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的教育价值及实现策略

2016-09-10姜瑞学

党史文苑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实现策略中国梦

姜瑞学

[摘 要]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反映了目前我国社会的时代特点和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必须适时地将“中国梦”纳入其研究范围,通过深入挖掘“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采取一定的价值教育模式,不断地将“中国梦”内化于人们的观念体系之中,从而不断发挥“中国梦”的激励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目标。

[关键词] 中国梦 价值内涵 实现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把握时代变化的主旋律和当代中国的价值观走向,必须及时选择能够体现时代特点和面貌的教育内容,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才能不断增强理论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中对我国社会发展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科学认知,对于提升全体人民的价值目标和精神追求,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适时地将“中国梦”纳入研究范围,深入挖掘“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有利于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实现“中国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一、“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

“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中国梦”具有满足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功能和特点,这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视阈分析研究“中国梦”的理论基础。

1.“中国梦”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的统一。“中国梦”有利于构建人们的共同信仰、政治理想和道德体系,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境界,促进和保障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中国梦”最本质的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它唤起了深藏在每个中国人心中近代以来耻辱历史的记忆,能够迅速汇聚全体人民的共识和力量,激励全体人民不断地思考和行动,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中国梦”体现着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2]。同时,“中国梦”着眼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社会对人们知识、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使今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含蕴着明日社会的需要,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价值。“中国梦”的提出,将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与个人的梦紧密连接,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健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3]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既建立在解决人们现实思想问题的现实价值基础上,又着眼于满足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的未来价值延伸上,体现了“中国梦”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的有机统一。

2.“中国梦”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具价值和目标价值的统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随着各种文化思潮、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碰撞,使得人们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越来越使原有的价值观念、精神信仰发生动摇,因此积极适应新的生存方式和社会境遇,构建新的群体规则和道德规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中国梦”的工具价值体现在能够与时俱进地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反对和抑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好地服务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梦”的目标价值体现在对人的发展的终极关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4]。“中国梦”既有利于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又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又客观地反映我国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中国梦”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中国梦”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具有作用、物质财富的增加,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价值。“中国梦”向人们描绘了未来社会的宏伟蓝图,使人们能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中看到自身的利益所在,因此必将激发人们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活力,最终加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中国梦”是对我国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蕴涵着强大的精神能量,为人们奋发前行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价值。“中国梦”确立了全体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其实质“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5],它能够满足当下人们的精神需要,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凝聚起人们为共同目标奋斗的共识与动力。“中国梦”既注重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发挥着促进社会生产的巨大作用;同时又引领着人们的价值导向,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4.“中国梦”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价值和实质价值的统一。“中国梦”以我国的现实国情为出发点和植根基础,与我国社会的价值期待相一致,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式合理性。“中国梦”最终要使“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6]。这折射了人们对自身利益的强烈追求,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期待。同时,“中国梦”立足于新时期人的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人们的个性解放和价值的实现,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合理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它的最高价值目标和价值理想,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和灵魂”[7]。“中国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以“由于人”和“为了人”为中心,不断满足了人们对自身发展的期待,因而能够有力提升人在追求和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主体性,体现为了对人的现实需要的价值关怀。

二、实现“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效策略

“中国梦”凝聚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景,并确立起了以尊重人、发展人、提升人为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它所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只有被全体人民所信仰、所认同,才能真正内化为人们知识观念体系中的一部分。由于个体需要存在着差异性和层次性,因此在进行“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价值教育模式,以切实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为出发点,善于构建“中国梦”的科学话语,重视在日常生活中构建受教育者对“中国梦”的价值感知,以谋求在共同性的价值教育中充分实现“中国梦”的感召力。

