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末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产
——肇庆崇禧塔与仙花寺公园遗址考述

2016-09-12刘明强刘俊杏广东省肇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广东肇庆56040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

肇庆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昌阁利玛窦肇庆

刘明强,刘俊杏(.广东省肇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广东肇庆56040;.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

明末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产
——肇庆崇禧塔与仙花寺公园遗址考述

刘明强1,刘俊杏2
(1.广东省肇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广东肇庆526040;2.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隆庆开关,结束了明朝近两百年的海禁,促进了民间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渐次展开。两广总督府所在地肇庆,见证了这一历史进程,成为晚明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规划、建设于明朝万历年间(1581—1591)的肇庆崇禧塔公园,既是古代肇庆市民的休闲场所,又是民间的宗教祭祀场所,同时也是明季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个对话场所。毫无疑问,肇庆崇禧塔公园遗址是重要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海上丝绸之路;肇庆;崇禧塔;仙花寺;建筑遗址

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随之产生的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渐次展开。明朝出现了一个全面的开放局面,海上丝绸之路再次得到发展。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1581至1591年间,肇庆知府王泮主持规划、建设了崇禧塔公园,景区内建有道教建筑文昌阁和文昌祠(宫)、佛教建筑崇禧塔、天主教建筑仙花寺、儒教建筑王公生祠和刘公生祠。以崇禧塔为中心,长宽各100米的狭窄范围内,在10年间竟然集中建有儒、释、道、耶四种宗教的不同建筑,古今罕见,世界唯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度发达和开放包容特性,以及中国文人士大夫中先进分子的世界大同思想。尤其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崇禧塔公园内的欧式建筑仙花寺,是由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和利玛窦主持建造。作为最早入华的耶稣会士,罗明坚、利玛窦打开了中国闭关大门的一条缝隙,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仙花寺,这座欧洲文艺复兴式样的欧式建筑,见证了天主教入华历史,以及16世纪世界两种强势文化(文明)——中国文化(文明)与欧洲文化(文明)相遇时的碰撞和交流。这种碰撞和交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当然包括中国历史)进程,即人类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进程,影响极其深远。这种碰撞和交流即使对当今世界也有借鉴意义,它提供了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范式——“文化适应策略”。本文尝试在明末海上丝绸之路的时代背景下,对肇庆崇禧塔与仙花寺公园遗址进行考证,期望引起专家学者对该遗址的重视,进一步深入发掘其历史文化及现实意义。

一、肇庆崇禧塔公园的最早记录

崇禧塔,又称“花塔”“番塔”“崇禧浮屠”。万历《肇庆府志》(1588年)最早记载了崇禧塔的建造时间、地点以及建造目的。但是,最早把崇禧塔作为一个公园景区来记载的,则是利玛窦。他写道:

我们的传教士,罗明坚及利玛窦一行数人,是在一五八三年九月上旬离开澳门公学,跟着那位送信的卫兵,于九月十日来到肇庆。由知府依礼接待,……。知府是天生和气而从善如流的人。从一开始就很客气,赞同他们的看法。最后他表示,他毫不犹豫他们人格的完整。他要保护他们。他们可以去城里,到处走走,看哪块地适合,便选定它。他本人会说服总督让他批准。

正当此时,肇庆区为了建造一座塔,在附近所属十一个城镇附加课税,依照古代的迷信,这会给整个广东省带来福祉。塔的第一层已经建好,还有九层未建,建塔的地方十分优美。在城外一条河的旁边,河内有船可通,河水可以灌溉附近的农地,有些地方属于总督,有些属于知府。塔之所在离这些土地及市区有一英里之遥,做为公园或花圃散心之地颇为适宜。在建塔的同一块土地上,有人建议建造一座富丽的大庙,庙内将依照民俗给现任知府立一塑像,知府在位六年于斯,勤政爱民,颇得民心。……神父们第一次看到这个地方,就被它的美丽所吸引,当时就决定申请将建花塔的土地一部份拨为神父们建屋之用。此塔名曰“花塔”,实因为这里到处都有五彩缤纷的花木的缘故。

