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平市土壤有机质现状与改良

2016-09-07蔡家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4期
关键词:有机质改良现状

蔡家辉

摘 要:该文通过研究桂平市土壤有机质现状,客观了解基本情况,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提出提高桂平市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现状;改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078-03

2007年桂平市被列为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9年来,我们对全市范围所履盖土壤进行采样并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发现,桂平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同时由于大量使用商品化肥,复种指数高,对耕地不注意合理轮作培肥土壤,造成土壤板结,质量下降,有机质含量低下,对粮食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导致农作物产量不高,生产成本增加,产品质量差,因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主要围绕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进行讨论,为桂平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应用和今后培肥土壤提供技术支撑。

1 桂平市土壤有机质含量概况

1.1 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概况 通过对全市普查的6.78万hm2耕地耕层土壤分析化验结果表明,桂平市26个乡镇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在4.9~57.02g/kg,平均为20.49g/kg。根据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总站有关文件的养分分级标准,把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划分为五级,其中3、4级为丰富,共计面积6 380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3.67%;2级为较少,面积3 587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27%;1、5级为缺乏,面积720hm2,占耕地总面积的0.97%。可见,桂平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中低水平居多。桂平市域26个乡镇和4个林场耕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区域差异不大,都是以3、4级为主,白石山、厚禄乡、罗秀镇、白沙镇、西山镇耕地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稍高,其它乡镇相差不大。

1.2 不同利用类型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

1.2.1 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 通过对全市4.99万hm2水田耕层土壤有机质测定结果统计,桂平市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在4.96~56.59g/kg,平均含量为20.54g/kg。根据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总站有关文件的养分分级标准,把全市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划分为5级,其中3、4级为丰富,共计面积4.66万hm2,占水田面积的93.57%;2级为少量,面积2 653hm2,占水田面积的5.32%;1、5级为缺乏,面积553hm2,占水田面积的1.11%。由此可见,桂平市域水田有机质含量总体上中低水平居多,耕地土壤总体水平低。桂平市域26个乡镇和4个林场耕地耕层水田有机质含量区域差异不大,都是以3、4级为主。

1.2.2 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 通过对全市1.83万hm2旱地耕层土壤有机质测定结果统计,有机质含量范围在4.49~57.02g/kg,平均含量为20.39g/kg。根据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总站有关文件的养分分级标准,将全市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划分为五级,其中3、4级为丰富,共计面积1.72万hm2,占旱地面积的93.95%;2级为少量,面积933hm2,占旱地面积的5.12%;1、5级为缺乏,面积173hm2,占旱地面积的0.93%。由此可见,桂平市域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中低水平居多。26个乡镇耕地耕层旱田有机质含量区域差异不大,都是以3、4级为主。

1.2.3 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不同成土母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花岗岩、石灰岩、第四纪红土等发育的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较高,紫色岩、河流冲积物、沙页岩等发育的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相对稍低一点。

1.3 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情况 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较,水田土壤有机质相对下降,有机质含量>30g/kg的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17.31%下降到5.97%,减少了11.34%;有机质含量在20~30g/kg之间的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66.52%下降为42.04%,下降了24.48%,有机质含量≤20g/kg的水田面积在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占16.17%上升为51.99%,上升了35.82个百分点。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上升,有机质含量>30g/kg的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1.64%上升到5.48%,增加了3.84个百分点,有机质含量在20~30g/kg的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25.16%上升为41.19%,上升了16.03个百分点,有机质含量≤20g/kg的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的73.2%下降为53.33%,下降了19.87个百分点。

2 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

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在4.9~57.02g/kg,平均为20.48g/kg。根据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总站有关文件的养分分级标准,把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划分为五级,其中3、4级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93.67%;2级为较少,占耕地总面积的5.27%;1、5级为缺乏,占耕地总面积的0.97%。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较,水田土壤有机质相对下降,有机质含量>30g/kg的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17.31%下降到5.97%,减少了11.34个百分点;有机质含量在20~30g/kg的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66.52%下降为42.04%,下降了24.48%。有机质含量≤20g/kg的水田面积在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占16.17%上升为51.99%,上升了35.82个百分点。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上升,有机质含量>30g/kg的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1.64%上升到5.48%,增加了3.84个百分点,有机质含量在20~30g/kg的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25.16%上升为41. 19%,上升了16.03个百分点,有机质含量≤20g/kg的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的73.2%下降为53.33%,下降了19.87个百分点。可见,桂平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中低水平居多。综合分析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2.1 土壤有机质的投入量持续下降 这与长期以来有机物质的投入量持续下降有关,20世纪80年代初桂平市耕地上农家肥年使用量在167kg/hm2,进入90年代以后,有机肥使用量急剧减少。

