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明霦与民初白云观

2016-09-08付海晏

关键词:陈氏道教

付海晏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79)



陈明霦与民初白云观

付海晏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79)

长期以来,白云观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民国初年白云观的历史与影响却研究不足。民国初年的白云观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民国初年白云观住持陈明霦倡导成立中央道教会,这一行为在倡导宗教信仰自由、统一道教、改革道教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巩固提升白云观作为龙门祖庭的重要举措。通过民初白云观碑刻等史料发现,白云观信众之广泛,甚至在伶人中也具有重要影响力。本文以民国时期寺院财产登记表为考察依据,探讨了陈氏主持白云观期间白云观道士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白云观寺庙图书收藏丰富,除了道家经典外,还大量收集了史部典章、诗文笔记类等图书。陈明霦1930年印刷的《白云集》初步展示了知名道人的读书生活。

白云观; 陈明霦; 《白云集》; 民国初年; 道教会

长期以来,白云观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尤其是最近几年来,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断问世,从不同方面拓展了近代白云观的研究①。笔者自2008年以来,对北京白云观一直抱有较大兴趣,在承续学界以及本人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对民国初年白云观的历史及其影响略做初步梳理②。

一、道教改革之先声

笔者在研究1940年代前后白云观的系列论文,尤其是关于白云观全真道范的研究论文中,曾提出安世霖是近代白云观乃至近代道教历史中具有悲剧色彩的改革者③。然而,从白云观乃至近代道教改革历史的角度而言,至少可以追溯到民国成立之初北京白云观住持陈明霦。

关于陈氏,李养正先生曾在《新编白云观志》中有所介绍:

陈明霦真人(1854—1936?),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传戒律师。派名明霦,律名至霦,字钟乾,号毓坤,又号玉峰子。清文宗咸丰四年(1854)生于河北顺天府宁河县,世居天津海滨。据道书《白云观方丈传戒谱》载:明霦幼而聪敏,秉性至孝,侍母素食,不茄晕酒。稍长,即有超凡出世之想。年二十四,投拜新城圣海宫陈圆岚真人为师,研究道妙,别具会心。厥后,赴关东干闾二山访道,遍历名山大川,屡遇异人,传授心法。光绪壬午年(1882),高云溪方丈传戒白云观。他躬逢其盛,才冠群贤,云溪方丈因受之大法。彼时监戒大师张明治亦将所受张耕云老方丈之法,付与明霦,代传道脉。明霦道德名誉,夙为众所钦佩。光绪十年(1884),云溪方丈复开戒坛,明霦被推任引礼大师。次年(1885),被道众推任总理都管各执事。他不负众望,怨劳不辞,曾创修花园工程,襄办永久会务,置买田地等。于光绪十七年(1891)道众选任他为监戒大师,冬月,因积劳过甚,退隐宣武城南玉皇庙养病,并自署斋名“安乐洞天”。二十二年(1896),圣海宫陈师病笃,乃回新城侍奉。同年秋。高方丈又开坛传戒,任证盟大师。事后仍归本庙主持事务。他肩负重任,在各国联军入境中国时,坚定不移,誓守庙土,毅然与联军长官接洽,遂订保护居民之约。两载有余,秋毫无犯,使乡民财产转危为安,后将庙产香火余资竭力樽节,于壬寅(1902)正月在新城创办小学校,招邻里子弟入校读书,不收学费,功德无量。时直督北洋大臣袁世凯还赠以匠额:“德水滂仁一日行,道有福旌其功德。”宣统元年(1909),任白云观监院。辛亥(1911)年又被道众推举任方丈。他阅历精深,虚怀若谷,待人治事素以慈善为怀。1912年,上书袁大总统,创立“中央道教会”。倡导各省道庙设立分会,以整顿道教清规,推广地方慈善事业,并发起国人道德思想爱国教育。1913年开启玄坛,宣演大法,得皈依弟子三百二十余人。1919年三月,开坛说戒百日,祈祷世界和平,庆祝欧战告终,得戒弟子432人。徐世昌颁匾“葆素涵真”。1926年,于徐世昌接洽,献白云观明版《道藏》,影印流传。1927年再次开坛受戒,三次传戒共度戒子1091人。第三次开坛传戒后,离观云游。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二月,陈方丈羽化。④

