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郑州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2016-09-09李文峰
李文峰
(河南工程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郑州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李文峰
(河南工程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依据2009—2013年河南省和郑州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郑州市产业结构及其竞争力进行分析,从动态角度判别产业结构的优劣,结果显示:郑州市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产业整体发展不均衡。第一产业竞争优势偏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不强;第二产业具有较强的份额优势和竞争力优势,对郑州市的经济增长贡献很大;第三产业虽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值增加方面取得进步,但是区域竞争力还不够强。在今后的发展中,郑州市应当把增强农业竞争力作为发展重点,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同时,为保持原有优势,应注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质量。
郑州市;偏离—份额分析法;产业结构;竞争力
近年来,基于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郑州市围绕“大枢纽、大产业、大都市和建设中心城市”的“三大一中”战略定位,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坚持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产业质量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行业竞争力压力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郑州市产业结构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竞争力的强弱,从而提出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建议及对策。
一、基本原理
1.理论基础
偏离—份额分析法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Daniel[1]和Creamer[2]分别在1942年和1943年相继提出,后经Dunn,Lampard,Muth等学者[3]总结并逐步完善,在20世纪80年代由Dunn[4]集各家所长总结而成,现已成为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分析方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大区或者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内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5]通过分析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中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2.数学模型
区域i的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1)
所在大区域或全国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内的变化率为
(2)
以所在大区或全国各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按下式将区域各产业规模标准化得到
(3)
在[0,t]时段内,区域i第j个产业的增长量Gij可分解为Nij,Pij,Dij三个分量,分别表示为:
Gij=Nij+Pij+Dij
(4)
(5)
(6)
(7)
Nij表示区域i的份额偏离分量,是指j部门的全国或所在大区总量按比例分配,区域i的j部门规模发生的变化,也就是区域标准化产业部门如按全国或所在大区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若该区域份额偏离值为正,则表明i区域j产业实际经济增长率高于对比区域的实际增长水平;反之,则表明i区域j产业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全市实际增长水平。
Pij表示区域i产业结构偏离分量,是指区域部门比重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区域i第j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或所在大区标准所产生的偏差,它是排除了区域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的平均速度差异,假定两者等同,而单独分析部门结构对增长的影响和贡献。若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值为正,则表明区域i的j产业结构质量好,能够促进本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该数值越大,则表明区域i的j产业对本区域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越大。
Dij表示区域i竞争力偏离分量,是指区域i第j部门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增长速度差别引起的偏差,反映区域的j部门相对竞争能力。若竞争力偏离分量值为正,则表明区域i的j产业相对于对应区域处于有利地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对本区域经济增长贡献较大。
二、数据与计算结果分析
1.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郑州市三次产业产值,对其产业结构进行偏离—份额分析。数据来源为2009—2013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和郑州市统计年鉴。以2009年为初期,2013年为末期,以同期河南省三次产业产值为标准参照系,分析该时段内郑州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原始数据见表1。
表1 河南省和郑州市2009—2013年各产业产值统计(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2009—2013年河南省统计年鉴;2009—2013年郑州市统计年鉴。
2.数据分析
把表1中的原始数据代入偏离—份额分析法中进行计算得出表2。
表2 郑州市三次产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由表2分析可知:
(1)郑州市三次产业的份额偏离分量(Nij)值均为正值,表明其三次产业实际经济增长率均高于河南省平均增长水平,都获得了较好的增长。三次产业的份额偏离分量排列顺序为: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排序说明,郑州市第二产业的偏离份额最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也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小。
(2)郑州市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ij)值均为正值,说明其三次产业结构质量较好,优于河南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对郑州市经济增长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排列顺序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排序说明,郑州市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优势好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3)郑州市三次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值为正,且第二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值最高,说明第二产业的竞争力对郑州市的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其在河南省具有较大竞争力。郑州市第一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值为负值,表明其在河南省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竞争力,产业优势薄弱。
3.郑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根据表1相关数据计算出2009—2013年郑州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郑州市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见表3。
表3 2009—2013年郑州市产业结构特征
