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实践共同体的建构

2016-02-17詹宇河

肇庆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愿景共同体院校

詹宇河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人事处,广东广州510640)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实践共同体的建构

詹宇河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人事处,广东广州510640)

教师教学共同体是由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校内外教师构成,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共同追求和关注点,以解决专业建设教学实践问题为目的,以分享与创新为精神、对话和协商为机制、合作和发展为手段,旨在促进教师认知成长和身份发展的一种学习实践组织系统。借助教学共同体,通过共享实践载体,明确人才培养质量愿景,建立协商合作机制,以及创设激发“共同愿景”的组织环境等,有助于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教学共同体

高职院校教师的其专业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其要实现专业上的成长,唯有对所从事专业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反思。在高职院校,专业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载体。基于专业建设建构教师教学共同体,有利于明确高职院校教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愿景,通过建立协商合作机制,共享实践载体,以及创设激发“共同愿景”的组织环境来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等。笔者试图从更加微观的专业建设运作机制的视角进行分析,以更加清晰地勾勒高职专业建设中教师共同体的内涵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参与专业建设对高职教师发展的重要启示,推动此领域更深入的探索。

一、教师教学实践共同体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标准化教育导致学生关键性专业技能培养的缺失而备受批评。而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人类学领域的进步,围绕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而进行的认知学徒制研究视角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而推动了共同体的产生。基于教师合作的“共同体”之所以重新被重视,是因为寄托着人们通过对教师共同精神意识的追求来促进教师的发展。在共同体中,教师有目的的合作被作为教师提升共同的精神意识及归属感的桥梁而受到高度重视。

中世纪学徒制被认为是实践共同体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学徒们通过对师傅专业工作的观察、模仿、训练等方式,边干边学中习得师傅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业革命兴起之后,学校教育在传递概念和事实性知识以及普及教育方面已取得了相对的成功,并成为大规模地创造劳动力重要载体。1887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滕尼斯在其著作《共同体与社会》首次提出“共同体”一词,他认为“共同体代表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以及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1]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了“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经历,而学校即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认为“学校并不是专门去学习知识或技能的一个场所,而是一个组织;学校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交往互动的社会活动”[2]。杜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学校范围中“共同体”的概念,但他关于“学校即是组织”等观点都与共同体的内涵不谋而合。

1991年,美国伯克利大学的人类学家莱夫和温格在其合著的《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提出“实践共同体”的概念,他们认为:“共同体意味着对一个活动系统的参与,其中参与者共享着理解,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对共同体的意义是什么,”用以表达一种“基于知识的社会结构”[3]并借助这个概念,产生了“学习即实践参与”(实践共同体中合法的边缘参与)的观点。他们通过人种学的研究方法,对包括利比亚vai和Gofa两地裁缝的手工艺学徒制等5个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学习与工作实践的不可分割性,并由此凸显了学习和知识的这种社会本质”[3]。温格(E.wenger)对实践共同体中学习、意义和身份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一个实践共向体包括了一系列个体共享的、相互明确的实践和信念以反对长时间追求共同利益的理解”[3]。

综合众多学者们的观点和理解,我们认为理解和把握教师共同体的核心就是要与社会建立联系,—要通过共同体的参与在社会中给学习者一个合法的角色(活动中具有真实意义的身份)。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植根于专业建设的教师共同体的构建。其原因有二:一是专业是高等教育系统中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它承担具体的专业建设工作。它在促进专任教师构建专业团队、改革教学任务、推进实践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由于“高职院校的专业不仅是知识的组织形式,而且当专业与培养人的活动相联系时,它往往就成为一种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演变为一种教育实体。”[4]

就本质而言,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价值追求有3方面:学生高素质高技能的发展、教师专业的成长、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这就是说,专业建设本身就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高职院校的专业对教师专业发展负有责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承担专业建设发展的责任不仅意味着进行制度创新,而且强调教师能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出来并持续作用于专业建设工作上。