这篇小传较为全面简要介绍了陈氏一生的功绩,其中提到创立中央道教会之举。尽管此举有与正一派竞争之意,然而,确实为民国创立之后道教改革之先声。

白云观以及陈氏为何作为发起人之首倡导成立道教会?1912年7月15日,陈明霦等十八个全真宫观的代表发表《道教会上国务院总理、袁大总统书》对原因做了详细阐释⑤。他们主张成立道教会并要求政府承认。上书称道教实于国计民生确有辅助作用,要求援引佛教会成立之例,统一全国道教徒成立中央道教会。

陈明霦等人强调道教为中华三教中历史最悠久者,“览史册,准备道藏名流众出,有先入道而后出。有先服官而后证道者,抑或终身栖隐,不求闻达而□日懿行,实于国计民生确有辅助者,处己之科律,□众济人之功德”。在“专制政治”腐败之时,道教徒内部常有分歧;而今民国成立,各界均有联合之必要,“去积弊而谋公益,社伪托而谋真”。因此,众人倡导建立道教会统一道徒,恳请“大总统饬部批准立案”,日后民国政府暨道教会皆应共同遵守,“唯愿自今以往,道教会与政府互相维护俱有,日进无疆之希望。民国幸甚,道教幸甚!所有道教会宣言书、道教会大纲请求政府承认,条件等项籍列后。”⑥

除了上书的十八个全真宫观住持及代表外,倡导成立道教会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群:“道教会发起人”,在上书后文中,曾列举了81位道教会赞助人的名单⑦。在这些赞助人中,江朝宗、赵春霖等人或许是较为人所熟悉的人物,无论如何道教会赞助人在推动宫观上书、甚至在后面道教会代表呈交的《道教会宣言书》、《道教会大纲》、《道教会请求民国政府承认》等三份重要文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道教会宣言书》系统阐释了成立道教会的原因,强调道教为中华固有之国教,国体革新,道教亦应变制,此中央道教会之所以发生而亟欲振兴者也。“宗教为立国之要素,与道德、政治、法律相辅而行。”道德、政治、法律要统一,宗教也需要统一:

然道德渊远、政治繁赜、法律缜密,均非一时所能奏效,唯宗教系单纯的性质,无论何等社会凡虔诚信仰者,一切贪嗔痴妄、杀盗邪淫诸恶念,顷刻即消,其于相辅之中,尤别具一种统扰超学之力也,倘世界大同、道德统一、政治统一、法律统一、宗教亦统一,此疆彼界纷扰奚,特未届其时,必欲强而同之,期求福适为种祸之根,弭乱恃为召乱之媒,是以大地抟抟,众生芸芸,国有国界,教有教界,各国有其立国之特性,各教亦有其立教之真宗,有国以护教,有教以固国,国与教相杂而不可分离,故泰西各国皆重视其本国固有之国教,往往不惜其兵力与财力,特伸张其教,极拥护其教务行远。⑧

宣言书强调宗教具有重要作用,“与国体如轮车之相倚、唇齿之相依也。独是宗教之自外域输入者,国人犹信奉之,况本国之国粹列圣相传,不刊之宗教距可听其陵夷断灭,湮没而弗彰耶”⑨。对于道教,宣言书强调其历史之悠久,足可称之为中国之国教,其为中华文明之起点,其学说“多从根本上解决所谓绝圣智民利百倍、绝仁业义民复孝慈、绝巧业和盗贼无有”,宣言书认为,“今幸世界潮流趋注共和,始信太上之教持之有故矣。欧西所谓国家、社会、世界三大主义,太上之言均之”。“复以世界眼光相印证,便知老子之教为古今中外一大哲学家,欧洲之先觉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种种学说及晚近之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之万法精理、康德之魂学、赫胥黎之天演论,太上之经早已见及”⑩。

会期:总会每年开会一次,以阳历3月1日起,会期7天,事务3天,讲说4天。总分会每年开会二次,分别以阳历2月1日、8月1日起,会期5天,事务2天,讲说3天。

从清末民初庙产兴学的角度而言,中央道教会刚刚一成立就呈文内政部要求保护道教宫观公产。

1912年8月,内务部又颁布了《内务部咨各省都督、民政长,各办事长官准国务院交道教会呈请保护道教公产希照本部咨饬各教会改订会章通行查其确系该教会私产自应遵照约法办理文》,转发了中央道教会的呈请,全文如下:

