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有效实施学法指导的认知策略与教学行为

2016-09-10王萍

体育教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认知策略教学行为学法指导

王萍

摘 要:为了更好地理解体育学法,运用有效的学法指导,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外显形式:“听、看、练、想、说”,对听讲、观察、练习、思考、表述等学习环节的体育学法问题,结合部分案例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学法指导;认知策略;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2-0025-03

一、明确学生体育学习的行为方式与认知策略

学法指导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避免学生机械被动的学习和盲目尝试错误的学习。[1]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主要是通过听、看、练等方式。实际上,基于要达到对动作的熟练掌握,在听、看、练之间还有一些其他的学习形式,如模仿、提问、讨论、展示等。[2]由此,笔者梳理了学生的行为方式、学习环节、认知策略,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见表1。

基于此,笔者认为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听是体育学习的基础,上课不听则无法进行后面的体育学习;看是体育学习的关键,上课不看教师的示范,必定会出现盲目尝试错误的学习;练是体育学习的根本,只有多进行身体练习,运动技能才能形成;想是产生兴趣和创生的动力,不去思考往往会是机械被动的学习;说是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升华,不与教师和同伴交流,这样的学习显得呆板、乏味而对体育学习缺乏深层次的理解。

二、有效实施学法指导的认知策略与教学行为

1.听讲环节的认知策略与教学行为

听是体育学习的基础。听课是体育学习过程中最直接、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过程。有的学生不会听课,不懂得怎样去听教师的讲解,在课堂上往往会顾此失彼、盲目随从,精力分散后就更难以提高效率,这样的体育学习效率一定是低效的。反之,如果学生会听课,就可以减少困难、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教师指导学生既要听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讲解,又要听同学提出的问题、回答的问题,特别要听自己未学会的动作技能、游戏与比赛方法等。在听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讲解时,要抓住动作技能的方法与要领,抓住其重点、难点与关键。在听游戏与比赛的讲解时,要清楚地知道游戏与比赛的方法和要求,明白游戏与比赛的规则,这样在游戏与比赛时,就会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在听同学的讲话时,首先要清楚是提出疑问,还是回答教师的问题;其次,他们提出的问题、说出的话语,自己是否认同等。

当学生在知道怎样听讲解后,就能够去模仿运动技能、知道游戏技巧、赢得教学比赛等,而不是盲目的练习。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教师指导下的较为丰富的、系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

2.观察环节的认知策略与教学行为

看是体育学习的关键。观察能力强的学生,善于发现运动技能的要领,知道知识与技能、技能与技能、技能与游戏、技能与比赛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关系,从而能学会相关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并且能正确地、恰当地进行身体练习与合作交往。因此,体育学习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动作过程的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能仅靠单一的讲解与说教,而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完整的动作示范,以对体育技能的动作表象或游戏比赛的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同时还要能根据个人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观察某一个环节,或者观察游戏比赛的片段,以把握好动作的重点、难点与关键,或者游戏与比赛的规则和要求。例如,在七年级的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只观察“球是否投中篮”,而不去观察投篮的整个动作过程,不知道从“根处”观察“球怎样才能投中篮”的现象。首先,体育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看示范,从观察下肢的蹬伸、重心的上提到上肢的“抬肘、伸臂与压腕”,再到“食中指拨球”,最后再观察球投出去后是否中篮。接着,体育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掌握单手肩上投篮的技能的情况,有选择性、有重点地选择仔细观察某一个动作环节,如当部分学生清楚的知道发力顺序后,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观察——观察“抬肘、伸臂与压腕”。当发现自己的手腕不够柔和,出手后对球失去了控制,可以仔细观察“压腕”和“食中指拨球”的动作。

这样的指导策略较为全面,既面向了全体学生,又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学生也就能知道观察的过程、顺序、环节和观察点等,有利于后期的运动技能的学习。

3.练习环节的认知策略与教学行为

练是体育学习的根本。当教师讲解与示范后,往往会组织学生徒手模仿练习、分解练习与完整练习,这些都是在教师的领做、示范和指导下进行的。随着练习时间、练习次数的增加,教师会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与合作练习。体育教师有必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自主练习与合作练习中完成身体练习,并掌握好相关的体育技能。

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练习时,一定要有针对性、顺序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以健美操教学为例,可以先练习上肢的动作,当手臂动作熟练后,再练习下肢的动作,最后将上、下肢联系起来一同练习。当动作掌握得较为熟练时,可以与音乐配合起来进行练习。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边做动作边喊口令,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健美操动作的路线、方法与节奏,同时也使得肢体与语言能够相互协调,并且为后面的同类体育技能的学习提供参考依据。

