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微企业贷款相关问题研究

2016-09-10韩眉

时代金融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微企业风险管理贷款

【摘要】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小微企业存在数量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等特点,导致小微企业在谋求银行贷款时存在一些困难,不利于小微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贷款工作,各大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但是在贷款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基于这一背景,首先对国内外小微企业贷款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然后回顾近年来我国在小微企业贷款政策上的变化,最后分析我国小微企业贷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微企业 贷款 风险管理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银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对于一些大企业的贷款需求逐渐饱和,与之相反,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却很旺盛,加之国家鼓励银行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使得当前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重视小微企业贷款的发展,小微企业贷款成为银行间竞相争逐的新领域。但是在小微企业贷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小微企业和银行的发展,所以如何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方向。

一、国内外小微企业贷款存在的差异

(一)政策方面

美国从1953年起相继颁布《小企业基本法》、《小企业经济政策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高度保证小微企业在市场中的公平竞争。日本对于小微企业立法已有30多项,对小微企业在金融、竞争和税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扶持,积极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虽然我国目前也发布了一些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如《中小企业促进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但是在立法的层次较低,特别是对于融资这方面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

(二)担保体系方面

美国通过设立小企业管理局、地方政府和社区这三方面来建立担保体系,小企业管理局可以为小微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贷款担保,政府会提供担保资金,银行、政府部门和企业三者共同分担风险。日本是通过建立信用担保机制,建立信用保证协会联合会和信用保险公库,由信用保证协会联合会对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进行评估和提供信用担保金,然后银行确定担保金的放大系数进行贷款,另外在风控方面,采用内部和外部双重补偿机制,其中外部代偿有担保基金、担保收费和财政拨款共同承担。我国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很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由这些担保机构对企业的贷款申请进行评估,在信用担保体系方面已经初步形成制度化。

(三)征信体系方面

美国主要采用民营征信机构,不需要小型企业提供财务报表,同时政府也会建立各种商业信用中心用来对这些小微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估。欧洲征信体系以政府为主导,通过金融机构的数据来为监管部门的信用监管进行服务。日本主要采用会员制,行业协会建立信息中心用来征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我国的征信体系主要以银行为发起人,主要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信用评级。

二、对我国小微企业贷款相关法律政策的回顾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贷款问题,2010年,银监会宣布对小微企业贷款执行“两个不低于”的政策,即小微企业贷款增量不得低于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得低于全部贷款的增速,旨在解决银行不敢和不愿为小微企业贷款的问题。2012年,国务院召开如何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会议,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下达了多项政策,包括建立小微企业的信贷奖励考核制度,商业银行可以发行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券,适当放宽民间资本、外资进入小微企业等。2014年,银监会再次下发相应文件用于指导小微企业贷款,要求对小微企业贷款单列出信贷计划,提高小微企业贷款的便捷性,加强信息服务管理,为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做好服务。2015年,银监会将“两个不低于”政策修改为“三个不低于”,补充要求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得低于上年水平。通过回顾过去几年我国小微企业贷款的法律政策,可见我国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贷款工作。虽然我国在小微企业贷款工作上起步较晚,但是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加强小微企业的融资制度和融资渠道建设,我国小微企业贷款工作已经取得较大进展。

三、我国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架构存在不足

虽然我国大多数银行都创建了总行小微金融部,但是对该部门配备的人力资源、经费资源以及信贷资源都相当有限,导致小微金融部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另外我国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贷款工作,这样就引发一个问题,在贷款金额总量稳定的情况下,贷款的客户数量出现大幅增长,导致银行的客户经理、风险经理等人员配置跟不上。

(二)信用评级指标不完善

目前我国各银行在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级这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小微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银行对这些小微企业的资料获取来源也较少,另外很多小微企业在进行资金结算时采用个人账户,使得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最终影响企业的信用评级。在信用评级体系建立上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大型企业风险评级模型不太适合小微企业,所以会以小微企业的一些其他资料作为信用评级指标,如业主资产证明和企业运营时间等,但是这些指标受个人主观影响很大,而且各银行对这些指标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三)小微企业贷后管理工作不到位

银行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后,通常会要求小微企业提供一些资料来防范信贷风险:如增值税发票、企业销售情况等,而且每年都会对担保单位的担保能力或抵质押物的价值进行评估。但是实际情况是每个客户经理管理的小微企业都特别多,这些工作很难落实到所有的小微企业,而且这些工作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人力成本,所以在单笔贷款金额不大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做这些小微企业的贷后管理工作。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一是没能抓住小微企业的日常结算,在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后,没有要求小微企业在本行开立结算账户,二是我国很多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方面经验不足。

