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生作文起步阶段的写作策略
2016-09-10林娜娜
【摘要】小学作文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让小学生在起步阶段能够轻松、愉快地写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群体特点和容易面临的问题,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掌握写作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育培养;写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低年级学生群体学习的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对事物的感知等方面,并且这些要素是相互影响、共同起作用的。
(一)低年级的儿童活泼好动、单纯可爱、诚实易于教育引导,心智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弱,他们对家长、老师和书本的依赖程度比较高,认为只要是书上写的、教师或家长讲的都是正确的,都全盘接受。他们并没有多少知识或经验可以用来同化新内容,多多少少拥有一些词汇量,但还不够丰富。
(二)小学生的思维有自己的特点。小学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概括能力处于直观、具体形象的水平,形象思维在低年级学生群体中占优势,他们习惯于被动思维和形象思维,思考的问题多半是由教师提出来的,学习上依赖教师和家长。
(三)小学生在感知方面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逐渐发展到能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感性认知占据他们的大半部分思维;小学生自制力不强,自控能力有待提高,意志力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通常要在外部压力的强制下被动地完成,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二、低年级学生作文起步面临的困境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它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的幼小心灵中,饱含着强烈的智慧和语言文字的表达欲望,他们好像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芽,急欲绽放,但是受小学生自身学习的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从他们的实际写作情况来看,最大的问题还是许多学生没内容好写,缺乏写作素材,写作水平不尽如人意,作文内容十分贫乏,选材面太窄,仅限于日常生活。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阅读时间很少,课余活动枯燥乏味。
(二)学生不会选材,缺乏观察、选材、组材、描述等写作技巧的训练。生活处处有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验,常常是在自己兴趣爱好的心理驱动下进行的,而且他们观察的视角也是一种“孩子”的视角。
(三)学生在写作手法上比较单一,尤其是开头很容易千篇一律,作文主次不明,详略不分,混为一体,容易写成“流水账”。言词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自身的不自信等都使得学生在作文起步方面心态不积极。
(四)读写结合不紧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不当,而且不善于运用简单易学易用的写作方法,无情可抒或者有话难说、有情难抒,不懂观察生活,不会捕捉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题材的人和事,对作文存在害怕心理,缺乏写作方法等问题。
三、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策略
(一)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具体的指导,通过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来减轻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厌烦感和恐惧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尊重每个学生的写作内容表达,学生刚开始练习写作时,不要拘于形式,鼓励学生毫不保留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强调表达的客观性,也不必考虑开头、结尾、布局、谋篇等,从而拉近学生与作文之间的距离,以此来开拓他们想象的空间。
(二)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树立学生自信心。自信心的树立对于学生来说在任何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作为引导者,更应该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强调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老师也要以跟从者的角色去参与活动,并在语言上做出积极反映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三) 加大阅读量,强化练习意识,注重语言文字训练,丰富语言的积累。阅读与写作是相互渗透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发展,所以我们在阅读课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作文,加大作文的练习量;再者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然后规范语言、积累语言。
四、小结
低年级作文是学生写作的开始,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处于打基础的阶段。语文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重视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引导学生迈出写作的第一步,在低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方面仍需教育者不断努力和反思。
作者简介:林娜娜,女,1978年生,大专学历。研究方向:语文教学研究。
(编辑:李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