第二天,他们将自己的愿望告知知府,知府很高兴他们的选择,大庙、宝塔,以及地面的划分都是经过知府精心设计,原来是百姓为报答知府的德政而修建,因此知府对此地的关切与他本人的产业没有区别。对他来讲,整片土地的开发,会因了外国神父的定居更加荣耀,更加体面。[1]

本城的秀才和读书人,尤其是那些负责建塔的人,不希望神父们进入中国,更不希望神父们在塔下划地建房,因为按照中国的风俗,这是供他们娱乐消遣或举办各种活动的地方,他们要在这里吃喝玩乐,而不想外国人看到这些事。[2]

根据上述引言,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583年,崇禧塔及周边土地,是肇庆知府王泮精心规划的一处公园,他允许神父在此处建造寓所(即仙花寺,笔者注),当时这里正在建崇禧塔,并将要建造大庙(利玛窦意指王公生祠,但实际上大庙是民间的宗教祭祀场所,包括文昌阁、文昌祠、王公生祠等建筑群,下文详述)。利玛窦最早在其日记里记下了崇禧塔公园规划。

二、崇禧塔公园内的各类古建筑

(一)道教建筑

1.文昌阁

文昌阁是崇禧塔公园内最早建造的道教建筑。据万历《肇庆府志》载:文昌阁“在文昌宫,副使王泮建”[3]143。又据崇祯《肇庆府志》载:文昌阁“在崇禧塔旁,万历九年知府王泮建”[4]333。而康熙《高要县志》载:文昌阁“在崇禧塔旁,明万历九年知府王泮建,今圯”[5]。由此可知,肇庆文昌阁建于万历九年(1581年),位于崇禧塔旁,康熙十二年(1673年)时已毁。

但道光《高要县志》又记:文昌阁“在崇禧塔旁,明万历九年知府王泮建。即今王公祠后阁。”[6]据此推测,文昌阁有可能在1826年时已重修,或此时的文昌阁已泛指王公祠后面(北面)的文昌祠及文昌阁遗址。

相比于崇禧塔公园内的崇禧塔(建于1582年)、仙花寺(建于1583年)、文昌祠(建于1586年)、王公生祠(建于1588年)、刘公生祠(建于1591年),文昌阁是崇禧塔公园内最早的建筑。

2.文昌祠

文昌祠是崇禧塔公园内又一道教古建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祠是指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庙宇。文昌祠就是指供奉文昌帝君及其他主“文运”的神的庙宇。从建筑学角度来说,文昌宫(即文昌宫殿)是祭祀文昌帝君的最高等级的庙宇建筑,往往是一个建筑群,包括前殿、后殿、阁等,空间布局上是几进几开间及中轴线对称等结构。

万历《肇庆府志》载:“文昌宫,万历十四年,副使王泮又建于石顶岗”[3]412。“文昌阁,在文昌宫,副使王泮建”。“王公生祠,在府城东门外,文昌宫内。士民为兵备副使王泮建。广西按察副使李学一记”[3]286。又“艺文”载李学一记云:“乃就塔(崇禧塔)之右界,文昌祠前,为堂祀公。盖上以配文昌之神,廟食百世,而与崇禧浮屠同悠久于斯土也”[3]286。且同志不见载文昌祠,而崇祯志则载:“文昌祠,万历间副使王泮又建于石顶岗”[4]444。仔细分析上述引文中各建筑物之逻辑关系后,可知:万历志所载“文昌宫”,广义上是指文昌阁、文昌祠、王公生祠等3幢建筑所构成的一个建筑群;狭义上则单指建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的文昌祠。

故文昌祠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建于崇禧塔下,位于文昌阁与王公生祠之间。

(二)佛教建筑

崇禧塔公园内标志性的佛教古建筑,即崇禧塔。崇禧塔,又称崇禧浮屠(见王泮《崇禧塔记》),肇庆民间又称其为“花塔”“番塔”。

万历《肇庆府志》载:“(城东)二里为石顶岗,纵横巨石浮出水际,郡城之第二重关也。新开后沥水从此出。万历十年,知府王泮建崇禧塔。自有记。”[3]138又康熙《肇庆府志》载:“(石顶岗)巨石浮出水际,郡城第二重下关也。万历十年,知府王泮建崇禧塔其上。”[7]可知,万历十年(1582年)知府王泮在石顶岗上建造崇禧塔。

