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俄式美食旅游资源空间布局之策略
2016-09-07冯律航
冯律航
(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学院,哈尔滨 150006)
哈尔滨俄式美食旅游资源空间布局之策略
冯律航
(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学院,哈尔滨 150006)
俄罗斯文化作为哈尔滨包容性、多样性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哈尔滨的旅游文化资源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体验经济时代下,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对美食的关注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饮食文化资源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同时,以旅游目的地为引擎来促进饮食文化资源的良性发展,正是“美食旅游”这样一个新生概念的内核所在。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将独具地方特色的俄罗斯饮食文化资源置于地方的旅游发展情境下,以俄式餐饮设施为载体,基于社会调查的方法,从城市(宏观)和街区(中观)两个层面探索“俄式饮食文化旅游”的空间发展策略。城市层面通过对就餐人群地域性、出行目的以及就餐进行交叉分析,探索哈尔滨俄式美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现状及规律,从而得出能与哈尔滨市旅游市场良性互动的区位选择方案;街区层面基于案例分析,将餐厅人气度与各个影响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出俄式餐饮设施的选址适宜性评价模型。
美食旅游;饮食文化旅游;俄式饮食文化;空间策略
在体验经济时代下,饮食活动已从简单的日常文化逐渐向复合的体验文化转型,尤其对于在旅游情境下的人们而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的优质饮食资源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旅游目的地对其的吸引力。以“冰城夏都”著称的哈尔滨,“冰雪”旅游自1999年举办首届冰雪大世界以来,每年冬季都能够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旅游体系。然而作为“夏都”的哈尔滨,相比“冰城”一直未能够找到独树一帜的旅游品牌。2004年开始的“哈尔滨啤酒节”作为哈尔滨主打的夏季旅游项目,相比主要的竞争对手——青岛啤酒节始终稍显逊色。为使哈尔滨这座文化名城一年四季都能够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政府应重点针对中央大街,倾力打造“俄罗斯风情旅游街区”文化旅游项目,意将俄罗斯文化作为哈尔滨四季的主打旅游项目。
良好的旅游资源区位关系有助于提高可达性,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推进各相关产业的共赢。为能更好地服务于哈尔滨市内的俄罗斯文化旅游,作为其必不可少的配套旅游项目——俄式餐饮设施合理的空间组织布局就显得至关重要。在以往的研究中,美食旅游[1][2]、餐饮业区位[3][4][5]往往是分开讨论的,本文将美食旅游与餐饮业区位相结合进行交叉分析,这一研究成果不论对计划进行相关旅游开发的政府和开发商而言,还是对俄式餐饮设施本身的经营者和设计师来说,都能够为他们在设施布局、设施选址以及如何对设施本身进行空间设计和布置上提供借鉴。同时,对俄式饮食文化资源的空间分析手段也可以沿用到其他类型的饮食文化资源上,并起到参考作用。
一、哈尔滨俄式美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现状及规律
从城市层面(宏观层面)来探究哈尔滨俄式美食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现状及规律特征,并通过分布现状与人群消费类型的交叉分析得出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哈尔滨旅游市场的俄式美食资源区位选择策略。
(一)俄式饮食资源分布现状
本文通过网络查询和实地走访对哈尔滨现有的俄式饮食资源进行调查和统计,统计出相对全面的设施数量,共计收录能够确定风格的俄式餐饮设施26家,其中包括,俄式西餐厅21家、俄式酒吧5家*严格意义上讲,餐饮设施还包括咖啡厅一类,但由于咖啡厅通常难以明确地界定风格,所以本文暂不做考虑。。进一步对哈尔滨俄式餐饮设施的空间分布进行解析可以看出,目前哈尔滨的俄式餐饮设施主要集中在“中央大街”历史街区一带,形成一个较密集的区域,共计9个俄式西餐厅、2个俄式酒吧,数量上接近全市俄式餐饮设施的一半。其余的俄餐设施比较平均地分散在城市不同地段,尚未形成较集中的区域。
