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成为一门艺术
2016-09-10姚佳妤
姚佳妤
【摘要】一个班级的学生是否能够团结互助、讲究道德、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和谐快乐、健康成长,和班主任教师工作的好坏密切相关。开展好班主任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班主任教师与学生感情是否融洽是最关键的因素。班主任教师与学生感情好、关系和谐,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非常容易开展工作。因此,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就要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努力成为学生的楷模,让教育成为一门艺术。
【关键词】教师;教育方法;教育艺术;有效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教育。这种教育来自于社会、家庭和学校。社会教育是无法改变的现实环境教育;而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方法;学校教育则是三种教育当中至关重要的,因为即使是不同家庭出生的孩子,可能要接受同一位教师的教育。一位教师教育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数十个家庭的未来。因此,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说教,而应该成为一门艺术。
一、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方法是教育界一直探讨的重要课题。尤其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语言、方法的运用尤为重要。语言运用得是否恰当、得体,直接关系教师育人工作的成败。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发育规律和时代的变迁交融在一起,使得教师育人工作变得更加有挑战性。所以,针对小学生班级管理中教师育人方法问题进行研究,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疏导和鼓励都是非常必要的。成功的教师是一名教育的艺术家,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情境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有效引导,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那是因为教师和学生们要在一起经过很长时间的相处,除了教师对学生普通的说教之外,学生更多是通过视觉感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榜样教育的,而这种榜样的力量就来自于教师自身。“说十遍,不如做一遍”。比如:一位有责任心的班主任,他所教育的学生就具有很强的责任感;一位有爱心的班主任,往往培育出一群有互助互爱精神的学生;一位上进心很强的班主任,总会使她所教班级的学生充满积极进取心,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二、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我们经常会看到暴力家庭培养出暴力少年,无知家长培养出无知少年,自私的家长培养出无情少年。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老师则是孩子的第二任家长。在我国现阶段,除了孩子的父母外,与之交往最密切、管教最多的长者,大概就是班主任了。大凡取得成就的人,其背后总有一位令他们尊敬的老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班主任的素质决定着我们这个民族未来的素质。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让暴力少年懂得用暴力解决事情只会更糟糕;让无知的少年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让无情少年学会感恩和关爱他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犯下的错误,然后气愤地大声吼叫一番,把学生严厉的训斥一顿,结果换来的是老师气坏身体,学生不买账下次照犯,很多教师经常会被一些学生屡教不改的毛病气得头疼,而不知所措。当学生的错误屡教不改时,老师们就应该换一种思维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
三、让艺术教育发挥作用
事实证明,在教育过程中只靠说教,或是苛刻的要求和严厉的批评,效果是不明显的,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则。想让学生怎样做,教师自己首先想到、做到。除此之外,教育的前提必须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人格,了解学生犯错误的行为,认真倾听他说出犯错误的理由,然后教师再给予合理化的建议。比如,看见学生随手把垃圾扔在操场上:一种情况,教师快步走到学生跟前,大声问怎么乱扔垃圾,然后训斥几句,学生狡辩,教师更加大声说道“扔了,还不承认?捡起来!”学生无语,愤愤地捡起垃圾扔到垃圾桶。经过观察发现,学生通常在比较害怕的时候会说谎,否认自己的行为,是为了躲避严厉的惩罚,并不是学生品德败坏的表现。如果教师不理解学生这种行为,反倒罪加一等,就会引起学生心里强烈不满,继而从心里抗拒这种教育。另一种情况,教师不慌不忙地走过去,微笑着看着学生问:“猜猜看,老师为什么会找你?”学生尴尬地小声说:“我把杂物扔在了操场上。”老师继续问:“那怎么办?”孩子马上捡起。老师继续说“这样吧,请你帮忙把别处的垃圾也捡了吧!”孩子点头欣然答应,捡完后会主动报告老师全部捡完。教师趁此时机,让学生说出自己捡垃圾的感受,此时的教育效果不言而喻。同一件事,如果你是学生,更愿意接受哪种教育方式,哪种教育方式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接受两种教育方式的学生,在今后处理事情时就会表现得不一样,前者学会了冤枉和强迫他人,而换来的是不受别人喜欢,使人际关系更糟;后者却学会了理解和宽容的处事方式,也同样换来他人的理解和支持。这就是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不同影响。在很多教育实例中证明,一些问题学生的转变,并不是通过单一的说教批评就能实现的,都是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实现的。
综上所述,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是美好的,供大家赏心悦目的,好的教育方式完全可以让教者和学者沉浸其中,受到艺术的熏陶,感受教育的快乐。如果教师因为学生犯错而头疼,学生因为教师的训斥而反感,这就不是艺术。因为被厌烦的东西,谁都不会接受,甚至排斥,这就让看似好心的教育,却成了事倍功半。所以,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就打造什么样的人才。不能触及灵魂、唤醒一个人灵魂的教育,也就不能改变一个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必定不会是成功的教育。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