二、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学实践共同体的价值

如前所述,基于专业建设的共同体强调教师发展的组织基础。在专业建设的教育教学共同体中,若把专业建设的基层组织理解为共同体的制度环境,我们可以认为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过程实质上是行动者(教师)与制度环境(专业建设)互动过程。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共同体的构建可被界定为:由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主体(包括校内外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等所构成的正式或者非正式教师群体,它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共同的追求和关注点,以解决专业建设教学实践问题为目的而自行组织的,以协商对话为机制,合作发展为途径,创新共享为精神,力求促进教师认知成长和身份发展的一种学习实践组织系统。教师时间共同体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教师教学实践共同体有利于教师实践反思

在教师教学实践共同体中,两个层面的学习实践体促使共同愿景的实现:一方面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合作和相互交流促进了群体意义上的实践,另一方面个体成员在经验上的反思性实践促使个体的成长。

在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实践共同体中,专业建设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不仅在要通过基于共同目标实现的对话、相互介入和合作,获得更多的经验,而且“能够有意识的通过组织中丰富的交流在自我呈现和他人诘问的过程中对个人的观点、信念和假设进行反思和修正,不断突破既有的教学信念和行为,在持续的自我更新中实现专业发展。”[5]此外,教师逐步由过去单纯的教学“工具”成长为真正具有自主权的专业主体。而教学实践共同体的构建为参与专业建设的教师提供产、学、研结合的成长条件,促使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协同发展。因此,这种交流反思的双层机制构成了教师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共同参与教育教学学习的重要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升了专业能力。

2.教师教学实践共同体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师通过教学共同体中关于人才培养的活动,获得专业发展。周光礼认为:“大学在教师学术能力发展方面具有主导作用,因为大学组织为教学学术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只有建立一个支持教学学术能力发展的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大学教师发展项目才能取得实效。”[6]一方面参与专业建设有利于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有文献认为让教师参与课程发展,从理论上讲就是要把产、学、研的培养成果在教学实践上相结合,以实际的教研教改、科研项目为导向,以实际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任务为驱动,鼓励创新,并给予空间,将教学、生产与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紧密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教学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

三、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教学实践共同体的创新模式

专业建设中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构建主要包括搭建基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愿景的机制及搭建促进创设激发“共同愿景”的组织环境。

(一)构建基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愿景的内部机制

1.以教师共同参与专业建设的实践活动为载体

教学实践共同体通过建立共同愿景、合作的形式将教师汇集在一起,使得以往“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界限被打破,构建了新的专业建设模式。从系统集群的角度,以现实问题或行业企业真实项目为纽带,在高职院校构建教学实践共同体,组建教师群体。教学共同体的教师将打破学系的界限,而是以项目载体的形式改变组织架构与专业的行政归属。教学共同体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以教学任务为载体,以鼓励教师参与教研教改、科技研究与开发、国际交流等为主要途径,通过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改革课程开发相结合、教师的实践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培养与企业横向项目及社会培训相结合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通过开发设置专业、反思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开发不同类别课题项目以促使专业教师能够利用研究成果来培养人才、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的愿景”为导向

自博耶提出教学学术理论以后,把教学作为一门学术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7]。教学学术理论的提出不仅强化了高校教学教育活动的内涵,而且更加突出了教师探究教育教学活动的责任与意义。要达成高职院校教师“共同发展”的实践目标,实际上就是在教师“个体发展”基础上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共同组织目标。这个教学共同体包括了个体教师共享的、相互明确的对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这一共同目标的理解。在教育教学共同体中,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是学校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凝聚团队力量的强大动力,成为学校组织内成员共同努力的纽带。在这样的共同体环境中,教师具备相同的集体价值观,拥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愿景,秉承个性与基础同步发展的理念,因而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成长进步。

3.以“协商合作“机制为文化背景

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内含在团队或共同体中,是个人与他人通过实践、反思和对话而建构的共识,这就需要建立起一种相互合作、相互协商的文化机制。”合作文化的形成是教学共同体的核心。专业教师在一个教学系统中,不需要外部的指令,而是按照内部形成的某种默认规则,各负其责各施其职而又协调的完成工作任务。这样的组织系统能最大限度的激发教师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促使教师自发的去探讨如何进行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凝聚教师共同发展的动力不再是行政命令与控制。以此同时,在教学共同体中频繁的交流使得教师有机会自我呈现以及在与他人的思想交锋碰撞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观点,不断突破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持续的知识更新中实现自我发展和专业发展。

