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灵从这里放飞

2016-09-10李平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整体把握

李平

【摘要】文本解读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指阅读解释,二是指分析、研究,三是指理解、体会。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应该做到多角度、多层面和多元化。

【关键词】转换角色;整体把握;局部细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从授课的角度来讲,文本解读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指阅读解释,二是指分析、研究,三是指理解、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根据文本和作者笔下的人、事、物来进行对话分析,做好静态文本解读工作,进行教学过程预设的确定,完成教学的三维目标,想要做好阅读教学工作,便必须确保准备阶段到位。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依托。阅读教学离不开文本解读,离开了文本的阅读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进行文本主导价值的挖掘意义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全面把握和了解文本的意义和编著意图,确保教师、学生以及文本间的对话能够全部到位,这样才能够将文本对话的教育价值切实体现出来,语文教学的效率也会有明显的提高,这也是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

一、从整体出发,进行文本内容解读

在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文章中有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教师只有找到并抓住这个切入点,才能够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感知,给文本留下的印象也会比较完整。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努力找到切入点,从下面几处出发来进行文本解读。

(一)从课题切入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能够高度概括文章内容。有的课文中,若是能够抓住题目便可以慢慢深入,这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如人教版六年级《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就课题中的“美丽”重点研读,它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这样让学生明白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在于容貌,而在于她的心灵和人格。所以说这种美丽是长久的,是跨越百年的。这样,一下子就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二)抓中心句

中心句的呈现方法各不相同。有的是全文的概括,有的是段落的小结,有的开篇点题,有的篇末总结。如:我在上五年级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先让学生找出这一课的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紧紧拥抱在一起。”然后针对“了不起”提问:父亲和儿子为什么了不起?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学生纷纷从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来交流体会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三)从关键词切入

在进行文章语言文字的阅读以及品位时,很容易发现,课文中很多词语的内涵比较丰富,并且高度的概括,这些词语的存在对于文章中心内容表达作用重大。例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抓住“奇丽”和“奇特”这两个词语,让学生围绕这两个词语阅读,就事半功倍了。

(四)找变化切入

曾观摩过《草船借箭》这一课。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老师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几个“诸葛亮说”,然后接着问:在这十一个“诸葛亮说”中,只有最后一个有提示语“笑着说”,他在笑什么?学生们一下子像炸开了锅,争先恐后的发言,有的说笑曹操,有的说笑周瑜,有的说笑鲁肃,更有的说笑他自己。这种深入而独到的文本解读,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二、转换角色,解读文本的主导价值

《课标》指出,阅读属于学生个性化行为的一种,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进行文本解读阅读教学应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唯一的听众》这一课。作为老师,怎样让学生能感受到老教授的这种美德呢?在备课时,我仔细阅读文本,知道了要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作者在练琴过程中的心理、行动上的变化来感受,把握文章主旨。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文本与学生的对话,让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中去讨论、去体会、去感悟、去思考,从心灵深处触动学生那最敏感的神经,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心灵从这里放飞。

三、局部细读,解读文本的艺术特色

通过进行文本的阅读,很容易发现,每个文章的特点都比较鲜明,其中有结构特点、表达方法、写作风格以及语言风格方面的。教师教学时,应该从细节出发,进行重点的突出,并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其找到文本中的精华和细节,让学生学习文章作者的一些写作手段。

(一)细读词句,品味语言

每个文本的语言风格不尽相同,解读文本时,需要教师对语言文字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如五年级的《将相和》有这样一句话;“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可以就“脱下战袍”这样设计:他披着战袍,立下了哪些功劳?战袍对于他意味着什么?脱下战袍又意味着什么?这样一问,就能感受到廉颇道歉的诚恳,突出了“和”字。在教学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深情。

(二)感悟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感悟一些文本的结构特点,对于小学生的写作是大有益处的。(1)总分总结构,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共六个自然段,先写对小兴安岭总的印象,接着分别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最后概括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2)前后呼应结构,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开头和最后三个自然段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写作方法

很多课文中总有一些关键句子,例如中心句、过渡句等,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写作方法,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文中有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围绕这一句话来写的。然后让学生明白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在写风景优美;哪几个自然段在写物产丰富。虽然三年级的学生不强调课文的写作方法,但这样做,可以让他们瞬间记住课文的内容,达到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要达到对文本深入而独特的解读,必须要熟悉文本、直面文本、回归文本,通过文字与作者进行真正的心灵深处的沟通与交流,真正做到走进作者的心灵,与之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整体把握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以故事促进学生乐学数学
培养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尝试与思考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看图写话
谈平衡教学法在中职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神马都是浮云
整体把握 自主自悟 探究延伸
关于高考历史复习策略的分析
整体把握遵循学情正面激励
以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让阅读教学走向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