为了阐释设施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文进一步对餐饮设施所处的区位进行归纳,结合旅游分析的需要,将区位分为“旅游目的地”和“非旅游目的地”两大类。前者指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后者则与前者相对应,指无法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根据哈尔滨俄式餐饮设施的分布现状来看,其所处的旅游目的地包括“风景区”和“历史街区”两类,其中,风景区中的俄式餐饮设施比较匮乏,仅有4处;历史街区中的餐饮设施相对集中,共有12处。非旅游目的地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一般商业区”,所谓“一般”,是相对于历史街区而言;二是“一般街道”,指非商业区的沿街面。处于非旅游目的地的俄式餐饮设施共10处(表1)。整体来看,在哈尔滨位于旅游目的地的俄式餐饮设施数量较多,分布较集中;位于非旅游目的地中的俄式餐饮设施数量较少,且分布非常分散。
表1 哈尔滨俄式餐饮设施的区位与数量 单位:个
数据来源:网络调查[6][7][8][9][10]、笔者实地调研
(二)俄式饮食资源与就餐人群相关性研究
通过上述调研,可以大致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俄式餐饮作为哈尔滨特有的饮食文化之一,其设施的布局更倾向于选址于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具有欧陆风情的历史街区。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考查位于不同旅游目的地的俄式餐饮设施在人群的消费类型上是否存在差异。为此,我们选取了三方面因素进行考查,包括就餐人群的地域性、就餐目的、出行目的。
表2 俄式餐饮设施就餐人群的地域性特征 单位:人 比重:%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统计
从就餐人群地域性来看,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被调研的26家俄式餐饮设施中47.2%的就餐人群“居住在本地”,52.8%的就餐人群“居住在外地”。整体看来,哈尔滨俄式饮食资源所面向的消费群体在地域性(本地/外地)的分布上比较均衡,本地消费与外来消费的比重相当(表2)。进一步将就餐人群的地域性与餐饮设施的区位因素进行交叉分析,便可以发现明显的差异化特征:位于“风景区”的餐饮设施中“居住在外地”的就餐人群比重最高,高达81.8%;其次为“历史街区”,相应的比例为63.3%;再次为“一般商业区”,相应的比例为41.3%;最后为“一般街道”,相应的比例仅为31.6%。
由此可见,位于“旅游目的地”(包括历史街区与风景区)的俄式餐饮设施在更大程度上是服务于“外来消费”市场的,而位于“非旅游目的地”(包括一般商业区和一般街道)的俄式餐饮设施则更多的是以“本地消费”市场为基础的。从就餐人群的出行目的来看,调研将就餐人群的出行目的分为“专程饮食(单一的饮食出行)”“旅游游玩”“商务出行”和“其他”四类。被调研的26家俄式餐饮设施中38.3%的就餐人群的出行目的为“专程饮食(单一的饮食出行)”,27.4%为“旅游游玩”,15%为“商务出行”、19.3%为“其他”出行类型。整体看来,哈尔滨俄式餐饮设施所吸引的人群类型是相对多元的,既有本地专程饮食的人群,也有本地或外地的游客。而且,从“旅游游玩”和“商务出行”两方面人群的比重(42.4%)来看,哈尔滨俄式餐饮设施在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和依赖于哈尔滨旅游市场的。
进一步对俄式餐饮设施的不同区位条件进行关联研究,便可以发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对于非旅游目的地(一般商业区和一般街道)的俄式餐饮设施来说,其就餐人群的出行目的多为“专程饮食”,其中,一般商业区的比例为45.7%,一般街道的比例为57.4%。而相比之下,位于旅游目的地(历史街区和风景区)的俄式餐饮设施,其就餐人群中以“专程饮食”为出行目的的比重则很低(其中,历史街区的比例为29%,风景区的比例仅为14.5%),相反,以“旅游游玩”和“商务出行”为出行目的的就餐人群比重明显高于非旅游目的地的比重。由此可见,位于非旅游目的地的俄式餐饮设施主要服务于单一饮食目的的本地居民,与旅游市场的关系比较薄弱;而相比之下,位于旅游目的地的俄式餐饮设施则在很大程度上面向本地或外地的游客,对旅游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且对旅游市场的贡献程度较大。