中央道教会呈请民国政府按照保护佛教的文件精神保护道教的庙产,内务部不仅将这份呈请全文转发,而且明确要求各地“若确为该教会私产,自应遵照约法办理”。

对于陈氏等人倡导成立中央道教会,研究者首要注重到了这一行为在民国创立之初倡导宗教信仰自由、统一道教、改革道教的象征意义,尽管中央道教会似乎由于种种值得深究的困难“无疾而终”。然而,道教改革的内在趋势与动力也由此而生。在此之后,成立道教社团成为近代道教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白云观本身而言,陈氏以白云观住持身份率领全真宫观倡导成立道教会无疑是巩固提升白云观作为龙门祖庭的重要举措,事实上陈氏也在民国初年成为道教的代言人。为参加国民协会,包括道教在内的各宗教代表于1925年4月6日成立了全国各宗教信徒国民会议协成会,希望宗教界人士在国民会议内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最终目的是希望有代表加入国民会议及将来成立的国会。陈氏作为仅有的两名道教代表参加,最后当选为13名代表之一。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其未能继续与未完成的改革,被其继任者安世霖所承担,更吊诡的是在陈氏1931年前后为恢复由于延迟寺庙登机而被取消的住持职位过程中,作为知客的安世霖曾扮演了负面角色,也正是由于安世霖的改革触动,激发了白云观内部的宫观矛盾,也由此造成其悲剧性的命运。

二、维持与振兴

在1946年安世霖被火烧惨案发生后,著名的《一四七》画报连载了对白云观历史极为了解的“穷老道”的《八十年来之白云观》,其中对陈氏做了专门介绍:

陈方丈名陈毓坤(原名是玉崑),字明霦,为高仁峒的弟子,在未接方丈座时,西太后即谓“此人大有福气”,故俗称陈老道之能享清福,是西太后金口玉言所封而致者,其实,此皆附会之说,因为高老道是创业之主,因机警过火,一意的竭尽心血,搜刮黄白,而不知既老以后尚有一个死字,故白云观在庙产及积蓄达于沸点时,而高老道的心血亦到竭绝之时,使用心机,奔忙一辈子,依然妙手空空,阖目长逝,并未享受清福一日,现成家产,完全落于陈明霦之手,陈老道不费举手投足之劳,安然享受,此为个人机遇,非关西太后之金口玉言。

穷老道对陈氏大有福气有生动的描述,强调其真聪明也有真学问,特别对付文人墨客以及民国新贵极有手段。在本文看来,陈氏对于民国初年白云观之维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如下方面:

一曰传戒。对于道教全真祖庭白云观而言,传戒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整个民国时期,也就是陈氏任白云观住持时三次传戒,在其之后,尤其是安世霖1936年接任住持到1949年,白云观却无一次传戒。对于陈氏三次传戒,现有三通碑刻曾有记载。

1927年传戒,徐世昌《白云观碑记》(民国十七年)曾云“丁卯八月,观中敷宣中极三百大戒,明霦请为碑名。”

四曰重印道藏。1918年3月14日,张元济致傅增湘信中说到的“前日奉复一函。为影印道藏事。”傅增湘为壮声势,并拉上了李盛铎、赵尔巽、梁启超、康有为、张謇等十二位名流作为发起人。作为北京白云观第二十一代方丈陈明霦对此事热心响应。

1923-192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影印《正统道藏》在近代道教文献整理史以及对后世道教研究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此也曾有诸多研究。不过,这一重大事功离不开白云观以及陈明霦的大力支持。

五曰真学问。穷老道提到陈氏不仅仅有福气,而且确实有真学问。关于陈氏之学问,前述三次传戒碑刻对陈氏不无赞誉与吹嘘。如李继沆赞云:“陈大法师毓坤,以救世真才,抱济人远量。”在陈氏作为发起人之首的道教会宣言等文书,甚至以其名义撰述的碑刻,相当大程度上可能是他人代笔,然而,较少受到学者注意的《白云集》(1929年1月印)应当是其学问之真反映。

