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尝试与思考

2017-05-02刘燕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整体把握

刘燕

摘要:培养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如何在數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课堂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思考,从传递信心、追求简单、整体把握、借助工具、培养心智五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本文对于提升小学生数学课堂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水平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传递信心;追求简单;整体把握;借助工具;培养心智

问题解决能力,实际上是一个学生思维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优化学生思维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能力,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的重要手段。这里,我将自己在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的真谛:潜能激发与信心传播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里呢?有人说,教学其实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信心的传递和学生潜能的唤醒。听了同行《倍数的初步认识》两节同课异构的课,对此感触颇深。

两位老师都讲解了这样一道练习:桌子有4张,凳子数目是桌子的5倍,你能求出凳子有几条吗?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都提问学生:这道题该用什么运算?为什么?两位老师各自所在的两个班提问的学生都回答不出来。一个班的老师板着脸孔骂学生:你是怎么搞的?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回答!再不认真听课,我看你今后就别想学好数学了。学生无语。然后,老师又请另外一位学生回答,结果她答对了。老师回过头问刚刚那位同学明白了没有,这位同学想当然就说明白了。老师接着继续上课。另一个班的老师始终面带微笑。面对无言以对的学生,她细心引导说:“你再想想,这道题那句话最重要?”学生回答:“凳子数目是桌子的5倍。”教师就说:“非常棒!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想到什么呢?”学生又答不上话了。教师就急中生智,问:“谁来帮助这位同学解答一下呢?”这时就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并且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然后老师这才转向原来无语的那位同学:“听懂了没有?你能不能复述一遍呢?”当这位学生也能正确回答出来后,老师又及时表扬他:“你真棒!一学就会,了不起!如果你上课再认真一点,相信你今后的表现会更好!”

教师的不同理念影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效能。后一位教师不仅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潜能,也传播了信心。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差异也正是我们课堂可以善加利用的一个重要资源,教师应该做一个信心的传递着和正能量的传播者!

二、从简单的地方想起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简单,因为简单的东西容易掌握。针对同学们喜欢课后算“三八二十四”的扑克游戏,我也常常参与进去,和他们一起训练数感。学生也经常乐此不彼的互相考一考。有一天,一位同学问:5、5、5、1怎么算“二十四”。我微笑着对学生说:“我来吧!”因为他们一直不知道怎么解决,所以很乐意我参与。我说:从简单的地方做起吧!我会算两个5,一个1。即5×5=25,25-1=24。很多学生说,这个谁不会呀!我说,关键是要坚持下去!然后我把它写成综合式子:5×5-1=24。关键的关键是提取5,即5×(5-1÷5)=24!这是坚持下去才有的精彩!

这样,一道难题就让我们彻底解决!从简单的地方做起,从简单的地方想起,变得相对容易了不少。化难为易,是我们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当然,如果实在没有解题思路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让别人帮助我们简单起来!

三、整体把握题目意义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读通、读懂题目是问题解决最根本的前提。学生解答每一道数学题,特别是应用题或者阅读题时,我均提醒“再三读题:初读——了解题目所述情节,包括事件及其经过、结果等;细读——扫除题目文字障碍,将关键性(重点、易混、难以理解)的字、词、句标上不同记号,然后一一消化理解;深读——明确题目思考方向,如,此题属于哪一种类型,与哪些自己所见到的事物、所学过的知识有关,要不要画个图,分几步做,用些什么方法等”。通过反复的读题,学生就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题目意义。整体把握问题的意义,不仅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要求,也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能够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整体把握问题的阶段要求,在不同的学段整体的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借助工具学会思考

1、图文结合画一画。画图能够十分直观、简洁地反映出应用题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去操作、去试做、去想象。我经常告诉学生,凡是实际问题思考受阻时,均可以画图帮助理解,或画出线段图,或画出几何图,或列表格,或画出简图(实物示意图)等。

2、弄清顺序理一理。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重新调整实践问题的结构,使“数理”能与“事理”方向一致,便于学生理清头绪,很快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抓住联系找一找。有些题目,直接从有关字、词、句中就能够找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关系句”,它就像一座桥梁一样,抓住它即可由此及彼。

4、换个角度试一试。三百多年前,有个小朋友叫高斯。有一天,老师让全班同学计算1加到100的和。老师认为这需要花费每个同学很多时间。事实上,也的确这样,大家都从左到右顺序相加,这可是要加99次呢!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有多难!但我们聪明的小高斯却只花了5分钟就解决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我接下来介绍高斯的解法,大家都竖起耳朵来听。原来,高斯是两头往中间看,发现左右对称位置的和为101,共有50个101,于是加法转化为乘法101×50=5050!换个角度思考,难题瞬间变得特别简单!

五、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心智

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在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如何解题,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其名著《怎样解题》中有精彩的论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模式让小学生思维有序化,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首先,我们可以问的是: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我们要回答:有什么方法或者途径可以解决问题。特别是以前有没有类似的做过这道题的方法。再次,一定要自己解决,独立思考,实在解决不了,要学会寻求帮助。最后,问题解决后的再思考。把整个思考过程再回顾一遍,有助于今后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另外,还要想想能不能换个角度思考?有没有更简洁的思路?

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且养成习惯,长期坚持,定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爱军、范玉银.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J].中国教师.2014(12):41;

[2] 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04、10.

猜你喜欢

整体把握
以故事促进学生乐学数学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看图写话
谈平衡教学法在中职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神马都是浮云
关于高考历史复习策略的分析
以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让阅读教学走向有效
如何结合课文进行段落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