崇禧塔的建造时间、地点、目的以及过程,在肇庆知府王泮撰写的《崇禧塔记》[3]138中记载更为详细。1585年崇禧塔建成后,成为当时肇庆市民休闲以及官员、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登高抒怀之处。

肇庆崇禧塔,历经400多年沧桑至今仍然屹立于塔脚路北侧的石顶岗上,巍峨壮观,气势非凡。崇禧塔是崇禧塔公园内标志性佛教古建筑。

(三)天主教建筑

仙花寺是崇禧塔公园内最具历史价值的天主教古建筑。仙花寺,即1583年利玛窦等天主教传教士在肇庆崇禧塔下建造的耶稣会士(当时自称“天竺国僧”)寓所。

肇庆是明清时期首批进入中国内地的欧洲人(罗明坚和利玛窦)居住和生活之地。在这里,建成了中国内地第一座欧式建筑,编制了中西交通史上第一部词典,绘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翻译出版了中国第一本中文天主教教义小册子,组装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台机械自鸣钟,肇庆成为明季欧洲文化和天主教进入中国内地的第一站,并从此拉开了明清中西文化正式的、规模化的交流序幕,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新篇章。在这里,中西两种强势文化(文明)的碰撞和交流,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如此重要的一座历史建筑,肇庆的地方史志却无任何记载,仙花寺由此成为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纪之谜。

2010年,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之际,笔者经过实地考察后提出:“仙花寺位于崇禧塔之西。崇禧塔西边约30米处的欧式两层楼古建筑就是仙花寺。仙花寺至今尚存。”随之,笔者先后发表了《利玛窦在内地的第一所教堂位置考》[8]《“番鬼屋”就是利玛窦的仙花寺》[9]《利玛窦的仙花寺今安在》[10]《利玛窦的广东教堂遗址考辨》[11]等多篇论文,来论证这一观点,引起学界关注。意大利建筑师马方济,华裔学者宋黎明,内地学者唐坚、刘晓生、何凯文、龚智等完全或部分认同笔者的观点。宋黎明发表了《仙花寺与刘公祠在同一地点吗?——耶稣会在华第一座天主教堂考》[12],刘晓生发表了《“仙花寺”位置与得名再探》[13],何凯文、龚智发表了《利玛窦仙花寺遗址位置的“文化整体”研究》[14],唐坚(及笔者)发表了《利玛窦仙花寺建筑考》[15]等论文。有关论点、论据,本文不赘述。

(四)儒教建筑

1.王公生祠

王公生祠是崇禧塔公园内的儒教建筑。生祠,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清赵翼《陔馀丛考·生祠》云:“《庄子》庚桑子所居,人皆尸祝之。盖已开其端。《史记》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立社,号曰栾公社;石庆为齐相,齐人为立石相祠,此生祠之始也。”可见,为活人建生祠古已有之。

唐朝对于现任官员立碑或立祠都有一定限制,《唐律疏议》载妄自遣人立生祠或德政碑者,要受到一定的处分,“诸在官长吏实无政迹辄立碑者,徒一年”。《日知录》称唐朝“当日碑祠之难得”。明代时,百姓为纪念在当地为官清廉、政绩显著的官员而为其修建生祠,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王公生祠,又称王公祠、王泮生祠。万历《肇庆府志》载:“王公生祠,在府城东门外,文昌宫内。士民为兵备副使王泮建。广西按察副使李学一记”,并附有李学一的《山阴王公生祠记》[16]。由该记文可知,王公生祠始建于1588年2月(农历),建成于同年10月。

2.刘公生祠

刘公生祠是崇禧塔公园内又一儒教建筑。刘公生祠,又称刘公祠。崇祯《肇庆府志》载:“刘公生祠,在崇禧塔之东,祀督府刘公继文。万历十九年建。”[4]445此后的清代肇庆方志均有相同记载,而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高要县志》载:“刘公祠,在崇禧塔东,为刘继文建。今废。”[17]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高要县志》已不见载刘公祠。

由上可知,刘公生祠建于1591年,为纪念两广总督刘继文而建,该建筑位于崇禧塔东面。1938年,该建筑虽已荒废,但仍然存在。至1948年时,则已完全毁掉,不复存在。