(二)创设激发“共同愿景”的外部条件

专业建设中的共同体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启动和维持都与学校内外部的相关支持分不开。专业建设共同体的构建将改变过去专业教师被动的孤立的实施教育教学的局面,将以发展性的视角,探索构建具有共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目标,通过共同参与专业建设活动,分享教育教学资源,对话沟通及反思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协作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建立彼此相互影响,从而建立起对组织的较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建立有利于对教师赋权增能的外部环境尤为必要。

1.将专业建设的主体和权力重心下移至基层教学组织,赋予专业更大的自主权

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中,教师成为专业建设的主体,作为专业建设的设计人、承担方和建设者,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为教学改革、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优势和力量,而不再是被动的改革对象。对专业教师中的教师实施赋权增能,不仅促进教师具有专业自主的能力,能自我成长,解决自我问题,同时,教师将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充分的专业实践知识和能力,拥有专业建设的自主权利与地位,能实施专业设置和建设的判断,承担起专业建设的责任,并借此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增进学生学习,并促进学校进步,发挥教育功能。

2.构建以专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联盟,进一步拓展专业教学实践共同体内涵

高职院校的社会定位越来越明确,日益深入涉足社会的各方面发展,高职院校之间、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主体之间的合作愈发密切全面。当前的校企合作不单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一对一或一对多合作关系,多间学校、多个企业的深入产学教研合作是当前校企合作的普遍现象,形成了各种校企合作联盟,并且内涵和形式得到不断发展和丰富。同时,高职院校开设相同专业的越来越多,相互竞争越发激烈,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使得高校要创新管理模式和强化高校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以提高办学效率,高校纷纷成立高校联盟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办学,教学实践共同体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3.建立人才共享平台,深入合作推动教学改革

通过专业校企合作联盟,互通高职院校之间、企业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信息。通过聘请企业人才到学校兼职授课,发现优秀教学型企业人才,条件成熟时考虑调入学校为专任教师,这样招聘所得的人才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必然符合学校发展要求,校企合作联盟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一个巨大准确的人才信息平台。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践,同时也带去了学生资源,通过学生在岗位上的实践锻炼,企业可以发掘学生人才,提前与学生签约或者安排实习,是企业招揽人才的良好途径。通过专业校企合作联盟这个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可以预测当地区域本专业人才需求量,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与实践教学的改革,实现培养人才和市场要求尽可能达到一致。

[1]斐迪南·滕尼斯.共同性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3.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45.

[3]J.莱夫,E.温格.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C].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4]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22.

[5]陈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以自为组织为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2(3):67.

[6]周光礼,马海泉.教学学术能力:大学教师发展与评价的新框架[J].教育研究,2013(8):38.

[7]王小青.从关注质量主体的角度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J].现代教育管理,2010(2):49-51.

(责任编辑:杨怀玫)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mmunity in Senio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 Yuhe
(Human Resource Dept.,Guangdong TeachersCollegeof Foreign Languageand ArtsGuangzhou,Guangdong 510640,China)

ract Teaching community ismade up by teachers and social professionals.The common pursuit and concerns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aims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eaching practice.This practical system,taking sharing and innovation as the guide,dialogue and negotiation as the mechanism,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s the effective ways,means to improve teachers cognitive grow th and the identity promotion.With teaching community,on the basis of sharing the clear vision for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we establish the consultation and cooperationmechanism,and provide the environment to stimulate the creation of“common vision”.A ll thesew ill contribute to promot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rds senior vocational colleges;professionalconstruction;teaching community

G715;G718.5

A

1009-8445(2016)04-0093-04

2016-05-21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研究项目(2011TJK113)

詹宇河(1982-),男,广东湛江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人事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愿景共同体院校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