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应用研究
2016-09-07曾德颖陈燕情汤利芹邱洁云李莹付
曾德颖 陈燕情 汤利芹 邱洁云 李莹 付秀贤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方法,实验组在血清降钙素原检查结果的指导下进行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费用、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的平均发热时间、平均咳嗽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费用、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清降钙素原检查结果指导下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费用及住院时间。
[关键词]降钙素原;下呼吸道感染;儿童
[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2-43-03
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由于此阶段患儿发病年龄小,起病急,临床症状重,病死率较高,疾病进展快,对儿童危害性大且易遗留后遗症,因此早期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既往儿科临床医生多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浓度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从而指导临床抗生素的使用,但其检测结果往往不能对临床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降钙素原(PCT)是近年来新的诊断细菌性感染的指标,对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能早期识别和诊断细菌感染,对抗生素的使用给予合理的指导,避免抗生素滥用及降低多重耐药的发生率。笔者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查结果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以期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使用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9月~2014年8月确诊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男41例,女49例,年龄在1~12岁,平均(5.2±2.4)岁,病程在2~7d,平均病程(3.24±1.53)d,血培养细菌性感染72例,病毒性感染18例;实验组男46例,女44例,年龄为1~13岁,平均(6.1±2.9)岁,病程2~6d,平均病程(3.96±1.24)d,血培养细菌性感染76例,病毒性感染1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感染病原体等影响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
(1)均有发热、咳嗽、咳痰、气喘、干湿性哕音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2)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x线显示肺部炎性浸润性病变;(3)痰细菌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4)符合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方法: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血常规、C反应蛋白、病原学检测结果及医师临床经验,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给予抗生素治疗5-7d,对于症状较重的患儿(如伴胸腔积液、脓胸、肺实变、咯血等)给予抗生素治疗2周;对于病毒性感染患儿,给予抗病毒治疗、支持治疗。实验组根据血清PCT的检测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情况,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PCT含量,检验结果由院外检验中心完成并即时出示(网络系统)或电话查询,医院只需进行静脉抽血2mL置于干燥试管中,由专业配送员配送。当患儿血清PCT浓度<0.25 wg/L时,不使用抗生素治疗;当患儿血清PCT浓度在0.25~0.50μg/L时,建议使用抗生素;当患儿血清PCT浓度>0.50μg/L时,必须使用抗生素。每3天检测一次血清PCT浓度。两组患儿均给予必要的解痉平喘、化痰止咳、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发热、咳痰、咳嗽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血常规及胸片检查结果以评估临床治疗效果,记录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费用及住院时间。治疗效果评价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等完全消失,实验室及影像检查结果均提示正常;(2)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等明显好转,实验室及影像检查结果均提示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正常;(3)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等有所改善,实验室及影像检查结果均提示有所改善但疗效较差;(4)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等未改善,实验室及影像检查结果均未好转甚至进一步恶化。总有效率=(治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经过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评价结果
如表1所示,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抗生素使用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的平均发热时间、平均咳嗽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费用、住院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由于儿童时期抵抗力较低,患病后病情进展迅速,严重者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因此应早发现、早诊断并给予及时对症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多由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等引起,临床诊断依据主要有发病诱因、临床症状和体征、血常规、CRP、病原体培养及胸片等组成。但是不同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往往症状和体征都十分相似,难以鉴别诊断。血常规、CRP、胸片等特异性较低,而病原体培养耗时过长,可能耽误疾病诊断进而影响下一步的治疗,给患儿早成不利影响。因为缺乏感染可靠的临床指标,这也造成了临床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以及滥用,抗生素耐药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因此,优化下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PCT是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一种降钙素的前体物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中含量小于0.1ng/mL,不能被检测到,PCT在细胞内经特异蛋白水解酶作用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降钙素。近年来,PCT在细菌感染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PCT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PCT不会升高,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也不会导致其升高。PCT反映了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影响PCT水平的因素包括被感染器官的大小和类型、细菌的种类、炎症的程度和免疫反应的状况。对于小儿下呼吸道感染,PCT对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因此PCT对具有非特异性感染症状的患儿的治疗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研究比较了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常规抗生素治疗和PCT检查结果指导下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发热时间、平均咳嗽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费用、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说明PCT检查结果指导下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优势。临床上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并不规范,由于目前出现了大量的广谱抗生素,加之患儿家长急切要求尽快治愈患儿,儿科抗生素使用量明显增加,因不能选择特异性的针对感染病原体的抗生素,造成了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并且有可能导致多重耐药菌的产生。由于患儿机体代谢能力差,免疫能力弱,抗生素的滥用将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影响患儿免疫力的加强。因此儿科医生检查患儿血清PCT含量,并根据检查结果指导抗生素的规范化使用十分有必要。
综上所述,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常规抗生素治疗和PCT检查结果指导下的抗生素治疗在平均发热时间、平均咳嗽时间上无显著差别,但在总有效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费用、住院时间上后者明显优于前者,对于指导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临床使用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能够避免抗生素的滥用以及多重耐药的发生,而且PCT检查方便,只需抽取2mL静脉血即可,家属容易接受,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