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2016-09-10蓝梦芬

时代金融 2016年26期
关键词:投入生产性服务业

【摘要】以广西生产性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广西2002、2007及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了广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水平、结构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且中间投入不足;有严重的走低趋势,2012年农业服务化程度明显低于2007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不利于长远发展。根据存在问题,给出简要的政策建议:统筹工业和农业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力度。

【关键词】广西农业 生产性服务业 投入—产出

一、引言

生产性服务又称为生产者服务,最早是由 Greenfield(1960)界定的,是指主要向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投入用于商业运作和下一阶段生产,而非用于满足直接消费和个人需求的行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指的是那些投入到农业部门生产过程中的服务业。最早提出农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思想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他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提出,传统农业的增长能力并不稳定,需要寻找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和技术来进行改造,以促进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

目前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多关注在工业部门,与农业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相关的研究主要有: Postner H.Harry(1977)对加拿大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农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靠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Kenneth A.Reiner(1998)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作为直接投入,利用农村地区农产品产出模型,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的影响。国内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模式及对策,或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的关系。如杨杰(2010)运用DEA方法,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省际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效率的提高; 姜长云(2011)则利用山东平度市的调研,分析了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模式并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对策;刘金荣(2012)以河南省为例就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胡卫东(2013)分析了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实证了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农业的实际绩效、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对策措施。郝爱民(2013、2015)先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生产的溢出效应从实证和理论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得出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的路径选择。罗发恒、王丽萍(2015)通过梳理与综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的研究文献,提出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

一是投入产出法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提出的,主要是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构建投入产出模型,用以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结构、各地区生产之间的直接联系或间接联系。我国每逢尾数是7和2的年份便会在全国进行投入产出调查,编制全国和分地区的投入产出表。本文以广西为例,分别选取其2002年、2007年和2012年的三张基本投入产出表(42部门)来进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产出分析。文中数据直接来源于相应的广西投入产出表,或者是根据投入产出二次运算而来。

二是本文论述问题时主要使用以下两个指标。第一,中间投入。中间投入指由服务业向其他生产部门提供、用以满足各部门中间需求的生产性服务投入。中间投入所占总投入的比重为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率可以反映各部门使用服务化的消耗和依赖程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间投入率越高,表明该部门对服务业投入的消耗越大。第二,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在本文是指农业生产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服务业的产品或服务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的总和。它反映了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直接技术经济联系,对比直接消耗系数反映的产业间经济关联更为全面和本质。

三、广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及变化

本文在对广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时,根据2002、2007和2012年各服务业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选出了八个比重较大的生产性服务业,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事业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其余服务业投入和消耗并称为“其他服务业”,二者之和称为“整体服务业”。

(一)广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

结合表1、表2数据发现:按照在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投入的比重及位次,可以将这八大类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三大方阵。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融业等三大服务业为第一方阵,它们比重大,位次靠前,囊括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投入排序的前三位,而且,这三大服务业在2002年、2007年及2012年占当年农业服务业投入比重分别是83.50%、80.48%、86.98%。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事业等服务业属第二方阵,它们比重较小、位次比较靠后,分别占2002年、2007年及2012年当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投入比重的5.42%、10.41%、11.49%,投入占比明显上升;其中,住宿餐饮业、计算机及其相关行业在第二方阵中排序相对靠前,教育事业相对靠后。综合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属于比重最小的第三方阵,仅占2002年、2007年及2012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投入比重的2.65%、1.09%、0.72%;且这个比重还在不断下降。

注:数据来源广西当年的投入产出表。2002年广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没有单独统计,用“——”表示;2012年广西将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合并统计,为了科学比较,2002、2007年也将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的数据之和计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由于保险业投入数额相对较小,2012年将“金融保险业”归为“金融业”;2012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数据归入“综合技术服务业”进行分析。括号内数字表示该服务业在当年投入农业的生产性服务业中排序位次。

