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价值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文化根基

2016-02-10鲍步云

知与行 2016年8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观念竞争

鲍步云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经济价值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文化根基

鲍步云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理论突破,要求人们要更好地认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深刻思考和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际、民族、财富、公平、利益、风险、整体、局部、公有、私有、法治、自由、道德、自主、竞争和规则等观念,从而确立相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明确辨别经济是非的取向,从事经济活动才可能有正确的理想、信念、目标和追求。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内在本质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观念;经济价值观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重大的理论突破,要求人们要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树立相应有助于面向未来的市场经济观念,确立正确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打造相应有助于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的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经济思想基础。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市场经济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有哪些特征呢?事物有共性,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要认识市场经济的一般性①②。 市场经济,是指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以价格机制为主体的市场机制调节经济发展,引导资源配置的经济制度。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完整的市场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除价格机制外,还包括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等。在商品经济社会,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异常复杂,每种商品都有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供给和需求在不断地变动,都受“看不见的手” 这一价格机制的指挥。在市场上,价格是供给和需求的“晴雨表”,引导着家庭的消费行为和厂商的生产行为,使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不断趋于均衡,从而达到自我组织的效果。

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自由选择权,就是市场主体有选择的权利,并且这一过程不受任何限制。生产者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生产多少和何时生产,都是自由的根据价格的涨落和供求行情的变化,来进行安排和调整。消费者购买什么、如何购买、为谁购买、购买多少和何时购买,都是自由的根据收入、偏好、商品的价格等,来进行选择和决定。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活的灵魂,是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市场分配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方式,所有的要素和产品都是通过市场来分配。只有广泛而激烈的市场竞争,才能引导有限的市场资源在市场中合理流动,才能最优组合生产要素,使资源配置优化得以实现。只有广泛而激烈的市场竞争,才能随时面临严酷的市场压力,促使市场主体不断改进技术和改善管理,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全面提高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水平,推动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也只有广泛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主体才能靠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来占有市场,将产品和服务转化为商品,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社会贡献。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各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市场经济建立的关键在于有相适应的法治基础。自由不是放任自流,竞争也离不开法治。市场主体必须遵循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接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如果没有法制的保障,产权就不可能安全,市场主体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就可能受到破坏,就难以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实行法治,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基础。用法律来规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市场主体的行为,才能保障市场经济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诚实守信,不仅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具有普遍的意义,而且对现代市场经济显得尤其重要。市场经济,虽然也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货交易,但最重要的是信用交易。没有信用交易,就难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分离对交易的限制,从而不可能拓展市场交易的范围。信用交易的基础,是市场主体的诚实守信。违背信用,不仅会导致交易成本大大的上升,还会影响交易的广度和深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经济正以极快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的生活,这对信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诚实守信,任何一种游戏规则都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企业和个人的诚实守信固然重要,政府的诚信也极为重要。政府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兑现对社会的承诺,不仅直接影响社会信用的实现,而且能有效地影响社会信用的发展。

市场经济是规则经济。法治能形成市场运行基本规范,道德能保证社会成员行为基本规范,但市场经济还有自身特殊的游戏规则。政府面向市场经济调控,职能要通过法律得到明确和恰当的界定,权力要受到法律的有效约束,要遵守市场经济规律,维护和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消除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等方面的差异性政策。企业生产经营,要遵循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原则,严守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不能存在倾销等不正当竞争或恶行竞争行为,自觉降低交易费用,按时、按质、按量履行合同,保护相关利益主体特别是消费者的利益。企业员工,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等内部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种技术性操作规范,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既遵守法律法规,又按道德行事,再按市场规则办事,市场经济才能真正达到发展有序状态。

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诸如家庭、企业和政府等经济主体,权、责、利界定都是明确的,并且都受到法律保护和制约的。换言之,在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的框架下,企业、个人和政府的生产经营,都有独立的产权,独立的决策权,独立的社会责任,独立的经济利益,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

