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016-09-10罗清玲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示范主体作用有效教学

罗清玲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并且达到预期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使传授者与学习者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当前新课改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有效教学;主体作用;学习兴趣;示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们国家新课标的改革,高中的语文教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是有许多的不足。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关键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的效率可以使老师的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还会对学生学习语文有很大的帮助。然而,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摆在高中语文教学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试就如何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展开讨论。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任务驱动

既然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奔着“考试”而来,为着“分数”而去,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则要面对现实,顺势而为,“解铃还须系铃人”,激发学生自身内在的语文学习动机,发挥学生自身语文学习的主体作用,用考试“倒逼”学生加强语文学习,以考促学,学什么考什么、怎么学怎么考。

为此,我在每次单元过关考试前尽早提前告知学生考试内容与考试范围。学生为了在单元过关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对教师提前告知的考试内容与考试范围提前学。这样,提前“学”的内容与范围很清楚,主动“学”的目的与动机很明确,于是,学生提前“学”、 主动“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语文学习遭遇弱化的被动局面得以改变,语文教师重拾了语文教学的自信。

考试,是教学评价中最经常使用,也是最受学生重视的一种评价方式和手段。高中三年,最后高考的主要功能是甄别人才,而过程中的阶段性考试,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学生学习。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阶段性考试、单元过关考试等一定要实现“教考统一”“学考统一”,即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考什么,怎么学怎么考,以考试促进、牵引学生学习。实践证明,如果考试内容和日常的教学脱节,“教考分离”“学考分离”,学生则认为平时的教与学都没用,不能给他语文成绩提高带来实际意义,长此以往,尽管教师一再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在重理轻文的环境中,学生还是不愿在语文学科上花时间。

二、创新古诗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上课之初,教师通过创建有效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整体基调,这个时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学习欲望一旦点燃,就会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迅速进入状态。

例如:《琵琶行》这首诗,教师在导入环节首先一段与诗词内容相契合的音乐,配合诗词进行朗诵。比如“青莲乐府”,在缓慢、婉转的曲调中,学生的听觉神经和视觉神经都得到充分的刺激,在音乐的世界中,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对于诗词内涵与中心思想的体悟会更加深刻。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江月、秋叶为背景,一艘小船缓缓而行的配图,营造出诗词本身的悲凉、萧瑟基调,渲染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主题带入会更加容易,教师分析诗句意思与内涵的时候,学生理解也会更透彻。

(二)鼓励学生借用古诗,真正实现学有所用

学生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引用诗句,是古诗词教学成功的表现。学生在生活中能常常直接引用古诗词名句是学生对该句子充分理解的反映,也是学生能够活用古诗词名句的前提。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当处于不同的情景之下,那些古诗词文化积淀很深的人都可以从三百首唐诗中“偷出”一两句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提高自己语言的质量。例:要通过环境描述来抒发情景,可以借用田园山水诗来增添文章的风采,借用来描写日落,满月、渡口、竹、梅、菊、松等景物的古诗词名句更是取之不尽了。

三、注重课堂提问的策略,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情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也就说明了教师课堂中的提问是十分有讲究的,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通过课堂设问启发学生展开探究讨论,从中展示并突出矛盾,使课堂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满足学生原有的水平,应该通过课堂问题的设计,恰当引导,将学生的层次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会得以不断进步。把握空间上的开放度、内容上的深刻性、对象上的层次化是有效提问的关键。具体如下:

第一,提问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刻性,过难与过易的提问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第三,提问要注意对象的层次化,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思考,均有收获。第四,问题设计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要有意识地向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向其它学科渗透,促进新知识的生成。第五,问题设计要揭示矛盾,形成一种认识冲突,可引起学生思考并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提问上在下工夫。一个高质量的提问,可以让学生不断进现思想的火花,从而大大激发他们“说”的欲望。所以,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用“说”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教学《祝福》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作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请同学们研读课文,证明这种看法。”

这是一条多么生动多么富有吸引力的阅读线索,学生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反复认真地咀嚼课文,理解词句,梳理脉络,终于找到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①丽春之日,丈夫夭折——她是在春天没有丈夫的;②孟春之日,被迫再嫁——她是在新年才过时被婆婆抓走的;③暮春之日,痛失爱子——“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④迎春之日,一命归天——消逝在祝福的鞭炮声中。大家理解到,冷酷的社会没有给祥林嫂以温暖的春天;作者突出祥林嫂没有春天的悲剧,其中蕴含了一定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加深刻地剖析了封建社会的反动本质。于是,“没有春天的女人”这条“线”,“串”起了人物、情节、内容、形式、语言等等课文内容的“珠”,也“串”起了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这样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成功的问题设计可以不断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情境之中。

四、加强教师自身的“充电”,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于漪老师说:“一堂课要备一辈子”。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也很重要。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充电”,提升自我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我们也要倾注自己一辈子的心血,去推进有效教学的步伐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任何一堂课的灵魂和核心。一堂缺乏有效性的课堂,学生不知教师之所云,教师不知自己之所云。因此,不断加强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霞.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3(5).

[2]陈琼.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探究[J].语文建设,2013(3).

[3]史云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亚太教育,2015(36).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示范主体作用有效教学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平行文本在旅游翻译中的示范作用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