(二)广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的变化

根据表1、表2分析:一是批发和零售业对农业的投入一直保持稳定的高速增长,2007年增长率为89.63%,2012年增长率为80.60%,在2002年至2012年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位次均保持第一位,投入比重最大。二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长趋势是由快及慢,2007年对比2002年增长迅速,增长率达174.92%,2007年至2012年增长趋势放缓,2012年投入增长率降到-3.69%,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比重也从2007年的1.1062降到2012年的0.6184,虽然对农业的投入下降但它的对农业投入的位次却仍然排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第二位。三是金融保险业在2007年增长迅猛,增长率达118.09,但在2012年增长率却降到22.69%;虽然2002年、2007年及2012年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位次都保持第三位,但投入比重在2012年下降较多。四是住宿和餐饮业对农业的投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的增长率117.93%,2012年增长率达到210.06%,其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位次也比较平稳,三个统计年份的位次都在四、五位,2012年对农业的投入比重有明显上升。五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对农业的投入起伏非常大,2007年出现了井喷式增长,相比2002年增长率高达3786.45%,对农业投入的位次也从第七位迅速增长到第四位;2012年增长率却降到了-32.43%,位次也降到了第五位。六是教育事业的位次一直稳定在第六位,2007年增长率81.10%,2012年的增长率9.25%,投入量虽然增长但是其占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七是综合技术服务业投入虽然起伏不大,但是投入比重却一直在降低,出现了负增长,2007、2012年增长率为-17.41%、-4.89%。八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在2002年尚未纳入统计,由于基数太小2007年投入列为第八位,2012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负增长。

综上所述:一是各分类服务业除综合技术服务业外,在2007年增长幅度都非常大,甚至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出现了爆炸式增长;但是,2012年各类服务业增长进入调整期,一些新兴服务业如综合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环境管理等增长放缓,或进入负增长,而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等传统产业增长仍然非常迅猛。说明新兴技术在广西农业发展当中应用不足,广西要想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二是由于各类服务业对农业投入增长的趋势不同,所以它们在整体服务业中的比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除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间投入起伏不定外,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位次相对保持稳定。

(三)农业与各分类生产性服务业间技术经济联系

由表3可知:2007年农业使用服务业完全消耗系数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增加外,全面呈现减少的趋势,表明广西农业与各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在逐渐减弱;2012年农业使用服务业完全消耗系数与2007年相相比,喜忧参半,呈上升趋势的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这三大服务业,说明广西农业与这些传统的服务业经济技术联系明显加强了;下降幅度较大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说明广西与这两类服务业的技术经济联系减弱了;完全消耗系数下降缓慢的有综合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教育事业,这也是对农业的投入位次最靠后的三类服务业,投入基数小,且与2007年相比,与农业的经济技术联系在不断减弱。

由完全消耗系数的大小可知: 农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经济技术联系相对较为紧密; 农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和教育事业的经济技术联系较为薄弱。

四、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广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广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传统服务业优势不足,新兴服务业缺乏投入。且广西农业服务化总体水平有走低趋势,相比2002年至2007的高速增长,2012年农业服务化程度明显低于2007年,几个行业的中间投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农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技术经济联系明显减弱。

2.广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分类生产性服务业投入过于依赖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金融等传统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及教育事业等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缺乏经济技术联系,而且还有减弱趋势。

(二)广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统筹一、二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长期以来,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的投入都远超农业数十倍,2012年服务业对农业总体投入率下降,一定程度说明了过分强调第二产业中服务业的发展,对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比如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之后,广西的计算机、信息软件等相关高新服务业发展迅速,更多的投入工业当中,忽视了对农业的农业,原本对农业爆发式投入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2007~2012年对农业投入呈直线下降。因此必须统筹一、二产业服务业发展,统筹城乡服务业发展,正确处理城市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农村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覆盖关系。尤其是统筹信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综合技术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一、二产业中的投入。

2.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足是目前广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总体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广西的农业生产比较粗放,大多以家庭为主、分散经营,机械化难以推进,不仅农业生产效率上不去,还打击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难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生产,农业整体产出不高,对服务业的需求不足。要加快广西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使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向集约化转变,通过经营管理和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培养发展农产品加工、农资经营等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扩大产业经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农企双方权责利,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如此,农民不用担心产品销路问题,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固定货源还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此外,现代化农业更多的还要依赖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农业机械和使用以及扩大机械化生产的覆盖范围。

3.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传统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如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住宿和餐饮业,对农业的投入一直都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从中间投入变化情况和完全消耗系数来看,这些服务业与农业的经济技术联系还不够密切,甚至还有减弱的趋势,因此,要优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还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如政府可以在税收政策和农业补贴政策上给予涉农企业及农户实实在在的帮助,对较弱势的生产性服务业要加大扶持力度。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事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在广西农业的投入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对农业投入不足,并且与农业的经济技术联系还有减弱的趋势,这一类服务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当下及未来都会对农业生产提供巨大的发展动力,因此政府财政也应该向这些服务业倾斜,引导其投向农业生产,而不单单着眼于城市服务业、工业生产性服务业。

作者简介:蓝梦芬(1992-),女,壮族,广西忻城人,广西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猜你喜欢

投入生产性服务业
奥运会的经济账应该怎么算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统计分析
教师讲好政治课要注重身心投入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西部地区幼儿园健康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西部地区省属本科高校教学经费投入优化路径研究
东营市创新投入机制 发展现代林业
天津市卫生资源投入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