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的特征。各经济主体的地位、约束、税赋、社会责任等是平等,国有经济、股份经济和私人经济之间是平等。市场公平根本上决定于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市场中买卖双方的地位平等、机会均等、交易公平,买方之间或卖方之间竞争公平法律不偏袒任何一方。为了实现公平竞争,各国政府都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维护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各国都有许多许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反垄断法。完整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全能保证市场竞争的有序性、公平性和有效性。

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尤其是投资者,都无法避免市场经济固有的各类风险。市场风险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确定性。在各市场主体完全遵纪守法和道德行事的前提下,经济主体的投资回报不确定,上游企业的生产情况不确定,下游企业的营销情况不确定,市场利率变化不确定,国际汇率变化不确定,市场产品价格不确定,技术创新结果不确定,生产过程设备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不确定,市场开发的前景不确定,宏观经济调控及产业政策变化不确定,等等。风险与市场经济同在,是不可能消除的。

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市场经济是由封闭走向开放的经济,把国内经济和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在广阔的国际时空内进行生产,尽可能参加国际分工,广泛利用各种可能的资源,发挥本国在经济上的比较优势,从而才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市场运行的最高经济效率。开放经济的互惠互利、扬长避短,不仅表现在国际进出口贸易、资金流动、技术转让和无形贸易的发展上,还表现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规则与惯例的普遍认同和参与上。

事物又有个性,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还必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内化在一起所形成的经济制度。简单地说,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与国家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主导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制经济和集体制经济,而且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公有经济主导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效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全面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是有机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和相互割裂的对立关系。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具有各自的不同优势,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共同富裕的经济。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最为本质的规定,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目的。但是共同富裕,不是无倾向性的抽象公平,不是人人都均富或共富,不是追逐物质占有的共同发财,也不是物质至上主义,更不是不劳而获。共同富裕是要求解决贫困和改善民生,消除两极分化,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物质条件。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是建立在社会利益最大化基础之上,体现的是人类共同幸福生活的境界,表现的是社会生产力的根本作用,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目标。坚持共同富裕,不仅能解决大家的困难,确保民生问题的解决,更能增加社会成员的凝聚力,充分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积极性,确保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宏观调控有效的经济。市场能有效解决微观的资源配置优化的问题,但不能很好地解决宏观资源利用问题。政府调控国民经济,不仅有合理性也有必然性。一方面是市场机制的不足本身的缺陷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是我国特殊国情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社会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政府这只调节经济“看得见的手”,能发挥无可替代的宏观调控作用。市场经济运行本身,不可能有自动地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稳定和平衡的全部机制,难以对国民经济中相当一部分公共设施和公共消费进行有效的调节。在有些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领域,市场调节不可能达到人们所预期的社会目标。对于一些规模经济显著行业和垄断性行业,市场调节也不可能达到人们要求的理想效果。市场还难以解决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等问题,也无法在经济发展中保护自然与社会环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性与个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那么,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性与特性的本质要求,需要正确树立哪些与之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呢?

国际观念与民族观念。经济对外开放,既是本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国际经济,并形成与之一致的思想意识。市场的全球化,打破了商品和货币等流通的国家边界,冲击了各国的国家制度和经济政策。全球的每个国家,不论是大还是小,不论是发达还是欠发达,不论是贫穷还是富有,不论是资源丰富还是资源贫乏,都需要彼此互相依赖,谁也难以离开谁。如果一国经济受到损失,将波及整个全球市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国际分工,环境污染,技术流通,贸易往来,资本流动,与每个国家的命运都息息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全面开放的、视野宽阔的国际观念。

在建立国际观念的同时,也要保持独立与自主的民族观念。国际经济发展,并不排斥民族独特性与多样性。与之恰恰相反,越是民族的越是多样的,就越是世界的。与国际市场的融合与交叉,本质是互利互惠,在交流与互动中,谋求共同发展。因而,必须保持本民族优良传统与价值,发展好自己的经济,提高自己的经济品质,这才有开展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中华民族复兴,说到底是为了在国际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财富观念与公平观念。追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但只有正确认识财富,建立正确的财富观念,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财富不只是简单的指金钱,所有具有价值的东西都是财富。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如不动产、股票、期货、保险等,也包括自然财富和精神财富,如阳光、环境、品质、声誉等。不可否认,物质财富是生活的基本条件。然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其一,拥有较多的物质财富,与之相对应的社会责任也更多。不仅要热心公益事业和承担相应的社会道义,而且要正确使用财富和促进财富的合理流动。人的尊严,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如何对待物质财富。其二,财富的本身,并没有好与坏之分。对财富过于贪婪,有可能违背社会道德,甚至触犯国家法律。而对财富过于藐视,则有可能轻视劳动和创造,导致对社会贡献的忽视。