由以上分析可知,郑州市产业结构存在以下特征:三次产业产值对GDP的贡献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占GDP比重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小于其他两大产业。第二产业产值对GDP贡献最大,所占GDP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对GDP贡献也较大。
三、 结论与建议
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3年在产业结构和产值方面郑州市第一产业竞争优势偏弱,第一产业所占的份额偏量和竞争力偏量较弱,说明郑州市农业发展水平较低,虽然产值有所增长,但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很弱;郑州市第二产业产值2013年比2009年将近翻了一倍,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第二产业的份额偏量、产业偏量和竞争力偏量比河南省平均水平具有明显优势,对郑州市经济增长贡献作用较大;郑州市的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所占份额较大,但是整体竞争力较弱,区域竞争力优势不明显。对此,笔者对郑州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融合,提高农业竞争力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把增强农业竞争力作为发展重点。一是要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发展环境。重点解决道路、水利、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的配套设施。二是要加快推进以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为重要标志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鼓励农民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对土地进行流转,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效益提高。三是要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结合郑州市实际情况,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等现代农业,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积极改变传统农业形态,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四是加强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充分利用高校涉农专业和农村职业教育等优质教育资源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以更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五是在科技和资金方面要加大对优势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2.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郑州市的铝及铝精深加工、纺织服装、食品、耐火材料、装备制造和能源等传统优势行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高装备水平和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升级,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三是要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重点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以重大项目带动经济增长。
3.利用区位空间优势,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提升产业发展品质
以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同时注重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增强产业竞争力。一是要充分发挥郑州的区位、交通、商贸优势,培育物流市场,重点建设物流园区和扶持现代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逐步将郑州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二是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目标,重点发展乡村、文化、休闲度假、生态、研学、养生、商贸、工业和慈善旅游等九大新型旅游业态,将郑州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三是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相结合,提高金融、会展、创意、医疗等现代服务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其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四是要创新传统服务业发展模式。加快同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发展,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水平。
[1]DANIELCK.Shiftofmanugacturingindustries,inindustriallocationandnationalresources[R].Washington:U.SNationalResourcePlanningBoard,1942.
[2]CREAMERD.Shiftsofmanufacturingindustriesinindustriallocationandnationalresources[M].Washington:GovernmentPrintingOffice,1943:95-97.
[3]PEROFFHS,DUNNES,LAMPARDEE,MUTHRF.Regions,resourcesandeconmicgrow[M].Baltimore,Maryland:JohnsHopkinsPress,1960.
[4]DUNNESJR.ThedevelopmentoftheUSurbansystem:Concepts,structures,regionalshifts,voll[M].Baltimore:JohnsHopkinsUniversityPress,1980.
[5]姚芳,周密,孙林岩.偏离—份额法的修正及中国工业竞争力分析[J].软科学,2005(6):28-37.
ResearchonOptimizationofIndustrialStructureofZhengzhouBasedonShift-shareMethod
LIWenfeng
(School of Electrical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Zhengzhou 451191, China)
AccordingtotherelevantdataofHenanprovinceandZhengzhoucitycollectedfrom2009to2013,theindustrialstructureandcompetitivenessofZhengzhoucityareanalyzedviatheshift-sharemethod,and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theindustrialstructurearejudgedfromadynamicviewpoint.TheresultshowsthattheeconomicdevelopmentofZhengzhoucityisontherighttrack,buttheoveralldevelopmentoftheindustryisunbalanced.Thecompetitiveadvantagesoftheprimaryindustryareweakandthecontributionoftheprimaryindustrytotheeconomicgrowthisnotbig.Thesecondindustryhastheadvantageofcompetitivenessandshare,soitcancontributeconsiderablytotheeconomicgrowth.Althoughtertiaryindustrymadeprogressinindustrialrestrictingandoutputincrease,butitsregionalcompetitivenessisnotstrongenough.Inthefuture,thecompetitivenessofagricultureshouldbeenhancedandtreatedasapriorityofdevelopment,andthestrategicadjustmentoftheagricultureshouldbeacceleratedinZhengzhouaswell.Atthesametime,theexistingadvantagesshouldbemaintained,strategicinfantindustriesshouldbefosteredandthequalityofdevelopmentshouldbeimproved.
Zhengzhoucity;shift-sharemethod;industrialstructure;competitiveness
2015-12-25
李文峰(1981-),女,河南洛阳人,河南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F269.27
A
1674-3318(2016)03-0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