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探究
——以肇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为例

2016-02-17苏文兰

肇庆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文科应用型

苏文兰

(肇庆学院文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地方院校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探究
——以肇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为例

苏文兰

(肇庆学院文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实践教学是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发展水平。然而,地方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相对薄弱,实践教学环节呈现碎片化,制约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文科人才培养必须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按照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的要求,强化实践育人的针对性,按照一体化思路设计实践教学,将毕业设计、专业实习和科研训练等有机整合,实现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文科专业人才的目标。

地方院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

地方高校在向应用型转变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将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提高理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上,针对理工科专业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切实的教学改革成效。然而,由于地方院校的办学传统和专业结构所限,一部分地方高校仍然以文科专业为主,文科专业如何适应转型发展要求?如何有效培养文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这些问题成为教学改革的难点,需要引起重视。

一、对地方院校应用型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判断

经过近10年的讨论和探索,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经取得了基本共识,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设计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认识逐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传统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差别开始明确,地方高校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将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要求和行业职业标准对接起来。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再专注于经典大学象牙塔的学术追求,开始关注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适应行业产业转型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比如,有的学者明确提出一条主线、两个面向和三个原则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以培养基本素质和应用能力为主线;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原则,努力办出地方院校的应用型特色[1]。具体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可以概括为:以培养生产、工程、管理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以适应地方和行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为目标,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重视校企合作培养,实践教学在培养方案中占有较大比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有比较完备的实习实训基地。当然,这些观点主要是对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认识。但是,针对理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是否适应文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呢?

大量的办学实践表明,文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其特殊性,特别是实践环节和实验实训条件,文科和理工科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更深入地探究和整体设计。有的学校通过设计实用化的文科应用型专业指导手册,勾联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使专业教育与职业,教学与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主体行为能力。通过赋予实践教学环节职业内涵,使专业教育拥有可行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技能组配提升的停靠点与聚合点,使学生受到更多的、更为有效的实际锻炼,从而掌握实际工作活动运转的基本规律,增强实际工作能力,提高了专业学习的自觉性、目的性[2]93-94。也有学者探索将理工科的毕业设计移植到文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按照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文科专业进行课程设计并开展实践教学,这也可以看做是人才培养工作中一种积极的创新实践。

实际上,文科和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确存在一些共性,理工科的实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移植到文科人才培养中,比如文科也可以进行毕业设计,区别于传统的毕业论文撰写方式,以达到更加有效地培养文科学生应用能力的目标。就其实质而言,“设计乃是一切专业学科的核心;这是专业技术有别于科学的主要标志。工学院,还有建筑、商业、教育、法学院和医学院,都是以设计过程为中心课题的”[2]93。由此看来,设计具有更为广阔的用途与价值,完全可以应用在大学应用文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学应用文科专业通过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可以促进专业知识有效转化为职业技能。需要注意的是,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整体设计和系统构建,课程设计可以在专业理论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后进行,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经历了实习后,才可能进行初级专业设计,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改变专业课程学习的空泛抽象、专业实习的无的放矢、专业技能的简单低级的局面,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毕业设计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专业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是应用型文科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实战演习。

二、肇庆学院中文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肇庆学院确立了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的办学定位,践行“以生为本,以质立校,学术并举,崇术为上”的办学理念,强调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按照职业标准和行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实训教学环节。中文本科应用型专业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中文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

实践教学是理论课堂的有益补充,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专业实践教学是我校中文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应用型定位不断强化,其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加。我校2014版中文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课时达到25.5学时,高级秘书方向达到38学时,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课时达到31学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课时达到33.5学时,书法学专业的实践课时达到27学时。各专业的毕业论文为6学分,专业实习为9学分,合计共15学分。如果再加上专业见习学分(如高级秘书见习6学分,广播电视学见习4学分,汉语言文学见习1学分),专业实习、见习和毕业论文的总学分占专业总学分的比例较高,汉语言文学占63%,高级秘书占55%,广播电视学占61%,汉语国际教育占45%,书法占63%,由此可见,专业见习、实习与毕业论文在整个中文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然而,这仅仅是实践教学量的增加,如何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整体设计,如何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如何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如何发挥实践教学的功能和实效性等等,还存在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论文指导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毕业论文指导是传统学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能否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已经成为问题。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功能开始被质疑,毕业论文存废问题已经引起广泛争论,如何改进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等问题也值得关注。下面对我校中文类专业毕业论文的现状作简要分析。

1.关于毕业论文存废的讨论

毕业论文存废的争论由来已久。支持保留毕业论文者认为,论文写作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过程,尤其是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其他训练无法替代的。不同意保留者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学生技能训练,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论文写作无法有效达成这些目标,毕业论文写作费时费力,主要是对理论学习的综合应用,对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没什么实际效果。其实,该问题的实质是,应用型中文专业培养的人才质量标准和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哪些能力和核心要素直接决定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前景。一般而言,对于中文类专业人才培养,能说、能写是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要求,写作能力无疑是核心竞争力。然而,问题的关键是培养哪一类写作能力,是应用型的写作能力还是学术型的写作能力。目前,肇庆学院中文类专业写作能力培养从主干课“基础写作”“应用写作”课开始训练,另外包括多次的课程作业、每个学生6篇书评、社会调查报告、毕业论文、班刊文章,等等,都是按照写作能力训练提高的要求来设计的。关键问题是我们要实现论文写作能力由学术型向应用型的转变,一定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用写作能力的训练。所以,中文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毕业论文不仅不能放弃,还应该加强,关键是如何改变论文选题方向并改革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毕业论文的呈现形式,如何使毕业论文写作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如何通过论文指导提升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能力,毕业论文如何与其他环节实践教学有机衔接和协同发展。