2.2 没有秸秆还田习惯 桂平市东西北三大区农民没有桔秆还田的习惯,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南区乡镇特别是罗秀等镇有秸秆还田习惯,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高。

2.3 绿肥种植面积少 桂平市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冬绿肥,1963—1964年推广,1969年达到高潮,全县种

2万hm2,产鲜绿肥7 500~22 500kg/hm2,高产超过3万kg。

20世纪70年代夏季绿肥——田菁有所种植,面积

1 333~3 333hm2。红萍的试种、推广曾盛行一时,但推广不开,今已绝迹。

2.4 有机肥施用减少 解放前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所施用的肥料主要是农家肥(厩肥、堆肥)为主要,据1981年统计,早糙作物用肥平均每1hm29 000~15 000kg,晚糙作物用肥平均1hm27 500~10 500kg。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化肥施用量急剧增加,农民有偏重化肥轻视农家肥的倾向,大田中施氮量逐年增多,使氮、磷、钾施用比例严重失调。有机肥施用减少。

2.5 耕地复种指数高,用地养地制度不健全 桂平市目前水田耕作制度多数是:稻—稻—冬闲或冬种.以一年二熟为主,个别是一年三熟.旱地耕作制度多数是:木薯间种花生—闲或玉米—玉米—冬闲。复种指数较高,只用地不养地。

3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主要措施

根据二普和测土配方项目结果综合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综合改良利用,种养结合,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必须抓好下面七点。

3.1 增施有机质肥,逐步提高土壤肥力 从桂平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作全面分析,高产稳产的土壤不多,低产田却不少,大部分水田是属中产田,因此一般年份略有增产,稍遇自然灾害便减产。所以,桂平市粮食增产的基础不够稳固。必须培育更多肥力高的高产稳产土壤,创造作物丰产的土壤环境条件,为稳步前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必须增施有机质肥,逐步提高土壤肥力。

3.1.1 搞好“四有”建设、多施农家肥 农家肥是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料,它来源较广,种类多。诸如人畜粪便以及人畜粪与鲜嫩植物茎叶或垫料经腐熟后的堆肥、沤肥、厩肥等都是有机肥,其含有机质多,氮丰富,磷、钾以及其它微量元素也不少,是能源源不断地向农作物供给营养的迟效性肥料。重视收集人、畜粪便,对厩肥、堆肥、沤肥等的堆积和沤制要有固定存放地点,防止损失,做到人粪便有坑有房、猪有圈、牛马有栏、鸡鸭有舍等“四有”建设,把人畜粪便积聚起来,沤制成各种有机质混合肥料,为桂平市耕作提供大量的农作物营养要素。

3.1.2 狠抓作物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利用作物的残株、残体还田还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其它营养元素的有效办法,是一项经济好、效益高的措施。据测定,鲜稻草体内含有30%~32%的有机质,0.51%的氮素,0.12%的五氧化二磷,2.75%的氧化钾,而且还含有相当数量的硅酸盐类。1hm2施7 500kg稻草还田,相当于1hm2施尿素91kg,过磷酸钙56kg,氯化钾34kg,有机质2 250kg,还可以得到一些其他微量元素。

此外,积极推广使用沼气,以逐步改变群众用稻草、玉米秆、蔗叶等作物茎秆作燃料的习惯,把作物蒿秆还田回地。充分利用各种杂草、树叶,野生嫩绿植株混合人、牛、猪、羊、马和鸡鸭等粪尿沤制沼气,既有利于解决群众照明、燃料、卫生问题,又可提高肥效,有利于农业生产,一举多得。

3.1.3 水旱轮作,用地养地提高土壤肥力 轮作和间套种是农业耕作的主要环节,是用地养地、种养结合,提高土壤肥力的基本措施,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方法。过去桂平市广大农民以各种轮作方式进行耕种、改良、培肥土壤,总结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群众实践经验证明,“轮作好过用粪壅。”轮作制度是可以调节和丰富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养分的积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而且有利于消灭或减轻田间杂草和病虫害,为后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1.4 重视菌肥使用,提高有机质的利用率 菌肥(如根瘤菌、固氮菌等)是以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产物来达到改善植物营养、充分发挥土壤潜在肥力,提高作物产量的混合物。它本身不是肥料,但能辅助有机和无机肥料的分解,有利于作物的吸收利用,更有效地发挥有机和无机肥料的应有作用。目前,在我们的耕作过程中,已施用了相当数量的有机和无机肥料,但是,如果没有菌肥的施用,有益微生物繁殖得少,活动不旺盛,利用率较低,流失较多,损失较大。

