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分析研究

2016-09-10王利东刘梅娟

时代金融 2016年2期
关键词:需求互联网金融培养

王利东 刘梅娟

【摘要】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企业的调研和文献的综述,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的来源,目前人才供给状况、从业人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从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意见。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人才 需求 培养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借助互联网技术这个平台进行深化和变革,从而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带动了社会实体经济的强劲发展。在金融方面的发展尤其迅速,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P2P网络小额信贷模式、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模式、众筹模式等的新型金融业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深刻的影响着人民的日常生活,既对传统的金融业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又引起传统金融业的转型和变革。一个新型业态的出行,必然会导致对相关人才的巨大需求,为了解当今社会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巨大需求,从2015年3月份开始,笔者围绕长三角周边地区,对当地互联网金融相关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了多次密集的调研和征询工作,了解政府、社会和行业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情况,现将调研结果整理如下。

二、互联网金融事业发展人才需求来源

(一)传统金融机构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经验的人才需求量大

传统的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基金等机构等在新型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和竞争下,开启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转型,体现了互联网对金融中介和市场的物理网点、人工服务等的替代,典型的包括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网络证券公司、网络保险公司、网络金融交易平台、金融产品的网络销售等。传统金融行业向互联网金融转型需要大量的金融产品经理,负责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开发及后续运营管理;市场研究及行业分析,并提供相关报告;参与互联金融技术平台建设,提供业务流程相关技术建设等内容。虽然他们本身已经有了金融人才储备,但是缺乏既懂得金融又懂电商运营的技术人才,这时只能从一些电商公司去挖人才,如阿里巴巴基本成了目前各家金融机构的人才库,大量的人才从阿里巴巴流失到金融机构。但是通过对嘉兴及周边地区的调查分析发现,传统银行对互联网人才的需求量仍然很大,社会上现有的人才不能满足传统银行业的需求。

(二)电商公司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人才的需求

以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公司,凭借自己在支付方面和客户信息方面的巨大优势,本着为客户服务和提供融资便利的本质,近期不断向金融方面扩展成立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比如近期成立的阿里小贷、京东白条等金融化电商公司等。它们本身不缺乏技术方面的人在,但是在贷款审核、金融分析、技术架构等方面缺缺少相关方面的人才,目前虽然多数人才通过传统金融机构进行弥补,但随着发展的深入、和规模的扩大,对人才的需求缺口会越来越大。

(三)P2P网贷的快速发展对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

人人贷(P2P)是一种借助网络中介、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借贷的融资模式。P2P公司作为中介,主要提供信息咨询、交易撮合、支付结算和贷款管理等服务。从目前调研的情形看,由于近年来传统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的不景气造成大部分闲置资金是从传统的制造业、煤炭、房地产分流出来,进入P2P网贷行业。目前P2P网贷行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征信问题,因此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经理及风险分析员、营销人员等这些相关岗位产生了巨大的人才需求。

(四)众筹融资的发展对互联网金融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

众筹融资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股权融资模式,集中众人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主要为小企业、艺术家及个人从事某项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资助。近年来以Kickstarter(美国)、天使汇、众筹网等为代表的众筹平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奖励众筹、公益众筹、房产众筹、股权众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产生了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

(五)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间接导致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需求

今年来,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应用呈现出快速发展,它广泛被应用在理解客户,分析客户偏好,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营销方面,提高医疗水平和研发方面,改善安全和执法方面,金融交易等方面。大数据在金融方面主要应用在征信、网络贷款、保险和证券投资等方面。比如,在征信方面,不是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的还款能力,而是通过企业的行为数据得出企业的违约概率,在此基础上给其放款;在保险方面,将被保险人的所有生活数据汇集在一起,计算出这个人出事故的概率,然后给出其相应的保险费率;在证券投资方面,通过分析影响证券价格的各种因素的海量数据来判断证券的价格。大数据技术在金融方面的成功应用,对数据分析员这个岗位产生了巨大的人才需求。

三、互联网金融公司目前人才供给状况

根据调研结果,很多职业学校毕业生目前在从事互联网金融相关行业,在目前互联网金融提供的金融产品经理、风险经理、数据分析员、产品运营经理、销售经理等岗位中,80%以上是职业院校金融专业、企管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它们认为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性价比高,在具体岗位中从事一线工作,目标定位准确,安心从事本职工作。相关行业对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总体评价是,动手能力强、口语表达能力强、操作能力强、安于本职工作、创新创业成绩显著;相比本科生,在具体工作中敢想、敢干、勇于承担责任、业务能力突出。

