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学习的创变探索

2016-09-10唐亮王盈鲍广宇胡一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浏览量北京学科

唐亮 王盈 鲍广宇 胡一平

雾霾来袭,如何在一种应急状态下切实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如何在学校甚至是区域层面落实“停课不停学”,如何将现有的线上线下资源快速整合,如何实现不同终端的多屏融合和不同学习环境的多场景融合,成为摆在教育人面前的崭新课题。北京数字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数字教育资源传输渠道、在线互动交流方式等要素,探索开展混合式学习创新变革,设计了多种在线教育服务模式,引导教师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停课不停学”期间有效支持各区县和学校在极端天气开展教学。

“北京数字学校”课程内容介绍

“北京数字学校”学习平台设有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大家一起学、写作课程、微课等栏目。课程资源涵盖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同步教材1.2万余节名师同步课,还有基于重难点问题解决的近9000节微课,通过北京数字学校网络平台和歌华有线电视平台两个渠道,供学校教师和学生使用。

“北京数字学校”课程推送渠道和教学方式

1.  互联网平台——北京数字学校“云课堂”

“云课堂”(http://yunkt.bdschool.cn)是北京数字学校开展在线教育的网络平台。“云课堂”从学科能力培养维度构建可动态变化的大样本知识库模型,目前已构建近10万知识点样本,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实现全样本在线行为关键数据记录,包括视频内容、浏览时长、视频拖动位置、重复观看内容、习题完成率、习题错误率等相关数据。“停课不停学”期间,教师指导学生登录“云课堂”开展直播课程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利用微信群、QQ群、邮箱、电话等工具开展在线答疑,与学生互动交流。

2.  有线电视平台—— 歌华有线电视专有栏目

歌华有线中的“北京数字学校”频道、“导视频道”是北京数字学校开展在线教育的有线电视平台。教师提前布置课程学习任务,指导学生通过歌华有线高清交互平台“北京数字学校”频道,自主开展视频点播学习。歌华有线同时开通了直播频道,面向不同区域、不同学段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直播学习内容。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邮箱、电话等工具开展在线答疑、与学生互动交流。应该说,基于电视屏幕的客厅学习(家庭学习)是课堂学习(集体学习)、书房学习(孤独学习)的重要补充,也是家庭温情教育的一种形式。

“云课堂”在线学习数据

1.“云课堂”用户访问情况

(1)地区分布情况

如图1所示,“停课不停学”期间访问“云课堂”的用户绝大多数位于北京,浏览量占比达到85.5%。“云课堂”对山西、天津、河北也有一定辐射,依次占据浏览量排名的第二到第四,在总浏览量中合计占比为6.0%。由于在首次雾霾警报解除后第二天,北京数字学校赴唐山市开展云课堂“微课教学”培训,所以来自唐山市的访问量虽然绝对数不大,但有明显提升。

(2)时间分布情况

“云课堂”的总浏览量屡创新高。如图2所示,自2015年12月8日至12月22日,“云课堂”的总浏览量接近450万,总访客数超过105万。特别是12月19日至12月22日第二次雾霾红色预警期间,四天的总浏览量和总访客数再创新高,分别达227.7万和62.1万。

早晚是在线学习高峰时段。如图3所示,雾霾期间学生访问“云课堂”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9点至11点、晚上18点至20点两个时段。

2.“云课堂”课程学习点播情况

截至2015年12月22日22时,“云课堂”线上点播的课程数量达到近1.5万节,累积学习约260万课次。其中12月19日至12月22日第二次雾霾红色预警期间,共完成学习100万余课次,占比40.37%。总体来看,雾霾期间云课堂的课程访问增长非常明显。

(1)各年级课程浏览量

总点播节数和浏览数最多的前三个年级主要集中在初中学段。课程点播节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初一1979节、初二1747节、初三1717节,分别占总点播节数的13.2%、11.7%、11.5%。小学点播节数最多的年级为三年级,高中点播节数最多的年级为高中一年级。总浏览数最多的三个年级分别为小学五年级325891课次、初中三年级322681课次、初中二年级317931课次。

每节课平均浏览数最高的三个年级全部集中在小学学段。每节课平均浏览数前三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小学五年级253.81次/课、小学六年级224.16次/课、小学一年级202.26次/课,集中在小学学段的首尾。小学学段、初中学段、高中学段的每节课平均浏览数呈现递减趋势。

(2)各学科课程浏览量

学科浏览量的“主科”集中现象非常明显。如图4所示,浏览量位居前三的学科分别为数学、语文和英语。其中,数学学科的浏览数达到918284,占总浏览数的35.4%,语文学科的浏览数达到713154,占总浏览数的27.5%,数学和语文两门学科就占到总浏览量超六成。处于第二梯队的英语、物理两门学科浏览量仅为第一梯队数学、语文两门学科浏览量的四分之一。这一方面说明数字学校平台提供的数学、语文课程资源比较丰富,另一方面也反应了相关学科老师通过数字化平台开展混合教学的意识以及学生和家长对学科的重视程度。