三、民国初年白云观的信众

前述碑记等史料中不同文字表述了白云观信众之广泛,或云“满蒙回汉、士农工商”,或如李继沆在《白云观陈毓坤方丈二次传戒碑记》中所云:“京华人士,偕临观礼,地方文武,共仰玄微,于是公请大总统,赐额葆素涵真,清帝亦赐额保合太和,衣体扉屦,供养之资,咸赖军政绅商诸大护法及同道协力输助,克光盛典,至诚感孚,于斯益信。”

1913年江朝宗所做《白云观陈毓坤方丈传戒碑记》中曾列出了赞助人名单,参考碑刻原文以及马颂仁初步的整理,本文略做如下统计:

军界者共有14人,分别为:提督九门步军统领正黄旗满洲都统管理外三营事务陆军中将江朝宗、拱卫军后路统领陆军少将刘金标、毅军前路统领陆军少将殷贵、陆军第二十三师师长、吉林护卫使陆军中将孟恩远、禁卫军第二团团长陆军少将索崇仁、禁卫军师长陆军中将王廷桢、甘肃护军使宁夏将军陆军中将马福祥、京师营务陆军少将徐占凤、游缉队统带记名副都统安吉升、步军统领衙门秘书长唐福懋、游缉队统带记名副都统申振林、军警联合长陆军少将钱锡霖、记名副都统嵩灵、右翼总兵袁得亮;政界(包括离任者)6人:莱阳县县知事侯荫培、宛平县知事郭以保、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湘、京师警察厅勤务督察长乐达义、前候补道牟其汶、甘肃都督张广建。

商界1人:银行总经理世勋。

绅士共有25人:刘理权、李崇祥、刘玉铭、王志魁、盛信长、陈遇春、莫钧、刘玉祥、崔信仁、衡永、厉顺庆、刘信霖、侯喜麟、张崇元、李绪庆、李万藻、王宝义、存福、刘堃、杨嘉年、怡龄、李继沆、继铭、刘亦倬、刘海龙。

喇嘛等其他9人:商卓特巴扎萨克喇嘛、多伦诺尔印务达喇巴彦口尔口勒、大国师章嘉呼图克图、正白旗满洲副统左翼总兵鹤春、管理圆明园事务正红旗蒙古都统继禄、头等护卫凤林、头等护卫吴玉顺、头等护卫张文志;此外还有潭柘寺住持纯悦。

1919年的碑刻中,赞助人有了新的特色。

逊清内宫:内殿、永和宫、长春宫、重华宫、诸秀宫;晚清遗老也较多:大学士世续、礼亲王诚堃、镶黄旗满洲督统那彦图、正红旗蒙古督统继禄、镶红旗汉军副督统嵩灵;喇嘛与国师也再次出现:大国师章嘉呼图克图、多伦诺尔印务达喇嘛巴彦济尔噹勒。

军政人物及其地位也较前次有大的变化,人数较多,地位也更显赫。

据碑文,军界有6人:迪威将军江朝宗、靖威将军雁行、泰威将军李长泰、陆军中将李鸿举、陆军中将刘金标、湖南总司令张守昌;

政界有18人:吉林督军孟恩远、吉林省长郭宗熙、浙江督军卢永祥、湖南督军张敬尧、甘肃督军张广建、甘肃宁夏护军使马福祥、河南督军赵倜、热河都统姜桂题、长江巡阅副使王廷桢、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湘、提督九门王怀庆、提督左堂鹤春、提督右堂袁得亮、甘肃渭川道尹张绍烈、勤务督察长李寿金、勤务督察长乐达义、游缉队统带申振林、游缉队统带富莲瑞;

绅士则多达38人:乐达朋、张世勋、马文盛、刘树楠、卢淡云、张清泉、郭印元、张崇元、崔信仁、李崇祥、刘理权、迟宝锐、黄玉、牟其汶、冯恕、李万藻、吕司辅、韩佩萱、刘锦源、增崇、崇培、侯喜麟、孙鸿年、杨嘉年、怡龄、浦戹、厉顺庆、刘龙海、王宝义、丁惟忠、刘义翰、刘玉铭、莫钧、刘玉祥、霍双寿、杨文成、存福、杭学慊。