四、当前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基础知識欠缺

对于我们从事互联网相关岗位的非专业同学,虽然评价不错,认可度很高,但是认为相关金融专业知识不够或者几乎是空白,很多知识都是在新的工作岗位中进行重新学习,实习时间太长,上岗速度慢,在具体工作中适应时间比较长。希望学院能够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或者有培养相关人才的专业。

(二)技能知识不够扎实

从事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用人单位,对于南洋学院的学生在具体的技能操作环节评价很高,认为他们上手很快,学习的热情也很高涨,但是技能操作向专业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时会不适应,这反映出南洋学院学生的技能知识掌握的比较肤浅、不够扎实,需要在技能知识专业化讲解方面提高力度。

(三)学生太过关注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

本次调研中发现,很多学生在熟练掌握了从事互联网专业的相关技术和业务流程后,在有大企业或者国企的竞争选择下选择后者,甚至放弃自己在本行业已经成熟的技术和业务,没有看到新行业的快速发展态势,不愿意给自己更多的发展机会,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观念,对于这部分学生感到非常可惜。

(四)职业礼仪比较欠缺

很多用人单位反映,現今的毕业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都是长辈的掌上明珠,长辈对其相应的指导缺少或者几乎没有,而学校又没有相应的课程指导,且又深受当今网络文化思潮的影响,其中又不免是消极文化,造成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缺少礼仪规范,希望学院在职业素养和礼仪方面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

(五)思维能力不高、耐心不足

根据部分用人单位反映,很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大局观念不够强,在遇到复杂问题,需要进行审慎思考时,往往思维能力跟不上,不懂得从反面来考虑问题,批判性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非常欠缺;同时,在复杂问题面前往往不能够静心,缺少相应的耐力和耐心。希望学院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在思维方面、耐心、耐力方面的培养。

五、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思考

在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咨询相关行业专家和认真的思考,我们认为当前在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应该进行如下定位:

(一)既懂金融基本知识又懂互联网中后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具备互联网和金融双重属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其相关从业人员必须能够同时理解互联网和金融两种逻辑。他们既需要掌握金融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金融基础性的数据量化分析方法、金融产品介绍及定价方面、风险防范等金融业务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对互联网有全面和深度的了解,掌握必要的云计算、信息技术、大数据、网络安全等相关技术和软件的应用等这些互联网开发的中、后台技术。

(二)兼具分析意识和法制思维的人才

互联网思维与技术的运用并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等特点。因此,在培养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时候,应该将风险控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树立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对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业务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预测和控制能力,并且在发生风险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利益,防止风险进一步扩散和蔓延。同时,由于相对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所以对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业务、经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必须有明确的认知。

(三)非职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性人才

从事互联网金融的相关人才很多需要进行业务方面的推广,比如做产品经理、客户服务、产品营销等,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职业技能外,相关的营销能力、职业素养、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负责任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为了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快的胜任工作,必须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多地注重相关文化选修课程的学习,培养他们的情商、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在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金融创新的产物。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凭借着跨界整合金融资本与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和能力,通过业务模式创新,开发金融产品等方式,不断向客户提供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进而提升了整个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除了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必须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其不仅需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及新成果,而且还需要将这些学科的知识与技术结合起来,开发新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模式,拓展多方面的互联网金融业务。

参考文献

[1]徐洁,隗斌贤,揭筱文.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4(270):92-96.

[2]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390):11-22.

[3]王海军,王念,戴冠.“普惠”金融背景的互联网金融[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4,4(124):32-44.

[4]袁博,李永刚,张逸龙.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2(413):66-70.

[5]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金融实务,2013.5(441):86-88.

[6]黄海龙.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3(8):18-24.

[7]董昀,李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于文献的探究[J].金融评论,2014(5):16-41.

[8]王达.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影响[J].国际金融,2014(12):41-48.

[9]谢平.互联网金融的现实与未来[J].NEW FIANCE,2014,4(302):4-8.

[10]刘芸,朱瑞博.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与征信体系深化[J].征信,2014,2(181):31-35.

[11]谭天文,陆楠.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比分析[J].电子商务,2013,46(761):101-103.

[12]丰翔,张艳英,苏颖红.闽台校校企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探讨[J].金融经济,2015.

作者简介:王利东,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刘梅娟(通讯作者)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金融会计。

猜你喜欢

需求互联网金融培养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