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的经济账应该怎么算
2016-12-28王志凯
王志凯
[摘要]虽然有一些城市和国家在举办奧运会中是亏钱的,但绝大多数奧运会都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创造了投资和长期可观的经济回报,甚至是经济的几何级增长。奧运会带来举办城市投资的大规模集中和产业的大规模集聚,也带来全球游客的蜂拥而至,这对举办城市具有显著的经济集聚效应。“更高、更快、更强”充分表达了奧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团结拼搏,进而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奧运会 投入 成本 经济
[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8月22日,里约奧运会在马拉卡纳体育场顺利落幕。本届奧运会的简约风格和预算投入的捉襟见肘。既受到世人点赞。也招致不少非议。里约奧运会的举办成本控制定格在41亿美元,创下了最节俭办奥运会的纪录。相比以往其他主办城市的奥运投入不断突破预算,最终决算远远超标,人们虽然吐槽里约奥运的穷酸和简陋,但对其不追求奢华、厉行节约却也不吝赞美。奧运会的经济账到底该怎么算?答案其实很清楚:奧运经济既要遵循成本最小化与收益最大化原则。不要一味贪大求奢,又要努力避免成本失控,但更要计算奥运会的规模经济集聚功能和强大的经济溢出效应,要看到奥运会的聚焦效应,要计算奥运会可能给主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较长周期经济景气和繁荣的红利。
承办奧运会具有促进投资与推动经济发展的效应,是一个城市向更高顶峰迈进的契机
当然,如果纯从奥运会本身的投入和收入角度来测算,如今多数国家和城市主办奥运会要投入的场馆建设和翻新、运营和安全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规模成本大概是150-200亿美元;而主办城市和国家的直接收入则包括国际电视转播合同分成大约为25%(其余75%归国际奥委会),加上国际和国内赞助、门票销售以及纪念品销售,总共可获得的总收入约为35-45亿美元。也就是说,现在举办奥运会,其成本要超出直接收入多达100亿美元或以上。然而,纵观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多数奥运会,虽有一些城市和国家在举办奧运会中是亏钱的,但绝大多数奥运会都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创造了投资和长期可观的经济回报,甚至是经济的几何级增长。
承办奥运会具有促进投资与推动经济发展的效应。奥运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和参与最广泛的体育盛会,可以拉动举办城市的旅游、商业、地产、建筑、交通、体育、科技信息等的投资建设,提升城市的经济增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的互通互联。举办奥运会是一个城市和国家经济向更高顶峰迈进的契机。
1964年东京奥运会,就是这样的一个启动日本经济腾飞的盛会。东京自1958年申办成功开始规划建设场馆、交通、旅游及服务产业,直至1964年正式举办奥运会,短短的几年中,大东京区的相关产业,诸如建筑、食品、通讯、交通、旅游得到了大规模的投入和长足的发展,带动了消费的增长。世界闻名的日本高铁新干线就是这个时间建成的,奥运的广告效应使得随后新干线成为日本对外输出的重要产业。东京奥运会一举多得,造就了东京奥林匹克经济的景气繁荣。东京奥运会后,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在1967年超过英法,1968年超过西德,成为那时排在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再比如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使韩国完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据韩国官方统计。1981-1988年七年中,奥运工程使韩国就业人数增加了33.6万人,筹备奥运会共带来相当于70亿美元的生产诱发效果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应,经济增长速度年均为12.4%;1985-1990年,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一举跃入亚洲四小龙行列,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此后,奧运的积极影响存续,汉城奥运会使得全世界聚焦汉城与韩国,韩国成为全球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投资目的地和贸易伙伴国。凭借奥运带来的长期经济增长,韩国在1990年代实现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再平衡,正式步入西方发达国家行列。
奧运会还有经济成本账,要注重建设和运营的成本管控
当然,奥运会有收益账,也有成本账。奥运会建设应该注重投资效益,避免后奥运时代的投资减少造成极度经济萧条;特别是要防止重蹈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造成蒙特利尔市负债长达20年的“蒙特利尔陷阱”。
1984年的洛杉矶奧运会首次引入奧运经济概念,把奧运和商业紧密结合,使当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成为“第一次赚钱的奥运会”。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也非常成功,被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称为“最好的一届奧运会”,为澳大利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在经济上,悉尼通过筹办奥运会,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交通、旅游、房地产等相关行业发展,从而提升了悉尼的城市知名度,提高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借助筹备悉尼奥运会,1993-1999年澳大利亚GDP年平均增长率为4.7%,这一增长水平明显超过一般的发达国家。但是在悉尼奥运会以后的阶段,由于投资和出口等各项经济指标回落,至今悉尼依然在为举办奥运会的巨额投资还债。这个中原因是悉尼奥运会追求奥运会投入的乐观收益计算,相对忽略了奥运会建设和运营的成本管控。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在筹备奥运的前四年,投资大幅增长,GDP在投资的刺激下增长很快。赛后投资急剧下跌,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对GDP增速拖累非常明显;此后,悉尼投资增长一直低迷,直到2003年投资增长率才回升到10%,也就是奥运会的赛前水平。