实际上,正确的财富观,离不开正确的公平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收入的增长,物质财富显得越来越不重要。从长远来看,拥有多少物质财富都是暂时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社会机会公平和条件公平的环境越来越好,只要诚实劳动和勇于创造,就不可能缺乏物质财富。更何况,最重要的自然财富,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同时,体现境界和修养的精神财富,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与追求。其实,财富机制的本身就具有公平性,这不仅表现在物质财富占财富的比例较小,更表现在自然财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利益观念与风险观念。追求利益是获得财富的前提,财富是追求利益的结果。“看不见的手” 这一价格机制,在本质上是以利益为中心的。当然,这里的利益主要是指物质利益。人的生理需要,决定了对个体利益的追求是永恒的。个人利益本身不能孤立存在,总是与包括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利益,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不言而喻的,但不能因此否认追求个人利益合理性。物质利益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的基本动力,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方式。承认和肯定个体利益,对发展经济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物质利益的获得,主要来源于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要素的报酬。劳动在任何时候,都是获取物质利益的基本手段。各种要素追求利益都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资本要素更为突出。所以,有正确的利益观念,还要有正确的风险观念。

利益风险是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的差异。利益风险有两种来源,一是要素投入的收益风险,二是要素投入的成本或代价风险。无论是何种风险,都与收益成正比。总体上说,收益越大风险越大,风险越大收益也越大。利益风险是客观的、普遍的和必然的,又是可识别的,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可控制的。影响利益风险的因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像身体状况、气候变化、疾病传染、地理位置、政策调整等,属于风险客观因素,都是可以识别,但不一定能够控制。风险主观因素,是指人的心理承受风险或行为道德风险。如果遵守道德和量力而行,主观因素方面的风险一般是可以完全消除的。

整体观念与局部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是从整体出发的。建立相应的整体观念和局部观念,是十分必要的。整体是指宏观经济,由国民经济内在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是个不断发展的有机统一体。局部主要是指微观经济,也包括中观经济,是组成国民经济有机统一体的所有要素和各个方面,以及发展的整个过程。微观与宏观是相对的,对于省(区)来说,国家是宏观,省(区)是微观;对于市(县)来说,省(区)是宏观,市(县)是微观。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关系,主要不是大和小的关系,而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微观隐含了宏观的信息,宏观包含了微观的信息。微观经济的特性,从属于宏观经济性质。从人的认识角度来说,经济的整体和经济的局部不是同时并列存在的。当人们体察宏观经济的时候,微观就成为次要了。反之,当人们思考微观经济的时候,宏观就变成次要的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的不足和对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追求,使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为一种常态。宏观经济政策,不仅要考虑产品市场、货币市场,还要考虑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向,又包括稳定物价、保证增长、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环境改善保护等多个目标。再好的经济政策,都需要市场主体的理解和响应,都需要微观主体按规则办事。因而,各市场主体要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出发,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这实际上也自己创造了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同时,要优化自己的资源配置,使国民经济的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公有观念与私有观念。国家或集体所有的财产为公有,个人所有财产为私有。公有制和私有制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公有就无所谓私有,没有私有也就无所谓公有。公有与私有没有好与不好的问题,只要能有效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就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存在必然性。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还没有达到极大的水平,公有制和私有制同时存在,才能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实际上,现阶段的任何国家,无论是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没有一个国家是单一的公有或私有,都同时存在公有制和私有制。所不同的是,公有与私有于社会财产中占一个什么样的比例,特别是哪种所有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建立什么样的所有制观念呢?简而言之,就是公有制主导而私有制从属的观念。公有经济既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又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只有依靠公有经济的主导力量,才有可能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引导各种形式的私有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离开私有根本目的就无法落到实处。当然,不管是什么社会制度,从外部形态上看都是集体,都需要公有观念来维护集体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法治观念与自由观念。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法治与人治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人治强调的是个人权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所强调的恰恰相反。要法治就不能存在人治,要人治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法治。人永远是第一生产力,法治必须依靠人的力量和发挥人的作用,但发挥人的作用与人治,是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法治的本质是法律至高无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机关、团体、单位和个人,甚至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内,都必须做到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而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法治不是不要自由,恰恰是为了更好地自由。实现了法治,人的自由就从必然王国飞跃到了自由王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市场主体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但自由是相对的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任何市场经济行为,必须受到该社会法律的绝对约束。人类是群体社会,经济个体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每个经济个体绝对自由的相互限制,必然要形成道德、制度和自然环境的约束,特别是法律的约束。社会经济个体自由之间平等的相互约束,此社会即为自由经济的社会。

