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金融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

2016-09-10李楚嫣

时代金融 2016年3期
关键词:金融部门金融资本资本

李楚嫣

【摘要】针对金融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进行分析,首先由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速度,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等细节,对金融资本形成特点及经济增长源泉简单论述;其次从金融资本适度形成促进经济最优增长的理论逻辑,金融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最优状态的偏离及其恢复两个方面,对金融资本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金融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普遍联系。

【关键词】金融资本形成 经济增长

一、金融资本形成特点及经济增长源泉分析

(一)金融资本形成特点

我国金融资本的形成,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速度,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变化两个方面。

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速度。资本形成主要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而来,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加强对金融资本形成特点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面对各类金融问题,降低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速度的变化,我国固定资产规模逐渐得到拓展,从1978年到2010年,我国社会固定资产呈现出逐年倍增的增长趋势[1]。

2.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变化。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类型结构的变化,资金来源结构的变化以及城乡投资结构的变化三个方面。

首先在经济类型结构的变化方面,结合经济类型标准,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可以分为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和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2]。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我国投资主体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我国国有经济在投资中的比例逐渐下降,而非国有经济投资比例逐渐增加。

其次在资金来源结构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流程和收入分配结构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当我国预算内投资经济呈现出理想状态的时候,非国有资金投资也会扩大,易于造成投资过热的问题;而当非国有资金投资减少的时候,则会出现总投资下降的情况。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企业自筹与其他资金资金来源占比明显上升和财政预算内投资的逐渐减少,充分说明企业投资主体的地位逐步得到强化[3]。

最后在城乡投资结构变化这一方面,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政策的深入实施,城镇和农村的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城镇投资和农村投资力度逐年上升,越来越发挥着与足轻重的效果。

(二)经济增长源泉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逐渐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逐渐倍增,年均实际增长率高达9.9%,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实体仍然没有受到较大冲击,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来自于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生产率的提升等面。

二、金融资本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金融资本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主要可以通过金融资本适度形成促进经济最优增长的理论逻辑,金融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最优状态的偏离及其恢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金融资本适度形成促进经济最优增长的理论逻辑

微观经济学认为生育价值的创造和视线信用支持的金融资本形成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但是宏观理念下,又该如何正确证实金融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针对于这种问题,可以首先给予一定的假设。首先假设经济是封闭状态下的,国民经济部门中只有金融部门和真实部门,其中真实部门中包含产业部门和商业部门。那么社会总资产可以分为真实资本和金融资本,各种资本之间可以通过竞争机制加以调节。其次可以假设经济结构和规模经济保持不变,资源流动性较高,资本和劳动力等呈现出最优配置状态,那么社会总产出则实际由社会总资本在金融部门与真实部门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进而得出生产函数:

Y=F[Kr,Kf]

s.t.Kr+Kf=K

在公式当中,Y代表着社会总产出,是真实资本,Kf代表着金融资本,K代表着社会总资本,规模经济不变的情况下,实际产出函数即为一次齐次函数,资本同质。

(二)金融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最优状态的偏离及其恢复

金融资本的适度形成,会使经济增长呈现出最优状态,但是这仅仅是一种理论假设。在实际的金融市场发展过程当中,也会由于各项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性、信息的滞后性或者是各类决策的失误等问题,造成金融资本形成难合人意的情况。

基于不存在制度等意外冲击的影响下,金融资本和真实资本向合意比例的调整过程是通过社会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实现的。如果金融资本不足,那么就会造成金融部门发展滞后的问题,影响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以及金融市场中服务的质量。

与此同时,真实部门当中如果投资所形成的真实产品及服务难以达到既定收入水平的实际社会消费能力,那么也会造成真实产品以及服务价值下跌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收入,造成收入效应问题。消费者会因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降低消费支持,提升金融资产的投资力度。但是如果资本大量进入金融部门,也会使金融部门发展速度过快,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会造成金融资产价值出现泡沫化或者膨胀化现象,金融资产价格将会与实际资本价值相互背离,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泡沫经济形势由此逐渐发展而成。

在金融资本转移不会受到影响的基础上,真实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技术水平以及规章制度等内容产生一定变化的时候,则需要结合这些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形成一个新的利润平均化模式,有效分配资本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达到资产的有效转移。金融资本的形成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结合资本的发展和变化情况,结合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情况,不断开创调节性的模式,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金融资本的形成能够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需要加强对金融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在明确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速度,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变化等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借助金融资本适度的形成以及促进经济最优增长的理论逻辑,使我国金融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能够呈现出最优状态,降低金融资本发展轨道偏离等问题的发生几率,促进我国总体经济水平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文波.金融结构深化、适度市场规模与最优经济增长——基于资本形成动态博弈路径的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J].南开经济研究,2010,02:98-116.

[2]李惠彬,张丽娜,曹国华.金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配置绩效——基于产业链乘数效应的分析[J].探索,2012,05:84-90.

猜你喜欢

金融部门金融资本资本
大型房企违约对金融部门的影响
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指导意见公布
安徽:打造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本支撑体系
VR 资本之路
金融资本挑战产业资本时代
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融合障碍何在
资源诅咒、金融部门与经济增长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