数学相关课程浏览量和学习时长显著多于其他学科。在课程浏览数排名前10的课程中,数学学科占了6门,包括《三角形的面积-2》《勾股定理 2》《勾股定理1》《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圆柱的表面积》《角及其表示》。浏览时长排名前10门的课程中,数学学科占了3门,包括《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 2》《角及其表示》。勾股定理课程无疑是学生学习重点中的重点。

歌华有线电视专栏在线学习数据

1.  有线电视平台用户访问情况

(1)总体情况

北京数字学校通过歌华有线覆盖的460万家庭用户高清交互数字电视、自媒体平台等渠道对“停课不停学”主题宣传进行了超过3100万次推送,通知全市中小学学生、教师和家长通过电视学习平台开展自主学习。

2015年12月7日至12月22日,北京数字学校有线电视平台总体访问量为715.8万次,日均访问量44.7万,雾霾停课期间日均访问量达91.2万。其中12月21日单日访问量为135.7万次,创歌华有线——北京数字学校2012年上线以来历史新高。

(2)收视率排名

《大家一起学》栏目收视率超一线卫视频道。为了让学生收看到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北京数字学校在歌华有线电视“导视频道”开辟《大家一起学》,在9:00-10:00和17:30-18:30时段直播名家带来的阅读、绘本、童话、科普等课程。其中在12月21日17:30-18:30的收视率为0.21%,收视份额0.62%,收视排名为38,高于安徽卫视和江苏卫视等一线卫视频道。

《大家一起学》定制化栏目收视率排名靠前。北京数字学校根据区域个性化需求,为同步教学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在歌华有线“导视频道”开辟了《大家一起学》初高三专版(上午8:00-9:00初三时段,下午4:00-5:30高三时段),为大兴区、房山区定制初、高三同步学习的直播课程。其中初三时段的收视率为0.0298%,收视份额0.222%,收视率排在所有收视频道的第46位。

(3)各区域访问用户分布情况

传统教育优势区域用户数不占优,远郊区域用户数相对靠后。2015年12月7日至12月22日,各行政区累计不重复访问北京数字学校的用户达到71万户,其中排名靠前的三个区依次是通州区、丰台区、朝阳区。其中通州区每日不重复访问量最高为9.1万户,其次为丰台区7.8万户,排在第三位的朝阳区为6.6万户。传统教育优势区域海淀区排名第4、西城区排名第10、东城区排名第11,怀柔区、平谷区、门头沟区、延庆区用户数较少,排名相对靠后。

2.  有线电视平台课程学习情况

(1)各区域收看时长

通州、丰台收看时长依旧靠前,远郊区域收看时长相对靠后。2015年12月7日至12月22日,各行政区用户累计收看北京数字学校节目的时长统计情况,其中通州区累计时长最高为27.0万小时,其次为丰台区19.6万小时,排在第三位的为密云区16.4万小时。传统教育优势区域收看时长依旧不长,海淀区排名第8、西城区排名第10、东城区排名第11,石景山区、平谷区、门头沟区、延庆区用户数较少,排名相对靠后。

(2)各学段访问次数和收看时长

小学、初中、高中的访问次数和收看时长呈现显著的递减趋势。2015年12月7日至12月22日,小学至高中各阶段课程中,“小学”课程累计访问次数为505.3万次,收看时长为124.7万小时;“初中”课程累计访问次数为110.1万次,收看时长为30.7万小时;“高中”课程累计访问次数为26.5万次,收看时长为7.5万小时。

(3)课程访问次数和收看时长

高中课程平均每次收看时长最长,小学绝大多数年级的总访问次数和总收看时长高于其他学段。2015年12月7日至12月22日,北京数字学校各学科视频累计访问次数701.9万次,累计收看时长为168.3万小时。高中历史平均每次收看时长达到0.72小时,高中地理、高中物理紧随其后,显示出高中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比较专注地开展电视学习。小学一至五年级的访问次数和总收看时长排名占据前5名。

总结展望

尽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停课不停学”是一种略显无奈的选择,但这也给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中快速普及和深度融合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北京数字学校创新性地开展混合式学习变革,在线上线下融合、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基础上,将课堂学习和家庭学习融合、书房学习和客厅学习融合、电视电脑手机多终端屏幕融合、网络学习平台和互动交流软件融合,详细记录访问数据、学习数据,深度分析在线学习呈现出的区域特点、学科特点和时段特点,使得大数据成为联通课堂内外的比特桥梁,成为联通政府、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的信息纽带。随着混合式学习的创新变革不断深入,以及“云课堂”和有线电视专栏不断普及,相信北京数字学校学习平台将能够为每个学生构建大数据学习生态环境,使得数据在流动中增值,在增值中流动,最终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个性化教学,并能为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分析支持。

注:本文统计数据来源于云课堂大数据中心、歌华有线大数据中心。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浏览量北京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热议李子柒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游记表述与游客关注度的关系研究
北京,北京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