道德观念与自主观念。市场经济是经济个体自主追求个体利益的经济制度,但自主追求是在市场机制条件下实现的。要保证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实现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市场的每一个主体、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过程,都需要依赖于经济道德的约束。经济道德行为,是指经济个体的自主行为产生了利他的结果,或至少没有损人的结果。市场经济将所有经济个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个经济个体的自主行为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反过来,任何一个经济个体的自主行为,也会对自身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济个体没有以诚实守信为根本的经济道德,不仅将损害他人的利益,最终还将损害自身的利益。

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与自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自主就不会产生道德,没有道德也就难以达到自主。人的自主经济行为都是利己的,但如果做不到利他,利己根本无法实现。这是因为,市场能使一个人的自主行为产生利他结果的机制。市场经济所有个体的行为都是自主的,但自主行为面对的是市场。经济个体之间,通过市场实现自主的合作和互利的合作。自主合作意味着谁也没有权力强迫谁,谁也无法强迫谁。互利合作则表明,如果一方的自主行为不能给对方带来利益,那就不会有人与之合作。所以,经济个体行为既是利己的,同时也是利他的。而且,只有在交易中做到利他,才能在市场中真正做到自主。

竞争观念与规则观念。任何利益都会有竞争,任何竞争都是为了利益。竞争是社会法则,也是市场经济的法则。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实现资源自由流动和最佳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加快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促使市场经济实现优胜劣汰。只有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等国民经济结构,才能得到有效、长久和彻底的调整,国民经济才能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同时,竞争能够推动企业不断创新,促进企业技术、管理、市场、制度等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创新才有竞争力,要有竞争力必须创新。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而竞争是不断创新的力量源泉。

社会经济是有序发展的,竞争也不例外。在建立竞争观念的同时,还必须建立规则观念。规则是得到每个社会公民承认和遵守的客观实在,具有绝对的或相对的约束力。除法律、道德等基本规则外,还有市场经济本身游戏规则,诸如优胜劣汰、公平竞争,多边对话、环境保护、多劳多得等等。市场经济的种种规则维持着市场的次序,使经济生活更加有条理,更加和谐和友好。以规则作为行动的准绳,是市场经济完善和成熟的客观要求。经济规则的本质,是经济主体行为的自然许可、社会许可和他人许可。规则虽然是对经济个体的制约,但这种制约性直接关系着经济个体自身的根本利益。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

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本质要求。从而,如何来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变成一种真正的自觉行动,或说如何来正确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观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就是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知、理解、判断及抉择,即人们认定经济事物、辨别经济是非取向的世界观。市场经济价值观,直接影响和决定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理想、信念、目标和追求。人们经济行为的动机,受经济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人们的经济价值观不同,经济动机的模式不同,产生的经济行为也不相同。可以说,经济价值观作为人们对经济事物的评价和看法,反映着经济上人们的主观认识世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在本质上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的有机结构,由精神观念、思维观念、制度观念、组织观念、物质观念和行为观念等构成。精神观念层包括竞争观念、自由观念和自主观念,思维观念层包括公平观念和风险观念,制度观念层包括公有观念和私有观念,组织观念层包括国际观念、民族观念、整体观念和局部观念,物质观念层包括财富观念和利益观念,行为观念层包括法治观念、道德观念和规则观念。