2.关于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

2014年,我们对文学院230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随机检测,重合度在30%临界点的有6篇,其中有3篇重合度达5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抄袭拼凑现象,这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探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学生对论文写作重视不够,写作态度不够端正。论文写作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费时长达半年甚至更多,学生和教师都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但由于学生在论文写作的同时,还要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和教育实习,投入到论文写作的精力有限。如果指导教师要求不严格,大多数同学将毕业论文视为负担,勉强应付,甚至存在投机取巧心理,利用检测的漏洞蒙混过关。比如,复制著作中的内容在检测中不易被发现,有的同学就大量引用和借鉴;有的把参考内容少的文章列在参考文献中,而把参考内容多的文章在参考文献中隐去,将他人成果堂而皇之据为己有。可见,态度不端正是论文写作诸多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很多同学并未将毕业论文作为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认为毕业论文撰写只是例行公事。投入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

第二,论文写作碎片化。目前,毕业论文被作为独立的训练内容,与其他实践环节未能有机结合,未形成系统化的论文指导过程。论文选题、指导和写作无法体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培养目标。从整体看,论文的写作与整个学习过程未能有效对接,论文写作本身也呈现碎片化状态。所以,需要改革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模式,顺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整体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应结合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教师指导发现问题,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论文选题与现实结合不够。以中文师范专业为例,目前,我校虽然进行了诸多的实践教学,包括试教、见习和毕业实习等,但大多数学生毕业论文仍然偏重理论探讨,未从问题出发,也未能结合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提炼选题。“中小学教育科研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范式,它不同于理论研究,不是纯粹的书斋想象,它必须是一种行动中的研究”[3]。可见,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确立行动研究的意识,论文选题应尽量结合现实,发现学生在课程学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探究和分析,通过毕业论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甚至可以借鉴理工科的做法,按照毕业设计的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切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中文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的思考

中文类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演讲)能力、书面表达(写作)能力、书写(书法)能力、对于文学和文化的鉴赏和理解能力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等[4]。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以毕业论文为核心,将专业见习、实习与毕业论文三者有机结合,结合实际问题开展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提高中文类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按照系统的观点,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不仅是人才培养的一个环节,其本身就是一个培养过程,与理论教学共同构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所以,中文类专业实践教学要做一体化设计,按照系统思维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将毕业论文改革作为突破口,将专业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将学生试教、专业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与毕业论文(设计)有机整合,将毕业论文指导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改变以往毕业论文主要在毕业前完成的惯例,全面实现中文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将社会实践、课程实践、专业实习、专业综合实践、勤工俭学、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统筹安排,使之成为一种相互衔接、相互渗透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教—学—做”合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应用能力培养,强化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

基于中文类应用型专业的特点,可将学生专业能力细分为专业实践能力、文学创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际协调能力,等等,按照不同的能力要求设计实践教学,将专业实践教学贯穿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根据中文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同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广播电视、行业企业等,建设合作培养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种应用能力培养的实习、实训条件和环境。其次,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要求,强调关注现实问题,参加对应中文类专业能力要求的各种专业竞赛,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中文类专业和职业发展所需的核心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三)坚持实践导向,加强应用型毕业论文指导

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的重要环节,必须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鼓励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将其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搭建起从“知”到“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桥梁。鼓励教师和学生围绕应用能力培养设计毕业论文,确立应用型毕业论文(设计)评价标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对优秀论文指导教师和学生应给予一定的奖励。改进毕业论文方式,按照多元化的要求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例如,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鼓励他们对教育现象、热点教育话题进行评论、述评,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重要形式;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以制作短片、微电影、广告等方式完成毕业设计。让中文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和专业实践教学相互融合。

(四)按照培养方案全程监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应针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制定不同阶段的质量监控措施,使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相互配合,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大致可分为准备、写作和成绩评定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详细解释毕业论文写作各项要求,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写作态度,内容涉及毕业论文选题原则、写作方法、论文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等。写作过程的主要任务是选题的确定、写作提纲和论文撰写。要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任务,提出要求,并纳入考核要求中。学生要明确写作任务,清楚论文写作要求,知道论文指导、写作、答辩的流程,对整个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并合理安排写作时间。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相关情况,确保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的熟悉程度及论文指导的质量。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全方位测评,综合确定论文成绩,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1]刘迎春,熊志卿.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10):56-57.

[2]杜军.大学应用文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新举措——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移植应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3(10).

[3]甘剑梅.近十年来我国德育模式研究述评——兼论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几个问题[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4):28-34.

[4]吴映萍,张敏,陈国钦.基于能力的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以惠州学院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1-114.

(责任编辑:姚英)

On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Liberal Art Majors in Local Colleges: taking Chinese language literature major in Zhaoqi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UWenlan
(Collegeof Chinese Languageand Literature,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 Guangdong 526061,China)

ract Teaching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partof the education of liberalartsmajor students,which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career development level.However,this part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emsweak,thus restricting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applied talents.For liberalarts talent training,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philosophy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and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of industry standards and professionalqualification.Besides,graduation design,professionalpracticeand research training should be integrated so as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of education.

ords local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appliedmajors;practice teaching;Integrated design

G642.

A

1009-8445(2016)04-0084-04

2016-01-10

苏文兰(1969-),女,山西翼城人,肇庆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文科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
孙文科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