逊清小朝廷者有:内殿、永和宫、长春宫、重华宫、诸秀宫、大学士世续、礼亲王诚、镶黄旗满洲督统那彦图、正红旗蒙古督统继禄、镶红旗汉军副督统嵩灵、头等护卫张文志、头等护卫吴玉顺、头等护卫凤林。

其他如喇嘛教者有:大国师章嘉呼图克图、多伦诺尔印务达喇嘛、巴彦济尔噹勒;衍圣公孔令贻。

相对于两次传戒碑刻中所列人物或军政或内廷遗老或有地位之绅士,1922年之《祈福消灾老会碑记》72余人(商号)所列人物均未注明身份与地位,不过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与变化,比如相对于此前,有较多的商铺或字号出现:如庆华公寓、永兴菜行、德泰恒、六合园、顺义木厂、同顺轩;此外根据碑文可以发现单氏家族是老会之发起人,列名中的诸多单姓相信均为其后人。1932年《白云观玉器业公会善缘碑》显示玉器业与白云观具有重要关系,在玉器商会改成玉器业同业公会之时,鉴于该业“善缘益广,道法常辉,善念弥坚,香火常满”,白云观特立碑作为纪念,认为“俾玉业盛举,绵绵永庥,观中规模,世世靡替,不独玉业同人之幸,亦本观道众之大幸也”。

除了军政绅商外,伶人也是民国初年白云观的重要信众。已有研究曾提及杨小楼与白云观之重要关系,特别是其去世时,时任白云观住持安世霖曾书写挽联,也有记载云其临终以道装入殓。

1924年陈明霦所做《白云观表德述异记》详细记载了伶人与白云观的关系:

在这则碑文中,陈氏提到伶界与商界共同努力为救济白云观演义务戏的详细过程,碑文后所列“善士芳名”中,很多是世人所熟悉之戏剧名家,如俞振庭、杨小楼、余叔岩、尚小云等,也还包括知名之戏班,还有袁俊亭、孙善卿、高佑亭等商界名流;其中还有北平正一道士田子久。

四、物质与精神生活

吉冈义丰等人在1940年代白云观的调查中曾对道士生活有生动的介绍,其中对于道士教育班的介绍颇为有趣。安世霖宗教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设立道士教育班,提高道士知识与水平。须知,本文在论述道教会中,改革者已经注意到了道教研究与宣讲等方面的内容,然则至少对白云观道士而言,安世霖道士教育班的努力表明在民国初年道士教育成绩并不乐观。

在没有更多丰富材料的情况下,如何探讨民国初年道士的精神生活?根据北京市档案馆藏社会局档案(J2-8-376)有关白云观1936年“经典书画类”的统计与整理,或许略能窥豹一斑。

从这些登记的书目中,我们可以看到,白云观最重要的藏书无疑是道家方面的经典,《全道藏经》一部(512函,计5485卷),残道藏经约2500本,《大字高上玉皇本行经》1套,《道庄合刻》3套,《天仙正理》1套,《中黄道经》1套,《救生船》5部,《老子道德经》1部,《三教一源西游原旨》8套2部,《抄本丘真人西游记》2本,《鸿雪因缘图记》6本,《墨书三清律师》1本,《玄风庆会图》85本,《白云仙表》1本,《易经》6本,《龙门心法》65本,《道庄真诠》29本,《盘山真人语录》16本,《白云观登真录序》98本,《险异图略》3套,《皇经讲义》2套,《楞严经正脉》12本,《大字天仙圣母泰山宝卷》5套,《关圣帝君全书》1部,《许真君宗教录》1部,《玉历宝钞》2部,《乾坤正气录》4部,《墨子》1部,《抄本道庄辑要》1本,《孙子》1部,《墨子》3本,《庄子》4本。

除宗教类图书外,诗文笔记类的也有不少:《菜根谭》1本,《全宋文宋字木板古文》1部,《留松堂诗存》1部,《退庵诗存》1部,《冲垒诗集》2套,《钦定熙朝雅颂集》1部,《抱朴子》1套,《大字书经》1套,《大字诗经》1套,《大字春秋》2套,《白莲池馆诗钞(宋字)》1套,《文字稽古编》1套,《庸盫笔记》2部,《板桥全集》1套,《明板谭子化书》1本,《延平问答》2本,《寒松堂全部》4本,《白云鸣道集》272本,《曾国藩轶事》1本,《曾文正公家书》8本,《画传(芥子园)》1套。