客观辩证地看,悉尼奥运会在成本把控上,还是有瑕疵的,导致悉尼后奥运时代的增长低迷。更值得指出的是,悉尼人口仅约400万,对体育场馆需求不大,加上寥寥无几的国际体育赛事,导致2004年之后悉尼奥运会体育场馆利用率极低。一方面是场馆利用低,缺乏收益;而另一方面,庞大的奥运场馆和设施的维护,则又进一步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
2004年百年奧运重回雅典,希腊政府采取欧盟投资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约153亿美元,投入雅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雅典城市面貌得到很大改观。奥运建设拉动雅典、甚至希腊的经济增长、就业扩大,促进了与奥运密切相关的产业快速发展,建筑业、旅游业、制造业和电讯业发展尤为突出。受奥运会建设的投入拉动,希腊经济在奧运前两年达到高峰;奥运会当年,外国游客的大规模涌入,也使旅游业作为出口的重要部分,继续贡献经济增长。尽管希腊对其丰富厚重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了推广和宣传,旅游业大幅增长,但旅游的增长依然不能阻挡奥运结束后投资的大幅萎缩,导致了希腊整体经济回落。理性地看,希腊经济奧运会后的整体回落,显然并不是奥运会带来的。再者,奧运会对于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特别是在遭遇不可逆转、不可调控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冲击时,后奧运时期的场馆闲置率上升是很正常的事。希腊在后奧运时期的经济困难,与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欧债危机冲击密切相关。
承办奧运盛会是城市最好的宣传平台,城市形象在世界面前更显立体与真实
奥运会是全球性最大规模的综合体育盛会,具有很强的聚焦效应,每个举办奥运会的城市,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6年里约“一个新世界”;2012年伦敦“激励一代人”;2008年北京“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4年雅典“重回奥林匹克之乡”;2000年悉尼“分享奥运精神”;1996年亚特兰大“世纪庆典”;1992年巴塞罗那“永远的朋友”;1988年汉城“和谐、进步”;1984年洛杉矶“参与历史”……1896年。雅典奥运会开启了人类奧林匹克的篇章。
成功获得奧运会举办权的城市和国家,总会成为世界的焦点。奧运会可以全面提升举办城市的“硬环境”和“软实力”。对于成功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和国家,筹备和组织奧运盛会,对于承办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大的助推作用。在“硬环境”方面,由于奥运城市要迎接全世界最大的综合陸体育盛会,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必然要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高质量地完成场馆改造建设和环境整治,确保奧运会主会场、各专门赛事场馆、运动员村、酒店、交通等设施的新建和改扩建完成,要高标准做好安保和接待服务,做好联络员、翻译员、服务员、驾驶员、志愿者招募培训工作。并精心组织礼宾接待等事宜。在“软实力”方面,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可以借势奥运会,努力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其城市形象和文化品牌,营造全民参与、全民支持和服务奥运的浓厚氛围。抓住奥运会契机,提升城市国际化管理水准,制定实施奥运城市旅游国际行动计划,加大境外推介力度,以旅游促进国际经贸合作。通过这些努力,既支持奧运经济的增长周期,也提高短期经济增长,更提升城市的服务基础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进而产生长久的经济社会发展效应。
奧运会的红利不仅在于能给举办城市带来经济、政治与文化收益,还在于奧运会的建设对举办城市形象的提升塑造。争办奧运会的城市都是具有一定国际化基础和本土化实质优势的城市,成功申办奧运会是其向世界名都迈进的重要里程碑。奧运作为一个全球化体育盛会平台,承办全球奥运体育盛会是城市的最好宣传平台,城市形象在世界面前更显立体与真实。竞逐奥运会主办权的城市,相比较其他城市而言,更容易为人们所熟知和获得更多的关注,也往往拥有更强的吸金能力。而一个好的城市形象对城市长期迈向国际化的开放发展进程是有推动作用的,即使去算奧运会本身的经济成本小账,人们也清楚地知道奥运会对举办城市或国家全球推介的影响力的提升。
奧运会可以促进举办城市体育产业的繁荣,并带来会展经济的溢出效应
奧运会带来举办城市投资的大规模集中和产业的大规模集聚,也带来全球游客的蜂拥而至,这对举办城市具有显著的经济集聚效应。就中国而言,奥运会对北京的城市发展确实有很大的集中推进作用,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场馆建设等,直接带动了建筑、交通、通讯、食品、旅游、金融、保险和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并且对周边区域经济产生了很强的溢出带动效应。从2001年北京正式申办成功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到2008年正式举办北京奥运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了10年(2001-2011年)的高速增长,终于在2010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两年后。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的溢出效应还包括: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积累了经验;为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奧运会可以促进举办城市和东道国全民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推动体育产业的繁荣。