从就餐目的来看,其分类在一些饮食文化旅游相关的国外文献中偶有提起,但都不曾作出明确界定。根据现有文献来看,大多都是从人群自身的习惯和兴趣对美食旅游的游客进行分类。比如,Shenoy S.在Food Tourism and the Culinary Tourist一文中依据游客对美食感兴趣的程度不同,将游客分为美食型游客、体验型游客和普通游客[11]。再比如,Boyne S,Hall D,Williams F.在Policy,support and promotion for food-related tourism initiatives: A marketing approach to regional development一文中,依据美食在旅游过程中的不同重要性程度,将游客分为四类:对第一类游客而言,美食是他们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会主动地去寻找与当地美食相关的信息;对第二类游客而言,虽然他们认可美食的重要性,但并不会主动地去寻找美食相关信息;第三类游客并不热爱美食,但如果有足够的机会,他们不排除在未来会享受美食;第四类游客在任何情况下,对美食都完全没有兴趣[12]。
本文仅以上述相关概念作为借鉴和延伸,将人们在餐饮设施中进行消费的目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基本层次——饱腹。满足日常基本需要的饮食活动,往往比较随意、针对性不强。第二,高级层次——品尝特色美食(下文简称“品尝”)。专门以品尝美食为目的,有针对性的、目标明确的饮食活动。第三,提升层次——学习、体验当地特色文化(下文简称“体验”)。除了饮食目的,还带有更多体验学习文化需求的饮食活动。被调研的26家俄式餐饮设施中10.5%就餐人群的就餐目的为“饱腹”,52.4%为“品尝”,37.1%为“体验”,以满足基本层次需求的就餐人群比重很低,以满足高级层次和提升层次需求的就餐人群比重很高且相对均衡。由此可见,目前哈尔滨的俄式饮食资源在满足就餐人群的需求方面处于较高的层面,俄式饮食不仅是哈尔滨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资源,而且已经成为可以提升哈尔滨饮食文化层次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对俄式餐饮设施的不同区位条件进行关联研究,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非旅游目的地(一般商业区和一般街道)的俄式餐饮设施所能满足的饮食需求层次以“品尝”为主,且相比其他层次十分突出;而旅游目的地(历史街区和风景区)的俄式餐饮设施则会在“品尝”和“体验”两个层次相对均衡,“体验层次”的就餐目的相比非旅游目的地较高,尤以历史街区的餐饮设施突出。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风景区的“饱腹”比例相较其他区位明显偏高,经采访发现,其特殊性主要是由于风景区餐饮设施数量有限,可选择余地小。也正因如此,在少有竞争机制的环境下,风景区中的餐饮设施往往疏于管理、味道不佳。
(三)饮食资源分布规律特征及区位选址策略
通过以上三次对俄式餐饮设施空间区位与就餐人群特征的关联分析,本文得到三点重要结论:第一,从就餐人群的地域性来看,相比位于非旅游目的地,主要面向“本地消费”市场的俄式餐饮设施,位于旅游目的地的俄式餐饮设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地服务于“外来消费”市场。第二,从就餐人群的出行目的来看,相比位于非旅游目的地,主要服务于本地居民(即非游客)的俄式餐饮设施,位于旅游目的地的俄式餐饮设施会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地服务于本地和外地游客。第三,从就餐人群的就餐目的来看,相比位于非旅游目的地的俄式餐饮设施,位于旅游目的地的俄式餐饮设施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就餐者的“体验”需求。
综上所述,俄式饮食文化资源与旅游市场的空间关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俄式餐饮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旅游市场,这与那些以美食作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地区有所不同(如成都、台湾),哈尔滨的核心旅游吸引物主要以自然风光和地域文化为主,美食通常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因此,选址于旅游目的地能够为餐饮设施带来更多类型的就餐人群;另一方面,位于非旅游目的地的俄式餐饮设施对旅游市场的贡献度很低,相比之下,选址于旅游目的地的俄式餐饮设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旅游市场。
二、基于案例分析的俄式美食旅游空间选址评价
从第一部分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位于旅游目的地的俄式餐饮设施才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并服务于旅游市场,脱离了旅游目的地的俄式餐饮设施对旅游市场的依赖度和贡献度很低。因此,该部分从街区层面(中观层面)选取哈尔滨目前俄式餐饮设施发展较为成熟的中央大街历史街区为案例,通过科学的相关度分析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得出俄式餐饮设施在中央大街历史街区选址的适宜度评价。第二,创新出适用于其他街区选址的适宜度评价方法。
