袋/d;肠道微生态制剂选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 (批准文号:S20100085;规格:0.25 g/粒),口服,3岁以下儿童1次/d,3岁及以上儿童2次/d,每次剂量为0.25 g,服用时需与蒙脱石散剂间隔至少2 h。非感染性腹泻患者还采用促消化药物治疗,促消化药物选用胃蛋白酶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 3568;规格:120单位),于餐前口服或加入温水中服用,3次/d,2片/次。针对明确的细菌性腹泻和过敏性腹泻分别给予相应的敏感抗菌药物和抗过敏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小儿腹泻患者的致病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即治疗4 d后,患者每天大便次数减少超过2次,大便成形,性状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即治疗4 d后,患者每天大便次数减少,大便无法成形,性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无效,即治疗4 d后的大便次数和性状均未得到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t检验,表示为[n(%)]、(±s)。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

150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中,有69例患者为感染性腹泻,81例患者为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中包括34例病毒感染性腹泻、2例真菌感染性腹泻、28例细菌感染性腹泻、5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中共有33例食饵性腹泻、27例症状性腹泻、8例胃肠蠕动加速性腹泻、13例过敏性腹泻;其中病毒感染性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28例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共培养出49株细菌菌株,包括23株溶血性弧菌、12株沙门菌、7株大肠埃希菌、4株鲍氏志贺菌、3株痢疾志贺菌。见表1。

表1 28例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细菌菌株分布情况

2.1转归情况

经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大便次数均明显减少,发泄、腹痛、发热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包括64例显效、80例有效、6例无效,治疗无效患者还需进一步的治疗。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的大便次数比较[(±s),次]

表2 治疗前后的大便次数比较[(±s),次]

组别大便次数治疗前治疗后t P 6.35±1.87 3.21±1.52 10.823 0.000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一种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其中小儿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于儿童胃肠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其免疫机制尚未成熟,机体对病菌的抵抗力较弱,一旦受到病菌的侵袭,其肠道内菌群容易出现失衡,导致急性腹泻的发生[5-6]。而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不良刺激引发的腹泻,饮食不当主要是指饮食过量、过油、过冷、种类过多或食物腐败变质等因素,不良刺激主要是指受凉、过热、受到惊吓等因素主要可分为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胃肠蠕动加速性腹泻、过敏性腹泻[7]。该次研究中的感染性腹泻共69例,包括34例病毒感染性腹泻、2例真菌感染性腹泻、28例细菌感染性腹泻、5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共81例,主要包括33例食饵性腹泻、27例症状性腹泻、8例胃肠蠕动加速性腹泻、13例过敏性腹泻。

小儿腹泻的发病通常较为急骤,临床症状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为主,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临床上有必要对小儿腹泻进行积极治疗,以尽快缓解腹泻,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8]。由于小儿腹泻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故不论在感染性腹泻还是非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均需对肠道菌群进行调整,多采用肠道微生态制剂,主要是通过正常微生物或者能够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作用于肠道,促使肠道内正常微生物群快速生长,同时,对肠道内病菌群的生长进行抑制,形成生物菌膜,重建肠道内生物学屏障,快速纠正肠道内菌群失衡状态,调节肠道功能,在婴幼儿、老年等各年龄阶段人群中都适用[9]。

感染性腹泻的发生与病原菌感染有关,但在临床上应慎重使用抗生素治疗,主要是由于小儿患者的机体耐受性差,部分患者在服用抗生素治疗后其肠道内菌群可能出现进一步的失衡,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故临床治疗感染性腹泻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可采用肠道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10]。而非感染性腹泻的发生与胃肠蠕动减缓密切相关,故临床上治疗非感染性腹泻还需采用促消化药物,胃蛋白酶片是一种常用的促消化药物,在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在胃酸的作用下加速凝固的蛋白酶分解,形成多肽分子,有效促进胃肠蠕动[11]。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大便次数均明显减少,发泄、腹痛、发热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96%,说明在明确小儿腹泻致病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治疗,可有效缓解腹泻。该次研究与陈汉文[12]的临床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该次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在陈汉文的临床研究中,非感染性腹泻患儿和感染性腹泻患儿分别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疗效分别为96.74%、97.16%,均较为显著,说明了通过对致病因素进行分析后再采取对症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主要可分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根据致病因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1]丁俊东.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采用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的临床效果 [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 (18):63-64.

[2]张桂华.112例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83-84.

[3]王巧莲.小儿腹泻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101-102.

[4]王建,刘世芳,涂桂英,等.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分析 [J].当代医学,2014,21(3):145-146.

[5]金翠,赵青,原慧云,等.布拉氏酵母菌治疗不同病程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4):9-10.

[6]张胜安.布拉氏酵母菌对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作用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5):662-664.

[7]曲华,陈琪玮,刘欣,等.布拉氏酵母菌预防阿奇霉素序贯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继发腹泻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4):2266-2268.

[8]黎清交,刘劲松,曾长剑,等.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观察 [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4):1595-1596.

[9]薛碧萍.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7):124.

[10]吴楚璇.复合乳酸菌胶囊在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60-61.

[11]裴宏亮.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腹泻54例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2015,12(8):165-165.

[12]陈汉文.对325例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及治疗方式的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8):287-288.

Analysis of Pathogenic Factors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Infantile Diarrhea

HUANG Xiao-li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ccupational disease hospital,Urumqi,Xinjiang,830000 China

R72

A

2096-1782(2016)08-0085-03

10.19368/j.cnki.2096-1782.2016.08.085

黄晓莉(1977.12-),女,陕西渭南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内科、儿科临床。

2016-05-05)

猜你喜欢

感染性次数肠道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思考心电图之177》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
基于切削次数的FANUC刀具寿命管理
依据“次数”求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