1.切实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需求,全面提升“中国梦”的内在驱动力。长久以来,在传统的思想政治价值教育中,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过分关注,使个人价值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湮没于社会价值之中,导致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忽视,从而影响了受教育者主动性的发挥。因此,要实现“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必须注意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激发受教育者主动参与意识,以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确立受教育者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主体性,首先应该注重满足受教育者的价值欲求。需要、利益是人进行价值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因为有需要和利益,人才会去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要在全面审视和认识新形势下受教育者的深刻变化、洞悉和把握受教育者的新需要和新选择的基础上,促使受教育者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与否同自身利益和幸福相关联。其次应该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作为社会中的不同个体,客观上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全面把握受教育者各方面的层次性差异,根据每一个体的不同,选择受教育者能够接受的“中国梦”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推动受教育者对“中国梦”中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的接受、遵从和践行,从而促使“中国梦”价值内涵的真正内化。最后要体现教育目标的层次性。“中国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主要表达的社会的需求和个体的需要,体现的是一种社会价值,维护的是社会发展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个人的短期需求和利益有一定矛盾[8]p277。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重视受教育者个性化、多样化的目标追求,在教育目标的设定上要体现出层次性,引导受教育者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定位,促使每一个体的目标能够反映和代表“中国梦”的长远发展利益。

2.注重凝聚受教育者的价值认同,科学构建“中国梦”的话语体系。发展“中国梦”的话语体系,用平实的语言阐释、传播“中国梦”的科学理论,把“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全面、深入、准确地讲透、讲清,易于被人们认知和接受,才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等诸方面的发展,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中国梦”的理论话语要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必须在话语体系上能够契合受教育者的心理,符合时代的要求。在话语的形式上,应该坚持大众化、通俗化的原则。作为国家层面的政治理论,“中国梦”不可避免地带有宏大叙事的理论特征,因此推进“中国梦”话语体系的大众化进程,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民众的不同特点和接受能力,赋予“中国梦”以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和生动活泼的大众语言,使之更加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在话语的内容上,应该注重借用传统文化资源。“中国梦”蕴藏着中华民族辉煌盛世的历史记忆,借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资源表述“中国梦”的理论内涵,能够拉近人们与“中国梦”的感情距离,促进人们对“中国梦”的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在话语的风格上,应该注重提高讲述方式的鲜活力。在宣讲“中国梦”的话语风格上,应该善于学习新时期的语言方式,善于发现、总结和创新符合普通民众交流沟通方式,尽量生动、鲜活地表达“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避免理论宣讲的空洞无物。在话语的文本上,应该坚持叙事模式的故事化。故事化的叙述方式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抓住接受者的注意力,用平实的语言讲自己的故事远比照本宣科宣讲高深理论要更加务实、有效[9]。

3.正确引导受教育者的实践指向,实现“中国梦”与日常生活的融合。“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为人们的道德认知,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说教的层面,还必须探索积极有效的实践方式与途径,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引导受教育者将“中国梦”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相融合。这样才能增进人们对“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正面经验和积极体验。

要增进“中国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互动,必须注重培育生活化的教育载体。“中国梦”的教育承担着向受教育者传导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载体的选择利用上,要不断吸收新观念,及时发现新载体,善于运用新载体。在时间载体的选择上,充分利用我国传统节日、现代纪念日等蕴涵的重要寓意,不断强化意识形态教化功能,引导人们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凝聚民心。在活动载体的创新上,要善于创造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形式,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扩大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在典型教育的选择上,要用平民化的视角选择践行“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先进人物,为受教育者提供道德实践的榜样。在空间载体上,要抓住互联网进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主动出击,发出“中国梦”的时代最强音。要加深受教育者对“中国梦”的体验和感悟,还必须引导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进行社会参与。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目的、发展动力和检验标准。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通过强调“中国梦”的日常实践,为受教育者提供多种多样的社会参与形式,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参加生活体验、社会服务、志愿活动等,深化对国家、社会的认识与体会,促进受教育者不断提升自我分析、自我选择、自我鉴别、自我批判能力,促使他们正确认识价值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促进身心健康与精神世界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受教育者从“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到实现“中国梦”的主体的转化。

参考文献:

[1]石仲泉.“中国梦”的本质内涵[N].北京日报,2013-05-20.

[2]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3]王少安,周玉清.坚持实干兴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N].光明日报,2013-04-10.

[4]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5]刘咏.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中国梦的价值探究[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4(1).

[6]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7]吴向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最高价值观[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8]张耀灿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周忠元,赵光怀.中国梦的话语体系构建与全民传播——兼论宏达叙事与平民叙事的契合与背反[J].江西社会科学,2014(3).

责任编辑/陈 洪

猜你喜欢

实现策略中国梦
初中数学实现学生合作学习的途径
电能替代管控一体化的实现
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探讨
初中英语阅读中翻转课堂的实现
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现策略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