史部,典章类的有:《资治通鉴》40函,《华岳志》2部,《大清会典》18函,《吏部则例》1部,《大字康熙字典》4套,《大字五音辑韵》2套,《历代钱式图》1套,《二十四史□集大全》1套,《民法草案(抄)》5本。

名人书画类,如拓恭亲王福字二轴(长一丈二尺,宽四尺),张□山水人物画一轴(长一丈二尺,宽四尺),《袁总统赠贴金字联十二轴》,《指画八仙图八轴》。此类较多,不一一列出,可参考《水陆神全:北京白云观历代道教水陆画》所载名人所赠之字画图录。

较为人意外的是,白云观竟还藏有《古史辨》1本、《精神哲学通编》1部等学术研究成果。

前面曾已经提及《白云集》中重要部分是阅读“经典原文连成偈语”,统计如下:《玉皇心印经偈》共有52首(七律);《金光咒偈》26首;又有《玉皇心经联句》等。其读书抄录部分共有30余则:

《庄子》是陈氏抄录较多之书,有如下10余条:“道无往而不在,学无人而不可”;“人心博大,故能虚,惟虚,故能顺,入世而后出世,内圣而后外王”;“其大意在明道德,如仁义,一生死,齐是非,虚静怡,淡寂寞,无为而已”;“知道者必达于礼,达于礼必明于权,明于权不以物富已”;“其私欲深者,其天机浅”;“大言淡淡,小言瞻瞻”;“无听之于耳,而听之于心,无听之于心,而听之于气”;“心彻为知心与天遨,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人不知有道,鱼不知有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通书》抄录者有4条:“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兴身而已矣”;“君子以道充为贵,以身安为富,故常泰无不足,君子所以异于人者,惟其自反耳”;“寂然不动诚也,感而遂通神也,动于有无之间,机也”;“能览英火,则心泰;心泰,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如一”。

《论语》有3条:“言忠信行笃敬”、“知是知非,一念之灵明,是故君子勿自欺也,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恕生于不知命欲生于不知足,则常足矣”;“学也者,使人求于内也。不求于内,而求于外,非圣人之学也。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孟子》有2条:“君子亦仁而已亦,何必同”;“五经四书,无非谓身心性命而设,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省心录》则有:“常以责人之心责己,则进道;恕己之心恕人,则进德。”

《长春祖师语录》:“吾宗贵乎,见性而水火配合,其次也,大要以息心凝神为初基,以性明见空为实地,以忘识化障为作用,回视铅汞龙虎皆法象,而不可拘之返此使”。

《金丹妙诀·济阳子》:“真知乃有实行,实行方为真知,有真操守自然有真事业,饮啄不止,身不清思虑不止,神不清,声色不止,心不宁。心不宁,则神不灵,神不灵,则道不成,其要妙也,不在瞻星礼斗,苦己劳形,贵在湛然方。”“寸无所营,营神仙之道,乃可长生。”

《菜根谭》:“日用之问,以寡欲正心为主,以不愧天为本。”

《二曲集》:“学非辞章记诵之谓也,所以存心复性,以尽乎,人道之当然。”

《教条示龙场诸生》:“为学有四要,一立志,二勤学,三悔过,四责善圣人过多,《答许玉林》:贤人过少,愚人无过(有过不知)。”

《文中子中说》:“富者观其所与,贫者观其所取,达者观其所好,穷者观其所为,此四者可以知人也。”

《明儒学案》:“静而常觉,动而常止者,心之妙也。”

《黄帝外经》:“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极,混混默默,勿劳汝形,勿摇汝精,无视无敢抱神以静。”

仔细核对其读书录,有些实际上抄录部分内容之外,又有所感悟:

读王夫之静动之说后,陈氏有自己的解释:

