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60例

2016-09-10张芸于淼广时国臣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10期

张芸 于淼广 时国臣

摘要:目的观察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的方法,隔日1次,对照组口服弥可保。2组均30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为73.3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显著,方便廉价,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刺络放血;十二井穴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0-0060-02

糖尿病是一种广泛多发的常见慢性疾病,世界范围内其患病率与发病率都在急剧上升,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也在急剧上升,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和致残因素之一,发病率达50%~80%,甚至90%。[1]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远端的对称性麻木、疼痛、针刺、灼烧等感觉异常,影响相应的运动功能,且下肢症状多重于上肢。据其临床表现辨病当属中医“痹证”、“麻木”、“不仁”、“血痹”等范畴。肢体“不通”“不荣”则痛,采用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活血化瘀,促性血液循环,运用传统医学的方法解决西医尚未研究清楚的难题,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来源为2015年1月—2015年10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四科被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60例门诊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2组间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组别n性别(男/女)年龄(x±s,岁)病程(x±s,周)治疗组3016/1445.27±8.7326.10±8.30对照组3013/1746.27±8.6930.67±11.061.2诊断标准

1.2.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我国目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99)提出的诊断和分类标准,见表2。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11.11.2.2DPN的诊断标准[3](1)明确的糖尿病病史(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 DPN 的表现相符(4)以下5项检查中如果有2 项或2 项以上异常则诊断为 DPN:温度觉异常;龙丝检查,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振动觉异常;踝反射消失;神经传导速度有2项或2项以上减慢。

排除其他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死、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

1.3病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过检查,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60岁之间;③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

1.4病理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西医诊断标准;②有严重心、肝、肾等慢性血管并发症;③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④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并发椎间盘病变、脊神经根病变等病变的患者;⑥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增殖性视网膜炎、肢体溃疡、糖尿病足部坏疽等。

2治疗方法

2.1基础治疗常规治疗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口服降糖药和应用胰岛素,空腹血搪控制在小于8.0 mm/L,2 h餐后血糖控制在10.0 mm/L以下。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降压、降血脂药物治疗,使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2对照组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弥可保500 μg,1日3次,共治疗30 d。

2.3治疗组糖尿病患者皮肤有溃烂、瘢痕者避免直接刺络放血,且操作注意严格消毒。患者卧位或坐位均可,露出患肢指/趾端,每次选取两穴用75%酒精消毒,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持消毒三棱针针,左手拇指、食指持患指/趾,中指控制针刺深度约半分或一分,左手挤压放血后用干棉球止血。隔日1次,十二井穴轮流使用,共治疗30 d。

3疗效观察[4]

3.1疗效评定标准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深浅感觉及下肢跟膝腱反射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神经电生理 MCV 及 SCV 较前增加≥5 m/s 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有所改善,深浅感觉及下肢跟膝腱反射有所改善,神经电生理 SCV 及 MCV 较前增加<4.9 m/s;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深浅感觉及下肢跟膝腱反射无变化,神经传导速度无改善。

3.2观测指标神经电生理检查:所有患者均在首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测定神经传导速度,运用丹麦维迪公司生产的Medichonic Keypoint型肌电高速诱发电位仪进行所有的检测,测量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作为观测指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电生理实验室。结果见表3。

表32组治疗前后NVC的总体变化比较(x±s)

组别n时段正中神经腓神经治疗组30治疗前41.93±5.1640.20±5.53治疗后46.57±5.96△*46.23±5.73△*对照组30治疗前41.30±5.1739.43±5.59治疗后44.93±5.13△44.40±6.77△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4治疗结果

5讨论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中医文献中无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名,对此病症记载较少,不能形成系统的辨证分型依据。根据其肢麻、疼痛、肌肉萎缩、怕冷等症状,可归属于中医“痹症”、“痿症”范畴。西医研究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不同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机制之间不是分离的,而是多种机制共同影响,如代谢和血管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井穴位于四肢末端,是经气所出之部位,又“脉气由此而出,如井泉之发,其气正深也”(《类经》),故井穴刺络放血能够调整阴阳、疏通经络、祛瘀生新、止痛除痹。现代医学认为,刺络放血疗法还能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调理神经功能。本法方便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SogaardP,GotzseheCO,ovkildeJ,et al Effect of captopril on Isehemia and dysfunetion of the left ventrieular after myoeardial In-faretion[J]Cireulation.1993.87:1093-1099.

[2]翁建平,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3]王国凤,徐宁,尹冬,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J].中国针灸,2012,5(3):1663.

[4]陈雄威,陈芳龙,放血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观察[J].中国针灸,2012,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