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清朝建设的柳条边

2016-09-07闫栋栋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清政府作用

【摘 要】 文章介绍了清初建设的柳条边的概念,建筑的构成和和边墙的修筑方法,柳条边的形成。阐述了柳条边设置的目的:保护“龙兴之地”,保护龙脉;保持满人骑射的风俗,防止满人汉化;保护满族人的经济利益;垄断特产。分析了柳条边废弛的原因。作者认为清政府建立柳条边,积极的效果是发挥了保护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作用;消极的影响是客观上不利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开发和边境的巩固。

【关键词】 清政府;柳条边;边台;作用

柳条边作为清朝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与封禁政策关联很大,已经有不少学者给予了相应的关注与讨论,主要集中在柳条边的形成,柳条边的设置目的和柳条边的作用和影响等方面。本文将从柳条边的介绍、柳条边设置的目的、柳条边的废弛、柳条边的作用和影响四个方面来讨论。

一、柳条边的介绍

1、柳条边的含义

柳条边是指17世纪,清政府在辽河流域和吉林的部分地区陆续修建的用于限制边内、边外人员自由出入的建筑,由于该建筑主要是由柳条围成,所以叫柳条边。清人杨宾在《柳边纪略》中说“自古边塞种榆故曰榆塞,今辽东皆插柳条为边,高者三四尺,低者一二尺,若中土之竹篱而掘壕于其外,人呼为柳条边,又曰条子边。”

2、建筑的构成和和边墙的修筑的方法

柳条边由边墙、边门、边台、封堆、水口五部分组成。

其中主体是边墙,边墙的修筑方法是“用土堆成高和顶宽均为3尺的土堤,土堤上每隔5尺插柳条3株,各株间再用绳连接横条柳枝,即所谓:‘插柳结绳。在土堤的外侧修成深8尺、底宽5尺、顶宽8尺的边壕”,这样就修成了边墙。

边门则是该建筑的关键部分,每个边门各设防御一员,笔帖式一员,俗称文武二章京。其下属满汉兵数十名,负责边门安全,掌管边门的启闭、稽察行人出入。一般在交通要道或险隘的地方修筑,用砖石建成。包括门楼、兵丁房、监狱、大老爷府、二老爷府、老爷庙等。门楼上有守门官员的办公场所,楼下有进出人员的过边的通道。

边台和封堆,用来看守瞭望及对边墙的维护。

水口是柳条边横跨河流处的地方。

3、柳条边的形成

柳条边的范围主要在辽河流域、吉林部分地区,整个柳条边的形状呈“人”字形。分为东、西、北三段。分三个时期建成。

第一个时期,崇德时期,太宗崇德三年(1683)皇太极下令重新修缮了明边墙自凤凰城到碱厂边门一段。这是清初修边之始。

第二个时期,顺治时期,这个时期的柳条边工程分为东西两段。

清政府先是继前朝皇太极所修从碱厂边门向东北延伸至新宾县东30华里的旧门村,直至西北的开原威远堡,南部又从凤凰城向南至东沟县的黄海岸均修筑了柳条边。这样就形成了从威远堡到凤凰城直到海边的东段边墙。

从顺治五年(1648)起,开始修筑西段的柳条边墙,这主要是从划分牧区内的游牧疆界开始的。自威远堡至山海关,到顺治末年(1661)全部建成。东西两段边墙连成一线,全长1950华里。边内为盛京辖区。除盛京皇宫,昭陵、福陵之外,还包括了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时的兴京(新宾老城)和其祖坟永陵等龙脉之地。东西两段边墙被称为盛京边墙,也叫老边墙。

第三个时期,康熙时期,康熙时期,曾三次扩张边墙。废除了一些旧的边门。形成了从威远堡开始,向东北延伸、直至吉林的法特哈边门的北段边墙,被称为新边墙。这样,东段边墙也被包括到了新的边墙内部。

二、柳条边设置的目的

1、保护“龙兴之地”,保护龙脉

边内地区是满清兴起之地,是其进攻中原的大本营,保护龙兴之地的安全自然是修建柳条边的目的之一。此外,从风水这个角度来看,这个区域有努尔哈赤兴起初期的根据地兴京,清初的京城盛京,还有埋葬清帝祖先的陵寝。还有很神圣的长白山。这样的风水宝地,统治者自然希望将其保护起来,不被其他人给破坏。

2、保持国语骑射的风俗,防止满人汉化

满清兴起之时,本为半农半牧的民族,擅长骑马射箭,骁勇善战,而满族就是靠这些本领才能入主中原,为了巩固政权并保有战斗力,满族当然不希望被不谙习武的汉人所同化。

3、保护满族人的经济利益

这一地区是满族人的聚居区,修建柳条边,限制汉族和其他民族进入这一地区,也有保护满族人在这一地区的经济利益的目的。

4、垄断特产

东北地区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尤其盛产人参、貂皮、鹿茸、珍珠等稀有物品。清政府通过修建柳条边,来限制边内边外的人民随意挖参、狩猎、捞取河珠。从而垄断了这些珍贵物品的获得。

三、柳条边的废弛

废弛的原因:

(1)关外流民冲破封锁,不断进入辽东。由于东北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很多百姓不顾危险,进入该地区,有来自中原的汉人,也有来自朝鲜半岛的人员。使得柳条边的作用下降。

(2)满蒙贵族召民开垦。蒙古族和满族并不善于农耕,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和流民一同违反法令,这些贵族召关外老百姓来农耕,自己过着悠闲的日子。实际上使得柳条边的作用大大下降。

(3)外来势力的压力和清政府政策的转变。一方面东北的封禁很难维持,一方面,道光咸丰以来,沙俄的入侵,使得清政府不得不考虑政策的转变,最终废弛。

四、柳条边的作用和影响

清政府建立柳条边,收到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但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积极的一面是,建立柳条边,实际上产生了保护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作用。柳条边的修筑在客观上实现了宜农则农,宜草则草,宜林则林的生态景象,在农耕区里广种粮果,在游牧区里放牧牛羊,在狩猎采集区里打猎采参。这样,既适度保护了柳条边外清廷特需用品的天然生产基地, 又减少了对森林植被的人为破坏,清统治者无意中贮备了多种稀有资源。总之,柳条边的修筑不但搭建了农耕区绿色的屏障,而且有效地防止了蒙古族对农耕的侵扰和满汉人等对稀缺资源的滥采,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民人的不当开垦,客观上起到了保护东北生态环境的作用。

消极的一面是,建立柳条边,限制边外人员进入辽东地区,客观上不利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开发和边境的巩固。清政府的封禁政策,使得这一地区人口稀少,田地得不到有效的開发,民众力量不大。同时,不实行积极的移民实边政策也导致了该地区在受到沙俄的外来威胁时,无力反抗。

【参考文献】

[1] [清]杨宾.柳边纪略.北京:中华书局,1985.

[2] [清]阿桂.盛京通志.沈阳:辽海出版社,1997.

[3] 朱凌.清代柳条边外城镇类型与发展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2004.

[4] 刘长江.从沈阳地区的保存现状看清代柳条边.满族研究,2008(02)71-74.

[5] 张杰.柳条边、印票与清朝东北封禁新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01)78-85.

[6] 施立学.柳条边伊通边门.满族研究,2006(01)46-49.

【作者简介】

闫栋栋(1989,06-)男,汉族,大连大学13级中国史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清政府作用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华侨政策的变化研究
卢汉铁路筹款问题探析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里瓦几亚条约》对清政府外交的考量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第一次政治大借款的意图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