五、余论:民国初年报刊舆论中的白云观形象

在白云观与近代中国社会的研究中,学术界开始注意利用近代报刊史料研究晚清白云观的社会角色,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便是在这些报刊中,舆论中又是如何描述与构建白云观的社会形象?在近代庙产兴学乃至民国初年破除迷信、五四等运动波及下,相对于白云观晚清显赫地位,民国初年白云观开始步入衰退,作为重要表征之一则是舆论中白云观的负面报道开始增多。然而从游乐视角而言,白云观仍然是城市娱乐的重要社会活动空间。比较可惜与令人遗憾的是,舆论对于白云观道士晚清民国与权要之勾结与腐化的批评则渐次增多,而这恰恰忽视或掩盖了陈明霦以及白云观在近代道教改革中的重要努力与成效。然而恰恰是陈明霦个人,1936年初在陈氏羽化后,天主教系统内的诸多报刊发布了陈氏临终受洗之新闻:

陈氏究竟受洗没有,天主教系统报刊只是一面之词,但是对于陈氏及白云观而言,无疑被涂抹了难言的色彩。更加令人惋惜的是,当安世霖继任住持并于1946年被宫观道士活活烧死后,白云观的形象更加黯淡。

注释

①最近对近代白云观史的研究,可参见尹志华、吴真等人的成果。本文最初提交2014年11月在美国罗格斯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举办的“道教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感谢刘迅、赵卫东、吴真、高万桑、梅莉、秦国帅等与会学者的帮助。在修改稿完成之际,特别要感谢尹志华教授无私提供宝贵的资料并提醒我注意麦锦恒先生的新著《社会变革下的道门往事——民国初年的白云观》(《中国道教》2015年第1期)。

②笔者相关系列研究论文参见《安世霖的悲剧:1946年北平白云观火烧住持案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62辑,2008年12月)、《1930年代北京白云观的住持危机》(《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2期)、《北京白云观与晚清社会》(《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State, Taoist Monasteries, and the Taoist Clergy: A Study of the Zhuchi Crises in the Beiping Baiyun Guan Monastery in the 1930s.”JournalofModernChineseHistory4,no.2(2010)、《安世霖与1940年代北京白云观的宫观改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目前正在完成《白云观与近代中国》的书稿。

③参见《安世霖与1940年代北京白云观的宫观改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④载李养正编《新编白云观志》。核心内容源自陈氏门人苏明龄为《白云集》所作之跋语,然则李文叙述中仍有诸多疏漏,如在陈氏之前任住持者乃白云堂上21代律师刘至融林泉刘大真人;光绪三十二年任住持,1908年传戒,510戒子,1911年去世。陈氏于1913年4月到7月、1919年5月到8月、1927年7月1日到9月1日,三次传戒,共1091人(330、412、349)。

⑤这十八个宫观分别是北京白云观、奉天太清宫、江苏上海县白云观、奉天辽阳州千山无量观、直隶朝阳府朝阳洞、山东济宁州长清观、河南南阳府玄妙观、北京玉清观、陕西西安府八仙宫、湖北武昌府长春观等,其中玉清观、长清观实为白云观下院。

责任编辑梅莉

Chen Mingbin and the White Cloud Taoist Temple in the Early Years of Republic of China

Fu Haiyan

(Institut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For quite a long time, many scholars home and abroad have paid their attention to the White Cloud Taoist Temple. Relevant study achievements have been published which expand the research of the temple from different ways. But the study on the history and influence of the temple in the early years of Republic of China is insufficient. From a long term perspective, the White Cloud Taoist Temple in the early years of Republic of China ha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status. Abbot Chen Mingbin of the White Cloud Taoist Temple in the early years of Republic of China initiated the establishing of Central Taoism Association. From the point of the White Cloud Taoist Temple itself, it is no doubt that Chen’s leading the Quan Zhen temple to establish Central Taoism Association wa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maintain and promote the temple’s status. By reading some inscriptions, this paper found out that the White Cloud Taoist Temple had lots of believers.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perty registration of the temple in the early years of Republic of China, this paper built a preliminary picture describ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life of the temple’s monks. Besides classical Taoism books, there were lots of history books and poetry collected in this temple.BaiYunJiwritten by Chen Mingbin and published in 1930 show us a reading and writing world of an famous Taoism monk.

the White Cloud Taoist Temple; Chen Mingbin;BaiYunJi

2015-08-3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13&ZD09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1065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1JJD770006)

猜你喜欢

陈氏道教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陈氏太极拳:拳小,艺精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陈氏定瓷入选十大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
西夏道教补议
杜诗中的道教法术与杜甫的宗教观
陈氏兄弟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陈氏验方回乳灵回乳体会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