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茴鱼部分胚后发育指标观察
2016-09-09贺文辉
贺文辉
(泰来县汤池镇政府 黑龙江 泰来 162400)
黑龙江茴鱼部分胚后发育指标观察
贺文辉
(泰来县汤池镇政府黑龙江泰来162400)
黑龙江茴鱼俗称斑鳟子、红鳞鱼、鱼华等,系北冷温带一种典型的山涧溪流栖居的冷水性鱼类。其肉质鲜美,为黑龙江省特有的名贵食用鱼类。黑龙江茴鱼个体较小,生长速度相对稍慢且数量不多,未形成一定的捕捞量。由于天然水域的产量非常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加之当地渔民多在洄游期进行捕捞,捕捞强度过大,使原来就不多的资源量显著下降。此外,由于在河流上兴修水库和水利设施,改变了黑龙江茴鱼的产卵、摄食、越冬环境,对其繁殖和生存也造成了影响,使黑龙江茴鱼成为易危鱼类。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这一名贵的土著鱼类,为人工培育苗种提供基础数据,本试验对黑龙江茴鱼部分胚后发育指标进行了研究。
1.黑龙江茴鱼概况
黑龙江茴鱼属鲑形目,茴鱼科,茴鱼属。在我国产于黑龙江上游、嫩江上游、牡丹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国外分布于俄罗斯鄂霍次克海沿岸和日本海沿岸。
黑龙江茴鱼体稍侧扁而长,背部色深,腹部银白。雄鱼体色深,婚姻色明显,腹鳍之前的体侧有一大块暗红色的斑块,体侧有不规则的小黑斑,集中于侧线鳞之上及体前部。胸鳍至腹鳍之间两侧各有一条黄色条纹,背鳍高大,边缘有一条棕色的条纹,脂鳍起点与臀鳍基部相对,尾鳍深叉,幼鱼体侧除斑纹外,还有暗色横斑,随着生长而消失。眼较大,侧上位。吻钝且短,近似与眼径等长,口端位,口裂倾斜,上颌骨伸达眼前部下方,后端游离。
黑龙江茴鱼栖居山涧溪流中,系冷水性鱼。其游动范围较小,常年不进入大江和湖泊。夏季多生活在支流的上游,冬季在山溪深水处越冬。每年有短距离的生殖、适温及索铒的春季洄游,以及一个为躲避干旱和冰冻的秋季洄游,属洄游范围较小的种类。
2.试验材料及方法
2.1试验材料
破膜后仔鱼、电子天平、游标卡尺等。
2.2试验方法
卵黄囊体积:根据袁伦强(2005)的计算公式:v=a*b2/1.91(a为卵黄囊长径,b为卵黄囊短径)。体重增长情况:体重的称量采用电子天平,每次测量50尾以上,取其平均值。全长增长情况:全长的测量使用游标卡尺,每次测量10尾以上,取其平均值。以上指标测量频率为:30日龄之前每1天测一次,30~40日龄每2天测一次。
3.试验结果
3.1表1为黑龙江茴鱼卵黄囊吸收情况。
表 1 黑龙江茴鱼仔鱼卵黄囊吸收状况
3.2表2表示了黑龙江茴鱼全长与日龄的关系。
表2 黑龙江茴鱼仔鱼全长增长情况
3.3表3表示了黑龙江茴鱼体重与日龄的关系。
表3 黑龙江茴鱼仔鱼体重增长情况
3.试验结论
黑龙江茴鱼仔鱼的卵黄囊相对较大,大约占体积的2/3左右,表明仔鱼营养供给较充足;在孵化前4d吸收速度相对较快,之后吸收速度相对较慢,这可能是孵化初期用于机体发育的营养需要较大的原因。在积温达到384.3℃?d(20日龄)时卵黄囊吸收完全。
黑龙江茴鱼初孵仔鱼其体长平均为0.878cm,大约是其卵径(0.215cm)的4倍,这与殷名称(1993)的结论相符。仔鱼的体长、体重在36日龄之前增长相对较缓慢,而在这之后增长相对较快,这可能是其消化系统逐渐完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