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6-09-10刘宝华
刘宝华
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为学生确立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并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讲求圆柱的侧面积时,先明确目标: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利用手中的学具研究出一个计算公式。学生马上动起来,很快就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了。利用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的根本在于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思考问题。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
一是设置悬念。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教师问:“你骑过自行车吗?为什么圆形车轮运转起来会很平稳?依据的是什么道理?”这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二是提出问题。例如,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时,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你们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个长方体到底哪个体积大一些?”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纷纷发表不同意见。有的说:“可以把两个长方体分别切成大小相同的小块,然后数一数各有多少块,块数多的体积就大。”教师接着指出两面墙是否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比大小。这样做有意识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学习起来自然格外主动。三是善于激励。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因此,不论是在学生成功还是失败时,教师应给学生以肯定。
3.提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促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丰富感性认识。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让学生每人带一个近似圆柱体的物体,让他们切开,看一看、摸一摸,它增加了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这结合了学生实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营造参与氛围。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能受到激励,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丰富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创造让全体学生参与探究的时机。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要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条件。课堂提问,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对他们的每个微小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4.教给学生学习策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教师需要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性认识,建立表象,作为进行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
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掌握思考的方法、养成思考的习惯。如学习梯形的面积时,先引导学生温习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再提出这样的问题:“想一想,怎么推导梯形面积公式?”学生会主动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迁移至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去。这样的提问,促使学生去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从中学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学会看书、归纳知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指导学生抓住重要的词和句,依据自学提纲获取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5.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价,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
对学生进行评价,要以尊重、理解学生为前提,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在复习导入后,我并没有马上去讲怎样计算,而是给学生出了一道题,激励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探索这道题的解答方法。在一片热闹的争论声中,这道题的解答方法被学生研究出来。教师的激励和表扬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