有许多运动技能需要在合作中才能完成,如篮球的双手胸前传接球,排球的垫球与传球、扣球与垫球,乒乓球的攻防和对攻,接力跑中的交接棒技术等。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打破固定的小组合作练习的形式,鼓励同伴去自主选择伙伴,主动为运动技能水平较低的同学提供帮助,并鼓励同伴去积极练习,能主动地向同伴学习,等等。最终,使得学生之间能够为了共同完成练习而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分享,共同练习、共同提高。例如,在“下压式交接棒”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与示范“下压式交接棒技术”,使得学生清楚地知道交接棒的方法、过程与注意事项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同伴;接着,组织学生2人一组进行下压式交接棒的练习。此时,如果教师不做任何的指导,那么学生的学习可能会乱成一团,练习效果一定会很低。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在原地进行交接棒的练习,等交接棒的动作熟练后再指导学生在慢跑中完成交接棒动作,然后指导学生逐渐提高奔跑速度的同时完成交接棒动作。当2人一组能够顺利完成交接棒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4人一个小组进行交接棒练习。这样学生能在身体练习与体验中学习新知识、体验新技能,并将新知识、新技能通过身体动作而表现出来,通过自身肌肉的本体感觉而体悟出道理来。

4.思考环节的认知策略与教学行为

想是产生练习兴趣和创生的动力。学会思考是指学生用思维去理解体育知识与技能。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离不开思维的活动,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原动力。

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重要表现在于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而思维的主动性又表现在遵循体育学习规律的主动探索,由形象思维逐渐上升到抽象思维。因此,体育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在体育学习中随听随思、随看随思、随练随思,独立思考;二是善于思考,能够抓住体育知识的重点、体育技术的要领,掌握技能的难点,解决问题的关键并进行思考,能用心去领会教师讲解与示范的要义;三是反思,善于回顾已学体育知识与技能,以及掌握的过程、经验的总结等,进行比较、分析、类比、归纳、总结等。

例如,在初中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在学生熟练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运球等相关运动技能和右脚跨步接球、左脚上步起跳的脚步动作后,教师可以做1~2遍的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后,然后让学生去尝试进行完整的练习。学生练习中,教师一定要参与其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提醒他们怎样才能完成动作;也可以判断学生所做动作的正误。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去思考怎样提高动作的速度、出手的高度和动作的连贯性等。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去思考、去理解体育的新知识与新技能。

这样学生能开动脑筋、拓展思路、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地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能发展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思维的能力;更能加快、加深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5.表述环节的认知策略与教学行为

说是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升华。学生思维的结果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包括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对身体练习后的感受等。反之,经常用语言将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根据学生思维发展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辩证关系和体育教学的特点,需要对学生加强“说”的训练。教师要给予学生时间,让他们说出想说的。首先,针对教师不同的示范动作,指导学生大胆地去回答教师的问题,如蹲踞式起跑后教师的重心是否立刻抬起来了、跨越式跳高最后一步起跳时是脚跟先着地还是脚尖先着地等。其次,在自主练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说出身体练习后的感受。再次,在合作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评价同伴,如同伴的动作是否规范、行为是否正确,及其原因是什么,等等。如双手胸前传接球时,同伴是否主动上去迎接球,其手型是否正确。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可以质疑同伴,也可以质疑教师,说出具体是什么、为什么等。

当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说想法、说专业术语、说完整话、说体会、说方法后,才能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体育知识与技能,而学生表述的过程又是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因此,“说”既可以评判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情况,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得新旧知识与技能在“想”与“说”的过程中融会贯通、拾级而上。

三、认知策略与教学行为的全面性与整体性

1.“听、看、练、想、说”五位一体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听、看、练、想、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体育教师不能将以上五个学习环节看成是独立的、单一的,而是要将其看成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融合的一个整体。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要整体考虑、协同配合、灵活运用,以不断提高当前的体育教学质量。

2.“课内学习、课外锻炼、家庭生活”融为一体

学生需要多次、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部分学生由于体能储备较低,或者运动能力较弱,或者协调性相对较差等各种原因,在体育课堂上未能熟练地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还有部分学生会因为其他原因往往不能将每个体育知识点和学练方法听得很清楚、很透彻。根据记忆的相关规律,大部分体育知识与技能的遗忘过程是不均匀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相对很快,接着会逐渐地减慢速度,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后部分体育技能就不太容易遗忘,如篮球的运球技术、游泳的相关技术等。因此,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情况。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进行思考、提炼与总结,找出有规律的知识,使得体育知识的建构逐步完善并能够成为一个系统,体育技能的习得逐步熟练并迁移到课后的练习与拓展。其次,要延伸到课外锻炼与家庭生活中去,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后及时复习与巩固,努力克服遗忘的现象,使体育知识与技能逐渐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达到熟练的同时,能够在持久与稳定中得到提升。再次,能够将课堂上获得的体育学习方法运用于课外锻炼与家庭生活中。最后,在总结、复习与巩固体育知识与技能中,力求精益求精,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体育课内的学习提供体能储备和技能保证。

参考文献:

[1]于素梅.体育学法概念的界定及其特征分析[J].体育教学,2009(03).

[2]胡定荣,“两分析—三备—四步—两循环”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课程.教材. 教法,2011(10).

猜你喜欢

认知策略教学行为学法指导
探索初中数学学法指导
让英语后进生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认知策略在关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认知策略在初中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