虽然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高要县志》没有记载刘公祠毁掉的具体时间和原因,但该志在大事记中记载:“(民国三十二年十二月十二夕十时)塔脚街大火,焚铺户一百余间,损失财物约值一千万余元,难民无家可归者二百余人”[18],而刘公祠正位于塔脚路,故笔者推测刘公祠毁于此时。

虽然刘公生祠并非王泮主持建造,但刘公生祠也建在崇禧塔下,且刘公生祠的主人——两广总督刘继文与利玛窦有莫大关系,故笔者认为刘公生祠也应纳入崇禧塔公园范围。

三、崇禧塔公园内各古建筑位置

为更好地理清崇禧塔公园内各古建筑在时空上的逻辑关系,从而较准确地确定其位置,笔者仔细梳理了从万历十六年(1588年)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的肇庆方志,从中摘录了崇禧塔公园内各古建筑的词条,做成崇禧塔内各古建筑演变与位置表,并根据该表以及现场实地测绘,绘制了1581至1591年间肇庆崇禧塔公园内各古建筑位置示意图(见图1)。

图1 1581—1591崇禧塔公园内各古建筑位置示意图

笔者在此想特别指出的是,直至1948年,肇庆方志(民国三十七年《高要县志》)才有了如下记载:

天主教之入中国,我县不啻为其发祥地焉。明万历间,有教士罗明坚司铎者,实为彼教传道中土而成功者第一人。罗籍意大利,初传道于澳门,万历十年(1582年)与司铎巴范济及译员门代诸人取道广州三水于天主教圣诞节来抵肇城,晋谒当道而去,是为天主教来县之始。翌年九月十日,罗复偕司铎利玛窦重来,建教堂于西门之外,传教事业即自此始。九月十日适为天主教圣母诞日,故吾国天主教会至今犹以是日为中国传教基础成立纪念日云。自后,教士东来者踵相接,而传教事业亦日益发达,其迁变演进之迹咸表列如后:(表略)。

方天主教初来也,吾国士大夫羞于华夷之见,咸以异端目之,继则吾国屡受外侮,民众发生排外思想,此外复有少数不肖教徒,凭籍外力武断乡曲者更为民众歧视异教之所籍口,传教事业不无障碍。然其徒咸以传道为终身事业,未尝少妥。如罗明坚、利玛窦诸人尤为艰苦卓绝,又夙学之士,往往能以学术取信于人,而地方公益慈善之举,靡不悉力以赴,故信教日众浸且遍于吾粤以及于全国,岂偶然哉。[19]771

这是利玛窦的名字在肇庆方志中第一次出现。上述引文言简意赅,既初步交代了罗明坚、利玛窦来肇经过,又对当时在华天主教的状况作了介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该文并未提及利玛窦在肇六年生活的细节,且该文附表(本县各地天主教徒人数表)中所记载的肇庆最早的教堂为民国前四十八年(1864年)建于十字路的“道源斋”[19]772。笔者推测,其时该志作者仍未看到利玛窦的札记。事实上,利玛窦的札记直至1983年、1986年才由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分别翻译成中文。尤其令人遗憾的是,该志作者说利玛窦“建教堂于西门之外”,真是南辕北辙。若当时在肇庆府城西门外寻找“仙花寺”(教堂)的话,自然是找不到的。因为,“仙花寺”(教堂)位于肇庆府城东门外、崇禧塔下。

四、结语

隆庆开关使晚明海上丝绸之路再次活跃,由此不仅加强了中西方在器物层面的交流互通,而且促进了中西方在文化层面的交流。晚明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东来,是中国继佛教之后又一次较大规模的外来宗教和文化输入。其时,中国的儒家思想经过长期的传承、丰富与嬗变,已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和官方意识形态,但其自大、僵化的沉疴积弊也愈加显现。当利玛窦踏入肇庆,面对具有成熟社会政治制度的大明国,面对高度发达的中国文化,只有采取“文化适应”的策略才能立足。正是他们与中国士大夫中开明者的良好互动,克服了民族的、文化的偏见与隔阂后,才逐步地把欧洲文化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文化介绍到欧洲,使东西两大文明建立了空前广泛的联系。正如历史学家邓恩所说:“这为数不多的一伙人,几乎以他们所创建的中国与欧洲的思想联系,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改变了自那以后的世界。”[20]

16世纪发生在肇庆崇禧塔公园里的故事,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世界两种强势文化(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相遇时发生碰撞和交流的原始状态,值得今天世人追溯、反思和借鉴。

[1]利玛窦.利玛窦全集:中国传教史[M].台北:光启出版社,1986:128-130.