(一)基于上座率的人气度进行分析
一家餐厅的人气度往往是通过上座率来体现,为了得知中央大街餐饮设施中人气较高的餐厅,笔者对中央大街的11家餐饮设施的上座率进行了实地调查,由于不同时间上座率不同,为保证调研数据的准确性,笔者进行了多次调研。同时基于常识判断,笔者设想工作日、双休日、黄金周三个时段的上座率会有较大差距并呈现梯度上升趋势。因此此次调研选取工作日、双休日、黄金周的这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时间点,分别于中午11:30-13:30和晚上18:00-20:00两个用餐高峰进行调研。最终通过对所选时间点的上座率求以平均值从而得出相对客观准确的平均上座率百分比。总体来看,设施的平均上座率由22.7%—103.2%不等,也就是说,位于相同旅游目的地的餐饮设施的上座率也有很大的差距(表3)。
根据调查结果,将上述餐饮设施平均上座率进行人气度划分,共分为高、中、低三个区间,上座率70%—104%为高人气度,上座率35%—70%为中人气度,上座率0%—35%划分为低人气度。其中高人气餐厅4家,中等人气餐厅4家,低人气餐厅3家(表3)。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露西亚西餐厅的头道街店与西十道街店,位于相同旅游目的地,并且在最重要的影响因子——菜品的种类和味道相同的条件下, 露西亚西餐厅(头道街店)的上座率为70.8%,而露西亚西餐厅(西十道街店)的平均上座率仅为34.2%,二者差距悬殊(表3)。
表3 中央大街俄式餐饮设施人气度及平均上座率 单位: %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统计
(二)影响要素选择
笔者通过文献的查阅总结[13][14],预想了4类共14项餐饮设施选址的影响要素,在对中央大街历史街区的上座率进行调查的同时,针对这11家餐饮设施的经营者进行了调查访谈,从经营者的角度总结分析了各项影响要素的比重并进行排序(表4)。
在这14项影响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周边交通条件良好”,其比重占了100%,可见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周边的交通对餐饮业的良好经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周边餐饮业多”和“位于步行街区”。通过访谈发现,经营者们对相同类型和消费水平餐饮网点的聚集效应十分看重。同时,经营者们普遍认为“步行环境”有利于顾客就近选择餐饮设施。同时,“步行环境”相对车行环境来说比较稳定,不会因为交通状况的变化(例如禁止停车或车辆限行)而影响店铺生意。在场所功能中,“商业设施、餐饮业、行政事业单位、停车空间、休闲空间”是经营者们普遍比较看中的影响因素。而规划政策和店面规格在经营者看来,与餐厅人气度基本无关。
表4 中央大街俄式餐饮设施空间区位影响因素分类及排序 单位:比重:%
数据来源:文献查阅、笔者实地调研
(三)交通条件相关性
从道路级别来看,根据中央大街的实际情况,将街道分为主街、辅街、边缘街道三级。在11家俄式餐饮设施中,高人气餐饮设施100%位于主街,中等人气餐厅75%位于辅街,25%位于边缘街道;低人气餐厅66.7%位于辅街,33.3%位于边缘街道。
根据相关性分析可见,位于主街餐饮设施比重与餐厅人气度呈正相关性,位于边缘街道餐饮设施比重与餐厅人气度呈负相关性。位于辅街餐厅比重与餐饮设施人气度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调查和访谈,笔者认为位于辅街对于餐饮设施人气度无影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受到街道功能构成多样化的干扰,即辅街部分为步行区域,部分为人车混行区域(停车带),也是接下来对街道类型与设施人气度关系进行研究的原因。从街道类型来看,根据中央大街实际情况,可分为步行和人车混行两种类型。其中高人气餐饮设施位于步行街道的比例为100%,没有任何一家高人气餐饮设施位于人车混行街道;中等人气餐饮设施中,有25%位于步行街道,75%位于人车混行街道;低人气餐饮设施全部位于人车混行街道(图1)。根据相关性分析可见,位于步行街道的餐饮设施比重与餐饮设施人气度成正相关性,相反,位于人车混行街道的餐饮设施与餐饮设施人气度呈负相关性(图1),也就是说,人气较高餐饮设施大都位于步行街道,而位于人车混行街道的餐饮设施人气度普遍较低。
图1 道路类型与餐饮设施人气度的相关性
(四)场所功能相关性
