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问题分析
2016-09-10贾瑶瑶修海清
贾瑶瑶 修海清
摘 要:分析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医务人员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所体现的社会价值、所经受的执业风险等特点,分析当前医疗卫生行业薪酬制度改革背景下,精神卫生专科医院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精神卫生专科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精神卫生专科医院 薪酬制度改革 问题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84-02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年指标(DALY)评价类疾病的总体负担,在2020年的疾病总负担预测中,精神卫生问题仍将排名第一,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已成为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和影响社会生活的主要疾病。
一、精神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特点
1.社会责任重,工作强度大。精神健康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副产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心理应激因素的日益增加,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高达17.5%,各类精神疾病患者超过1亿人,其中重性精神障碍发病率高达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人。这意味着精神卫生人员将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
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病床周转率为6.1%,是全国医院平均水平的0.19倍,反过来,全国医院平均水平为其的5.22倍;平均住院日为48.8天,远超过全国医院平均水平,为其4.88倍;实际开放床位数98291张,是全国医院平均水平的1.56倍;平均每个医生年担负门诊人次是全国医院平均水平的0.62倍。按照国家医疗机构对一级精神病院的基本标准:精神病院每床至少配有0.4名卫生技术人员,而目前我国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仅为82509人,占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2.03%,其中医师22863人,占医院医师总量的1.63%,注册护士43788人,占医院注册护士总量的2.39%。
通过上述数据不难发现,多床位数、低病周转率、高住院日、低人员配备,精神科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2.执业风险高,心理压力大。精神卫生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更是一份高情感付出的职业,但也是一份员工社会荣誉感较低的工作领域。首先,由于精神病人具有冲动性、伤害性,精神卫生专业人员长期在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下工作,在面对一些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时,还可能会受到人身伤害。有一项调查数据显示,53.92%的精神科医务人员受到来自患者及家属的侮辱及躯体暴力。其次,公众对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歧视,工作不被周围人理解和正视,均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最后,由于我国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发展缓慢,房屋设施陈旧落后,工作环境无法与其他医院相比,安全保障性低、心理落差大。
3.专业技术要求高,人才培养投入大。WHO公布的《国际疾病和健康相关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将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72小类,近400种。常见的老年痴呆、妄想症、抑郁症、躁狂症、焦虑症、失眠症等均属于精神类疾病。精神疾病不同于其他疾病,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主要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具有个体性、不确定性、治疗周期长、伤害性等特点,这些均对诊疗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精神病人本身的特殊性,在面对患者的时候,精神卫生专业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还需要具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能力。
精神卫生是一门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临床学科,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专业培养,而我国的精神医学和精神医学教育发展相对较晚,据卫生部疾控局调查显示,全国精神科医生队伍中,仅约1/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地市级精神卫生机构医师主要为中专或大专学历(占比达73.6%);在职称方面,省级精神卫生机构人员职称水平相对较高,而地市、区县级职称水平逐级下降。这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规范和促进精神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学科的发展。
二、精神卫生专科医院薪酬制度现状与问题
医务人员的激励保障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医务人员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当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改革之后与经济社会发展,便会影响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良性运行。近年来,医改的关键词包括“落实政府责任”、“取消以药补医”、“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等,卫计委协调有关部门也已经着手研究建立符合医务人员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这为医务人员的薪酬激励提供了契机。但从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现实情况来讲,其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仍有很多突出问题。
1.精神衛生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回报水平低。对3家三级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薪酬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家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年收入分别为86431元、60632元、52996元。分别相当于本省在岗职工平均年收入的2.18、1.24、1.14倍。从薪酬水平上看,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医务人员收入超过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但工资水平高低仅仅是一个相对概念,更应该通过岗位工作人员前期投入和创造的价值来衡量工资水平的高低。与精神病专科人员的工作强度、工作环境以及创造的价值等要素相比,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回报水平低。在对3家精神卫生专科医院薪酬满意度的调查中,精神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对薪酬满意度很低,88.9%的医务人员认为自己的薪酬小于付出。低薪酬回报率必然会影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稳定性,表现为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流失严重,留不住人才。