体育产业繁荣发展和全民体育健康运动的普及。可以产生很强的国内、国际健康溢出效应。全民体育健康运动,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体质增强,减少人群就医求药的资源消耗,为社会提供健康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社会资源的科学配置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奧运会还会带动全球体育健康运动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举办国和全球的人力资源。奧运会为举办城市和东道国的经济腾飞、社会进步奠定很好的人力基础,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体育健康的正外部性溢出。
国外很多大城市,如纽约、巴黎、东京等地曾多次举办重要国际会议和大型国际赛事、会展,2020年夏季奥运会将再次花落东京。重要国际会议和大型赛事、会展,对主办城市的中心地位的提升作用明显。而城市中心地位的提升又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增强。举办奥运会的城市还可以带来会展经济的溢出效应。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业为支撑点,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博览会和国际会议,传递信息、提供服务、创造商机。并且利用其产业联带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会展经济具有强烈的城市经济特色。它通过发展会议业、展览业,扩大产、供、销的合作,进而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壮大城市经济实力。会展经济的经济溢出作用,更体现在促进举办城市自身的产业发展,能够通过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协调等途径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大大增加举办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进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而在所有会展中,奥运会是影响最大的,特别是今天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奥运会又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更强化了集聚和溢出效应的叠加功能。
挖掘奧运精神底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更高、更快、更强”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团结拼搏,进而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这种奥运精神适用于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奥运会具有很强的号召性,奥运精神也激励人们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团结进取、顽强拼搏,有助于国家和民族拧成一股绳,共同度过经济危机和各种困难艰险的挑战,实现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
和过去其他城市举办的奧运会相比较,里约奧运会显得有些“简约与穷酸”,这是因为巴西近年经济遭遇严重衰退,再加上巴西政府的干涉政策和贪腐丑闻,还有因经济衰退影响,巴西近半民众不赞成举办奧运会。导致里约没有财力来举行一场类似2008年的中国北京,或是2014年的俄罗斯索契那样的奥运会。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投资成本仅仅为41亿美元,与其他举办城市动輒几百亿美金的投入根本不能同曰而语。
尽管人们吐槽里约奥运会场馆过于简陋、一些运动员的公寓不及中国的快捷酒店、水上运动的水质不能保证、多国运动员和代表团成员遭遇里约小偷……,但里约奥运会还是给世界带来了很多的惊喜。它所展现的绿色、性感、桑巴、温情……构成了这届开幕式的灵魂。开幕式用真心和热情传递爱与理想,在当今这个经济、政治和宗教冲突不断的世界传递宽容。号召人们热爱我们共同生活的星球,保护环境、保护世界。里约奥运会给深陷经济低谷的巴西带来的就是这样一种不断进取、永不满足、不屈不挠的力量和精神。里约奥运对巴西经济社会影响将是深远的,有望帮助巴西人民走出经济困境、跳出政治风波阴影,重塑新兴经济体的辉煌。
同样,奥运精神对今天之中国,更是一种无形的团结力量。奧运会“更高、更陕、更强”的精神底蕴。则是激励国人永远进取的力量。特别是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克服困难、拼搏进取、勇夺金牌,诠释了30年来女排不懈的奋斗精神,激励国入团结拼搏,推进中国改革和各项建设事业。这种力量,对于中国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
放眼眺望2022年,中国的北京和张家口将承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它对于地区与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投资集聚带来了宝贵的机遇和溢出效应。2022年北京和张家口冬季奥运会,拉动建筑、交通、通讯、物流、食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必然会从需求方的发力支持和配合中国经济“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陸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再平衡,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对于2022年北京和张家口冬奧会,我们既要乐观计算冬奥会的经济收益账,也要认真对待冬奥会的经济成本账,力争做好成本管控,实现成本最小和收益最大化。
(作者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