经实地调查,这11家餐饮设施周边的场所功能主要分为五大类,分别为商业建筑、办公建筑、住宅建筑、休闲广场、停车场。而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同类别的休闲广场对人流的聚集力有所区别,因此又将休闲广场分为一般休闲广场、美食广场2类。经调查,其余类别的场所功能不具有这种特殊性,因此不做细分。最终笔者将周边场所功能分为商业建筑、办公建筑、住宅建筑、一般休闲广场、美食广场、停车场6类。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首先,全部的高人气餐饮设施毗邻商业建筑,其中50%周边有一般休闲广场,50%周边有住宅中建筑,50%周边有美食广场, 25%周边有办公建筑。其次,全部的中等人气餐饮设施毗邻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其中50%临近一般休闲广场,25%临近停车场。中等人气餐饮设施周边没有住宅建筑和美食广场。再次,全部的低人气餐饮设施临近商业建筑和停车场;其中33.3%临近住宅建筑。低人气餐饮设施周边无办公建筑、一般休闲广场、美食广场(图2)。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可见,一般休闲广场、美食广场与餐厅人气度呈正相关性;停车场与住宅建筑呈负相关性;办公建筑、住宅建筑与人气度无相关性。由于所调查的餐饮设施周边全部分布有商业建筑,因此从图表中无法看出商业建筑与餐饮设施人气度之间的相关性趋势。但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了餐饮设施本身作为商业设施对商业建筑环境的依赖性,因此可以理解为正相关性(图2)。
图2 场所功能与餐饮设施人气度的相关性
(五)俄式餐饮设施空间选址评价及布局策略
基于上述相关度分析,本部分将对中央大街俄式餐饮设施空间选址于布局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将与餐饮设施人气度正相关性的区位要素影响赋值+1,将不相关区位要素赋值0,将负相关区位要素影响赋值-1。基于中央大街的现状,将各个区位影响要素分为点、线、面三类,并将各个区位因素的影响范围设定为10m。点——设其影响范围为其边缘四周10m范围,包括一般休闲广场、美食广场;线——设其影响范围为道路边缘两侧10m范围,包括主街、辅街、边缘街道、步行街道、人车混行街道;面——设其影响范围为建筑靠近街道10m范围,包括商业建筑、办公建筑、住宅建筑、停车场。不难看出,中央大街选址布局的适宜度由中央大街主街向中央大街两侧街道有明显的递减,由中央大街中心向中央大街两端呈现轻微的递减趋势。该评价结果的理论意义主要有两点:第一,描述了中央大街俄式餐饮设施的分布规律——总体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的圈层式发展规律。第二,证明了商户选址适宜度与其分布规律呈高耦合性。其实践意义主要分为两方面:第一,中央大街俄式餐饮设施适宜性评价作为标准可指导经营者在中央大街以及类似街区进行选址。第二,该评价分析方法可适用于中央大街以外的街区进行俄式餐饮设施布局适宜度评价,例如,正在规划施工中的花园街历史街区改造项目,便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规划出俄式餐饮设施的最佳适宜选址区域。
三、哈尔滨俄式美食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策略综述
在城市层面(宏观层面),通过对哈尔滨俄式美食资源的分布现状、规律特征以及与消费群体之间关系的探索,主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哈尔滨的俄式美食资源倾向选址于旅游目的地。第二,与一些以美食为主的旅游地不同,哈尔滨的美食资源并未形成独立的旅游吸引物,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其他核心旅游吸引物,例如历史街区、风景区。虽然不排除未来空间格局可能会随着经济、文化、政治不断演变,但就目前的哈尔滨现状来看,只有选址于旅游目的地,融入核心旅游地区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哈尔滨旅游市场。
在街区层面(中观层面),选取中央大街作为案例,通过对其餐饮设施人气度与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度分析。整体来看,第一,构建出俄式餐饮设施的选址适宜性评价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指导任意同类别旅游街区进行选址评价。第二,根据适宜性评价模型,结合各量化分析结果,推断出中央大街俄式餐饮设施布局的适宜度由主街向两侧街道明显递减,由中央大街中心向两端轻微递减。具体来看,在交通条件方面,与辅街和边缘街道相比,选址于靠近商业活动密集的主街区域更有助于提高餐饮设施人气度,尤其对于外地游客来说,有限的出行时间使游客的活动范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选址于游客活动集中区域的餐饮设施更有助于吸收旅游客源;与人车混行的街道相比,选址于步行街道更有助于提高餐饮设施人气度,增加旅游客源,尤其在非固定线路旅游景点,步行可及区域能够更多地收纳旅游客源。在场所功能方面,在公共广场区域通常设置着一些具有城市特色的旅游吸引物,如雕塑、美食摊贩等,对于游客的驻足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选址于公共广场周边有助于提升餐饮设施的关注度;商业空间同样对于游客的驻足起到重要的作用,琳琅满目的地域特色商品通常都会长时间地吸引外地游客的注意力,因此也是让游客驻足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论是从对经营者的采访来看,还是实地调研观察的结果,选址于密集的商业空间周围都必然会提高餐饮设施人气度,吸引游客资源。从场所功能多样性来看,高人气度的餐饮设施周边通常有着更为丰富的场所功能,因此选址于场所功能多样化的区域更有利于提高餐饮设施人气度,吸收更为多样化的游客资源。