精神观念是经济价值观的根本。精神观念层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存在三种不同性质的市场经济价值观。

竞争观念主导的市场经济价值观。这种经济价值观,精神观念层以竞争观念为核心,自由观念和自主观念居于辅助地位。这一竞争观念主导的价值观,不仅自由观念和自主观念以竞争观念来统领,而且思维观念层、制度观念层、组织观念层、物质观念层、行为观念层也由竞争观念来主导。或者说,竞争是一个基本价值取向,不仅自由观念和自主观念表现为竞争的自由观念和竞争的自主观念,其他观念层中的各种观念也体现竞争性。

自由观念主导的市场经济价值观。这种经济价值观,精神观念层以自由观念为核心,竞争观念和自主观念居于辅助地位。这一自由观念主导的价值观,不仅竞争观念和自主观念以自由观念来统领,而且思维观念层、制度观念层、组织观念层、物质观念层、行为观念层也由自由观念来主导。或者说,自由是一个基本价值取向,不仅竞争观念和自主观念表现为自由的竞争观念和自由的自主观念,其他观念层中的各种观念也体现自由性。

自主观念主导的市场经济价值观。这种经济价值观,精神观念层以自主观念为核心,竞争观念和自由观念居于辅助地位。这一自主观念主导的价值观,不仅竞争观念和自由观念以自主观念来统领,而且思维观念层、制度观念层、组织观念层、物质观念层、行为观念层也由自主观念来主导。或者说,自主是一个基本价值取向,不仅竞争观念和自由观念表现为自主的竞争观念和自主的自由观念,其他观念层中的各种观念也体现自主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和塑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公民所认同的经济价值观,以及由经济价值观派生的经济制度、道德情操、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的总和。显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中,最重要的是经济价值观。这种特定的经济价值观,从本质上决定着市场经济文化的性质。事实上,如果公众的市场经济价值观一旦确立,相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也就自然形成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应当选择以哪种精神观念为主的市场经济价值观呢?

选择的不同,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培育侧重点不同,人们精神世界的支柱不同,经济行为也不相同。

市场经济国家(地区),如果进行总结,本质上不外是竞争观念主导的市场经济价值观,或自由观念主导的市场经济价值观,或自主观念主导的市场经济价值观。但在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地区),有两点不可能相同。一是各种市场经济观念的内容,二是精神观念以哪种观念为主。各种市场经济观念内容的不同,与这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历史有关,也与这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制度有关。而精神观念以哪种观念为主,则完全是由这个国家(地区)经济制度决定的。从各个市场经济国家(地区)的经济实践来看,以自由观念为主导精神观念的居多,实际上以竞争观念为主导的也不少。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由观念、自主观念和竞争观念都应当比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地区)更先进,更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历史来看,应当选择以自主观念为侧重点的精神观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自主观念更符合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定位。同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劳动人民当家做主已经形成共识,有着深厚的基础。确立精神观念以自主观念为主导的价值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我国社会主义走向民主和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

〔责任编辑:崔家善焉涵〕

Economic Values: Establishment of Cultural Roots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Bao Buyun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ChuzhouUniversity,Chuzhou,Anhui239000)

a major theoretical breakthrough that market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requires on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Only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establishing a correct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 ideas of international, national, wealth, equity, interest, risk, overall, local, public, private, rule of law, can one establish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learly distinguish the right from wrong orientation of economy, engage in economic activity and finally have the right ideals, beliefs, goals and aspirations. This is the inherent nature of the requirements of establishment of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also the objective and inevitable choice to improve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oncept of market economy; economic values

2016-07-14

鲍步云(1960-),男,江西万载人,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经济学研究。

F01;G02

A

1000-8284(2016)08-0015-07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②伯特尔·奥尔曼《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者之间的争论》,段忠桥,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观念竞争
维生素的新观念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市场经济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感谢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