[2]利玛窦.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98.

[3]郑一麟.(万历)肇庆府志[M]//广东历代方志集成:肇庆府部(一).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

[4]陆鏊.(崇祯)肇庆府志[M]//广东历代方志集成:肇庆府部(二).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

[5]谭桓.(康熙)高要县志[M]//广东历代方志集成:肇庆府部(一〇).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51.

[6]韩际飞.(道光)高要县志[M]//广东历代方志集成:肇庆府部(一一).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207.

[7]史树骏.(康熙十二年)肇庆府志[M]//广东历代方志集成:肇庆府部(四).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46.

[8]刘明强.利玛窦在内地的第一所教堂位置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2(6):32.

[9]刘明强.“番鬼屋”就是利玛窦的仙花寺[J].韶关学院学报,2012(9):20.

[10]刘明强.利玛窦的仙花寺今安在[J].韶关学院学报,2013(3):122.

[11]刘明强.利玛窦的广东教堂遗址考辨[J].澳门历史研究,2013(12):173.

[12]宋黎明.仙花寺与刘公祠在同一地点吗?[J].西江文博,2013(2):41.

[13]刘晓生.“仙花寺”位置与得名再探[C]//赵克生,黎玉琴.第三届“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237.

[14]何凯文,龚智.利玛窦仙花寺遗址位置的“文化整体”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5(1):16.

[15]唐坚,刘明强.利玛窦仙花寺建筑考[J].肇庆学院学报,2015(1):23.

[16]王铭宇.肇庆崇禧塔与王泮生祠考[J].澳门文化杂志,2014(12):137.

[17]马呈图.(民国二十七年)高要县志[M]//广东历代方志集成:肇庆府部(一二).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407.

[18]梁赞燊.(民国三十七年)高要县志[M]//广东历代方志集成:肇庆府部(一五).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34.

[19]梁赞燊.(民国三十七年)高要县志[M]//广东历代方志集成:肇庆府部(一六).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

[20]邓恩.一代巨人[M].余三乐,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393.

(责任编辑:董娟)

The Important Heritage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 at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a Research on Zhaoqing Chongxi Tower and Xianhua Temple Relics

LIUM ingqiang1,LIU Junxing2
(1.Zhaoqing Bureau of Quali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Zhaoqing,Guangdong 526040,China;2.Philosophy School,Wuhan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2,China)

ract The opening-up of customs in Longqing,M ing dynasty,ended the two hundred years of prohibition on the sea,promoting the overseas trade by common people and resulting in the gradu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ultures.The residence of the governor who was in charge of Guangdong and Guangxi,was situated in Zhaoqing.Zhaoqing w itnessed this historical process and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towns on the Maritime Silk Road at the end of the M ing Dynasty.The Chongxi Tower Park in Zhaoqing,which was constructed during theWanli period of the M ing Dynasty,was a place for the ancient Zhaoqing citizens to spare their leisure time aswellas to hold religionary andmemorial ceremonies;meanwhile,itwas the first place for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Undoubtedly,the park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orld historicaland culturalheritage.

ords theMaritime Silk Road;Zhaoqing;the ChongxiTower;the Xianhua Temple;architecture relic

K248.3;K 878.6

A

1009-8445(2016)04-0052-05

2016-04-18

刘明强(1966-),男,湖北监利人,肇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务员。

猜你喜欢

文昌阁利玛窦肇庆
文昌阁 最潮的菜馆开在文庙旧址上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科甲挺秀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利玛窦伦理哲学作品中的西方古典引证
利玛窦、德里格与钱德明 紫禁城里的西洋音乐家
Matteo Ricci: 利玛窦
嘉峪关文昌阁功能初探
奇伟的肇庆(外二章)
你知道“几何”的由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