关于本研究成果的局限性。由于旅游目的地中风景区所承载的俄式餐饮设施数量少,游客普遍满意度较低等原因,无法形成研究规模,只能通过其他城市的案例研究方能得出空间策略。因此限于客观条件,本文只选择中央大街历史街区进行案例分析,对于历史街区以外的旅游目的地研究不够全面。后期应随着哈尔滨旅游业的发展和配套设施的完善,继续寻找对哈尔滨有参考价值的风景区餐饮设施空间布局案例进行补充研究,再提出策略。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有意地与其他类别的餐饮设施进行了对比,发现两点不在本研究范围内却值得关注的问题:第一,同样作为哈尔滨旅游文化的重要载体,俄式餐厅的平均人气度相比同区位的东北餐馆(如玉式滋味馆、毛毛熏肉大饼等)明显偏低。第二,与哈尔滨其他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如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餐饮聚集区的设施相比,平均上座率依旧偏低。通过对工作人员和消费者的调查访谈,笔者推测出三点主要原因:第一,疏于网络经营。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是当下最大的信息载体,游客往往都会通过各类商户信息聚集的网络平台获得商户信息,笔者通过对多家网络美食平台和网络旅游平台调查发现,俄式餐厅少有参与平台活动,信息录入不全面,并且几乎所有平台内都没有俄罗斯菜或俄式料理的分类。第二,平均消费偏高。哈尔滨的俄式餐厅平均消费在90元/人~181元/人不等,远高出35元/人~65元/人的东北菜,甚至比其他类别西餐厅的51元/人~179元/人的人均消费还要偏高[8][9][10]。第三,消费体验差。主要体现在由于价格因素无法放松消费以及口味满意度低两个方面。综上所述,为使哈尔滨俄式美食资源更好地发展且服务于哈尔滨旅游市场,在进行科学的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各店铺良性的自我完善、优化和经营也同样值得关注。只有全方位、科学的经营战略才是盈利和良性互动的基础。
[1]管婧婧. 国外美食与旅游研究述评——兼谈美食旅游概念泛化现象[J]. 旅游学刊, 2012, (10): 85-92.
[2]翁毅. 福建省美食旅游开发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04.
[3]李新阳. 上海市中心城区餐饮业区位研究[D]. 同济大学, 2006.
[4]张旭, 徐逸伦. 南京市餐饮设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热带地理, 2009, (4): 362-367.
[5]张文忠. 经济区位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哈尔滨旅游资源.哈尔滨旅游网[EB/OL]. http://www.hrblyj.com.cn
[7]哈尔滨旅游景点.马蜂窝自由行[EB/OL]. http://www.mafengwo.cn
[8]哈尔滨俄式美食资源及评价信息[EB/OL]. 大众点评网. https://www.dianping.com
[9]哈尔滨俄式美食资源及评价信息[EB/OL]. 美团网. http://hrb.meituan.com
[10]哈尔滨俄式美食资源及评价信息[EB/OL]. 糯米网https://hrb.nuomi.com
[11]Shenoy S. Food Tourism and the Culinary Tourist [D]. South Carolina: Clemson University,2005.
[12]Boyne S, Williams F, Hall D. The Isle of Arran taste trail [C]// Hjalager A M,Richards G. Tourism and Gastronomy. London: Routledge,2002: 91-114.
[13]周立军, 赵志庆, 于克华, 陈小虎. 哈尔滨中央大街副街改造设计探讨[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 2002: 5.
[14]郭奕麟, 刘松茯. 哈尔滨中央大街空间分析与研究[C]//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建筑史专业委员会,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2011: 6.
〔责任编辑:崔家善〕
2016-07-19
冯律航(1988-),女,河南新郑人,硕士,从事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
F592
A
1000-8284(2016)08-01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