2.精神卫生专科医院薪酬结构不尽合理。我国现行公立医院的薪酬体系包括国家规定标准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三部分。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大多属于公立医院,属于差额预算事业单位,政府给予的补助非常有限,2009年政府对精神卫生的投入仅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1.8%,全国精神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收入仅占机构总收入的23.64%,上级补助收入占总收入的0.79%,这些补助根本无法弥补机构人员经费支出。医院的发展以及人员经费资金来源靠自身筹集或从病人身上“挖掘”,但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业务收入水平低,一所大型精神病专科医院一年的收入不足于一所中等规模综合医院一季度的收入,导致业务收入低的主要原因包括:(1)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累计登记报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47.6万人,有55.85%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精神病人作为特殊的贫困群体,对其的治疗费用一直维持在很低水平,且欠费非常严重。(2)精神疾病收费标准低(精神疾病患者每床日费用100元左右,仅为综合医院的1/5~l/6)而住院周期长,收费项目少,以药品收入为主,在取消以药补医之后,更捉襟见肘。(3)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导致其就诊率低,也使得服务利用率低。
3.精神病卫生专科医院内部薪酬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医务人员的激励和保障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尚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首先,薪酬结构分配比例不合理,基本工资所占比重低,绩效工资占大比例(≥60%)。其次,医院的收支结余是医院绩效工资的主要来源,经济指标被放置于特别重要的位置。最后,合理、公正、科学的医院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医务人员对本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的认识也是模棱两可。根据现行的分配政策,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普遍低于其他专业人员,在与同行相比时会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精神科患者作为特殊的患者,其难以预测的冲动行为会给医护人员造成猝不及防的伤害,但到目前为止,国家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保障机制,让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在受到伤害时能享受保险和赔偿。
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建议
1.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完善岗位绩效工资机制,建立以岗位工资为核心、津贴补贴为保障的薪酬分配制度。
政策上,考虑精神卫生工作的风险性、高社会福利性,精神病人群体的低收入性,在制定相应的分配制度并给予政策的倾斜和财政的支持上充分发挥工资的补偿职能。例如,给予特殊岗位津贴、优惠劳保福利待遇政策等。管理上,无论是从设址、管理模式、服务对象、社会地位等方面,精神卫生专科医院都显示出其不同于综合医院或其他专科医院的特点。考虑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特殊性,建立以岗位工资为核心的分配制度,按照岗位的技术劳务、贡献大小、风险因素、环境优劣等指标划分岗位等级,确定岗位工资。薪酬体系设计应体现公平性,将与同行业其他专业、同专业不同岗位的工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制定针对精神疾病的医保政策,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精神疾病具有消耗多、相对成本高、住院时间长、不易治愈、服药周期长的特点,各地应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制定适于精神疾病的医保政策。通过降低或取消精神疾病门诊或住院起付线来提高常见精神疾病的门诊报销比例,提高精神疾病患者住院定额付费标准和限额以上报销比例,适当增加医保药品目录中精神疾病类药品种类。
药品收入是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药品价格并不高,加上医疗服务价格偏低,其医务人员的收入可想而知。尤其是精神疾病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医务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积累和经验,还承受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心理压力和不可预知的风险,责任、压力、技术、风险要素更需要体现在医疗服务的价格中,也需要体现在医务人员的薪酬回报中。
3.优化并同步推进薪酬制度改革的内外部环境。精神卫生專科医院是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并没有得到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但其医疗服务定价却受到政府的限制。因此,如何增加医院的收入总额,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部政策。薪酬制度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孤立的制度,它作为人事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会对其他环节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相反,它也会受到其他环节的制约。因此,薪酬制度的完善和改革必然要依托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平台。此外,鼓励和引导精神卫生专科医院需要抓住机遇,走体现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由于民政系统的特殊性,精神病医院应积极参与医疗市场竞争的同时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走“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道路,在治疗精神病症状的同时,要加强对躯体常见病的治疗,如妇科常见病、胃镜检查等。随着人口老龄化,根据国内其他医院的发展经验,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可以扩大老年病区,开展临终关怀服务。上述这些措施,既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还可以增加业务收入,从而将这些效益和收入体现在对医务人员的薪酬补偿中。
对于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薪酬改革,应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价值;应从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特点及精神病人的特殊性出发,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保障;应关注细节、关注落实、立足现实。完善的福利制度不仅能留住职工、节省个人所得税的支出,同时还能提高职工的医院认同感和个人荣誉感。当然,薪酬激励只是激励医务人员的一个方面,就精神卫生专科医院而言,安全的执业环境、完善的工作环境、足够的自我价值实现空间等体现激励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 张继红,杨艳杰,彭涛.社区精神卫生[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2] 倪红,秦红.从市场需求角度透视精神卫生人才培养[J].中国社区医师,2011(20)
[3]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卫医发(1994)第30号.1994.9.2
[4] 孙永发,惠文,吴华章.精神卫生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2(297)
[5] 刘金同.多管齐下解决精神卫生人才缺乏问题[J].中国卫生人才,2013(11)
[6] 马达飞,赵平.肿瘤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问题分析[J].中国卫生人才,2015(3)
[7] 耿岚.精神卫生人才现状与开发对策[J].中国医院,2007(3)
(作者单位:贾瑶瑶,青岛大学 山东青岛 266071;修海清,阳光保险集团 北京 100020)
(作者简介:贾瑶瑶,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通讯作者:修海清。)(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