(四)小微企业贷款自身风险性高

一是行业性风险突出,小微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较弱,在产品上容易出现跟风现象,很容易出现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导致这些小微企业出现行业性风险。以钢铁行业为例,由于这几年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导致很多从事钢铁贸易的小微企业出现问题。二是小微企业质量良莠不齐,且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较短,导致小微企业客户的筛选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当前部分银行为了追求小微企业客户数量,对贷款风险控制不足,导致贷款不良率上升。

四、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成立小微金融事业部

随着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量的上升,银行需要配备更多的工作人员,并放宽相应的管理权限。然而由于银行日常业务繁多,信贷业务也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导致小微企业在寻求贷款时效率低下,风险也很难把握。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设立一定数量的小微企业贷款专业支行,让这类支行专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服务,将客户经理的薪酬与小微企业管户数、信贷质量等指标挂钩,使国家对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支持的政策落到实处。

(二)建立行业经理,加强行业风险管控

由于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行业性风险,当某个行业不景气时导致整个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大量地出现坏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建立行业经理,对各行业进行研究,判断各行业的贷款风险;另外对行业贷款额度需要有一定的限制,避免出现行业集中度过高,导致贷款风险的增加,对于一些产生过剩的行业禁止贷款。

(三)完善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

首先要建立行业评价指标,评价小微企业所属行业的风险状况,对于一些不清楚风险的行业、不稳定的行业可以不介入。其次要统一小微企业财务数据评价指标,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我们应综合考虑小微企业和小微企业业主的资产情况,判断其负债水平作为贷款风险考虑指标。最后要建立小微企业业主评价指标,由于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很难规范,小微企业的经营情况与业主的管理水平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在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时需要重点考核小微企业业主的情况,如业主进入该行业的年限,经营的业绩是否足够突出,业主是否存在不良嗜好等。

(四)提高小微企业的贷后管理能力

首先需要强化贷后管理。目前普遍存在贷前调查和贷后检查的客户经理为同一人的现象,这样就不利于控制客户经理的道德风险,可以通过岗位分离,让贷后管理人员有效约束和监督贷前调查人员的工作,从而达到强化贷后管理的目的。其次需要优化贷后管理的内容,不同类型的企业我们可以通过检查不同的内容来进行贷后管理,对于生产型的小微企业我们应重点检查小微企业的用水用电等情况,对于贸易型的小微企业我们应重点检查银行流水、税收缴纳等情况,对于第三方担保的小微企业应定期检查担保方的经营管理情况。

五、联保贷款在小微企业贷款中的应用创新

为了更快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同时为了银行能够形成有效的风险管控,联保贷款是当前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采取的常用措施。

联保贷款的优点很多,一是可以强化贷款企业和银行的风险意识,二是避免小微企业老板跑路,三是可以建立激励和惩罚机制。与此同时,联保贷款也存在不少风险隐患:一是联保企业可能存在集体骗贷的情况;二是小微企业受整体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经济环境稍微发生变化,小微企业就会遭受冲击,甚至导致整个产业受到影响,造成联保企业多家同时出现违约;三是银行内部存在管理风险,联保贷款的最大特点是简化了贷款流程,但是目前银行对联保贷款的整体风险控制方案还存在很多不足。

为了提升联保贷款的信贷质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改进联保贷款的风险管理。一是加强对联保贷款企业的资格审查,对于那些平时来往不多的企业形成联保的稳定性无法掌控,过于熟悉的几家企业申请联保贷款又存在骗贷可能,所以银行需要审慎筛选适合做联保贷款的小微企业;二是加强对联保贷款额度的控制,不同的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不同,所以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需要在考虑综合风险因素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贷款额度;三是小微企业经营状态变化较快,银行需要定期对小微企业进行贷后检查,另外从风险角度来看,组合风险的计量将会更加复杂,所以还要定期对小微企业进行评级,做好组合风险控制。

六、结论

总体看来,我国小微企业贷款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工作尚未形成统一完善的体系。本人根据自身信贷工作经验对小微企业贷款工作提出了一些见解,特别是对当前常用的联保贷款体制提出了一些创新想法,希望能有助于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山,燕磊.县域小微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3):37-40.

[2]李明贤,罗荷花.信用缺失、融资激励与小微企业发展[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4):53-56.

[3]郑霞.政策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创新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1):67-70.

作者简介:韩眉(1986-),江西鹰潭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在职研究生,现供职于工商银行福州金山支行。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小微企业风险管理贷款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还贷款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