3.2 科学用肥

3.2.1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有机肥是一种迟效性肥料,而无机肥是一种速效性肥料,它们各有优点和缺点,如果配合施用就可以克服各自的弱点,取长补短,发挥更大的肥效。将两者结合使用,迟速配合则作物生长将会得到充分的营养元素,不暴长,不早衰,生长平衡,达到增产。

3.2.2 适施磷、钾肥,氮、磷、钾合理施用 施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氮、磷、钾肥是植物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它们之间以及与其它元素也不能互为代替,所以必须合理搭配,科学施用,以协调作物对肥料的要求,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3.2.3 因土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施肥要根据土壤的理化性状和肥力状况来进行。土壤普查揭示,桂平市沙土田、潮沙田、杂沙田、紫沙田、潴育沙土田、潴育潮沙田、潴育杂沙田以及沙质黄泥田、潮沙泥田、杂沙泥田等共有1.39万hm2,占水田面积的26.46%。这部分田质地偏沙、漏水漏肥、土壤肥力较差,前期发苗快、后期易脱肥早衰,影响作物产量提高。针对这些特点,改侧重用化肥为以农家肥为主,既能营养作物,又能改良、培肥土壤。改“一餐饱”为多次施,看作物的长栩,满足水稻各生育期对各种营养要素的需要,使禾苗前期长得起,中期稳得住,后期不脱肥,增加水稻干物质的积累,提高作物产量。这样既达到丰收,又减少肥料流失。

3.2.4 根据土壤pH值选择肥料种类 土壤的酸碱度与施用肥料的选择关系很大。pH值小于5.5以下的酸性水稻土,不宜施硫酸铵、过磷酸钙等酸性肥料,因为它会增强土壤的酸性,减弱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促使还原性铁、锰、铝等物质的溶解,对水稻发生有害作用。对pH值大于7.5的碱性土壤应停施石灰、碳酸氢铵等碱性肥料。若增施碱性肥料会增大土壤碱性,土壤粘结、变硬、团聚结构遭到破坏,理化性状受影响,作物植株矮小,不分蘖或少分蘖,有效穗少,结实率低,成熟不一致。

3.2.5 加厚培肥耕作层,提高蓄水保肥能力 水、肥、气、热、光能是农作物生活的重要因素,满足作物诸因素的要求首先要从改善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土壤着手,创立良好的耕作层结构,使其深厚、肥沃、疏松、上虚下实,有利于通气、升温、保肥、保水,达到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保证作物的丰产环境条件,为水稻稳产、高产奠定基础。耕作层的深浅,土壤熟化程度的高低,土层发育程度的好坏,对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纵横伸展影响很大。高产稳产的水稻土要求有20cm以上的耕作层。在肥料的配合下,适当加深耕作层,有利于高产。深耕要根据实际况情,因地制宜,土壤熟化程度高的,深耕一些,熟化程度低的浅耕一些,逐造逐年加深,不要一次耕得过深,更不要搅乱土壤层次。深耕后要施足肥料,精耕细作,使土、肥相融,加速土壤熟化,使生土变熟土,熟土变肥土,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深耕、培肥与改良土壤质地要结合起来,调整耕作层的沙、泥比例,使质地适中,达到三沙七泥或四沙六泥。如沙土田、潮沙田、潴育沙土田、紫沙田和杂沙田等可以掺入塘泥、粘土等;如果是黄泥田、腊泥田、粉结田和紫粘田等可以掺入河沙泥、潮沙泥等改粘。

3.2.6 因土种植,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不同的土壤类型有不同的土壤性状,不同性状的土壤有不同的改良和利用。只有根据土壤性状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各种土壤的增产潜力。在土壤的利用方面还要考虑到土壤质地,把那些蓄水保肥能力强,理化性状较好的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或轻粘土、中粘土的水田用来种迟熟、高产粮食作物。那些沙土、沙壤土质地水田,可因地因时制宜,推广水旱轮作,种水稻、种花生、大豆、甘蔗等。利用铁子土、石砾土等可发展有固氮作用的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等耐早、耐瘦豆科作物。这样一方面能地尽其力,另一方面又增加作物产量。河滩、山岭脚较平缓的冲积、洪积,赤红壤土,可种植甘蔗、麻类及蚕桑,发展多种经营。低丘、中丘地带应发展荔枝、龙眼、柑桔、三华里、八角、玉桂、药材等经济林木,高丘、山地、高山应种上阔叶林、用材林、新炭林,迅速提高复盖率。合理利用土地将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确保生态平衡,种茶、种果、种竹、种木,养牛、养马、养羊,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有机质改良现状
改良经腹横切口输卵管结扎术1260例临床观察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